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成語典故:司空見慣 顛覆三觀的詩人們

2020-12-17 方寸君

司空見慣,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這是一個司空見慣的成語,對它出現在各種場景大家也司空見慣了,可是它的典故來處,估計大多數人並不知道。

司空見慣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書中寫道:「劉尚書禹錫罷和州,為主客郎中、集賢學士。李司空罷鎮在京,慕劉名,嘗邀至第中,厚設飲饌。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 劉於席上賦詩曰: 鬌梳頭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李因以妓贈之。」

故事是這樣的:劉禹錫被貶到蘇州任刺史,司空李紳恰好很仰慕劉禹錫的文名,於是大擺筵宴,邀請劉禹錫到府上做客。酒足飯飽之際,李紳讓一個很年輕的歌姬唱歌給劉禹錫聽。劉禹錫於是當場寫了一首詩,大意是,美女梳著好看的髮髻,畫著宮廷樣式的妝容,唱了一曲杜韋娘詞,仿佛春風一般。這樣的場景司空大人見慣了,沒什麼感覺,卻令江南的刺史肝腸盡斷。於是李紳就將這位歌姬贈與劉禹錫。

李紳何許人也?他就是那位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憫農」詩人,後來官越做越大,奢靡的程度也越來越誇張。他辦的「雞舌宴」,吃雞隻吃雞舌,其餘的都扔掉,是歷史上形容窮奢極欲的著名典故之一。

誰知盤中餐,lilijiexink

劉禹錫詩中的」斷腸「二字很有意思,他到底斷的是什麼腸呢?

第一種可能,是當時蘇州人民困苦,時有天災人禍,而李紳卻在家中奢靡無度,載歌載舞,這令劉刺史深感悲憤,痛心而「斷腸」。

第二種可能,是李紳當時早就不擔任司空這樣的高官了,依然能享受豪奢的生活,而自己是堂堂刺史,卻連美女唱歌都很少見過,自卑而「斷腸」。

劉刺史「斷腸」的原因到底是哪種可能,誰也不知道。不過從李紳贈妓的舉動來看,他可能覺得是第二種。當然,劉刺史最後也是笑納了的。

不過劉刺史終究緣淺福薄,聽說後來被另一個宰相李逢吉派人將這位歌姬擄了去,他是一個屁都不敢放。而劉刺史後來還在另一個場合,又利用這首詩使得別人送給他兩位歌姬。

說好的「體恤疾苦」呢?說好的「惟吾德馨」呢?說好的「不畏權貴」呢?

所以,只是看這些詩人的詩詞的話,無法想像他們還有著這麼奇葩的一面。歷史中不為人知的複雜,卻透過小小的成語典故,暴露了冰山一角。

相關焦點

  • 成語「司空見慣」,見的什麼「慣」?背後的故事毀三觀!
    「司空見慣」是哪個司空?他的詩人人會背,人品卻鮮為人知!成語「司空見慣」,見的什麼「慣」?背後的故事毀三觀! 有個常用成語,叫「司空見慣」,意思是「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表示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了。比如,「疫情防控期間,大街上的車輛比往日少多了,平常司空見慣的堵車現象今日蹤影全無。」
  • 「司空見慣」成語出處,竟然和兩位大詩人有關係
    「司空見慣」成語出處,竟然和兩位大詩人有關係文:枯木「司空見慣」是人們常用的成語詞彙,其中的「司空」為古代官名,意為某事常見,不足為奇。而這個成語很有意思,和唐代兩位詩人有著莫大的關係,一個就是被稱為「詩豪」的劉禹錫,一個是以《憫農》聞名的宰相詩人李紳。
  • 「司空見慣」這個成語其實出自一首詩,有知道出處的嗎?
    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司空見慣」,司空是中國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馬、司寇、司士、司徒並稱五官,掌水利、營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某事很常見,不足為奇。
  • 這個成語你經常用,但你卻不了解它的背後故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語也是源遠流長的一種文化經典。我們都知道古人說話是文言文,簡短精煉,往往會將一句話表達為一個成語,短短的字詞間濃縮了諸多意義。如果我們在理解時望文生義,曲解了成語含義,甚至在運用時出現錯誤,就會鬧出不少笑話和誤解。那麼,有一個成語,我們經常用它,不知道你是否真正了解它的故事呢?
  • 這些冷門成語知識,你知道幾個?
    這五個看著不像成語的成語,哪一個顛覆了你的三觀?最後一個你一定想不到。第五名:冬日可愛出自《左傳》,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像冬天的太陽,值得人們去喜愛。第三名:慘綠少年出自唐朝商詩人張固的《幽閒鼓吹》,代指那些穿著講究,風度翩翩,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第二名:死乞白賴出自清初長篇小說《醒世姻緣傳》,意指糾纏不休。第一名:令人噴飯出自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形容事情或者說話,十分地可笑。
  • 關於春天,這16個成語你都知道嗎?背後的詩詞典故非常精彩!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春天的16個成語,帶詩詞典故與釋義。這些成語的意境都很美,配上詩詞典故的解析更是精彩,快來看看你知道幾個?春天是一個讓人心情愉悅的季節,關於春天的美好詞彙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無論是成語還是詞句,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春意盎然的意境,仿佛春天就是美好的代名詞。中小學生在寫作中也經常會遇到和春天有關的話題,大家對與春天真的是太熟悉了!
  • 成語「司空見慣」怎麼來的呢?請賞一首詩,聽一則故事
    「司空見慣」是大家常用的一個成語,意思是經常見到某種事,也就見奇不奇,見怪不怪了,眼見的多了,就習以為常了。如果刨根問底地一問一下,那「司空」是什麼意思?可能有些人就不知道了。其實司空是一個官名,那自然是一個做司空的官,經常看到某種事情了。成語怎麼來的呢?
  • 除了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你還知道哪些相關的成語故事和典故呢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成語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你知道還有哪些與美人相關的成語故事和典故呢?
  • 雨蘇州有瓜丨舉案齊眉、拋磚引玉、司空見慣…蘇州竟然盛產「成語」!
    我們都知道蘇州盛產園林、狀元,卻不知蘇州還盛產成語!踏訪皋橋,感受「舉案齊眉」恩愛,去靈巖寺遙想 「拋磚引玉」的由來,丁家巷裡走出「溜須拍馬」的宰相,……從熟悉的成語裡認識不一樣的蘇州!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原來「司空見慣」這個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司空」是個官名!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見慣,不覺為奇。
  • 「司空見慣」說李紳
    「司空見慣」是個常用的成語,人們大都知道它的意思,也許並不清楚它的來歷。相傳它原本含有貶義,是用來批評唐代詩人李紳的。李紳,字公垂,中唐時期人。他不僅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而且是新樂府詩的最早實踐者。
  • 伴著成語遊中國之安徽篇 那些瞭然於胸卻不知道其背後故事的成語
    有很多的成語,我們瞭然於胸卻不知道其背後故事的成語,今天來說說那些經常說的成語一、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滁州琅琊山,古稱摩陀嶺,後因西晉琅琊王司馬睿寓居此地,後來建立東晉王朝,改稱 「琅琊山」。宋建醉翁亭因歐陽修命名並著散文名篇《醉翁亭記》揚名海內外,醉翁亭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亭」。
  • 成語「司空見慣」的來歷
    元和十年(815年),被貶十年的他奉詔回京,這本是可以結束貶謫的時機,偏偏他寫了《戲贈看花諸君子》,他說「玄都觀裡花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言下之意:你看朝中這熙熙攘攘的權貴,不都是我劉禹錫離開長安之後才走上舞臺的嗎?於是,他又被新貴們扔到了連州去做了刺史。
  • 趙孝斌和「中國成語典故名城」
    2007年7月,退而不休的趙孝斌到「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河北邯鄲參觀考察,邯鄲作為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其聲名遠播的成語典故、濃鬱的成語文化氛圍深深吸引了他。他邊參觀邊思考,開封是一座具有豐厚成語典故資源的城市,「杞人憂天」、「才高八鬥」、「五十步笑百步」、「開卷有益」、「抱薪救火」等成語典故均發生在開封,為什麼開封不能申報「中國成語典故名城」呢?
  • 成語學習第二講司空見慣
    這個成語大家很熟悉,但是仔細深究一下就會有幾個小問號,也就是有幾個小問題,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成語中「司空」怎理解呢? 關於「司空」「司」這個字詞在這裡是個動詞,很簡單, 是「掌管」「負責」 的意思。關於劉禹錫和李紳「司空見慣」這個成語的誕生和兩個人有關,一個是劉禹錫,一個是李紳。劉禹錫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當時,劉禹錫中了進士,在京城做監察御史;因為他的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
  • 司空見慣的一個成語,原來出自這首詩,長知識了
    詩豪劉禹錫,作為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唐朝大臣、思想家、哲學家、著名詩人,年輕時家境良好、博學多才、意氣風發,有極高的政治熱情,積極投身到王叔文、王丕、柳宗元的改革浪潮中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那位,雖然受「牛李黨爭」影響,也是長期被貶,但後來平反後還做過宰相,但歷史名聲不太好,生活奢靡、打擊舊交,一個小人形象,得志後,再也沒有寫《憫農》時的悲農情懷了。
  • 成語司空見慣中的司空是指?司空見慣什麼意思?螞蟻莊園9月23日正確...
    螞蟻莊園成語司空見慣中的司空是指什麼?莊園小課堂2020年9月23日的問題是關於成語「司空見慣」的,古時「司空」既有官職一稱,也為姓氏之一,那麼大家認為正確答案是「一種官職」還是「一個姓氏」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9月23日正確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大名縣成語典故——白璧青蠅
    約在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越南著名詩人阮攸(l765一1820)傾心嚮往中國文化,到南京遊學。阮攸寄寓南京近十年,被這個故事所感動,後將餘懷的《王翠翹傳》及青心才人的《金雲翹傳》攜回本國,花了一年時間,改寫為越南文學名著--長篇敘事詩「喃傳」《金雲翹傳》,並搬上了越南舞臺。
  • 司空見慣的「司空」是什麼意思?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司空見慣」是一個比較大眾化的成語,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一眼就能看穿它的內涵。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個詞大有來頭,「司空」本意是一個官名,「司空見慣」跟唐朝一位被稱作「李司空」的大詩人有關。這位「李司空」就是著名的「憫農詩人」李紳,創造「司空見慣」這個成語的正是"詩豪"劉禹錫。
  • 春秋時期的18個成語典故,你知道幾個?
    春秋時期,社會政治動蕩,戰爭兵戎不斷,但是由此也產生了很多風雲人物,軍事、外交、政治、管理上的謀略也是前所未有的被孕育,而成語典故就是那一時期的歷史文化結晶。今天為大家摘選了18個,一起來欣賞!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這18個成語典故就能體會到。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古典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都」。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曙光第二小學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傳統經典文化,在學校推出【成語典故,薪火相傳】系列活動,並制定了跟著成語遊邯鄲系列校本課程,將教育理念與地方傳統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向學生們講授和宣傳古典文化知識,受到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