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從中國傳入,而又有自己的特色,緣由要從傳播歷史說起

2020-12-25 夕露沾衿

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前後歷經1400多年,經歷了南北朝、盛唐、宋代和明清四個時期,而在傳播過程中,又與日本自身的政治、文化進行了結合,發生了宗派、經義的改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所以與中國佛教不一樣。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的開始就漸漸的融入了日本的社會和文化,並形成自己的佛家特色。以下我從中國佛教在日本的傳播主四個階段談起:

01南北朝時期

公元522年也就是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南梁司馬達等赴日本弘法,中國佛教傳入日本。這是佛教最初進入日本時期。這一時期中國佛教並沒有引起日本天皇政府的重視,當然也沒有被接受。

02盛唐時期

中國的盛唐時期相當於日本從飛鳥時代到平安時代的過渡時間,這一時期中國佛教的大量內容傳入日本,也是日本佛教自我發展和形成的主要時期。主要有以下幾個典型的階段:

日本佛教

1、道昭進中國學佛。道昭在白雉4年(653)隨遣唐使入唐,受教於玄奘,與窺基同學,在唐7年,回國後住奈良元興寺,並巡歷各地。

2、鑑真東渡。公元753年鑑真曾5次航行失敗,經過12年苦心精進,終於到達日本,先在東大寺佛殿前建築戒壇,為天皇、皇后和皇太子等授菩薩戒。鑑真在日本首次建立起了嚴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軌,便利了政府對佛教的控制,杜絕了由於疏於管理而造成的種種弊端,促使佛教被確定成為日本的國家宗教。佛教被作為鎮護國家的要法,與政治關係密切,僧侶待遇優厚。日本的佛教初具雛形。

3、在飛鳥時代至奈良時代之間,直接和間接從中國傳入了六個佛教宗派或學派:即三論宗、法相宗、俱舍學派、成實學派、華嚴宗和律宗,稱奈良六宗。後遷都平安(今京都),又被稱為南都六宗。

日本佛教

4、「入唐八家」。日本平安時代不斷向唐朝派遣使節和留學生,來唐學習進步的工藝、美術和宗教等,通過遣唐使傳入中國進步的文化。最澄、空海奉敕隨遣唐使藤原葛野磨到中國求法。回國後,最澄在比睿山創立日本天台宗,成為臺密的創始人;空海在高野山創立日本真言宗,後被稱為「平安二宗」。最澄、空海之後,密教大盛,主要流行於貴族之間,繼他們入唐學密的,東密除空海之外,有常曉、圓行、慧運、宗睿;臺密除最澄之外,有圓仁、圓珍。這八人被稱為「入唐八家」。

03宋朝時期

1、日本僧眾來中國學法。北宋間,日本沙門來中國參學及朝禮名山佛跡的還不少,而較著名的則有奝然、寂昭、紹良、成尋等。其中奝然和他的徒眾成算、嘉因等六人於太平興國八年(983)乘宋人陳仁爽等的商舶來抵台州,翌年(984)入京見太宗帝,進獻方物,蒙存撫甚厚,並賜紫衣及法濟大師號,館於太平興國寺;又巡禮五臺及洛陽龍門等勝跡,並蒙敕贈新印的摺本藏經五千餘卷。這些僧眾會日本後大力宣揚,中國南宋時期適當日本鎌倉幕府時代,佛教在日本趨向於大眾化,由中國傳入的禪宗和依唐善導的念佛法門而形成的淨土等宗以及由天台法華教義而開演的日蓮各宗,於是勃然興起。由於船舶交通的便利,日本的禪僧入宋參學以及宋僧往日本弘傳禪學的,在這一時其中非常頻繁,其突出的人物,有日本無關普門、無象靜照、南浦紹明、曹洞宗的寒山義尹、徹通義介等人。

2、中國僧眾去日本傳法。一期間中國禪僧去日本行化的,有宋陽山無明慧性的法嗣蘭溪 道隆,因日本入宋禪僧明觀智鏡等的勸請,於淳祐六年(1246) 攜同弟子義翁紹仁、龍江等乘舶渡日遊化,依宋地清規宣揚禪風,受 到當時幕府和衲眾的歸依,創建長禪寺,有《語錄》三卷,於祥興元 年(1278)在日圓寂,諡號大覺禪師。 至鹹淳五年(1269),徑山石谿心月的法嗣大休正念 也乘商舶赴日弘化,被請主禪興寺,又歷住諸大名剎,有《語錄》六 卷,後即在日圓寂,諡號佛源禪師。隨後又有天童石帆惟衍的法嗣西澗士曇,於鹹淳七年(1271) 渡日,不肯主持一剎,在京都、鎌倉間遊化七年,仍於祥興元年(1 278)返宋。同年七月,宋高僧道隆在日圓寂,日幕府即遣禪僧德 詮、宗英二人入宋,迎請無準師範門下的高德無學祖元蒞日,主持建 長寺。祖元即和他的禪友境堂覺圓、弟子梵光一鏡等渡日行化,在建 長寺大揚禪風,受日朝野和僧俗的一致歡迎,並為圓覺寺開山初祖。 後於1286年圓寂,諡號佛光國師。這些人對這一時期中國佛教傳入日本有重要的貢獻。

(四)明清以來。

至十七世紀,由於中日商舶往來頻繁,明僧真圓、覺海、超然先後被請往長歧,開創東明山興福寺和紫山福濟寺、聖壽山崇福寺,即所謂三唐寺。當時中國沙門多往遊住。《松堂集》、《太和集》,被奉為日本黃檗宗的初祖。隨從隱元渡日的弟子,如大眉性善、慧林性機、獨湛性瑩、獨吼性獅、南源性派等都是一時的禪門英傑。嗣又有隱元的法嗣木庵性瑫、即非如一,分別於永曆九年(1655)、十年(1656)赴日,輔翼隱元的法化,時人稱為二甘露門。嗣後繼承日本黃檗山法席的列代禪師,如木庵、慧林、獨湛、高泉、千呆、悅山、悅峰、靈源、旭如、獨文、杲堂等人,皆是由中國前往弘化的高僧。而黃檗山的學修清規,如參禪兼念佛,平常用漢語,誦經用漢音,乃至飲食生活也都是中國式樣;比之日本原來的臨濟、曹洞兩宗,更富有中國禪學風味。直至第十四世以後,才有日人繼任法席;日本黃檗宗所屬各寺,至今仍保持有中國近代禪林的風範。

僧人

十九世紀以來,中日佛教間仍頻有接觸,而值得特別提出的是晚 清楊文會在南京刊印經典、復興佛教,得到日本南條文雄氏的協助, 代為搜求到許多我國已經佚失的古德著述,特別是法相唯識方面的章疏逸籍,有益於中國經典的重刻和佛學的研究。

日本的佛教,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有著很大的變化。早期在「教理」和「實踐」上,是承襲中國傳統。像天台宗的「圓頓戒」,淨土真宗的「信念主義」,禪宗的「生活即佛法」,密宗的「即身成佛論」等教理,都是中國原有的。日本佛教的優點,也是特色所在,是在教化方面,例如日本的佛教是國家化、社會化,從佛教初傳,日本就是以國家的立場來接受、創辦佛教事業,而且上行下效,佛教自然能深入社會各階層,不只是宗教層面的信仰,更融入人民的生活裡,日本人的婚喪喜慶都和佛教有密切關係,日本的文學、劍道、茶道、繪畫等等,都深受佛教的影響。到了二十世紀,日本將佛教的理想訴諸於現實層,一邊參加法會祝禱,祈福消災,一方面做學術性的文獻考證研究,其學術研究成果已取得國際間的重視與肯定,堪稱是當今佛學研究的重鎮。但在另一方面,日本佛教至今仍保有「在家化」的特色。早先最澄主張的「真俗一貫」,空海主張的「真俗不離」,及親鸞提倡的「在家佛教」等,都可以看出日本對出家、在家的界限並不很分明;現在日本的僧侶大都是可以娶妻生子,這種現象成為日本佛教的一大特色,但也失去了佛教的原點。

相關焦點

  • 中國佛教的傳入,對日本本土「禪」文化的形成和庭院建築的影響
    佛教文化在東南亞文化圈的形成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的造園藝術在很早以前就深受佛教文化影響,並且逐漸擴散至其他漢文化圈國家之中。日本的庭院藝術,特別是在國際上享譽盛名的枯山水藝術,正是在中國佛教傳入之後,才慢慢發展起來的。這種富有禪意的審美對日本人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了明治維新西方造園藝術開始傳入日本。
  • 長江流域的佛教傳入:流入青藏的大乘密教、傳入漢地的大乘顯教
    公元3-4世紀,龍樹的大乘中觀哲學思想傳至中國,立即在中國佛教思想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並且很快左右了中國佛教哲學思想的發展方向。佛教傳入長江流域的途徑主要分為南傳和北傳。按照信仰修證和教理義學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時期的先後,長江流域佛教分成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學名為南傳上部座佛教)兩大基本派別。其中大乘佛教又有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之分。
  • 佛教是哪一年傳入中國的?他是怎麼進入中國的?
    引言佛教的地域擴張及其所觸及到的從伊朗邊境到日本、從中亞到爪哇的居民數目龐大,其形式又多種多樣,從而使它在亞洲的傳播,形成了一種比幾乎是同時代基督教在歐亞大陸的西部的傳播規模,更要大得多的現象。隨同佛教傳播的文字傳說的廣博、教派的多樣和文化內容的豐富,又增加了這種現象的複雜性。當佛教從公元1~2世紀開始進入中國社會時,它已經具有悠久的歷史了。它於此時已充滿了伊朗和希臘文化的影響,尚且不講它向北印度和南印度借鑑的全部土著基本內容。在佛教虔誠非常強烈的時代(5~8世紀),它在中國社會之外的佛教化地區,也一直在持續發展。
  • 答疑解惑:中國翻譯歷史,為何說是佛教傳播與漢語翻譯的結果?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中國翻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與其他國家相比,漢語翻譯有其自身的特點。早期對封建社會的翻譯主要集中在佛教方面,與科技相關的翻譯直到明清時期才被發現。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中,有四次翻譯活動。第一波翻譯浪潮始於佛教經典的翻譯,它在翻譯史上佔據了長達千年的主導地位,對中國的宗教、哲學和社會生活產生了永久的影響。
  • 佛教思想從河西走廊傳入中國
    在佛教思想傳入中國的過程中,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也隨之傳入中國。在今天河西走廊的石窟群中,中華文明藝術、古印度佛教藝術及古希臘造像藝術三者同時體現在佛教塑像及壁畫之中。於山西太原發現的隋朝時期的虞弘墓,是中原地區研究祆教文化在中國的第一手資料,更是中原地區至今發現的唯一有確切紀年的西域、中亞文化墓葬。根據其墓誌記載,虞弘為魚國人(目前尚不知魚國位置),其石棺上的聖火浮雕表明虞弘為祆教徒。
  • 洛陽白馬寺,佛教的傳入中國
    洛陽城西有座千年古剎,名叫白馬寺。它被譽為中國的「釋源」,意即佛教的發源地;亦被稱作「祖庭」,即中國第一座寺廟。關於它的來歷,有個動聽的傳說:東漢永平七年(64),漢明帝劉莊做了個夢。夢見一個碩大金人,尊嚴而慈祥,頭上有一光環,猶如日月,光輝耀人。金人始初在宇間悠然飛行,後飄然升空,逆往西方而去。
  • 佛教啟示:全世界一共有多少佛教宗派?
    佛教歷史淵源,時間跨度達兩千五百多年,傳播範圍更是遍及全球。但是因為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所以對佛經的翻譯和解釋、對佛教修行的實踐方法,需要滿足的社會層次和需求都不一樣,因此形成的佛教宗派便是千差萬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全世界所有的佛教宗派,都有哪些。
  • 宋元佛教宗派在日本的影響:禪宗——中國佛教主流
    我們都知道,宋元時期的佛教傳入了日本,那麼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毀佛以後,中國佛教一時凋零衰敗。六年宣宗即位,令各道增置八寺,大中元年(847年)又令會昌五年所廢寺聽僧尼修復,由是佛教稍稍復甦。
  • 佛教是怎麼傳入日本的?為何天皇要下令毀佛像,燒寺院?
    日本佛教最早是由中國經朝鮮傳入的,發展到現在已經有1400多年歷史。佛教進入日本初期,發生了長時間的崇佛、抑佛之爭,最終崇佛派取得勝利,並逐漸成為日本第一大教。中國對日本佛教的發展影響深遠,日本人經歷了一個從學習模仿到借鑑創新的過程。
  • 韓昇:正倉院珍寶與佛教在日本的傳播
    佛教在古代日本有著巨大的影響,以至於我們如果不了解佛教在日本流傳的情況,就難以理解日本的古代文明。然而,佛教在日本傳播的經過,卻是那麼艱難曲折。在日本佛教史籍《扶桑略記》引用的奈良時代延曆寺的《僧禪岑記》中記載,522年,有一個名叫司馬達等的人在奈良地區結草堂拜佛。而且,讓我們感到興奮的是,這件事還出現在日本另一部古代佛教文獻《元亨釋書》之中。
  • 佛教的傳入以及對於中國藝術的有什麼影響,你知道嗎?
    這是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比較可靠的記載。天竺有神人,名沙拉。昔漢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使者伊存口授《浮屠經》曰復立者其人也。」《魏略·西戎傳》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裡御道北興建僧院,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為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自此有了咱們中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陽白馬寺,是佛教傳入我國後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歷來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 東漢白馬馱經,佛教傳入中國?很有可能秦始皇時就傳入中國了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神權從未凌駕於王權之上,所以中國宗教觀念較西方而言會淡薄許多,中國古代的宗教建築缺少西方建築那樣富麗堂皇的格調,但卻表現出了更多謙卑與不張揚的內斂氣質。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中國的宗教建築在外來文化東傳過程中都要經歷較為漫長的本土化過程,而佛塔就是眾多宗教建築中的典型代表。佛塔產生於古印度,它最初的功能只是供奉舍利用的。
  • 佛教都傳入中國,為何強勢的印度教沒有東傳?佛教更適合我國嗎?
    關於我國的古代,主要有三種,一個是土生土長的道教,起源於漢朝,對中國影響深遠;一個同樣是漢代傳入的佛教;還有一個是明朝時期傳入的基督教,這三個宗教中,屬佛教佔據的影響較大,道教次之,基督教最少。那麼這裡又個疑問,佛教起源於古印度,也就是現在的尼珀爾,在印度壯大,隨後才開始的東傳。而印度教一直都是印度本地的宗教,甚至在後來的時候把佛教擠了出去,既然在印度如此受歡迎,為何沒有東傳呢?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要看看佛教傳入我國的情況。
  • 南哲思享|洪修平:中國特色佛教文化的歷史與未來——「三教關係...
    事實上,產生於古代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後,經過與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長期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表明,中國人根據中華文化發展了外來的佛教思想,形成了中華獨特的佛教理論。
  • 陳曉亞:中國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與佛教的傳播發展
    佛教自印度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以後,又經中國東傳朝鮮和日本。傳入中國的佛教總的可分為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兩部分,這兩部分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各自鮮明的文化特色。其中藏傳佛教的特色非常突出,首先是全民信仰,佛教領袖保持著絕對的神聖地位,佛教信徒大都比較虔誠。
  • 1900年歷史的白馬寺,被譽為中國佛教祖庭,是佛教傳入中國的見證
    洛陽雪景洛陽白馬寺,在中國佛教歷史上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白馬寺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為中國第一古剎,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蹟為元、明、清時所留,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相傳公元64年的一天,漢明帝夜夢金人。公元65年,漢使邀請迎接天竺僧人攝摩騰、竺法蘭入漢傳教,二位高僧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洛陽。
  • 佛光山人間佛教海外傳播
    妙益法師在《從星雲大師本土化理念看佛光全球弘法之文化適應及成效——以荷蘭荷華寺為例》一文中,以自己於2008—2010年間駐錫荷蘭佛光山荷華寺之經驗,探討了荷華寺發展出具當地特色本土化「荷蘭佛教」之成果及期間所遭遇之困難。
  •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有哪些主要的節日?
    佛教自傳入中國以來,在中國的傳播。結合中國本土的文化氣息,後續出現了哪些主要的節日。又有哪些本土氣息和佛教文化相結合!四月初八:浴佛節佛延節也稱「浴佛節」,是紀念佛陀釋迦牟尼誕生的節日,也是佛教最大的節日之一。在漢族地區,一般以農曆四月初八為佛誕日。在這一天,佛教寺院裡一般要舉行「浴佛法會」,並舉行誦經法會,開展拜佛祭祖等宗教活動。
  • 作為無「辣」不歡的的中國人,你知道辣椒傳入中國的歷史嗎?
    在明朝時期的中國,世界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其中之一便是"大航海時代"的來臨。(鄭和下西洋等等。。)人種、物種、思想文化等元素在這一時期進行著"交換",其中不乏有些改變人類歷史的物種交換,如今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辣椒便位列其中。辣椒具體何時傳入中國已不可考,但是傳入路線卻是明確的。
  • 被稱為日本國面的烏龍麵,在唐朝時由中國傳入,只不過是傳統拉麵
    只可欣賞,不要私藏哦不同的民族都有一種象徵性的麵食,比如中國的蘭州拉麵,義大利的義大利麵,安徽的板面,還有眾所周知的日本烏龍麵,而日本的烏龍麵大多數人不知道,烏龍麵其實是中國的傳統切面,可以說是從中國唐代時傳入了日本,那麼烏龍麵到底是什麼樣的呢?烏龍麵最初起源於尤溪,俗稱切面,在唐代由弘法大師帶回日本,救濟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