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蘇州有瓜丨舉案齊眉、拋磚引玉、司空見慣…蘇州竟然盛產「成語」!

2021-02-23 看見蘇州

(此圖系廣告,與以下正文無關)

你在幹嘛?☞雨你無瓜!

一部童年神劇《巴啦啦小魔仙》帶火了

一句塑料而又有魔性的「雨你無瓜」!

而今天,看見君要和大家說的是

雨蘇州有瓜的「成語」!

 

我們都知道蘇州盛產園林、狀元,

卻不知蘇州還盛產成語!

踏訪皋橋,感受「舉案齊眉」恩愛,

去靈巖寺遙想 「拋磚引玉」的由來,

丁家巷裡走出「溜須拍馬」的宰相,

……

從熟悉的成語裡認識不一樣的蘇州!

 蘇州/網絡

發生在蘇州不起眼的皋橋

 

釋義:指送飯時把託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形容夫妻間互相敬重。

 

蘇州閶門內有一座不起眼的皋橋,每天有無數人從這裡邁過,卻鮮有人知舉案齊眉正是發生於此。

皋橋/姑蘇好時光

梁鴻,東漢時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人,是一位才子,品行一流,當時有不少姑娘主動追求他,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娶了一個「有德無容」的醜女。那這無容到底有是有多醜呢?史書裡是這樣描述的:「狀肥醜而黑,力舉石臼,擇對不嫁,至年三十。」(《後漢書·梁鴻傳》)

 

後來梁鴻寫了一篇有諷刺時事意味的文章激怒了漢章帝。他們夫妻只得改名易姓,一路南下逃到了蘇州。而當時他們租住的地方,就在皋橋附近。

 

皋橋附近/姑蘇好時光

雖蒙受帝王的責難,被迫遠走他鄉,每天粗茶淡飯、辛苦勞作,孟光卻沒有抱怨,沒有牢騷,依舊和從前一樣,盡心履行一個妻子的職責,每天做好飯菜裝在木盤子裡恭敬的舉過頭頂直到齊眉處,遞給丈夫梁鴻。不得不說,他們夫妻倆的恩愛著實讓人感動!

舉案齊眉畫/網絡

懵懂上當,中我圈套

釋義: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相傳唐代詩人常建,聽說趙嘏要去遊覽靈巖寺。為了請趙嘏作詩,常建先在廟壁上題寫了兩句,趙嘏看見牆上的那半首詩後,立刻提筆續寫了兩句,而且比前兩句寫得好。後來這種作法被稱為「拋磚引玉」。

 

拋磚引玉漫畫/網絡

此計用於軍事,是指用相類似的事物去迷惑、誘騙敵人,使其懵懂上當,中我圈套,然後乘機擊敗敵人的計謀。如公元前700年,楚國用「拋磚引玉」的策略,輕取絞城。

三十六計之拋磚引玉/網絡

取自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的詩

 

蘇州有條弄堂叫「喬司空巷」,對於這個「司空」蘇州人還是蠻熟悉的。

 

喬司空巷/網絡

鼎鼎大名的傳世名作《陋室銘》的作者,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他中了進士後,便在京做司空;因為他的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

 

在蘇州刺史的任內,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名聲,邀請他飲酒,並請了幾個歌妓在席上作陪。酣暢淋漓之時,劉禹錫詩興大發,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

 

高髻雲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原來「司空見慣」這個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司空」是個官名!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見慣,不覺為奇。

 示意圖/網絡

 詩豪劉禹錫獨愛造成語

 

劉禹錫是詩豪,司空見慣就是從他的詩中得來,沒想到「犬馬之戀」也是與他有關。

 

任蘇州刺史時劉禹錫所作《蘇州謝上表》一文:「江海遠地,孤危小臣。雖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馬之戀,親近為榮。」此句在當時比喻臣子眷戀君上之意。

劉禹錫/蘇州發布

孔子曰:顏控要不得

 

春秋時期有一位魯國人叫澹臺滅明(字子羽),他曾拜孔子為師。後來他到了吳國,在城南發現了一片幽靜之處,就結草為堂,辦起了學堂。

 

其實子羽剛去拜師時,孔子見他醜不想收他,平時對子羽也很冷淡。但子羽仍以孔子為宗師,發奮學習,培養了一批學有造詣、人品端正的學生。孔子知道,後對弟子說:「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從此,「以貌取人」一詞流傳開。

寒門貴子範仲淹的故事

 

齏是吃粥小菜的意思,就是說拿蘿蔔乾醬菜斷成一段段,粥畫成一塊塊這樣吃。北宋的蘇州人範仲淹,小時家裡很窮,他只好住在廟裡讀書,晝夜不息,每日生活十分清苦。

 

示意圖/蘇州李剛評話

《湘山野錄》記載:「範仲淹少貧,讀書長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兩塊,斷齏數十莖啖之,如此者三年。」

 

斷齏劃粥的典故即由此而來。孤貧低微的身世激發了範仲淹刻苦求學的精神,奮發向上的精神。從此,範仲淹胸懷「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踏上了憂國憂民的仕途,並最終成為國家的棟梁與一代名臣。

 丁家巷走出的「溜須」宰相

 

丁謂,蘇州歷史上第一個做到丞相的人,蘇州的兩條丁家巷都與他有關。丁謂天資聰明,據說他讀書過目不忘,精通詩詞音律、書畫棋琴、天象佔卜。他一路埋頭苦讀,考中進士。再後來官運亨通做到宰相。

 

丁謂/蘇州李剛評話

丁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品卻一般。據說有一次吃飯,還是副宰相的丁謂,看見宰相寇準的鬍鬚上黏幾粒飯米粒。他上前幾步,非常莊重地一粒一粒為寇準把飯粒弄乾淨。寇宰相打趣到:"呵呵,參政啊,國家的大臣,怎麼可以為我拂鬍鬚啊?"

就此丁謂成為了拍馬屁的典型代表,歷史上就此有了一個「溜須宰相」。

示意圖/網絡

竟與蘇州的一群美女有關

釋義:指多次命令和告誡,多指上級對下級,領導對群眾。

 

春秋時候,著名軍事學家孫武,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閭。

 

吳王看過之後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能否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於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練。

 

孫武訓女兵/閱說歷史文化

怎知,儘管孫武使命搬出鐵鉞(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們申戒。眾女兵不但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孫武再三解釋無果後,將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如此威嚴之下,眾女兵都認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後來人們將其引伸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誡的意思。

孫子兵法/網絡

伍子胥為父報仇瘋狂鞭屍

釋義:比喻到了末日或衰亡的境地。也比喻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

 

伍子胥本是楚國人,他的父親和兄長都被楚平王給殺了,逃到吳國伍子胥一直不忘殺父之仇,後來得到了吳王闔閭的賞識,他帶著軍隊一路殺回了楚國。

 

本來以為能夠活捉楚平王,沒想到楚平王早已死掉。報仇心切的伍子胥攛掇吳王闔閭把楚國的宗廟拆了。但他仍覺得不解恨,又請求去挖楚平王的墳,把楚平王的屍體挖了出來。伍子胥抄起銅鞭,一口氣打了300下,連骨頭都給打折了,最後把腦袋砍了下來。

 

伍子胥像/百度百科

伍子胥的好朋友申包胥知道後,特地派人送了一封信說:「你這樣做太過分了。為了報私仇,竟連死人也不放過。」伍子胥讀信後,對來人說:「我因軍務太忙,沒有時間回信。請你代我謝謝申君,並告訴他:「忠孝不能兩全,我好比一個走遠路的人,天快黑了,路途還很遙遠,所以我只好做出這種違背常理的事!」

蘇州,歷史是TA的靈魂,隨時都可以向世人述說著曾經的故事。沒想到,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背後,都有如此多的趣事。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成語來自蘇州?底部給看見君留言哦~

*部分圖文資料來自情調蘇州、蘇州李剛評話、姑蘇好時光、蘇州發布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看見蘇州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蘇州園林丨東方造夢空間
    園林的「園」外面的「口」是圍牆牆內的「土」似屋宇平面居中的「口」是一泓清池>地處長江三角洲的衝擊平原地區土地肥沃適合眾多植物生長西部的太湖盛產太湖石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境內又有京杭大運河南北貫穿發達的水運商貿造就「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的繁榮景象除了地理和經濟基礎蘇州自古以來
  • 「司空見慣」成語出處,竟然和兩位大詩人有關係
    「司空見慣」成語出處,竟然和兩位大詩人有關係文:枯木「司空見慣」是人們常用的成語詞彙,其中的「司空」為古代官名,意為某事常見,不足為奇。而這個成語很有意思,和唐代兩位詩人有著莫大的關係,一個就是被稱為「詩豪」的劉禹錫,一個是以《憫農》聞名的宰相詩人李紳。
  • 蘇州有座不起眼的皋橋,卻藏著家喻戶曉的「舉案齊眉」故事
    而位於東西中市之間的皋橋,看上去有些不起眼,卻是蘇州十分熱鬧的去處,歷史上也大有來頭。當時蘇州有一個叫皋伯通的人就住在附近,官至議郎(一說是出身大戶人家),在宮廷內負責膳食雜物,於是這座橋跟著改姓了皋。最初的皋橋究竟是什麼樣,我們不得而知。但在唐詩宋詞、名人小說裡多次提到過,連崑曲《十五貫》中也說過。
  • 成語學習第二講司空見慣
    這個成語大家很熟悉,但是仔細深究一下就會有幾個小問號,也就是有幾個小問題,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成語中「司空」怎理解呢? 關於「司空」「司」這個字詞在這裡是個動詞,很簡單, 是「掌管」「負責」 的意思。人們最初大部分都是藉助天然條件,北方人在土山上挖洞居住,比如陝西北部的人民,現在有好多家庭還居住在土窯洞裡,只是土窯洞多了些現代化的裝修, 看起來更整潔,更漂亮了。南方的人則在石山上找洞穴居住, 如果沒有合適的洞穴, 就自己動手開挖洞穴來居住。
  • 「司空見慣」這個成語其實出自一首詩,有知道出處的嗎?
    「司空見慣」,司空是中國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馬、司寇、司士、司徒並稱五官,掌水利、營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某事很常見,不足為奇。成語「司空見慣」典出中唐,其出處各書記載不盡一致。
  • 蘇州探店 ‖ 蘇州「有熊」出沒
    蘇州「有熊」出沒乾隆年代老宅的時代感;情調蘇州,歡迎來到貝聿銘的世界!貝宅經日本設計師青山周平改造後園林的設計和居住的需求融合的毫不違和房間設施:可能因為是老宅子,下水部分有點不通暢,其他的硬體都ok服務:有管家提前一天確認入住行程,給到開車停車各種小tips,很貼心
  • 成語「司空見慣」的來歷
    關於人生奮鬥的終極目標,在中國文化裡,一般認為就是達成"不朽",什麼是「不朽」,《左傳》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孔穎達的《春秋左傳正義》解釋說:「立德謂創製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一個人想要在萬世之後,被人永遠懷念,這是中國文化認可的三條路:立德,立功,立言。哪一條做到了,都可萬世「不朽」。
  • 沒有「白塔」的白塔東/西路,現代包裹下的蘇州「大巷子」
    在很多人的蘇州遊玩地圖裡,總少不了「白塔東路、白塔西路」的身影。白塔西路舊照丨精彩平江02 傳說的「白塔」,究竟在何處?說起來也有些讓人抓狂,地名皆因「白塔」而起,然而傳說中的白塔卻毫無蹤影……舊時,蘇州有「七塔八幢九饅頭」的傳說。這句諺語產生於清初民末,七塔,說的是蘇州城內的七座寶塔。
  • 你不知道的成語典故:司空見慣 顛覆三觀的詩人們
    司空見慣,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這是一個司空見慣的成語,對它出現在各種場景大家也司空見慣了,可是它的典故來處,估計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司空見慣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書中寫道:「劉尚書禹錫罷和州,為主客郎中、集賢學士。
  • 古代的蘇州人有錢到不能想像
    「蘇州文物徑系列(一)閶門內外」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地(第二期)「文物徑」不是指一條專用的路徑,而是發掘當地所遺存具有觀賞、研究價值的古建築、文化習俗、 歷史事跡等歷史文化遺產, 從而為遊人及市民提供一條方便快捷了解歷史文化的遊覽路徑。
  • 沒有「白塔」的白塔東/西路,現代包裹下的蘇州「大巷子」!
    在很多人的蘇州遊玩地圖裡,總少不了「白塔東路、白塔西路」的身影。這兩條路,皆因「白塔」而得名,今天暫且統稱它們為白塔路。
  • 司空見慣的一個成語,原來出自這首詩,長知識了
    詩豪劉禹錫,作為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唐朝大臣、思想家、哲學家、著名詩人,年輕時家境良好、博學多才、意氣風發,有極高的政治熱情,積極投身到王叔文、王丕、柳宗元的改革浪潮中去。後歷任蘇州、汝州、同州刺史等職。晚年生活相對較安逸,任一些閒職,與白居易、裴度等老友吟詩和對,享年70歲。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一個叫李紳的司空大人請劉禹錫赴宴,這個李紳是誰呢?就是寫過「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 蘇州的古鎮有很多,但真正的世外「桃源」只有它一個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世外桃源夢」。上周,看見君介紹了隱匿在蘇州城內的「桃園」,雖大隱於市,鮮有人知,但論起來真算不得世外桃源。蘇州從不缺古鎮,貼上「世外桃源」標籤的古鎮村落也是一大籮筐,但真正叫「桃源」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位於吳江最南端的
  • ttg*蘇州國際設計周 | 「旅宿鏡像」倒計時1天!
    關於孤獨而美妙的一切——「眾方紀」衛星屆時也會遊牧到2019蘇州國際設計周主會場(展區 K1.1),歡迎大家前來連接、互動,享受片刻自我,激活潛在的孤獨力。Enjoy solitude momently!兩杯兩杯是新一代嵌入式咖啡運營服務商,也是年輕人新生活方式探索者。
  • 司空見慣的「司空」是什麼意思?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司空見慣」是一個比較大眾化的成語,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一眼就能看穿它的內涵。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個詞大有來頭,「司空」本意是一個官名,「司空見慣」跟唐朝一位被稱作「李司空」的大詩人有關。這位「李司空」就是著名的「憫農詩人」李紳,創造「司空見慣」這個成語的正是"詩豪"劉禹錫。
  • 成語「司空見慣」,見的什麼「慣」?背後的故事毀三觀!
    「司空見慣」是哪個司空?他的詩人人會背,人品卻鮮為人知!成語「司空見慣」,見的什麼「慣」?背後的故事毀三觀! 有個常用成語,叫「司空見慣」,意思是「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表示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了。比如,「疫情防控期間,大街上的車輛比往日少多了,平常司空見慣的堵車現象今日蹤影全無。」
  • 這些耳熟能詳的典故,都藏在蘇州園林裡!
    丨蘊含典故:慧可立雪 獅子林,是蘇州唯一一座禪意園林,既為為禪師所建,必然從建築到布局要處處充滿禪意: 園內的「立雪堂」之名,便由「慧可立雪」的禪宗公案而來。
  • 【成語故事 ·唐】拋磚引玉
    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成語釋義: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成語故事:唐朝時期,有一位詩人叫常建,還有一位詩人叫趙嘏[gǔ]。常建對趙嘏的才華非常佩服,他總想得到趙嘏的詩作,只是沒有辦法。後來,他還真想出一個索詩的法子。常建打聽到趙嘏要到靈巖寺去遊玩,他便先趕到寺廟,並在牆上題了兩句話,然後躲到一邊去了。這天,趙嘏果然來到靈巖寺拜佛遊玩。當他轉到一座牆壁時,發現上面題著兩句詩。
  • 蘇州園林中的「亭之最」,總有一處讓你心動
    「塔影亭」尤為特別。名為「塔影」但惟立八角封閉亭於池心,細長水面,蕩漾微波,古木映池,亭身拉長為塔,水天早已顛倒。該亭自上至下和四周的窗格都拼合成正八邊形,窗下設鵝頸檻,有上翹的攢尖屋頂,精妙絕倫,堪稱蘇州園林中最精緻的的亭子。
  • 巫仁恕|《劫後「天堂」──抗戰淪陷後的蘇州城市生活》試讀
    至於距離更遠的如木瀆、靈巖山、光福、天平山、支硎山、天池山等地,則有說明:「或需舟往、或汽車可達。」此書雖成於抗戰初期,但內容所述有許多是戰前蘇州旅遊發展的榮景,如關於旅遊行程與景點的擴大;而部分又是呈現戰亂淪陷後的蕭條,如關於旅館數量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