四川中學5000學生穿戲服跳川劇操?揭秘變臉玄機:極細絲線系在哪

2020-12-15 騰訊網

5000學生穿戲服跳川劇操變臉

小編的話:以後看川劇不用去戲院了,看變臉也不用去飯店了!10月28日,「四川綿陽外國語實驗學校」,5000名學生在操場上齊跳川劇操。老師說「蜀戲面臨傳承的生態危機,為了讓小孩不忘記這個藝術瑰寶,與綿陽市非遺中心創編融合川劇動作的川劇操」。小編認為,愛之護之而賦活之,敬之傳之而更新之,文化傳承是一場永不落幕、從不散場的熱鬧好戲,可於其中雀躍歡騰,也是一段初心不改、 堅守不渝的負重之旅,需要我們砥礪前行!

5000學生穿戲服跳川劇操變臉

《川劇操》集川劇音樂、身段、表演於一體,結合廣播體操的基本要求,約6分鐘,8套動作。在「綿陽外國語實驗學校」的試點過程中,全校師生同時進行練習並表演,成為具有地方特色課間操的一大亮點。川劇已經有近300年的歷史,有過無盡的榮耀和輝煌。據《綿陽簡史》記載,清乾隆至道光年代,是川劇在綿陽興起與成長階段。那時,綿陽各會館和各地廟會都要演川劇,綿陽各地普遍建有戲臺,這種專門唱川戲的戲臺在當時被稱為「樂樓」。

綿陽馬鞍寺樂樓

綿陽市城區的泗王廟、西山觀、碧水寺歷史上曾建有上演川戲的「樂樓」,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芳蹤難覓,沒有一座存留下來,不過在城外的遊仙區東宣鄉、江油青林口、三臺縣郪江等地卻還能尋覓到清康熙年間前後修建的一些「樂樓」。據史料記載,當時川劇是綿陽人的主流娛樂消遣形式,每年的二月初,綿陽各地廟會都要演出川劇,綿陽人扶老攜幼前往「樂樓」看唱川戲,看戲人如潮。

川戲

乾隆年間,綿州燈影戲興起,綿陽劉家河的趙鏡海創建了「蘇燈影戲班」,至道光時又名「天順班」,這在趙氏家族中延續了七代、200多年。乾隆年間,綿州還出了兩位戲曲名藝人:於升元和王升官,二人曾隨四川著名表演藝術家魏長生進京獻藝,轟動京城。如今,在綿陽鐵牛廣場社區、三臺樂加鄉、江油重華鄉等地仍活躍著一批民間川劇演唱團隊。

川戲

清末,傅樵村在《成都通覽》中說:成都人好看戲,雖忍飢受寒亦不去,曬烈日中亦自甘。看戲成了當時人們的主要文娛活動,為了看一場戲,可以跑上幾十裡路,站上幾個時辰,鄉村農民更不放過看戲的機會,一且有戲班來演出,方圓幾十裡的人都爭相前來觀看,戲散後打著火把三五成群走回去,邊走還要邊談戲。

川戲

「活脫脫一副面孔,熱辣辣一絲震顫,天府之國,四川變臉,疾如風快如電!」如果京劇的精華是臉譜,那麼川劇的精華就是「變」,變得豐富多彩,吸人眼球。變臉總共分為三種,一種是「抹臉」,一種是「吹臉」,還有一種是「扯臉」,前兩者手法和難度都相對簡單,是初學者的基本功,「扯臉」才是行家名角的看家本領。因為吹臉只需要在合適的情景下,趁機吹一下擺放在舞臺上的粉末盒子就能瞬間變臉成功,「抹臉」也只是需要在特定的部位塗抹上油彩,運用色彩之間的變化達到變臉的效果。

變臉

「扯臉」說起來才是真正的技藝所在,據爆料,看似一張臉譜,其實內裡暗藏玄機,用一層層的絲綢繪成臉譜,再用極細的絲線一端系在臉譜上,一端系在表演者的腰帶上,在假動作的掩護下再一張張的撕扯下來,達到變臉的效果!

變臉

相關焦點

  • 課間操還可以這樣跳
    、民族舞、鬼步舞等 花式廣播操 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哪個是你喜歡的節奏 學生跳敦煌舞課間操,上演校園版「飛天」 近日,甘肅敦煌中學 學生課間操跳敦煌舞蹈
  • 川劇中的變臉究竟是怎麼變的?全方位帶你揭秘川劇變臉的原理
    想必人們都聽書過四川的川劇變臉吧,去過四川旅遊的人們也是親身體驗過,表演者在快速的時間內變臉的技藝也是讓人們稱讚不絕。那麼,川劇變臉是怎麼變的呢?川劇變臉的原理又是什麼,下面筆者就來為你全方位揭秘 川劇變臉。
  • 一秒半變三張無破綻 川劇變臉王揭秘變臉絕技
    變臉王揭秘川劇變臉絕技    川劇變臉總是讓人感覺神秘莫測,那一張張色彩斑斕的臉譜究竟是如何被一層一層揭開的呢?揭下來的臉譜又是如何被變走的?變臉是魔術嗎?還是絕技呢?    「變臉王」琢磨變臉絕技從學習製作臉譜和衣服開始。    為了揭秘變臉,記者特意來到變臉的故鄉四川成都,找到現在川劇界最年輕的一位變臉王,他叫何洪慶,到了他的家裡,首先看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何洪慶等人好像正在做面膜,而且這個面膜做得還真奇怪,怎麼把整個臉都蒙起來了?難道這會跟變臉有關係嗎?
  • 喝蓋碗茶看川劇,穿戲服觀變臉,成都的這個茶館真的巴適
    成都 是一座慵懶的城市,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縱情享受著生活的一切,麻將聲,大碗茶香,火鍋味兒,川劇變臉,都是 成都 街頭巷尾的獨特風情。作為一座被茶水滋潤著的城市,來到 成都 ,怎麼能不去體驗一下這裡的蓋碗茶,順便看上一出精彩的川劇呢?
  • 你知道川劇變臉怎麼變的嗎?我知道!
    噴火是秦腔的絕招,變臉是川劇的絕技。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卻各有各的美。說起變臉的來源,就要先從川劇的來源說起了!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如今的四川,廟堂裡都會搭起戲臺演川戲,也就是現在的川劇。那個時候川戲遊走在街頭小巷裡,穿梭在酒肆街坊中,加以當時的時文趣事,史料風月,慢慢被加入許多元素,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川劇的變臉主要還是在二十世紀形成的,由於戲劇人物需要表現情感波動,內心戲碼,揭示角色內心感情的手法,所以採用變臉這一手法來展現情節的表現力。
  • 吉林一大學生宿舍上演川劇變臉,室友:同寢三年還藏這手
    近日,一段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宿舍表演川劇變臉的視頻讓網友嘆為觀止。室友表示同寢三年,沒想到他還藏了這一手。網友評論:現在的學弟都這麼多才多藝了嗎;每次看都滿是驚喜。延伸閱讀川劇變臉 (川劇絕活)川劇是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
  • 揭秘:川劇「變臉」為何從來不揭秘?
    有報導說,變臉藝人最快的速度就能達到,270分之一秒就能變出一張臉,或威武正氣,或猙獰可怖,或滑稽逗樂,任觀者如何凝神定睛也看不出絲毫破綻,看過之後,無不驚嘆。田漢在上個世紀40年代初看後說:「四川戲關於變臉之類具有特長,不知何故。」變臉之於川劇,有如噴火之於秦腔,皆屬招牌路數、看家絕技!
  • 慢鏡頭都看不穿川劇「變臉」背後的洪荒之力
    (原標題:慢鏡頭都看不穿川劇「變臉」背後的洪荒之力) 新華社成都11
  • 課間操跳「飛天舞」?別人家的學校又火了……
    做了那麼多年的課間操下面這種你一定沒見過近日,甘肅酒泉一中學學生在課間操時跳起了敦煌舞學生舞姿輕盈、優美相關話題引發網友討論衝上熱搜網友紛紛表示酸了,好美,想學!學生跳敦煌舞課間操走紅入校必學,分男女版視頻中的學生來自敦煌中學他們在課間操時間沒有做傳統體操而是跳起「飛天舞」還擺出反彈琵琶等動作整齊劃一體育老師張夢婷表示這個敦煌舞根據飛天舞二次改編創作融入了敦煌壁畫中標誌性動作和造型舞蹈時長4分鐘男生和女生的動作完全不一樣各自配合2016年底,張夢婷開始編舞至今已經4年了,全校都在普及目前是高一高二年級在跳全校七十多個班級的學生都會跳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也是學生入校必學內容之一
  • 揭秘川劇變臉 變臉娃獨創變明星臉傾倒韓國姑娘
    編導:劉延厚 責編 王少華  變臉是四川地方劇種川劇的表演絕活,產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最早用於傳統折子戲《歸正樓》,戲中一名叫貝容的俠客為了救人方便,變臉數張,從此這種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續下來。
  • 四川南充4歲萌娃學川劇變臉 5分鐘變4個臉譜
    1月11日下午,在四川廣安舉行的某教育集團的一場匯報演出上,5個萌娃身穿白、藍、紅、黑、黃色的川劇服裝,踩著小碎步登臺,一亮相,就引起現場一片歡呼。這是南充一家幼兒園的匯報演出節目《川劇傳承》。5個表演川劇變臉的萌娃,來自幼兒園中班、大班。
  • 中國範兒|川劇變臉:喜怒哀樂一張臉
    中國範兒 | 川劇變臉:喜怒哀樂一張臉成都,自先秦(舊石器時期--公元前221年)以來就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文化重鎮。川劇,是四川成都文化的一大特色,而其中的一項絕技「變臉」,更是讓許多人為之讚嘆。在遍地的戲園裡、茶館裡,喝著蓋碗茶,聽川戲,看變臉,是成都人品味文化的獨特方式。相傳,「變臉」最初出現,是古代人類為了生存想出來的辦法。面對野獸,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嚇唬這些兇猛的入侵者。後來,川劇把「變臉」搬上舞臺,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
  • 曾金貴揣摩川劇變臉秘密 披露部分變臉過程(圖)
    為了尊重曾金貴先生的創作成果,記者本不想拍照,倒是曾先生痛快,除了臉譜的某些機關不能公示於人之外,整個變臉過程都允許在報紙上首次曝光。  變臉的步驟分為穿戲裝和官靴、戴頭套、裝臉譜機關,一切準備好之後,才開始正式表演。
  • 中國傳統文化戲劇之「川劇」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清代乾隆時在本地車燈戲基礎上,吸收融匯蘇、贛、皖、鄂、陝、甘各地聲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崑腔、燈戲、彈戲五種聲腔的用四川話演唱的「川劇」。
  • 90後小夥迷戀川劇 自學變臉吐火絕技(圖)
    90後小夥迷戀川劇 自學變臉吐火絕技(圖) 2016-05-05 13:19:25來源:四川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2016年05月05日 13:19 來源:四川新聞網
  • 慶祝魏明倫從藝七十周年,川劇《變臉》裡的「水上漂」和「狗娃」又...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攝影報導「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刀送姐姐,狗娃沒姐姐,剪刀送爺爺……」12月22日晚,由川劇名家魏明倫創作的川劇《變臉》在四川省川劇院上演。這場演出是「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子活動之一,同時也是復排版川劇《變臉》繼直播後再度與觀眾見面。水上漂身懷「變臉」絕技,隻身駕舟,浪跡江湖。他從人販子手中買下狗娃,爺孫倆相依為命,其樂融融。後來,水上漂發現狗娃並非男孩,大失所望,又不忍趕走,便收其改作小幫工暫留身邊。狗娃生性好奇,因偷看「變臉」秘密釀成大禍,不得已跳船逃走。
  • 川劇舞臺組照:除了變臉 川劇中還有這些有趣的角色
    川劇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川渝雲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彈戲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隨著時間的變遷,傳統川劇受多種現代藝術演出形式的衝擊。喜愛川劇的年輕人無論是觀眾還是從業人員,都大大減少。
  • 川劇「變臉」由來
    就運用「抓臉」;《鍾馗》之《鍾馗碰柱》用了「抹臉」,《活捉子都》則用了「吹臉」;以及《東窗修本》、《紅梅閣》、《大登殿》、《目連傳》等戲 亦有大量例證,不勝枚舉。只是當時的「變臉」多為招攬觀眾,增強鬼神戲的神秘氛圍而創造出來的噱頭式的表演手段,因而顯得頗為粗糙和簡陋。
  • 川劇變臉連張含韻都會了 將在電視上露面
    7年前,劉德華拜師學習川劇變臉,引發一場軒然大波,他至今未敢公開表演這一絕活。沒想到繼他之後,張含韻居然也學會了變臉。儘管只突擊學習了5天,並且只會變一張臉譜,她的表演卻很快就將在電視上露面。7月31日,張含韻在她的博客裡披露了這一喜訊,她的經紀人徐丹昨(2)日也證實此事,並表示如果張含韻以後推專輯,並不排除在MV裡嘗試變臉。據了解,張含韻這次有緣學習變臉,是應央視少兒頻道之邀擔任嘉賓,與節目挑選的學生一起參加「追夢行動」,而他們的夢想就是親自嘗試神秘的川劇變臉。
  • 中國神奇的傳統藝術:川劇變臉
    我們了解過中國的傳統的京劇臉譜藝術,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比臉譜更神奇的中國傳統藝術,川劇變臉。川劇是中國的傳統戲劇之一,流行於民間,深受人們喜愛的表演之一。如果你現在去四川的話,依然可以看到這項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