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火車票分為臥鋪、軟座、硬座、站票等多種形式。其中站票和硬座票價一樣而受到廣大旅客的吐槽,其實看看我國的火車票發展歷史你就知道了,其實是由原因的。
站票並不是中國的首創,至火車誕生起就有站票出現。民國時期我國的火車票都是站票,車票並不顯示其座位號,有點類似於公交車。新中國成立後,臥鋪車廂首先實現對號入座,而硬座車票對號入座的時間較晚。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出現,火車人工售票實現了計算機售票,技術的革新有機會讓旅客實現對號入座,不過這一時期僅僅是把有座票作為補充,站票還是大範圍的存在,還是一個常態。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完善,我國的火車票實現了大反轉,以有座票為基礎,無座票作為補充,有座票成為常態。也正是在這時,有些旅客開始對無座票價吐槽。
看到這你會發現,有座票是技術革新帶來的方便。在國外的很多國家,有座票是另外收費的,而我國的有座票並沒有額外收費,還是和無座票價一樣。這樣來理解的話,有座票旅客是賺了便宜,而無座票旅客卻沒有賺到便宜。另外我國的普鐵車票價格相比於國外真的算是便宜很多,國內物價在大範圍的不斷上漲的大背景下,普鐵車票卻沒怎麼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