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油,由新鮮的油橄欖果實冷榨而成,具有極佳的天然保健和美容功效,可用於烹調食物,素有「植物油皇后」、「液體黃金」的美譽。
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的胡桂清,在東升鎮黃嶺村種植油橄欖已經10年了。
她用油橄欖的果實榨制橄欖油,一斤特級初榨橄欖油能賣到250元。
如今,胡桂清的油橄欖種植面積已經達到8千多畝,其中有5千多畝開始掛果,1千多畝進入了豐產期。
2019年,她的橄欖油銷售額達到5000多萬元。
前不久,《致富經》報導了胡桂清創業種植油橄欖,用果實榨制橄欖油,帶動當地農戶一起發展油橄欖產業的事跡。
胡桂清出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
她擺過地攤,開過粉店,學過美容,做過銷售,辛苦打拼十多年,積攢了200多萬元的財富。
2004年,孩子出生後,胡桂清放棄事業,回歸家庭,成了一名家庭主婦。
但她的內心深處,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老闆夢」。
2006年,胡桂清成了一款進口橄欖油的川北區代理商。
當時,橄欖油在市場上比較稀缺。胡桂清代理的這款橄欖油,一斤售價300元,一個禮盒就要598元。
這麼高的價格,讓胡桂清萌生了自己種樹榨油的想法。
油橄欖主要種植於地中海沿岸地區,上世紀60年代初,引入到我國推廣、種植。
胡桂清和朋友聊天時,朋友告訴她,上世紀70年代,當地有不少地方種過油橄欖;但是因為管理不善,產量比較低,再加上油橄欖不能吃,只能榨油,後來農戶們就把油橄欖樹都砍掉了。
聽到這個消息,胡桂清覺得,既然以前油橄欖就在當地種植成功了,那就證明這裡適合種植油橄欖。
2009年,胡桂清在東升鎮黃嶺村一個3面環水的荒山上,流轉了500多畝荒地,開始種油橄欖樹。
在她之前,已經有5個老闆承包過這片地。他們種過梨樹、桃樹、櫻花樹,但最後都失敗了。
不少村民覺得,胡桂清會是第6個失敗的老闆。
為了能成功種植油橄欖,胡桂清提前做了規劃。
她了解到,當地人以前種油橄欖不掙錢,第一個原因就是種植的品種產量不高,出油率較低。
為了精選品種,2009年4月,胡桂清在500多畝荒地裡,種下了1.5萬株油橄欖樹。
這些油橄欖樹有30多個品種,她要從中選出最適合在當地生長的品種。
油橄欖樹種下後,一般需要4、5年才能結果。
在這期間,基地每年都需要人工除草、施肥。一年下來,光工人的工資就得花20多萬元。
再加上胡桂清把種植規模逐步擴大到了3千多畝,原本計劃十多萬元的投資,慢慢變成了500多萬元。
為了讓油橄欖樹早點結果,看到效益,胡桂清想到一個辦法——給油橄欖樹多施氮肥,讓樹快點長。
然而,到了2015年,油橄欖樹已經種下6年了,樹上卻一直只開花,不結果。
胡桂清從基地裡取了一些土,找到廣元市林業科學研究院的鄧加林請教,才知道了油橄欖樹一直不結果的原因。
原來,油橄欖確實喜歡氮肥和鈣肥,但是氮肥施太多,其他肥料沒有配套使用的話,就會出現樹木高大,卻不結果的現象。
想要讓樹結果,需要補充硼肥、鉀肥等微量元素。
胡桂清按照專家的建議,改良土壤,更加精細地管理油橄欖樹。
2016年,她的油橄欖樹終於試掛果了。
2017年,胡桂清的油橄欖樹有了產量。
一棵油橄欖樹能收穫60-80斤鮮橄欖果,直接賣鮮果的話,一棵樹能賣4、5百元。
但如果把鮮橄欖果深加工成橄欖油,價值就能提高5-10倍。
胡桂清覺得,當地之前種油橄欖不賺錢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沒有把油橄欖果深加工,直接賣鮮果又賺不到多少錢。
胡桂清和人合夥,在廣元市開了一家橄欖油加工廠。
剛採摘下來的橄欖果,在24小時內被送到加工廠,榨出橄欖油,這樣的橄欖油被稱為特級初榨橄欖油,一斤能賣到250元。
胡桂清給橄欖油定價,貴的398元一盒,便宜的118元一盒。
橄欖油的價格偏貴,為了拓寬銷路,胡桂清想到一個辦法。
在四川,火鍋店隨處可見。吃火鍋時,一般都會用芝麻油或者菜籽油做成油碟。
胡桂清根據客戶的反饋,用橄欖油調製成火鍋油碟銷售,定價6塊錢一小瓶。
價格雖然降低了不少,但是卻能讓更多人了解、體驗橄欖油。
2018年,胡桂清推銷橄欖油時,認識了四川一個農產品電商平臺的負責人——滕德素。
滕德素平時比較注重養生。
她吃過胡桂清的橄欖油後,對這款產品很有興趣,於是和胡桂清達成合作,把橄欖油放在電商平臺上銷售。
通過滕德素的電商平臺,胡桂清每年能賣出去2000多萬元的橄欖油。
胡桂清之前做橄欖油代理商時,積累了一些固定客戶。
她讓利20%給客戶,請客戶幫她銷售橄欖油。
現在,在全國各地,有4萬多位客戶通過微商等渠道,幫胡桂清銷售橄欖油。
2019年,胡桂清的銷售額達到5000多萬元。
看到胡桂清種油橄欖賺到了錢,黃嶺村周圍有不少農戶,也跟著種上了油橄欖。
在胡桂清的帶動下,當地現在有500多戶農戶,跟她一起發展油橄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