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圖系廣告,與以下正文無關)
你在幹嘛?☞雨你無瓜!
一部童年神劇《巴啦啦小魔仙》帶火了
一句塑料而又有魔性的「雨你無瓜」!
而今天,看見君要和大家說的是
雨蘇州有瓜的「成語」!
我們都知道蘇州盛產園林、狀元,
卻不知蘇州還盛產成語!
踏訪皋橋,感受「舉案齊眉」恩愛,
去靈巖寺遙想 「拋磚引玉」的由來,
丁家巷裡走出「溜須拍馬」的宰相,
……
從熟悉的成語裡認識不一樣的蘇州!
蘇州/網絡
發生在蘇州不起眼的皋橋
蘇州閶門內有一座不起眼的皋橋,每天有無數人從這裡邁過,卻鮮有人知舉案齊眉正是發生於此。
皋橋/姑蘇好時光
梁鴻,東漢時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人,是一位才子,品行一流,當時有不少姑娘主動追求他,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娶了一個「有德無容」的醜女。那這無容到底有是有多醜呢?史書裡是這樣描述的:「狀肥醜而黑,力舉石臼,擇對不嫁,至年三十。」(《後漢書·梁鴻傳》)
後來梁鴻寫了一篇有諷刺時事意味的文章激怒了漢章帝。他們夫妻只得改名易姓,一路南下逃到了蘇州。而當時他們租住的地方,就在皋橋附近。
皋橋附近/姑蘇好時光
雖蒙受帝王的責難,被迫遠走他鄉,每天粗茶淡飯、辛苦勞作,孟光卻沒有抱怨,沒有牢騷,依舊和從前一樣,盡心履行一個妻子的職責,每天做好飯菜裝在木盤子裡恭敬的舉過頭頂直到齊眉處,遞給丈夫梁鴻。不得不說,他們夫妻倆的恩愛著實讓人感動!
舉案齊眉畫/網絡
懵懂上當,中我圈套
相傳唐代詩人常建,聽說趙嘏要去遊覽靈巖寺。為了請趙嘏作詩,常建先在廟壁上題寫了兩句,趙嘏看見牆上的那半首詩後,立刻提筆續寫了兩句,而且比前兩句寫得好。後來這種作法被稱為「拋磚引玉」。
拋磚引玉漫畫/網絡
此計用於軍事,是指用相類似的事物去迷惑、誘騙敵人,使其懵懂上當,中我圈套,然後乘機擊敗敵人的計謀。如公元前700年,楚國用「拋磚引玉」的策略,輕取絞城。
三十六計之拋磚引玉/網絡
取自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的詩
蘇州有條弄堂叫「喬司空巷」,對於這個「司空」蘇州人還是蠻熟悉的。
喬司空巷/網絡
鼎鼎大名的傳世名作《陋室銘》的作者,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他中了進士後,便在京做司空;因為他的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
在蘇州刺史的任內,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名聲,邀請他飲酒,並請了幾個歌妓在席上作陪。酣暢淋漓之時,劉禹錫詩興大發,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
高髻雲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原來「司空見慣」這個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司空」是個官名!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見慣,不覺為奇。
示意圖/網絡
詩豪劉禹錫獨愛造成語
劉禹錫是詩豪,司空見慣就是從他的詩中得來,沒想到「犬馬之戀」也是與他有關。
任蘇州刺史時劉禹錫所作《蘇州謝上表》一文:「江海遠地,孤危小臣。雖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馬之戀,親近為榮。」此句在當時比喻臣子眷戀君上之意。
劉禹錫/蘇州發布
孔子曰:顏控要不得
春秋時期有一位魯國人叫澹臺滅明(字子羽),他曾拜孔子為師。後來他到了吳國,在城南發現了一片幽靜之處,就結草為堂,辦起了學堂。
其實子羽剛去拜師時,孔子見他醜不想收他,平時對子羽也很冷淡。但子羽仍以孔子為宗師,發奮學習,培養了一批學有造詣、人品端正的學生。孔子知道,後對弟子說:「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從此,「以貌取人」一詞流傳開。
寒門貴子範仲淹的故事
齏是吃粥小菜的意思,就是說拿蘿蔔乾醬菜斷成一段段,粥畫成一塊塊這樣吃。北宋的蘇州人範仲淹,小時家裡很窮,他只好住在廟裡讀書,晝夜不息,每日生活十分清苦。
示意圖/蘇州李剛評話
《湘山野錄》記載:「範仲淹少貧,讀書長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兩塊,斷齏數十莖啖之,如此者三年。」
斷齏劃粥的典故即由此而來。孤貧低微的身世激發了範仲淹刻苦求學的精神,奮發向上的精神。從此,範仲淹胸懷「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踏上了憂國憂民的仕途,並最終成為國家的棟梁與一代名臣。
丁家巷走出的「溜須」宰相
丁謂,蘇州歷史上第一個做到丞相的人,蘇州的兩條丁家巷都與他有關。丁謂天資聰明,據說他讀書過目不忘,精通詩詞音律、書畫棋琴、天象佔卜。他一路埋頭苦讀,考中進士。再後來官運亨通做到宰相。
丁謂/蘇州李剛評話
丁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品卻一般。據說有一次吃飯,還是副宰相的丁謂,看見宰相寇準的鬍鬚上黏幾粒飯米粒。他上前幾步,非常莊重地一粒一粒為寇準把飯粒弄乾淨。寇宰相打趣到:"呵呵,參政啊,國家的大臣,怎麼可以為我拂鬍鬚啊?"
就此丁謂成為了拍馬屁的典型代表,歷史上就此有了一個「溜須宰相」。
示意圖/網絡
竟與蘇州的一群美女有關
春秋時候,著名軍事學家孫武,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閭。
吳王看過之後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能否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於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練。
孫武訓女兵/閱說歷史文化
怎知,儘管孫武使命搬出鐵鉞(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們申戒。眾女兵不但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孫武再三解釋無果後,將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如此威嚴之下,眾女兵都認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後來人們將其引伸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誡的意思。
孫子兵法/網絡
伍子胥為父報仇瘋狂鞭屍
伍子胥本是楚國人,他的父親和兄長都被楚平王給殺了,逃到吳國伍子胥一直不忘殺父之仇,後來得到了吳王闔閭的賞識,他帶著軍隊一路殺回了楚國。
本來以為能夠活捉楚平王,沒想到楚平王早已死掉。報仇心切的伍子胥攛掇吳王闔閭把楚國的宗廟拆了。但他仍覺得不解恨,又請求去挖楚平王的墳,把楚平王的屍體挖了出來。伍子胥抄起銅鞭,一口氣打了300下,連骨頭都給打折了,最後把腦袋砍了下來。
伍子胥像/百度百科
伍子胥的好朋友申包胥知道後,特地派人送了一封信說:「你這樣做太過分了。為了報私仇,竟連死人也不放過。」伍子胥讀信後,對來人說:「我因軍務太忙,沒有時間回信。請你代我謝謝申君,並告訴他:「忠孝不能兩全,我好比一個走遠路的人,天快黑了,路途還很遙遠,所以我只好做出這種違背常理的事!」
蘇州,歷史是TA的靈魂,隨時都可以向世人述說著曾經的故事。沒想到,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背後,都有如此多的趣事。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成語來自蘇州?底部給看見君留言哦~
*部分圖文資料來自情調蘇州、蘇州李剛評話、姑蘇好時光、蘇州發布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看見蘇州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