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各派教義及密宗漫談

2020-12-25 中國西藏網

  題名與責任:藏傳佛教各派教義及密宗漫談/劉立千著
  出 版 項: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載體形態項:224頁;20cm
  內容提要:  本書包括:藏傳佛教寧瑪派、西藏密宗漫談—破瓦法

                 等內容。 
  主   題:喇嘛教 研究 西藏自治區/密宗 研究
  中 圖 號:B946.6
      ISBN:7-105-03797-0
  著   者:劉立千著

(責編: admin)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關於佛教的派系劃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說藏傳佛教就是密宗
    今天,五臺山以菩薩頂為首的8座黃廟,全都傳承了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法脈。格魯派於公元15世紀興起,由於集各家所長,特點鮮明,因而很快後來居上,成為後期藏傳佛教最重要的一個派別。藏傳佛教格魯派,倡導僧人嚴守戒律。學經必須遵循次第,主張顯密雙修,先顯後密,兼行並重。所以,在顯宗的基礎上,才存在後續的密宗。
  • 《密宗》:解密佛教密宗的由來
    摘自:尕藏加 著 《藏傳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7年1月 閱讀提示:本書對藏傳佛教及其密教的歷史淵源、各派代表人物、著作、教義和修持儀軌等進行了概要而通俗的敘述,同時對藏傳佛教下形成的文化習俗和建築、藝術作了生動的饒有趣味的介紹。
  • 藏傳佛教覺朗派教義「他空見」研究之述評史述評
    唯內許宗義差別,略有不同……」[4]  以上所引史料說明,在藏傳佛教史上對覺朗派的「他空見」持有兩種根本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他空見」是外遭邪見,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他空見」是正統的佛教思想,而且藏傳佛教史上很多宗派的思想教義都與「他空見」有著割不斷的聯繫。藏傳佛教史上對覺朗派所持的這兩種觀點也直接影響到了當代的藏傳佛教學者。
  • 密宗祖庭大興善寺,可印證密宗非藏傳佛教所獨有
    很多人以為密宗是藏傳佛教所獨有,或者將藏傳佛教和密宗劃等號,這兩種觀點都不全面。藏傳佛教顯密兼修,先顯後密有著嚴格的次第;也就是說藏傳佛教各派都有著完整的顯宗體系。密宗和顯宗一樣,均是佛陀所傳之法,天下密宗,皆源於佛。密宗在後世主要形成漢傳、藏傳、東傳(日本)三大派別,而並非是藏傳佛教獨有。西安大興善寺,是漢傳佛教八宗之一的密宗祖庭。
  • 密宗神靈的忿怒身 藏傳佛教莊嚴法器
    唐卡《拘那含牟尼佛》(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藏民族對黑色的偏愛,源自於從古老的原始宗教基礎上發展形成的苯教信仰。苯教俗稱「黑教」,因苯教徒喜蓄長發、身著黑衣而名。從其教義法則探測,這種尚黑的習俗淵源十分久遠,在苯教創世學說中的黑白二元論觀念及所象徵的深奧哲理中都得到體現。其後藏傳佛教密宗在藏地盛行,吸收了大量本土原始宗教、苯教的教義內容,與之相適應的各種藏傳佛教藝術形式便應運而生。黑色本身具有兇惡、暴烈、威嚴、黑暗、神秘等視覺審美特質和色彩象徵內涵。因此,黑唐卡極其適合表現密宗神靈變幻莫測的意境,以黑色為基底就成了黑唐卡在表現形式上的定性。
  • 【教理學修】漢傳佛教的性、相二宗等同於藏傳佛教的深觀、廣行二大車軌嗎?
    藏傳佛教各教派在智慧正見方面以龍樹學說為主,學修中觀。境、行、果地道建立等廣行般若以無著的彌勒學為主,但對無著、世親學說中的唯識部分,持批判態度。漢傳佛教性宗和空宗屬中觀學派,法相宗屬唯識學派。法相宗除了正見以外,其他的都和藏傳佛教顯教的內容相同,有差別也只是對其理論認識上的差別。另外,藏傳佛教是顯密合一的佛教教派,與漢傳佛教單一的顯教在整體教義理論和修行實踐方面有很大差別。
  • 青藏高原神秘的藏傳佛教、密宗!泰國佛教的不同!單篇全解答
    古稱「藏傳本教」在這個時間節點古印度佛教還沒有被傳入到西藏。所以藏傳佛教的起源,按時間推斷應該和古印度佛法創立的時間大致相同,不分前後。【藏傳與古印度佛教融合】古印度佛教真正傳入西藏的時間大致在公元七世紀,也就是隋朝到唐朝這個時間段,隋朝時古印度佛法傳入「吐蕃」(吐蕃是由松贊幹布在西藏建立的偉大王朝,是西藏文明被史料詳細記載的第一個王朝。但不是西藏文明的建立者。)
  • 藏傳佛像:密宗之魂 極具升值潛力
    從近幾年國內外市場行情來看,佛教造像成交價一直呈上揚趨勢,藏傳佛教作為佛教中的重要一支,其造像極具升值潛力。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由釋迦牟尼創立。傳入中國大約在東漢初年,此後,佛教經過不斷發展,產生了許多宗派,比如華嚴宗、淨土宗、天台宗、禪宗、密宗等。
  • 《密宗》:藏密的秘密修持之法
    閱讀提示:本書對藏傳佛教及其密教的歷史淵源、各派代表人物、著作、教義和修持儀軌等進行了概要而通俗的敘述,同時對藏傳佛教下形成的文化習俗和建築、藝術作了生動的饒有趣味的介紹。
  • 天人合一的藏傳佛教密宗曼荼羅藝術
    [內容摘要]文章對藏傳佛教密宗曼荼羅藝術的發展源流、種類形式、表現內容、風格特色、宗教象徵意義、審美內涵、藝術特色等作了較全面的探討和論述。借喻大徹大悟的佛的境界,是將密宗佛、菩薩等尊像及其眷眾集於一方中共修法時供奉及觀想靜思、純潔意念的修行法器。  藏傳佛教認為塑造神佛的形象,既是引向解脫的虔誠行為,又被視為對修禪和入教的支持。當佛教傳入西藏時,它是作為宗教信仰、佛教倫理和宗教哲學而傳入的,並伴隨著這一過程逐漸發展成為比較完備的藝術形式,其主旨在於以可視的形象方式幫助人們理解佛教哲學和宗教內涵的深奧信條。
  • 佛像寶典:藏傳佛教密宗特色,有佛母度母明妃等女性化造像
    一般來說,藏傳佛教造像不同於漢族地區同時代造像的典型風格,是較多地保留了希臘雕塑的傳承,身體比例準確,肌膚質感突出,性別特徵明顯。尤其密宗造像中的佛、金剛菩薩、女尊以及護法眾,髮式多樣,神情各異,體態生動,飾物精緻繁複。此外,藏傳佛教造像中,以祖師的地位最為獨特、尊崇,這與密教特別注重師傳是一致的。
  • 藏傳佛教的「五明」
    五明是佛教所稱的五類學科,源自古印度。在藏傳佛教中尤為重視。當今世界最大的佛學院,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即以「五明」命名。藏傳佛教各大寺院,也都設有與五明有關的的學院,學僧完成學業之後,還會授予相應的學位。
  • 藏傳佛教密宗中恐怖的人骨法器,有什麼說法?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基本上可以接受藏傳佛教密宗拿人體骨骼做法器的這種做法,在佛教理論中,人體骨骼和木頭、玉石、銅銀等材料是無差別的,並不是什麼特別的東西。之所以選擇人體骨骼,是因為人體骨骼對人更有震撼警醒的作用。 佛教是教人看透人生的無常、虛幻、不可把握,讓人覺醒,不要執著於身體的吃、穿、性帶來們快感,不要執著於功名利祿錢財這些暫時的擁有。
  • 絲綢路上的打卡景點,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蓮花山坳中,塔爾寺是青海省佛學院的最高學府,是我國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 攝影:柯楠塔爾寺的由來,還得從藏傳佛教格魯派度母殿創始人宗喀巴說起。後來,他離開夏瓊寺徒步赴衛藏學法,後來到後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訪高僧名師,刻苦研習法學。
  • 藏傳佛教佛塔的種類及其藝術特色
    佛教在線訊 藏傳佛教佛塔建築形制不同,功用各異。從形制上看,主要有壇城式和覆缽式兩種。壇城式佛塔一般採用土石結構建造,規模宏大,巍峨矗立,十分壯觀。而且其形制頗具壇城形,加之主要又按照佛教的壇城義理構形,故帶有濃鬱的宗教神聖氣氛。 壇城又稱「曼荼羅」,是古印度密教修秘法時防止魔眾侵入,在修法場地築起的圓形或方形土臺。認為此處充滿佛與菩薩。
  • 雲南省第二屆藏傳佛教主題講經交流暨教義闡釋活動在麗舉行
    原標題:雲南省第二屆藏傳佛教主題講經交流暨教義闡釋活動在麗舉行  7月9日,由中共雲南省委統戰部、雲南省佛教協會聯合舉辦的雲南省第二屆藏傳佛教主題講經交流暨教義闡釋活動在麗江開幕。  楊光海在作動員講話時指出,舉辦雲南省第二屆藏傳佛教主題講經交流暨教義闡釋活動,是我省藏傳佛教界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重要論述精神的具體實踐,是弘揚、倡導和推動佛教講經說法優良傳統,加強藏傳佛教界思想建設、文化建設和人才建設的重要舉措。
  • 藏傳佛教人物系列之一:蓮花生大士
    蓮花生大士是8世紀時的印度鄔丈那(今巴基斯坦)地人,後出家為僧,他學的是印度佛教密宗「因陀羅部底派」的傳承,是當時佛教有名的密宗大師和降魔能手,以「神通」、「咒術」名聞一時,是西藏密乘「寧瑪派」(即俗稱「紅教」)的開山祖師,為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如來身口意三密之金剛化現。
  • 藏傳佛教三傑,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
    佛教源於印度,弘傳於印度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的南傳巴利語系佛教、北傳漢語系佛教和藏傳藏語系佛教等三系佛教。蓮花生大師被認為是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身、口、意三密的化身,藏傳佛教實際的開創者與奠基人,藏傳佛教寧瑪派的創始人,對藏傳佛教的建立以及後世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為藏傳佛教各宗派所尊崇。他不僅為僧侶們所熟知,同時也為普通藏民們所知曉,在西藏各處流傳著大量有關大師的唐卡、雕塑和故事。
  • 漢傳佛教密宗失傳千年後今年從日本重回祖庭
    漢傳密宗失傳千年後因緣成熟重回祖庭「我自從到青龍寺就發願學習密法,回傳中華」,寬旭法師說。這位法師有些特別,穿著漢傳佛教僧衣卻修行密宗。原來不只藏傳佛教有密宗,漢傳佛教也有密宗,但已在中國失傳千年。寬旭法師就是成功接續漢傳密宗使其重回祖庭第一人。
  • 佛教十宗之金剛頂宗(密宗)
    密宗簡要密宗,又稱為真言宗、金剛頂宗、毘盧遮那宗、秘密乘、金剛乘。綜合各國的傳承,統稱為「密教」。密教興起於印度大乘佛教晚期七世紀至十一世紀間,直至印度佛教全面被破壞滅亡為止。密教雖在印度消失,卻在中國、西藏、日本、韓國傳播開來,成為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傳至西藏,形成了以密教為骨幹的藏教特色。乃至今日與禪、淨土,同為世界佛教的主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