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到,陽光正好,微風不寒
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日期在公曆每年的12月21日-23日之間。
冬至日也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過後,北半球的晝將會越來越長,南半球反之。
白居易《冬至夜》「一年冬至夜偏長」;《冬至夜懷湘靈》「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
在我國,各地在冬至都有不同的習俗;在古代,冬至這天,漂泊在外的人必須趕回家過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
在古人心中,這一天,天地陽氣日漸興盛,乃大吉之日,於是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舊時的上海人家有句俗語「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著團圓,在冬至南方吃湯圓、米糰象徵著家庭的和諧團圓,也寄予了大家對幸福的期盼。
而在北方則會吃餃子,有句諺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今天的你,身在何方?
有沒有吃上家鄉的味道?
不管是餃子還是湯圓,記住幸福開心最重要!
除此之外,冬至日過後,我國各地氣候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數九寒天,所以小夥伴們一定要記住保暖。
冬至過後天氣寒冷,可適當進食牛羊肉等肉類,喝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湯,暖心暖胃、補充能量,抵禦嚴寒。
同時多吃蘿蔔,俗語「冬吃蘿蔔夏吃薑」,避免身體內熱,出現消化不良、氣機鬱滯現象,適量地吃一些性涼的蘿蔔,不僅可以消散內熱,還能消化積食。
在一年中的至暗之日,願你我都能嘗到至濃人情味,感受最暖人間煙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