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農
瑞士雖「小國寡民」,但人傑地靈;雖資源貧乏,卻山川俊秀。瑞士經濟貿易上外向,國際政治上中立,內部聯邦制分權,是全球近200個國家中比較典型的「做自己」、走自己的道路而且走成功了的國家。
「小國寡民」,語出《老子》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認為,治理土地小、人口少的國家,老百姓不應被武裝起來去打仗。這樣,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也用不上了。使老百姓重視自己的生命,不會背井離鄉、遷徙遠方。所以,即使有船和車子,也不必因為遷徙的需要而乘坐;即使有鎧甲和兵器,也沒有地方去布陣打仗。百姓天真善良、本性純樸。人人美食華服、安居樂俗。鄰國之間,交往密切到連雞狗的叫聲都混在一起,卻從來不發生戰爭與摩擦。
這段話,簡直就是為瑞士量身定做的。
自信與自卑
但是,瑞士和瑞士人也是多面的。
瑞士是歐洲內陸山國,沒有出海口。境內山地、高原面積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200年前,這裡還是歐洲最貧瘠的土地之一,是個貧窮落後的農牧業小國。與周圍的「列強鄰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地利相比,瑞士實在找不到一點「高大上」的感覺,只能自慚形穢。當年的瑞士人只能靠出賣「山裡人」的體力為生,善於吃苦耐勞的頑強男人給列強做僱傭軍、身高體壯的樸實女人則去給富鄰做保姆。
但是今天的瑞士製造卻早已是高品質的標誌,是精益求精的象徵,瑞士人從「出賣體力」逐漸過渡到了「出賣腦力」。金融業、鐘錶製造業、生物製品業、旅店服務教育業、精密儀器製造業等領域的發展水平領先全世界。據有關國際機構統計,瑞士在智力開發、科研投入、專利申報、企業研發等領域的人均排名均領先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按照每千萬人口獲諾貝爾獎人數計算,瑞士這個800萬人口的小國在全球名列前茅。
瑞士雖然被歐盟和北約成員國環繞著,但根據《維也納會議宣言》成為永久中立國,是迄今為止唯一受國際法保護而且中立國地位沒有因戰爭而被破壞的國家。
但是,永久中立的瑞士,卻「全民皆兵」「藏槍於民」。瑞士有全球最嚴格的適齡居民強制義務兵役制度。同時允許居民合法持槍,「藏槍於民」。瑞士民間軍事力量強大,以至於有關軍隊存廢的爭論一直在進行著。
弱勢聯邦與強勢央行
瑞士有被稱為「最徹底的民主」「希臘民主制度最忠誠的繼承者」的「直接民主」制度,「全民公決」則是這種「直接民主」制度的主要體現形式。任何人提出的任何一項議案,只要收集到法定籤字人數,都需要付諸全民公決。瑞士聯邦和州一級的議案之多,每年每個有投票權的公民要對20多個議案進行投票。但據研究測算,瑞士人近年來對聯邦議案的投票率在35%左右,最高不過50%;在州議案的投票中,參投率不到30%。
日內瓦號稱「人權首都」,這是因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設在這裡,絕大多數活躍的人權非政府組織總部也設在這裡,或至少有辦事處。但是,在瑞士人眼中,人權、自由、民主這些概念,與尊重對方選擇、給予對方政治尊嚴並不相悖,瑞士人並未將追究人權、自由、民主作為指責他人、慢待他人的武器。
瑞士有各自為政的26個州和相對弱勢的聯邦。瑞士聯邦制的核心,是儘可能地將權力和責任下放到儘可能低的層級。在「聯邦憲法」中未明確分配給聯邦政府的任務均由各州政府負責。26個州以及部分城鎮政府,享有極大的自主權。相對而言,聯邦政府則比較弱勢。
瑞士有多如牛毛的私人銀行、基金會,卻有獨立、強勢的瑞士央行。走在金融機構聚集的地區甚至高級住宅區裡,隨處可見這類機構的名牌。它們以及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構成了瑞士「金融大國」的基本血脈。但是,它們的運行,無不受到瑞士央行的嚴格控制和管理。「瑞士國家銀行」專職負責瑞士貨幣政策,是完全獨立於瑞士政府也獨立於任何組織或個人的強勢機構。瑞士央行決策不僅高度獨立,而且高度集中、高度保密。「核心管理委員會」只有三人,「管理委員會」6名成員,還有3名成員為「候補委員」。
自私與慷慨
瑞士的國家格言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雖然地處歐洲,文明傳統與周圍鄰國無異,但瑞士人通過「全民公投」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否定了加入歐盟的提案。瑞士人覺得,自己是全球也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參加歐盟只會被別人「傍大款」,自己能得到的好處有限。同時,通過與歐盟之間的雙邊協議,瑞士與歐盟國家進行貿易往來、資金流通、人員交流等毫無問題,「一點虧也不會吃」。
2002年3月,瑞士才成為聯合國第190個加入的成員國。排在其後面的寥寥無幾,更何況日內瓦還是聯合國第二總部所在地。在此次全民公投被最終通過之前,積極推動該項議案的瑞士政治家曾多次遭遇滑鐵盧,他們甚至被視為「瑞士的叛徒」。反對的人主要的擔心是,加入聯合國會影響瑞士的中立地位,可能使瑞士捲入「他人的戰爭」。
但是,瑞士人又很慷慨、很有同情心。瑞士多年來一直都是聯合國的重要捐資國。甚至從它只是觀察員,還不是正式會員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這樣做了。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所在地,也是一個日內瓦富豪贈送給日內瓦市的禮物。而且,改變了世界戰爭史、人類傷病救援史的國際紅十字會,就是在瑞士日內瓦、由瑞士銀行家亨利·杜南創立的。
總之,瑞士人是多面的,許多矛盾的特點在瑞士人身上統一在一起,因而不能簡單地進行概括。
《光明日報》( 2017年07月12日 13版)
[責任編輯: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