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深秋,開始吃火鍋啦,要是趕上冬季,待隆冬臘月的天兒,窗外天地一片茫然,鵝毛般的雪花簌簌飄落,屋內熱氣蒸騰,呼朋喚友,讓人身心俱歡,莫大滿足!
聚寶源
這個館子好像沒有任何一篇遊記提到過。牛街是北京的回民聚居地,正經的回民宰牲由專職阿訇執行,講究。北京人也普遍認為在牛街買的牛羊肉更乾淨,更地道。
參照聚寶源的評價:牛街「最老號兒的清真涮鍋」。手切鮮羊肉「那叫一個地道」,「久煮不老」,吃起來「很嫩」,「沒有羶味」;麻醬「香而不 膩」;糖蒜也「夠味兒」。價格「實惠」,環境「說得過去」,服務「還行」。店裡「總是人山人海」,外賣窗口也「經常排大隊」。
正宗的涮羊肉講究的是炭火銅鍋。有一種酒精鍋,人手一支,看起來小巧精緻,也似乎更符合衛生理念,但是用這個吃北京涮羊肉,不是「味道」。清湯、麻醬小料(香菜、細蔥花,韭菜花、醬豆腐、滷蝦油、芝麻)、羊肉、百葉、白菜、凍豆腐、寬粉、燒餅、糖蒜(解膩),一個都不能少。肉要鮮嫩,手切薄如雪花,走筷就熟,入口即化。聚寶源的羊肉和芝麻燒餅確是驚豔,可貴的是價格也平。
窯臺涮肉
宣武區陶然亭路12號,陶然亭公園北門往西,路南。上述大同,不細描繪,總之味道是有口皆碑的好,價格亦是大眾能接受。窯臺也有分店,但我認為還是這家的正宗。
南門涮肉
正名:宏源南門涮肉。南門是指天壇南門,因為這家店首開在天壇公園南門外,現在後海很好的位置也有分號。以前北京人熟知,現在名聲漸隆,很多網友也是越來越知道了。他家勝在位置好,處於景點周邊。對於很多旅友來說一舉兩得,節約時間。
小劉涮鮮肉
這家有意思。宣武區虎坊橋臘竹胡同12 號。臘竹胡同,這名字聽著是不是就有味兒:)在胡同裡邊,去的路途中會經過老劉涮肉,別猶豫,繼續往裡走。草根,物美價廉。你要帶著全家老小就沒必要找這地方了,她適合一倆人的深度體驗。點評網上的評論特別到位(一向覺得大眾點評網不錯,點評多客觀中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實抄下來,您看過也就印象清晰了。「
從虎坊路與珠市口西大街的交叉路口往南再走點,就有看見這個臘竹胡同了,沿胡同往裡走,200米左右,到了,就路邊一小鋪.門口擺著好幾張桌,不過藏在胡同深處的老北京銅鍋涮羊肉。必須吃手切鮮肉,這才是正宗的老北京味。
但是有一點讓我非常失望,剛坐下服務員竟然問我們要清湯鍋底還是麻辣或者鴛鴦鍋底。這就顯得非常不正宗了,正宗老北京涮肉都是清湯鍋底。麻辣那是四川火鍋。弄得不倫不類的,這點一定要批評一下啊。
言歸正傳,說說這裡的肉,鮮肉都是20一盤,不分部位,價格那是相當的實惠。肉的口感和味道是我在北京吃過的鮮肉裡面排第二的,第一那還得是右安門一家無名涮肉小館。比起南門涮肉那是強多了。那些名氣大的店都是去吃名氣的,這種小店是實實在在來吃肉的。如果你是肉食動物就不要錯過這裡,一定要吃鮮肉,好吃不貴。」
「胡同有點深,拐個彎就到了。店不大,外面一桌,幾個北京爺們兒在吃,熱鬧。環境真的很一般,桌子也有點髒。胡同很窄,天熱,我們也坐門口了,看著來往的車輛,路過的也看我們吃……也點了2份肉,4個菜和凍豆腐,2瓶啤酒,2個人,不少了。肉還可以,白菜也新鮮,就是凍豆腐有點酸,難道放時間長了?跟老闆說了下,馬上換了盤白豆腐,不錯。雖然在外面,還是有點熱。旁邊桌的聲音有點高了,對面小屋的大媽出來說了幾嗓子,吵著了。安靜一點。結帳不到80,還好,比較便宜,但是符合店的層次。」
朋友帶著來的,這裡邊的胡同真是別有洞天。打小在東城長大,對南城真是來得比較少,這樣的地方可能在北京也只有南城能尋覓一二了。切的鮮肉很不錯,足實,吃著就踏實,18,20好像,環境就是胡同裡頭的小館兒,周圍都是平房,您要是裝蛋的那種,千萬別來,也沒人待見您,來這吃的都是來找舒服的,你就別找不自在了。」
還有一些也是不錯的店家,如:老五涮肉、老旗營涮肉、陽坊涮肉等等,在網上都有不錯的口碑,口味各有千秋,大抵不錯。各位朋友要是趕上了就近用膳,也能夠領略正宗的北京涮羊肉。
涮羊肉的好館子多在南城,就餐環境不要苛求。往往環境有了就沒了圍爐大啖的市井樂趣。至於東來順,我就不推薦了。不是不好,只是有了這些又地道又平價的店家,又何苦為了個名號花費大把的銀子?且東來順有自營店加盟店之分,品質未免也有分了。再如小肥羊等連鎖經營之流,什麼鴛鴦鍋吧,海鮮料吧,和這裡說的不是一個概念,故不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