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區是杭州市轄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地處西北部天目山區,這裡動植物種類繁多,珍稀物種薈萃,這裡地理環境和森林效應,形成了特殊的小氣候,年平均溫度仙人頂8.8℃,山麓14.8℃。茫茫林海,清靜幽雅,夏天特別涼,冬季無嚴寒。豐富的植物資源及優越的自然環境,給各種動物的生長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臨安盛產筍乾、茶葉、山核桃等農特產品。
隨著地方農業科技技術的普及,天目山鎮的九裡村已經成為小香薯(金手指)的發源地。
臨安天目小香薯,系浙江省農科院培育,聯合浙江大學、杭州市土肥站等專家專人考察建立基地;本地小香薯苗1/3均來自臨安地區小香薯優質種苗繁育示範基地。
小香薯以小巧無筋而聞名,紫紅薯皮,個頭小巧修長,雖然小但是沒有一點筋絲(纖維),肉質十分細膩,粉糯香甜。
田林海——臨安天目山九裡村人。15歲開始跟著父親下地幹活種紅薯,到現在已經有45年的時間了,現在他是村裡的種薯大戶,也是村裡小香薯種植的第一人。
起初田伯種的也是普通的紅薯,個頭比較大,口感一般,因此也沒什麼銷路,基本每年種出來的紅薯都是賣給廠裡做紅薯幹或給自己家裡的豬吃。
2000年田伯開始琢磨嘗試種新的品種,經過多方打聽,品嘗到小香薯後,果斷從金華農科所首次引種了剛剛試種成功的第一代小香薯品種。在引進新的品種時,他還動員村裡的鄉親們一起種這個品種,但大部分村民都不願意,少有幾個也是嘗試性的種了一點點,但是田伯很看好這個品種,便把以前所有的地都種上了小香薯。
待到7月成熟後,由於小香薯精巧的外形和粉糯甜的好口感,很受市場的歡迎,種出的小香薯很快就被訂完了。村裡的人於是紛紛跟著田伯一起種小香薯。
田伯在第一年嘗試成功後,便開始大批量的種植,一下子承包下了村裡幾百畝地,建立了田伯小香薯種植基地。他也成為中國較早種植小香薯的示範戶,經過幾年的種植和改良,小香薯的種植已經趨於穩定。
每年年初香薯開始育苗,等到4月初,便開始剪苗種植。在此之前要把地裡的土松松,堆起高高的龔,這樣種出來的小香薯才會形狀細長漂亮。栽種時不使用化肥,田伯為了培育出好口味採用本地的山核桃殼作為農家肥。等生長周期足90天後便可以開始採挖了。
烈日炎炎,田伯和村名們都是大清早4點多就起床下地挖番薯,挖小香薯也是很有技巧的,不能把薯皮挖破了,挖好後還要按照大小分類,分類裝好後按等級進行售賣。
隨著小香薯近幾年的聲名遠揚,種植面積及區域已擴展到杭州市大部分地區。小香薯的品種從當初的第一代逐步優化到了現在的第三代。如今田伯的小香薯種植面積600多畝,年產1000多噸。小香薯也成為九裡村的一塊金字招牌,成為天目山鎮的一大特色產業。
出名都有好壞事,天目山小香薯品質口碑建立之後,許多地區也開始種植,但是由於在不同的土壤和氣候環境(天目山土壤為弱鹼性),以及不規範的栽種方法,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太多的假冒天目山小香薯,為此,天目山本地種植戶每年嚴格遵守自己的種植方法,力保品質不衰,不希望再出現一個好的農產品由於市場炒作各地跟風而被毀掉聲譽。
天目山小香薯在品種、選地、種植方式和品質監管上自有一套方法,即便臨安本地產的小香薯口感也各有不同。實行全程品控發貨,精選優質特級臨安小香薯,每份都經過挑選、通過權威檢測。
紅薯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胡蘿蔔素、各類維生素以及10餘種微量元素和亞油酸等,營養價值很高,被營養學家們稱為營養最均衡的保健食品,這些物質能保持血管彈性。紅薯能有效的阻止糖類變為脂肪,並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在腸道內無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腸道,增強蠕動。紅薯是補氣和血的,作用可以跟大棗相提並論,且沒有大棗那麼容易生溼熱。
胃酸多的朋友建議少食紅薯,為了健康可逐漸加量。
筆者特意採購了一份「超級」便宜的冒牌貨,沒有薯香,十分幹,不知道從哪來的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