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秋:秋天吃芋頭,年年有餘頭

2021-02-17 墨沫說

一、又聞芋頭香

剝芋吃,潮汕習俗謂之「剝鬼皮」。中秋佳節將至,如若要購買時鮮的祭品,潮人的第一反應是買上一個兩三斤重的大芋頭。俗語說:「秋天吃芋頭,年年有餘頭」,白露凝汁,秋水盈池。潮汕地區屬於亞熱帶溼潤氣候區,夏長冬短,水汽充足,非常符合芋頭的生長習性,因而本地芋頭生養得很好,擁有獨特的板慄清香和豆沙口感,個大皮薄,肉糯無筋,松香綿密。撥開黑峻峻的粗糙表皮,露出夾雜著紫色檳榔花紋的芋肉,芋頭品相和口感都極佳。

香港美食家蔡瀾評論道:」潮人把芋頭做得出神入化!「那是當然,煮、蒸、烤、燒、炒、燴、炸,隨意烹飪,芋香在潮汕地區煙火繚繞間展現得淋漓盡致。袁枚的《隨園食單》上早就寫了「芋性柔膩,入葷入素俱可」。尋常日子的芋頭飯,閒暇時分的炸芋絲,聚會宴席的八寶芋泥,更有潮菜經典佳餚芋糖玻璃肉,肥潤醇香入心甜,將多油和甜膩完美結合,更是糯滑鮮爽到極致。芋頭可鹹可甜,熱火一炊,入得了甜湯,下得了油鍋。輕輕咬一咬,芋肉性情十分溫厚,質地鬆軟粉糯,味道粘滑爽口,既惹味又讓人上癮。膚如凝脂的芋肉如此妙不可言,也難怪古代的美食博主蘇東坡老先生也盛讚芋頭道「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二、芋頭正當時

人間百味,地道風物,「煮芋雲作缽,燒茅雪上眉」。吸飽了汁水的芋頭,外鮮香綿軟,內裡幹香松酥。既可充當主食,又可兼包容性極佳的蔬菜,葷口的如芋頭扣肉,素口的似椰汁香芋芡實煲。芋頭魚頭湯煮著吃,除了湯汁的醇白、魚頭的甘香之外,芋頭軟而不爛,滑似銀耳;芋頭綿細粉糯、柔如湯圓,入口即化,味道十分的滋潤豐腴。中秋時節,鴨肥芋熟。小火、少水、慢煨是製作芋頭燜肉的訣竅,「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灶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鍋裡先放油,姜、蒜、辣椒一同煸炒,再放點沙茶醬佐點水一同燜,香味直逼鼻腔,整間屋子都充滿了食慾。一口芋頭,酥甜糯口;一口鴨肉,皮脆肉香。濃濃的醬汁包裹著粉糯嬌怯的內裡,醬賦予的味道與芋頭本身的口感碰撞在一起,鑊氣十足,熱乎著吃最為帶勁。為了多享受一會兒這美味,迫不及待地配上飯,這樣吃都能多吃幾碗。

喜歡吃芋頭,又愛吃甜口的,沙綿粘軟的芋泥可不能錯過。三下五除二,將芋頭切成薄片,一層一層疊放後,再請進蒸鍋。只待蒸熟後碾壓成泥,和著豬油跟油脂纏綿,混著白糖與甜蜜共舞,這時也無需其它調味,吃起來已經足夠的細膩綿軟。芋頭堅韌外皮下是柔軟的內心,澱粉顆粒比起土豆都要細膩上十分之一。要是你嘗一口潮菜經典「糕燒雙色",想必亦會讚不絕口。將番薯芋頭蒸熟,再放進糖漿裡文火熬煮,時間一點點過去,讓水蒸汽慢慢將澱粉和糖味糅合,烹出芋頭的粉和軟。剛煮好的特別燙口,強忍著吹涼之後趕忙大咬一口,滾燙的香在口中迴蕩,哎呀齒頰留香。

三、煨得芋頭熟

「深夜一爐火,渾家團欒坐。煨得芋頭熟,天子不如我。」每一地的胃,都保持著自己的脾性及喜好。成長於潮汕地區的孩子,多是芋頭從小吃到大,大塊頭的如迫擊炮彈,小個頭的雞蛋般嬌嫩小巧,各有各的妙處,各得一群熱情的粉絲。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聽雪。余光中:「年輕的時候,大概可以躲在家庭的保護傘下,不容易受傷。到了中年,你自己就是那把傘了,八方風雨都躲不掉。然則,何以解憂?」家庭讓自己活成了把傘,歲月讓自己活成了屋簷,日月疊加,風吹雨打。簷下扎籬笆,簷上掛風鈴。秋雨飄搖,雨打芭蕉聲聲脆;秋風乍起,風拂鈴鐺細細鳴。簷上簷下,延成一角畫韻,自得一道風景。如今,芋頭已經成為大家餐桌上的常客,閒時愛吃的零口。可老一輩吃芋頭,起初都是為了溫飽,而非口腹之慾,正如陳曉卿說過的:「就是在這些剛剛就能達到的溫飽之需裡,一些關於食物的記憶便深深埋下了種子,歷經數十年都難以改變。」又是一年中秋佳節至,對於多少在外拼搏的遊子而言,芋頭不僅是昔日溫飽的追溯,更是夢回故裡的思念。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秋之芋頭
    中秋食芋頭,寓意闢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萊陽一般是早上吃芋頭,叫嘗鮮。這個時候芋頭還不是最佳的收穫時節,但由於芋頭有「餘頭」的諧音,人們為了討個彩頭,希望好日子有富餘,所以都是要在中秋佳節的時候刨點芋頭嘗嘗鮮的。
  • 中秋吃芋頭的說法,你知道幾種呢?
    中秋節為什麼吃芋頭?在我國很多地區,中秋節有吃芋頭的傳統,中秋食芋頭,寓意闢邪消災,民間還有很多典故。到底中秋節為什麼吃芋頭?小編為您介紹。中秋節為什麼吃芋頭?中秋食芋頭,寓意闢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
  • 秋天吃芋頭生活有餘頭 老青島芋頭燉雞做法特色足
    龐傑回憶說,芋頭是農村十分常見的作物,在那個糧食不夠吃的年代,芋頭是一種很好的充飢食材,家家戶戶都會種一些芋頭。每當秋天芋頭葉開始枯萎,芋頭浮出土層,就是收穫芋頭的時候。瞅準根部,一鍬下去,再連根拔起,一個個芋頭蛋子便出土了。「在主根上長的芋頭是母芋頭,個頭較大,旁邊長的是芋頭仔,口感較母芋頭好。」龐傑說,秋天的田野很空曠,田野裡種的稻穀都已經收割完了,這就為夥伴們烤芋頭提供了便利。
  • 中秋習俗吃芋頭,吃芋頭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有很多,除了吃月餅之外,還有吃芋頭的習俗。中秋吃芋頭寓意美好,芋頭在北方是一種祭祀常見的貢品,中秋在我國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北方人中秋吃芋頭是為了感謝土地神和祖先的保佑,而南方在中秋吃芋頭,是為了紀念元末漢人殺韃子的歷史故事。
  • 為什麼有的地方中秋要吃芋頭?除了當祭品,多吃芋頭還有這些好處
    為什麼有的地方中秋要吃芋頭?除了當祭品,多吃芋頭還有這些好處在古代每年八月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收穫五穀莊稼,酬謝祖先神靈。據老一輩人講,一些地方神祇的誕辰就是八月十五這一天。中秋節的酬神活動中芋頭就是很常見的祭品,想必大家也都有中秋節吃芋頭的記憶。中秋節期間也是調養身體最好的時間。按照中醫的理論,春秋季節,人的身體正處於陰陽平衡的狀態,這個時候調養身體事半功倍。其中二月和八月效果最明顯,雖然我們日常是把芋頭作為食物,但是它的藥用價值也特別的高。
  • 中秋節的記憶:團圓的中秋 舌尖上的中秋 詩詞裡的中秋
    中秋是團圓節,寄寓人們對親人團聚、家庭幸福的期盼;月餅、田螺、芋頭、桂花酒……舌尖上的中秋,多姿多彩。一年一度中秋將至,我們為你多角度呈現中秋記憶。  團圓的中秋  「團圓」對於中國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向來愛完整,怕殘缺;喜和諧,厭對立;樂團圓,傷別離。團圓也是中華民族最純真、最本源的文化圖騰。
  • 中秋吃芋頭闢邪消災,南方人中秋節吃芋頭的寓意
    芋艿又稱芋頭,中秋節吃芋艿(芋頭)是我國南方不少地區的習俗之一,因為「芋艿」與「遇難」諧音,故有著「遇難呈祥」的吉祥寓意。可見,中秋吃芋頭有著「闢邪消災」的意思。  中國最會吃的廣東人在中秋節食芋頭除了因為美味外,還與美好的寓意有關。
  •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柚子?原來背後有故事
    中秋佳節,一家人準備中秋應節食物過節,你又會吃什麼?除了人人都吃的月餅、柚子外,原來還有很多你未必知道的應節食品!立即細數中秋必吃美食和拆解背後原因!中秋為什麼吃月餅?月餅的由來傳說有很多,其中一個故事是朱元璋為抗元,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成功推翻元朝。自此月餅成為中秋應節食物!
  • 中秋吃芋頭習俗的不同傳說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 芋頭怎麼吃?還是杭州人最拿手!
    芋頭怎麼吃?還是杭州人最拿手! 秋天正是芋頭成熟的季節, 成熟的芋頭吃起來綿綿的, 塊頭也很大,用它可以做成很多菜。
  • 中秋吃芋頭的說法,你知道幾種呢?
    中秋節為什麼吃芋頭?在我國很多地區,中秋節有吃芋頭的傳統,中秋食芋頭,寓意闢邪消災,民間還有很多典故。到底中秋節為什麼吃芋頭?小編為您介紹。中秋節為什麼吃芋頭?中秋食芋頭,寓意闢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
  • 中秋佳節除了吃月餅,還有吃芋頭的習俗,你知道嗎?
    在北方地區,芋頭是祭祀土地神的祭品,由於北方地區秋季只收穫一次稻黍,同時八月十五又是土地神的生日,於是大家就選擇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將芋頭蒸熟韻味祭品之一供奉給土地神。但是在南方,中秋節吃芋頭多有闢邪消災的寓意。雖然,南北方對芋頭的寓意不同,但是大致都增添了中秋團聚時的美味。
  • 中秋節吃芋頭
    中秋節吃芋頭是源遠流長的一項習俗,但各地人們在中秋節吃芋頭的含義卻各有不同。古時,中秋節對農民來說是個重大的節日。北方農村每年只有秋季收穫一次稻黍。而且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要好好的熱鬧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時,有一款貢品是芋頭。將整個芋頭煮熟裝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頭煮成的米粉湯)裝在大碗裡擺在供桌上,以此來祭謝土地神。現在這種謝神儀式已不復存在了,但是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卻保留了下來。
  • 中秋習俗吃芋頭,吃芋頭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有很多,除了吃月餅之外,還有吃芋頭的習俗。中秋吃芋頭寓意美好,芋頭在北方是一種祭祀常見的貢品,中秋在我國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北方人中秋吃芋頭是為了感謝土地神和祖先的保佑,而南方在中秋吃芋頭,是為了紀念元末漢人殺韃子的歷史故事。
  • 今日中秋,這10種必備的傳統食物,都有好寓意,手慢了買不到
    但不同地方有不同說法,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 老廣們還有著這樣的說法:「對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螺肉營養豐富,而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所以中秋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
  • 中秋節吃芋頭 聽老人們講關於芋頭的故事
    原標題:中秋美食:芋頭芋頭又稱芋艿、芋奶、芋鬼、蹲鴟和香芋等。芋頭可作菜,煮、炒皆宜,亦可蒸煮食之充飢,並且是一味良藥。芋頭含有各種營養成分,主要是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每100克中含澱粉17.5克,蛋白質2.2克,比一般蔬菜高,因而芋頭可作主食充飢。
  • 舌尖上的中秋!除了月餅,你不知道的16種中秋節美食
    板慄,原先與芋頭、菱角一樣,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慄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天食用,而且慄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適量品嘗,對老齡體弱者最為適宜。板慄除了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入饌,美味的同時,又可以完全的將板慄的美味發揮,中秋節要吃的健康,板慄菜式必不可少的。
  • 芋頭,秋冬最適合吃的主食,軟糯香甜!看看全國哪裡的芋頭最好吃
    俗話說:「秋天吃芋頭,年年有餘頭。」即使現在已然邁入深冬,芋頭在餐桌上出現的頻率只增不減。芋頭,又稱芋、芋艿。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被當主食的歷史比水稻還長,不少史書裡對它都有記載。我國的芋頭資源極為豐富,大大小小有100多個種類。
  • 試喝 | 芋頭控是你嗎?在漸冷的深秋,喝杯芋頭暖暖身
    經典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廣西進貢一批荔浦芋頭給皇上,和珅這樣評價的↓皇上躍躍欲試,但是劉墉擔心乾隆吃上癮,將來年年進貢勞民傷財,就想了個損主意,他讓廚房將荔浦芋頭換成修仁薯莨給皇上食用:皇上吃起來是這個表情↑但是劉墉盤子裡卻是真的芋頭,吃得很愉悅↓這是一個暴露年齡的電視劇地圖君的家鄉不產芋頭
  • 中秋丨拜月光、吃芋頭、玩燈籠...這些中秋習俗你還記得幾個?番禺...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廣州有著獨特的中秋民俗文化,如拜月光、豎中秋、燒番塔、燒禾樓、吃田螺、吃芋頭等。隨著時代變遷,不少民間習俗逐漸變化甚至消失,但在廣州一些地方,市民仍堅守著燒番塔等獨特民俗,而專家則呼籲更好地活化傳統。番禺僅剩3個村中秋節燒番塔番禺區南村鎮樟邊村至今保留著一種中秋習俗——燒番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