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搜索柬埔寨,但是什麼讓他們終於發現了那個神秘的高棉帝國?

2020-12-25 好奇心日報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柬埔寨暹粒電 - 幾十年來,在柬埔寨工作的考古學家目光一直沒有離開地面。他們徒步穿越茂密的叢林、稻田、水牛牧場,沒入層層翠綠之中,身陷雨季泥濘的泥土裡。

他們投入了全部的工作時間,試圖找到地表的某個土墩或窪地,能讓他們繪製出吳哥哪怕一丁點區域。吳哥是高棉帝國核心地帶的城市中心。大約在公元 802 年到 1431 年間,高棉帝國統治著現今柬埔寨、泰國、越南及寮國的廣大地區。如今,除了遍布各地的一座座不朽的石頭寺廟,比如著名的吳哥窟,以及據推測圍繞早已被叢林吞噬的寺廟呈扇形鋪開的大片定居點,人們很難找到帝國存在的其他重要證據。

一位婦女正在柬埔寨吳哥區廢墟旁工作。圖片版權:Billy H.C. Kwok /《紐約時報》

然而今年早些時候,考古學家肖恩·麥基(Shaun Mackey)和孔·麗絲邁(Kong Leaksmy)配上了一臺可攜式 GPS 設備,其中含有該地區的航空調查數據。這改變了研究吳哥的方式。這臺設備可以直接將他們引領到散落著土塊、布滿拖拉機印痕的考古現場。一眼看上去,這裡就像是一塊普普通通的泥土地。但航空數據卻將其識別為了可能的遺址,一個可能被今天柬埔寨人的祖先改變了地貌、建造過房屋的土堤。

幾乎是剛一踏進這塊土堤,緊盯著地面的麥基就撲向了一塊灰綠色陶器碎片。很快,考古隊就發現了一小批陶瓷碎片,並開始做大量筆記。

建於 12 世紀末的塔普倫寺的空中雷射雷達圖像。圖片版權:達米安·伊萬斯 /《考古學雜誌》

他說:「這兒看起來不像寺廟什麼的吸引人。但對於考古學家來說,這些碎片代表著這裡曾有文化活動,發現它真的讓人覺得十分有趣。」麥基和麗絲邁都是學者協會柬埔寨考古雷射雷達探測計劃(Cambodian Archaeological Lidar Initiative,簡稱 CALI)中的一員。該協會旨在利用雷射雷達技術進行柬埔寨考古工作。他們通過安裝在直升機上的雷射發射器向地面發射超快脈衝,然後從脈衝反射的方式觀察地面是否存在細微的層次變化。利用這一技術可以指出過去的文明可能在哪些地方進行過環境改造,即使遺蹟已經被掩埋在濃密的植被或其他障礙物之下也沒關係。麥基語調柔和,頭戴軟呢帽,在這裡從事實地勘探已有 14 年,經驗十分豐富。他指出,在沒有雷射雷達之前,對柬埔寨地表進行精確的考古地貌調查需要耗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

空中雷射雷達圖像顯示出了崩密列寺廟周邊一個定居點的輪廓。圖片版權:達米安·伊萬斯 /《考古學雜誌》

麥基說:「每個人都在滿是荊棘的竹林,或茂密的矮叢林和灌木叢中幾小時幾小時地工作,每次都弄得渾身是傷,就希望能找到點什麼。」

2015 年三四月份,CALI 的直升機歷時 86 小時,掃描了 1910 平方公裡的土地。出發前還有佛教僧侶為雷射雷達器祈福。飛行期間,系統基於約 400 億次的個別測量生成了一系列數據。現在這些數據正在進行核實,並逐步公之於眾。

佛教僧侶在一架直升機旁準備祈福儀式。這架直升機上攜帶有雷射雷達設備,為研究者繪製出了一幅古代吳哥帝國的鳥瞰圖。圖片版權:達米安·伊萬斯 /法國巴黎亞洲研究所,經由美聯社提供

協會負責人、考古學家達米安·伊萬斯(Damian Evans)說:「我們在技術方面遇到了障礙,直到最近引入了雷射雷達技術才得以解決。地表植被掩蓋了吳哥的這些區域以及其他的遺址遺蹟,而雷射雷達讓我們可以穿透植被,看到下面的東西。」

帝國的秘密

伊萬斯博士表示,這些結果讓我們可以對高棉帝國鼎盛時期的面貌進行前所未有的全新解讀。雷射雷達生成的地圖揭示了錯綜複雜的城市景觀,其規模跨越現今柬埔寨多個省份。此外,地圖中還呈現出柬埔寨人曾經用來控制水流的複雜精妙的運河、土方工程和水壩網絡。

他說:「這真的很令人驚奇。寺廟越大,周邊的城市基礎設施規模可能就更大。所以它們一直都在,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假定它們肯定在那兒。但是,當然了,要想知道其中具體細節、它如何運作、如何發揮職能、如何演進,以及了解這些地方的地理形態,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考古隊現在正利用地圖、更有針對性地前往可能遺址,對雷射雷達數據展開「地面實況調查」,確保其準確性,並確定在哪些地點進行挖掘可能更有成果。最近一次任務中,麥基曾乘坐麗絲邁駕駛的皮卡在一條新鋪的道路上疾馳。

高棉帝國的巨大石碑歷經數百年依然屹立不倒,催生出年均 6000 萬美元的旅遊產業。石碑上,被奉為神明的歷屆國王如何建設國家的信息被保留了下來。然而吳哥人日常生活中用木頭、泥巴、茅草和磚瓦搭建製造的東西,卻早已在炎熱潮溼的氣候條件下腐朽了。那些建造寺廟、為統治者服務的人,他們的生活我們幾乎一無所知——他們是誰?他們過得怎樣?他們有著什麼樣信仰呢?

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的榮譽教授大衛·錢德勒(David Chandler)和柬埔寨一位重要的歷史學家表示,新的雷射雷達數據非常鼓舞人心,因為這些數據所展現的高棉帝國時代人民日常生活的信息,比以往的發現都要豐富。

歷史學家估計,吳哥地區曾經有人定居。「這些寺廟當然不是自己建起來的,」錢德勒教授說道。通過一名訪問吳哥的中國外交家留下的銘文和標記,以及一些其他的線索,他們還掌握了一些關於這一地區人口的信息。錢德勒教授將這一過程與了解美國歷史的過程作了對比,因為對美國歷史的理解就是從很少一部分訃告和獨立日的演講當中獲得的。

但通過雷射雷達技術顯示的地圖,這些畢生致力於還原吳哥歷史的研究者終於首次看到了錯綜複雜的房屋網絡、阡陌縱橫、河道橋梁,甚至還有泥磚結構的宮殿。

「人們想像這是一個城市,但因為不知道是什麼樣子的,所以不知道該如何去想像,但現在他們知道了,」錢德勒教授說道。

高棉帝國的城市中心吳哥地區的一個和尚。高棉就是今天的柬埔寨。圖片版權:Billy H.C. Kwok/《紐約時報》

「從今以後吳哥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誰建造了這些寺廟,而不是為誰而建造了這些寺廟,目的是要還原城市中的普通人,」他繼續說道。

在這個大吳哥項目(Greater Angkor Project)中,一支來自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團隊從 2010 年就開始對古代的許多山丘進行了辨認和挖掘,這些山丘被認為是吳哥窟建築群中的房屋。團隊剛開始進行研究時,僅僅是確認這些山丘的位置就花費了數月的時間。但在 2012 年收到最早的一批雷射雷達數據之後,他們立刻意識到,這些突起的山丘呈現出緊密的網狀格局,意味著當時的房屋和現代城市一樣,是順著街道的方向排列的。

「雷射雷達技術讓一切煥然一新,振奮人心。」參與此項目的柬埔寨考古學家亨·皮帕(Heng Phipal)說道。

挖掘普通人的生活

從此以後,項目成員運用雷射雷達技術來為更深層的挖掘進行定位,挖掘建造寺廟用的砂巖——城市的居民很可能回收了這些石頭來鋪房屋的地板。他們還分析了吳哥窟遺址上的一個垃圾堆,裡面有很多燒焦了的食物遺蹟和陶器的碎片。他們首次找到了關於吳哥人飲食(稻米和柚子)以及烹飪食物方式(將陶土罐子放在火上加熱)的證據。他們還發現,網狀的房屋排列模式僅僅是更廣闊城市群中的一部分,這挑戰了傳統上認為這些寺廟城市互不相連、各自為政的認識。

亨·皮帕說:「從前的地圖只能讓我們看到不同的寺廟——他們看起來像是不同的建築群,而且這些寺廟周圍的房屋都相對集中。但是通過雷射雷達技術我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現在知道,這些區域都曾有人居住,城市規模比我們想像的要更大。」

看到城市真正的規模之後,科學家們在其他地區也有新的發現。雷射雷達技術幫助科學家發現了巨大的採石場,而建造寺廟的所用的砂巖就來自這個採石場;它還證明,吳哥窟和其他幾個寺廟附近神秘的螺旋可能是出於審美或是宗教目的而建造的。

柬埔寨暹粒省的一條河。在雷射雷達技術出現之前,對柬埔寨地形上的考古學特點進行一次精確的地面測量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圖片版權:Billy H.C. Kwok/《紐約時報》

一座名為聖劍寺(Preah Khan of Kompong Svay)的寺廟雖然位置偏遠但規模巨大,曾經的高棉國王哈雅瓦爾曼七世(Jayavarman VII)曾把這裡用作抵抗東部侵略者的軍隊駐地。在十餘年的研究中,學者們一直在試圖確認地面以下的構造,但收穫甚微。他們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曾經並沒有大量人口定居在此處。但雷射雷達數據顯示,此處的城市曾經人口稠密,並且也存在吳哥窟附近的螺旋結構。這一發現能夠幫助考古學家們確定從前未曾涉足的挖掘地點。

在其他案例中,雷射雷達技術未能探測到的東西也同樣具有啟示意義。在位於泰國邊境的卜迭色瑪寺(Banteay Chhmar)中,考古學家也很努力地找到了曾有人再次定居的證據。雷射雷達數據證實了這一點。

最關鍵的是,利用雷射雷達技術發現的數據可能會改寫長期以來關於吳哥沒落的假說。根據寺廟內石刻的記號,學者們一直相信吳哥的首都在 1431 年被泰國軍隊攻陷之後,帝國就此沒落,城市的人民遷移到了靠近柬埔寨現在的首都金邊的地方。

但當對這些地區進行掃描之後,並沒有顯示出難民流入的跡象。這意味著公元 1431 年可能有過一次政治派別的分裂,這次分裂讓皇室成員遷移到了離金邊更近的地方,大部分人居住在吳哥附近,但逐漸遷到了別的地方。

隨著研究的進行,這一發現逐漸浮出水面。比如在 305 號遺址,麥基和孔·麗斯邁就發現了水罐的碎片,這表明此地區曾有定居此處,他們還發現了 15 世紀中國的青花瓷商品的碎片。

「這可以進一步證明吳哥並不是被遺棄的,」麥基說道。

「當神話變成如此確鑿的歷史,考古學便成為了一種挑戰文獻資料的方式。而且歷史通常是由掌權階層書寫的,他們只允許保留自己的事跡,但物質是不滅的,」他說道。

柬埔寨吳哥窟寺廟群。利用雷射技術進行的航空測量幫助考古學家發掘出了古寺廟和周圍生命跡象的新證據。圖片版權:Billy H.C. Kwok/《紐約時報》

對於剛剛大學畢業的孔·麗斯邁來說,理解這一點就更容易了。她的論文關於一座名為女王宮(Banteay Sra)的小型寺廟,她在論文中就用了雷射雷達數據。

「我能看到許許多多用肉眼無法看到的東西,太神奇了,」她在說到這種新工具時驚嘆道。

翻譯 熊貓譯社 陳曉斐 孫一

題圖來自 telegraph、holiday-asia.tk

2016 THE NEW YORK TIMES

相關焦點

  • 神秘的高棉帝國終於被發現!
    他們徒步穿越茂密的叢林、稻田、水牛牧場,沒入層層翠綠之中,身陷雨季泥濘的泥土裡。  他們投入了全部的工作時間,試圖找到地表的某個土墩或窪地,能讓他們繪製出吳哥哪怕一丁點區域。吳哥是高棉帝國核心地帶的城市中心。大約在公元 802 年到 1431 年間,高棉帝國統治著現今柬埔寨、泰國、越南及寮國的廣大地區。
  • 探尋神秘的高棉帝國——2010柬埔寨之旅
    然後導遊解釋了一通怎麼區分大小吳哥,當時就把我們繞暈了,回來查了一下資料,其實很簡單就可以區別的:先上一張簡約地圖:小吳哥——就是吳哥窟(左下那個紅色小框框),就是小學課本上的那張圖片,也是柬埔寨國旗上面那個圖案原形,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寺廟,蘇利耶跋摩二世始建於1113年。
  • 詳解考古學家如何揭開高棉帝國神秘面紗
    他們徒步穿越茂密的叢林、稻田、水牛牧場,沒入層層翠綠之中,身陷雨季泥濘的泥土裡。  他們投入了全部的工作時間,試圖找到地表的某個土墩或窪地,能讓他們繪製出吳哥哪怕一丁點區域。吳哥是高棉帝國核心地帶的城市中心。大約在公元802年到1431年間,高棉帝國統治著現今柬埔寨、泰國、越南及寮國的廣大地區。
  • 柬埔寨或開發紅色高棉「屠殺旅遊」
    此後,紅色高棉領導人陸續走出叢林,向柬埔寨政府投誠。1999年3月,取代波爾布特地位的紅色高棉軍隊總參謀長切春被政府軍逮捕,標誌著紅色高棉的消亡。「獨腿將軍」切春被稱為「屠夫」,被捕後一直呆在獄中,2006接受審判前夕去世。在安隆汶,很多人懷念切春,稱他是一個「慷慨的領導人」,因為他在這裡鋪過路,修過橋,建過醫院和學校。
  • 柬埔寨吳哥巴戎寺——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位於柬埔寨暹粒大吳哥城的正中央,擁有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建於12世紀末或13世紀初,是大乘佛教國王賈巴爾曼七世(Jayavarman VII)的代表性寺廟,坐落於賈亞瓦曼首都吳哥的中心。正門上去有兩面長長的牆圍繞著廟宇,雕刻著11000多尊雕像,生動地描繪了柬埔寨人豐富的日常生活和高棉人與佔巴之間的戰爭
  • 東南亞|柬埔寨搖滾樂的興衰史:愛,死亡,與紅色高棉
    就是Cambodia Rocks專輯,我們現在能聽到的那個時期的柬埔寨搖滾樂,多來自這張二手專輯。   於是,那個不為人知的被鮮血與眼淚掩埋的柬埔寨黃金搖滾年代,在異國他鄉終於重返人們視線。這個時代從1963年開始,到1970年結束,短短七年,誕生的搖滾歌曲卻風靡柬埔寨的大街小巷,甚至是田間地頭。   而這些歌曲的唱作者,也並非無姓無名,都是曾被人記住被人讚美的活生生的歌手,有人還是當年耀眼的搖滾明星。
  • 吳哥窟是東南亞最重要的考古學遺址之一柬埔寨高棉建築的典範
    吳哥窟是東南亞最重要的考古學遺址之一柬埔寨高棉建築的典範-吳哥窟是東南亞最重要的考古學遺址之一.吳哥窟遺址公園佔地面積達400多平方公裡,包括森林地區,有9至15世紀高棉王國(高棉帝國)各個時期首都的輝煌遺蹟,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吳哥寺
  • 消失的高棉帝國—柬埔寨
    S21監獄博物館博物館展示的是一段關乎柬埔寨紅色高棉時期殘酷的歷史。門票3美金,講解器租借需另付2美金(有中文,建議租一個)。博物館在城市的南邊,離大皇宮稍微有點距離。這裡原本是一所高中,在紅色高棉時期被改造成了監獄和集中營處決中心。
  • 在柬埔寨探尋吳哥古蹟,感受高棉帝國的繁華與衰落
    說到柬埔寨,不得不提的就是吳哥古蹟了,來到暹粒的人,都會感慨於在方圓數10公裡內,竟有如此多的寺廟遺址,一座座宏偉大氣的建築古蹟,不禁讓人想起以前那個高棉帝國的繁榮與昌盛,那麼這些古老的廟宇同樣歷時三十幾年建成的,很有巴戎寺,大家可能對這個寺廟名字沒什麼感覺,那我換一個「高棉的微笑」,大家可能就立馬反應過來了。
  • 《殺戮之地》「紅色高棉」血洗柬埔寨
    1962年總書記杜斯木神秘失蹤,波爾布特繼任。從此,「留法派」成為柬埔寨革命的領導核心。1966年,柬埔寨勞動黨改名為柬埔寨共產黨。國際上注意到波爾布特領導的組織,是在70年代的印度支那抗美戰爭期間。不過令人困惑的是,柬共長期不公開自己組織的名稱,西方只好自己加了一個俗稱「紅色高棉」。
  • 帶你看神秘的高棉微笑:薩沙柬埔寨之旅第1天 巴戎寺塔普倫寺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帶你看神秘的高棉微笑:薩沙柬埔寨之旅第1天 巴戎寺塔普倫寺薩胖遊記欠的太多了,還有中東行和日本行沒寫。再早的柬埔寨之行如果再不寫,恐怕就忘掉了。直到紅色高棉垮臺後多年,柬埔寨又需要吳哥窟創造旅遊外匯,暹粒這才發展起來。最初,暹粒發展是比較爛的。上面說到的那個大姐,2000年前後來到暹粒,這裡形同農村,要什麼沒什麼,街上還有很多人畜的糞便。
  • 紅色高棉:柬埔寨的人間煉獄
    忠於王室的柬埔寨子民哪裡能接受國王被驅逐的現實,更不甘心屈服於傀儡政府,況朗諾本人庸碌無能,完全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這時一直在叢林裡打遊擊的柬共趁機坐大,這是美國料始不及的事,美國本指望通過朗諾打擊紅色高棉,實際結果卻相反,朗諾政權恰恰給柬共打愛國牌提供了一次絕好的機會。美國在越戰中連連受挫,無力增援朗諾,眼睜睜地看著紅色高棉勢如破竹,於1975年推翻了朗諾政權。
  • 柬埔寨吳哥巴戎寺-高棉人的微笑
    在正門上,有兩道長牆圍繞著寺廟,雕刻了11000多尊雕像,生動地描繪了柬埔寨人豐富的日常生活和高棉與詹巴之間的戰爭。頂部54塔樓上有四張肖像臉,代表著國王無處不在,這些平靜、神秘、高興或美麗微笑被稱為「東南亞蒙娜麗莎」。這些微笑也被解讀為高棉人面對來世的微笑的象徵,不管他們經歷了什麼苦難,弘揚一種樂觀積極的精神。
  • 殺戮之地,紅色高棉統治下的人間煉獄-柬埔寨
    在東南亞古國柬埔寨如果提到紅色高棉這幾個字,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電影殺戮之地將紅色高棉的反人類罪行展現於世界,紅色高棉成立與1960年9月30日,當時叫柬埔寨勞動黨,1962年勞動黨總書記杜斯木神秘失蹤,一說他是被首相朗諾抓捕後殺死,還有一種說法是被繼任者波爾布特暗殺。
  • 考古學家在柬埔寨發現1200年地下城, 歷史可能會被徹底改寫
    同時勾起了不少研究者對這座建築的興趣,就在2015年時,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考古學家,通過利用光學雷達掃描了吳哥窟,想一探究竟,而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塊熱帶森林種存在人類遺蹟的特徵,經過一番分析,初步判斷這就是湮沒的東南亞高棉帝國。
  • 柬埔寨:否認紅色高棉暴行?坐牢!
    柬埔寨:否認紅色高棉暴行?坐牢!    反對黨方面稱,多年來,他們也一直呼籲出臺這樣一部法律,而洪森此時此刻推動出臺該法,有其政治利益考量。    2萬人遊行抗議救援黨代主席言論    6月9日上午,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約2萬名紅色高棉受害者聚集在民主廣場舉行示威。
  • 柬埔寨之二:風從高棉來,穿越千年的哀愁......
    我在昔日華麗而今日已成荒煙蔓草的地方漫步徘徊,我也許想知道的是「國家」、「帝國」、「王朝」如何形成、如何擴張,又如何鞏固、如何延續。其實,東南亞國家裡,柬埔寨一直是最想去的國家之一。那些密林裡的神秘又古老的巨石像,在藤蘿密布的世界裡被樹根盤踞的石廟……這是我心裡所投影出來的東南亞標誌性的形象。我從未去過,如此矛盾的國度。它是天之境,是地之獄。是美,最終走向廢墟。
  • 高棉的微笑——柬埔寨
    ——高棉即柬埔寨,因80%的居民為高棉人,故稱。●高棉的微笑這些大石佛頭的表情被稱作 「高棉的微笑」,嘴角上揚,面帶微笑,祥和而神秘。高棉的微笑並不是單指微笑的嘴巴,而是嘴巴微笑所牽動的面部肌肉的整體表情(包括五官)。這種表情相即是「高棉的微笑」。這種靜謐的微笑是吳哥窟雕刻藝術的象徵,也是柬埔寨文化的象徵。
  • 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蹟吳哥窟、高棉的微笑巴戎寺,探索神秘的柬埔寨
    說起吳哥窟的發現還要歸功於一個法國植物學家亨利·莫哈特。在公元1431年,泰國人入侵高棉,逼迫高棉人離開他們的家鄉,使得吳哥窟隱沒與熱帶雨林中。後來植物學家亨利進入暹粒尋找標本,才讓吳哥窟重見天日。讓我們領略人類的智慧,堪稱「神跡」的建築。
  • 爪哇、高棉能登陸《帝國時代2》,憑什麼?
    在14世紀之前,關於東南亞的記錄主要來自中國方面的史書;而在地理大發現之後,由於殖民主義的影響,當地又成了世界上最動蕩和貧困的地區;至於冷戰期間,當地更是成了美蘇兩大陣營角力的戰場——這讓外人很難將這片土地同「文明」聯繫到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