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期食品隱秘角落:依雲水5毛一瓶 進口餅乾10元3包

2021-01-09 網易財經

在食品行業,圍繞「臨期食品」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流通渠道,並且暗藏著巨大的利潤空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豆瓣、知乎等各大論壇「如何才能省錢」的主題討論下,有不少網友分享了購買便宜食品的經驗——在各大超市的打折區域、拼多多和淘寶隱秘的食品店鋪、甚至專門的進口食品折扣門店尋找臨期食品。

0.5元一瓶的依雲水、2.8元一盒的好麗友派、45元一箱的安慕希酸奶、10元3包的義大利進口餅乾……這類產品大多以折扣的名頭促銷,因為還沒過期所有可以銷售食用,而消費者又可以低價「撿漏」。

界面新聞記者走訪位於北京西單商圈的一家進口食品折扣店,琳琅滿目的商品包括酒類、飲料、礦泉水、零食等等。擺在門口貨架上醒目位置20元5盒的餅乾,距離保質期已不足一個星期。

北京西單商圈的一家進口食品折扣店。(圖片拍攝:馬越)北京西單商圈的一家進口食品折扣店。(圖片拍攝:馬越)

關於「臨期食品」的標準,目前並沒有明確的國家規定。

原北京市工商局在2012年發布過「食品保質期臨界」的6級標準:標註保質期1年或更長的,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比如罐頭、糖果、餅乾等;標註保質期6個月-不足1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麵、無菌包裝的牛奶果汁等;標註保質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5天,比如真空包裝並冷藏的熟食、速食品等;標註保質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0天,比如滅菌包裝的肉食品、鮮雞蛋等;標註保質期16天不足3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標註保質期少於15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未滅菌熟食等。

臨期食品之所以會巨量出現,和龐大的食品生產體系相關。

食品從製造到被人們吃掉,一般會經過品牌商(或者進口商)、經銷商、零售商等多個流通環節。而臨期食品有可能出現在不同環節。

最簡單直接的是零售渠道賣不出去,一旦過期,只能直接丟棄銷毀。《食品安全法》明令禁止出售過期食品,過期食品的歸宿往往是製作動物飼料,要麼只能淪為垃圾堆肥或者焚燒。

根據聯合國糧農署的數據,全球每年約有13億噸的食物被丟棄,約佔全年生產量的三分之一,成本高達2.5萬億。

另一部分臨期食品來自於食品運輸和批發過程中。在這些過程中,也有可能出現快過期的臨期、包裝破損等等情況。

淘寶店鋪中的臨期食品。

而臨期產品,則形成了一個巨大而隱秘的市場。

謝小鵬是山東濟南一個專門做牛奶的臨期食品經銷商,他在社區超市專門經營一個貨架,同時也拉了微信群售賣。「保質期一般都是剩1-2個月的國產常溫牛奶和酸奶,比市場價便宜15-20元左右。」他告訴界面新聞,「低溫奶不做,是因為運輸和儲存都麻煩,保質期更短,時效是個大問題。」

預包裝的臨期食品來路複雜,它們一部分來自於大型商超與電商向經銷商的退貨,也有門店倒閉清倉回籠資金,還有找不到市場的進口食品庫存積壓滯銷等等。

四川成都的臨期食品經營者許勇,他的一大進貨渠道是家樂福、沃爾瑪、盒馬等大型賣場的供貨商。他表示供貨商之所以將臨期食品低價出貨,是因為賣場會把產品日期超過2/3的商品下架,部分商品由於價格或者人群定位等問題滯銷,還有包裝破損的商品。

「進口食品行業的門檻並不高,近幾年進口食品的風吹得很大,很多人盲目衝進來,才發現很多外國產品認知度不高,根本賣不掉。」一位來自青島的食品經銷商告訴界面新聞,由於今年疫情的關係,他手上還有大批進口產品沒有清完貨。

以上種種催生了臨期食品的回收、再出售成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大量以地區劃分的QQ、微信群是他們的信息集散中心。

臨期食品的回收價格與所剩保質期時長相關,「通常為市場零售價的1到3折,」謝小鵬告訴界面新聞,臨期食品的囤貨商收購後,倒手賣給臨期食品的經銷商,再賣給消費者,從中賺取差價。他透露稱臨期2個月的某大牌的常溫酸奶,一般拿貨價在40元,而如果可以拿千件以上,價格可以低到20元。

除了在線上線下以折扣的方式賣給消費者,臨期食品還大量流向了餐飲、酒店、網吧等對生產日期不敏感的渠道。

「臨期這行毛利高,我曾經算過賣貨的毛利在70%左右,但是如果除掉損耗、場地、人工、運輸、倉庫這些,能在40%算不錯的,」許勇表示,「因為我們拿的貨保質期普遍在1-6個月,所以出貨慢了會影響倉庫,以及遇到好貨的時候你沒地方放,放到過期還沒賣出去的話也是蠻心疼的。」

在剛入行的時候,許勇跑去各個地方擺攤,通過摸索他發現了臨期食品的精準消費群體——城區裡的中老年人和在校大學生。他在大學附近開了一家超市,60%都是正常的商品(柴米油鹽,飲料酒水等),另外40%就是臨期商品。店鋪採取會員制,年費會員88元/年,體驗會員9.9元/月。

許勇這家超市的秘密在於,正貨商品屬於引流商品,運作成本低,毛利控制在10%-15%左右。但是消費者如果購買這裡的臨期商品,那麼利潤就很高了。比如一盒臨期的咖啡,零售價88元,會員價38元,進貨價8.8元左右就能拿到。

近年來售賣臨期食品的生意,不只是個體經營者在做,還在形成規模化、連鎖化的商業模式。

比如以「日期越近越便宜」為賣點的電商平臺好食期的母公司在2018年7月獲得阿里巴巴獨家1.1億元C輪融資;臨期食品電商平臺甩甩賣於2019年3月獲得3500萬元戰略投資;線下進口食品折扣店飴食貨倉自2016年開出第一家店以來,也在不斷通過加盟的方式擴張,目前在北京已經有13家店。

但臨期食品的生意要想做大,還面臨重重挑戰。

出於價格體系和渠道控制,大品牌並不會讓低價的臨期產品散布在市場的各個角落,影響品牌的形象。而有些進口食品由於價格不透明、品牌知名度低,也未必能有很好的市場。「進口的牛奶幾乎所有人都不敢嘗試,因為進口牛奶曝光度太低,再加上臨期兩個字,很多消費者不認可。」謝小鵬告訴界面新聞。

儘管有不少消費者會購買臨期食品,但從更大範圍看,消費者對於臨期食品的接受程度還很難說。

一個例子是,很多線上平臺、線下門店都不會顯著標明「臨期」二字,而是用「折扣」「優惠」「會員價」來取代。在一些普通電商平臺,有商家不區分臨期和正期食品,只是將臨期食品打折出售,有消費者收貨後不滿意產生糾紛。

「國家監管部門對於臨期食品的流通還沒有細則,這對於臨期食品處理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是否要設立臨期食品公司的準入制、是否要採取審查制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界面新聞,「未來在減少食物和餐飲浪費的大環境下,需要形成國家、行業、企業、渠道端以及消費端對臨期食品共同監督的機制。」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謝小鵬」「許勇」為化名。)

本文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 陳合群_NB12679

相關焦點

  • 臨期食品的隱秘角落:依雲水5毛一瓶,進口餅乾10元3包
    0.5元一瓶的依雲水、2.8元一盒的好麗友派、45元一箱的安慕希酸奶、10元3包的義大利進口餅乾……這類產品大多以折扣的名頭促銷,因為還沒過期所有可以銷售食用,而消費者又可以低價「撿漏」。 界面新聞記者走訪位於北京西單商圈的一家進口食品折扣店,琳琅滿目的商品包括酒類、飲料、礦泉水、零食等等。
  • 咖啡5元一大包,進口餅乾10元3包……濟南有個臨期食品超市,快過期...
    今年5月,一家進口食品折扣店在濟南山大南路開業。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門頭房裡,貨架上被各種貨品塞得滿滿當當。除了食品外,還有少許日用品和酒類。這家店雖不起眼,卻是很多濟南人循跡而來的打卡地。「10元6瓶的康師傅乳酸菌飲料、12元兩罐的星巴克、10元3包的進口餅乾」,這些「過分」實惠的撿漏產品,在這裡都能找到。
  • 3塊5一瓶依雲、8塊錢一瓶星爸爸咖啡……最近閔行這裡擠爆了
    3塊5一瓶依雲、8塊錢一瓶星爸爸咖啡……最近閔行這裡擠爆了 2020-10-28 0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依雲3.5元,法國紅酒11.6元…魔都寶藏連鎖超市!
    如果物價回到20年前,你想怎麼買上海人,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真有噶便宜的地方,看過來——依雲礦泉水,3.5元一瓶(保質期到2022年5月)電商賣到118元一瓶的法國紅酒只要11.6元!對,價格你沒看錯~(保質期到2026年10月)阿拉姆媽說,要買了做:紅酒牛排紅酒雞翅紅酒鵝肝…香!燒的時候用起來一點都不心疼澳大利亞進口蜂蜜,34元500g(保質期到2022年3月)進口超市動不動一罐200元這個有多白菜你肯定懂的便宜到嚇煞人有沒有!!
  • 10元/瓶的飲料賣10元/箱!「臨期食品」你會買嗎?
    消費者劉先生在店內買來一瓶進口牛奶,「我女兒最開始來這兒買一些進口零食,如今因為我來這兒買牛乳,由於住在周邊,喝了再買不會受到保質期危害。」線下推廣臨期食品折扣店。一位名叫「市場銷售小白的成長曆程」的網民在做臨期牛乳市場銷售,「臨期牛乳生產廠家不收購,一般由本地地區代理自行解決,我的一手貨源就來源於本地地區代理,量大價錢也更低。」他詳細介紹,保質期在兩月及之上的,一箱比市價划算15元-二十元,也有幾日到期的10元/箱。近些年,一些進口商品折扣店打開自營、加盟模式。
  • 泰國椰子水10元3盒?「進口食品」白菜價!這種小店火爆社區
    每盒16.6元的泰國椰子水10元3盒、網上售價25元一包的德國進口巧克力威化餅乾10元2包、原價6元一瓶的馬來西亞進口蘇打水10元5瓶……>臨期進口食品店火爆社區「廣受歡迎的馬來西亞青椰果汁再次到店,日期到7月2日,特價10元4盒,24元一箱!」
  • 臨期進口食品折扣店正在京城悄然興起
    天貓超市裡每盒16.6元的泰國椰子水10元3盒,網上售價25元一包的德國進口巧克力威化餅乾10元2包,原價6元一瓶的馬來西亞進口蘇打水10元5瓶……這些平時售價不菲的進口食品,因為臨近保質期,以意想不到的「白菜價」出售。如今,這樣的臨期進口食品折扣店正在京城悄然興起。
  • 臨期食品,買還是不買?
    新海食品則是上海一家老牌臨期食品折扣店。「天貓超市賣38元一瓶的義大利橄欖油,只賣10元」「天貓超市14元一罐的德國黑啤,10元3罐」……優惠的價格、超高的性價比,使新海食品極受上海爺叔、阿姨們的歡迎。近幾年,如Wefood、新海這樣的臨期食品店鋪突然在全球火爆了起來,與以往只把價格作為賣點的粗暴銷售方式不同,它們開始倡導商品的低碳、環保,打出拒絕食物浪費的口號。
  • 臨期食品「白菜價」 你會買嗎?
    10元3包的泰國bento魷魚片、8元1袋的德國knoppers威化餅、30元一瓶的美國艾維諾潤膚露、18元100ml的日本城野醫生護膚水……這些平日裡價格可能不太便宜的進口商品,因為臨近保質期,正以「白菜價」在超市或進口商鋪中進行售賣,受到南昌年輕人的喜愛。
  • 臨期食品:銷售難題變身另類商機?
    北京悄然興起,每盒16.6元的泰國椰子水以10元3盒的方式銷售,售價25元一包的德國巧克力威化餅乾10元兩包,6元一瓶的馬來西亞進口蘇打水10元5瓶……這些平時身價頗高的進口食品,因為臨近保質期,以意想不到的「白菜價」出售。
  • 依雲如何將一瓶水,賣出奢侈品的味道?
    來源: 奇點商業創新匯跟豪車、金表、珠寶無異,依雲也成了高端生活方式的代名詞。一瓶依雲礦泉水自帶高端濾鏡功效,讓人感覺你喝的不是水,而是逼格。但凡五星級酒店、高級西餐廳、還有星巴克這類型的咖啡館、等等走高檔和品位路線的消費場所,依雲水都是寵兒。依雲到底是怎麼將一瓶水,賣出了奢侈品的味道的呢?
  • 臨期食品:一個被忽視的百億零售市場
    但是有一類商家卻專門銷售臨期食品,並且取得了不錯的銷量。本文將從四個方面對臨期食品這個「潛力股」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進口餅乾9.9元一箱,方便麵9.9元一箱,乳酸菌7.6元一箱,這是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朋友發的商品價格。同品牌、同品質的商品,渠道也正規,但價格差異驚人。
  • 起底高端水:水貴如油 依雲海外7元國內最高80元
    一瓶330毫升的5100西藏冰川礦泉水在超市的售價是10元,而一桶5升裝的金龍魚食用調和油是70元。真是水比油還貴。  即便是同類產品相比,記者也發現,500毫升依雲礦泉水在大型超市的價格是10.8元,是普通礦泉水價格的7倍;330毫升的法國巴黎水售價在11.5元,是普通礦泉水身價的7倍;義大利聖碧濤礦泉水,是普通礦泉水身價的7倍。
  • 依雲礦泉水的隱秘渠道:國內國外價格差距太大
    1瓶1.5L的依雲礦泉水,在它的家鄉——法國超市的零售價折合人民幣7元左右,「跋山涉水」來到東方後,最低賣到24.9元。同時,它還完成了一種「高端水」的品牌塑造。這種不小的利潤空間催生出一條隱秘渠道:在「阿里巴巴」上,一些中國、歐洲小經銷商聯手從英國、義大利、德國,繞著圈子把水送進國內大小超市。
  • 500萬家超市的臨期食品,成了電商圈的「新物種」!
    臨期本質上也屬於清庫存一類,這是剛需,也是一個被忽視的百億規模零售市場。不少電商瞅準了臨期食品的發展前景,如臨期食品平臺「好食期」就在2018年獲得1.1億元融資,用戶數量接近1億!臨期食品電商平臺「甩甩賣」也於去年3月獲得3500萬元戰略投資。
  • 依雲礦泉水,一瓶水怎麼有奢侈品的味道?
    在中國,依雲 Evian,是高端水的代名詞。同時,也代表著「奢侈」。好多年前,當我第一次喝到依雲礦泉水時,一聽價格差點噴出來,一瓶水要七八十塊,這哪裡喝的是水,分明喝的是鈔票。但是,就算依雲礦泉水價格再平易近人(降到6~10元),我們也不可能「家常便飯」地喝,不然,每個月還要喝西北風!
  • 進口臨期食品賣白菜價,價格、保質期、渠道,你最關心哪一樣?
    新海食品則是上海一家老牌臨期食品折扣店。「天貓超市賣38元一瓶的義大利橄欖油,只賣10元」「天貓超市14元一罐的德國黑啤,10元3罐」……優惠的價格、超高的性價比,使新海食品極受上海爺叔、阿姨們的歡迎。
  • 「高級貨」只賣「白菜價」,揭臨期食品背後的百億市場
    總之只要是臨期的食品,價格一般都會比平時便宜很多。天眼妹甚至看到過原價十幾塊錢一瓶的依雲水,被商家以五毛錢的價格出售。原本天眼妹以為這只是商家處理庫存,以減少損失的一種方式。可沒想到這個看似虧本的買賣,卻有人靠著賣臨期食品年賺百萬。
  • 南京「臨期商品」火了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黃澤文)因為臨近保質期,原價258元的進口爽膚水現價35.8元,5.8元就可以買到原價25.9元的辛辣拉麵......近期,南京不少商超出現了價格斷崖式下降的「臨保商品」,市民花更少的錢買到了心儀的物品。它一方面避免了商品的浪費,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節約消費」成為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