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1年CPI再現負增長:「二師兄」身價下跌為主因

2020-12-14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昌校宇

「11月份主要肉類產品價格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但12月份好像又漲回來了一點。」12月13日10時左右,正在西城區某生鮮超市豬肉區挑選小裡脊的消費者李昊(化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官網12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11月份CPI環比下降0.6%,同比上漲0.2%,漲幅比10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從環比看,食品價格下降2.1%,其中,豬肉供應持續改善,價格下降5.8%。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物價11月份也紛紛驟降。據國家統計局各調查總隊陸續公布的數據顯示,江蘇、湖南等22個省份的11月份CPI同比負增長。

就在4天前的12月9日,國家統計局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5%。這是時隔11年後,CPI再現負增長。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對此表示,這是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影響,其中,食品價格是帶動CPI由漲轉降的主要原因。

「從同比看,食品中,豬肉價格下降12.5%,降幅比10月份擴大9.7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60個百分點;雞蛋、雞肉和鴨肉價格分別下降19.1%、17.8%和10.8%,降幅均有擴大;鮮菜價格上漲8.6%,漲幅回落8.1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上漲3.6%,漲幅擴大3.2個百分點。」董莉娟進一步介紹。

作為重要「菜籃子」產品的「二師兄」價格回落,部委高頻監測數據也有體現。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今年11月份豬肉批發均價為39.43元/公斤。《證券日報》記者計算得出,該價位較今年10月份豬肉批發均價(42.50元/公斤)下跌3.07元/公斤;較2019年同期豬肉批發均價(47.11元/公斤)下跌7.68元/公斤。

面對以豬肉為代表的食品價格波動,消費者感受如何?《證券日報》記者12月13日探訪了北京市多家大型商超和便民網點,並採訪了多位消費者。

昨日,李昊告訴記者,想要購買的小裡脊價格為33.9元/斤,而此前11月份記者走訪該超市時的價格為31.9元/斤。店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期小裡脊和去皮通脊(32.9元/斤)的價格確實較上月有所上漲,不過純瘦肉(27.9元/斤)、棒骨(21.9元/斤)、中段排(37.9元/斤)等商品的價格與11月份基本持平。」

也許是周末的緣故,13時左右的西城區某大型商超人氣很旺,數十位消費者正在商超禽畜肉區前揀選,五六位工作人員在忙著為消費者切分、稱重商品。已購買兩斤精品肋條(48.8元/斤)的消費者王佳(化名)期待肉價再下降,她告訴記者,「現在豬肉價格還是有些貴,隨便買兩斤肋條就需要花費近百元,距離大家實現『豬肉自由』還有空間。」

「最後一天特價,原價48.8元/斤的黑豬龍骨、51.8元/斤的黑豬棒骨、53.1元/斤的黑豬肘全部只需39元/斤。」售賣某品牌黑豬肉的工作人員一邊吆喝一邊向記者透露,「現在生豬產能恢復,目前供應充足,價格自然平穩或有所下降。」

「雖然豬肉價格和往年沒法比,但好在超市的豬肉類不同商品每周都有優惠,總體來看價格還算『美麗』。」來自山東省濰坊市的李阿姨近期專程到北京照顧懷孕的女兒,她告訴記者,北京的黑豬肉價格和老家三、四線小城市相比無太大差別。

隨後,記者在商超附近的某便民網點內注意到,此前買過的某品牌盒裝鮮雞蛋由10月份的12.9/盒(12枚)降價為10.9/盒(12枚),親民的價格吸引不少消費者選購。此外,其他品牌的雞蛋價格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收銀臺付款的錢大爺和老伴兒直言,「趕上雞蛋降價,我就把醃雞蛋『安排上』。」

談及12月份CPI走勢,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預測,進入12月份以來,豬肉價格出現小幅回升態勢,加之上年同期CPI基數走穩,預計12月份CPI同比降幅不會進一步擴大。

展望2021年,王青認為,伴隨經濟修復帶動消費需求上升,以及價格基數發生變化,預計一季度後CPI同比將恢復正增長,這意味著經濟持續進入通縮狀態的風險不大。

相關焦點

  • 時隔11年 11月份CPI再現負增長:「二師兄」身價下跌為主因
    來源:證券日報 時隔11年CPI再現負增長:「二師兄」身價下跌為主因本報記者 昌校宇「11月份主要肉類產品價格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但12月份好像又漲回來了一點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官網12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11月份CPI環比下降0.6%,同比上漲0.2%,漲幅比10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從環比看,食品價格下降2.1%,其中,豬肉供應持續改善,價格下降5.8%。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物價11月份也紛紛驟降。據國家統計局各調查總隊陸續公布的數據顯示,江蘇、湖南等22個省份的11月份CPI同比負增長。
  • 時隔11年CPI再現負增長:「二師兄」身價下跌為主因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官網12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11月份CPI環比下降0.6%,同比上漲0.2%,漲幅比10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從環比看,食品價格下降2.1%,其中,豬肉供應持續改善,價格下降5.8%。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物價11月份也紛紛驟降。據國家統計局各調查總隊陸續公布的數據顯示,江蘇、湖南等22個省份的11月份CPI同比負增長。
  • 時隔11年再現「負增長」,11月江蘇CPI同比下跌0.4%
    時隔11年再現「負增長」,11月我省CPI同比下跌0.4%——生豬生產恢復,穩住物價基本盤據江蘇調查總隊9日發布的數據,11月份,江蘇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跌0.4%,10月份同比微漲0.3%,沒承想11月竟由「正」轉「負」。
  • 時隔11年CPI再現負增長,意味著什麼?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國家統計局12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這是時隔11年後,CPI再現負增長。導致負增長主要因素是什麼?負增長在未來會成為一個趨勢嗎?
  • 時隔11年再現"負增長" 11月江蘇CPI同比下跌0.4%
    據江蘇調查總隊9日發布的數據,11月份,江蘇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跌0.4%,10月份同比微漲0.3%,沒承想11月竟由「正」轉「負」。從今年1月份創出本輪最高的5.4%起,今年以來江蘇CPI走勢如同「坐滑梯」,至今5.8個百分點的落差並不多見。
  • CPI時隔11年再現負增長,中國經濟不存在通縮基礎
    隨著豬肉價格繼續回落、油價下跌,加上去年高基數影響,11月份CPI同比增速轉為負數,這是2009年2月以來CPI同比漲幅再次進入負增長區間。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1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
  • 物價11年來首次下跌「二師兄」記頭功,房價跟進下跌就在眼前?
    來源: 商業趣觀察國家統計局最新消息,今年11月份CPI指數同比下跌0.5%,環比下跌0.6%。這是自2009年10月以來,中國首次出現物價指數「同比與環比」皆現負增長。請問各位看官,你們感受到買東西便宜了嗎?筆者反正是沒感覺到,因為窮基本不花錢。
  • 時隔11年CPI再現負增長 11月豬肉價格降12.5% 玉米缺口預期1.2億噸...
    時隔11年CPI再現負增長 11月豬肉價格降12.5%  隨著豬肉價格繼續回落、油價下跌,加上去年高基數影響,11月份CPI同比增速轉為負數,這是2009年2月以來CPI同比漲幅再次進入負增長區間。
  • 物價11年來首次下跌「二師兄」記頭功,房價跟進下跌就在眼前?
    來源:花朵財經作者| 花朵財經研究院國家統計局最新消息,今年11月份CPI指數同比下跌0.5%,環比下跌0.6%。這是自2009年10月以來,中國首次出現物價指數「同比與環比」皆現負增長。請問各位看官,你們感受到買東西便宜了嗎?
  • 罕見:CPI時隔11年首度為負、PPI也告負 貨幣政策有何影響?
    CPI同比增速為負並不常見,上一次是在2009年10月。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CPI下降0.5%是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影響,其中,食品價格是帶動CPI由漲轉降的主要原因。市場分析對此基本認可。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記者表示,一方面與基數效應有關。
  • CPI是什麼指數?CPI上漲說明什麼?
    cpi上漲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物價上漲,通貨膨脹,說明貨幣貶值,貨幣購買力下降,但是收入水平沒有相應提升,生活壓力變大。對股市來說最明顯的就是消費類股票受益。  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說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cpi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 時隔11年,CPI、PPI再現雙負增長,物價下行周期能持續多長?專家這樣...
    12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5%,為2009年11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可考數據以來,上一次CPI、PPI同時出現負增長還是在2009年10月。
  • SamtradeFX:CPI再現負增長
    SamtradeFX報導,隨著豬肉價錢繼續回落、油價下跌,SamtradeFX指出加上去年高基數影響,11月份CPI同比增速轉為負數,這是2009年2月以來CPI同比漲幅再次進入負增長區間。據測算,在11月份0.5%的同比降幅中,去年價錢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新漲價影響約為-0.5個百分點。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11月豬價繼續下探是拖累CPI的主要要素。生豬供應持續回暖,推進豬肉價錢逐步下行,但冬季進入豬肉消費旺季,短期將對豬價構成一定支撐。
  • 財信研究評12月CPI和PPI數據:預計1月CPI為負 PPI將迎來正增長
    一是2021年PPI翹尾因素將較2020年提高1.6個百分點;二是疫苗投入使用疊加前期政策效果顯現,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短期上行壓力較大,但全球經濟負產出缺口仍在,大宗商品持續上行動力不足,國內輸入型通脹壓力可控;三是2020年使用偏慢的財政資金短期將支撐基建投資維持高增長,但在隱性債務風險增加和房主不炒定位下,2021年國內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需求都將邊際回落,未來PPI大幅上漲支撐並不強。
  • 時隔十年 安徽CPI再現負增長
    受鮮菜、豬肉、水產品等主要食品和旅行社收費價格下降以及上年高基數的綜合影響,11月份,安徽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由10月上漲0.4%轉為下降0.6%,是自2010年以來同比首次由正轉負。1-11月,安徽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2.9%。11月份,安徽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6%。
  • 銷售面積負增長 房市數據斷崖式下跌
    3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9年1-2月份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數據,其中多項關於房地產行業的數據發生了斷崖式下跌。年前的預測成真,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真的負增長了!時隔43個月這一數據首次為負,這意味著什麼?樓市疲軟仍在繼續加深!然而,到底到底疲軟到什麼程度?
  • 11月CPI同比下降0.5%,未來3-4個月或維持負增長
    本報訊(記者 劉揚) 根據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的數據,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5%,時隔11年再次出現負值。上一次CPI同比下降的情況出現在2009年10月。1月份達到5.4%的高點,後開始回落,6、7月份受南方洪災等影響出現小幅反彈,但隨後再次下跌,並相繼跌破「2%」、「1%」關口,11月破「0」出現負值。
  • 臺灣8月CPI較去年同期下跌0.33% 為連續7個月負增長
    臺灣8月CPI較去年同期下跌0.33%,為連續7個月負增長。(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中國臺灣網9月9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統計部門8日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下跌0.33%,為連續7個月負增長。
  • 二師兄,你身價漲了……
    二師兄,你身價漲了…… 2020-12-23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1年來首次負增長!中國經濟進入「通縮」時代?
    01時隔11年,CPI再現負增長。近日,2020年11月經濟數據發布,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5%,創下11年新低,這也是繼2009年10月之後首次負增長。雖然相比過去有所緩和,但這已是今年以來連續第11個月處於負增長區間。CPI,反應的是消費物價,與衣食住行息息相關;PPI,代表的是工業價格,與實體經濟有著密切關聯。一般而言,CPI、PPI雙雙負增長,且持續一段時間,就意味著經濟有陷入通貨緊縮的風險。相比於通脹,通縮往往更為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