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已經觸底了,他們真的沒法做出比這更操蛋(F 單詞)的事情。」
對於雅虎現任 CEO 湯普森(Scott Thompson)的學歷醜聞,TechCrunch 創始人阿靈頓如是評論。
這場科技界版本的 「學歷醜聞」 經過一周發酵和擴散,已經鬧得沸沸揚揚路人皆知。從結果來看,事件兩位當事人,一個是湯普森,道歉而不認錯;另一個把湯普森捧上 CEO 職位的董事帕蒂·哈特(Patti Hart),宣布退出雅虎董事會,並不再夏天舉行的股東大會上謀求重新競選雅虎董事會成員。而雅虎公司也在 CEO 醜聞曝出來後,發布 「在描述湯普森學歷方面犯了粗心大意的錯誤」 聲明來替其背書。
這場醜聞發端於雅虎公司自己的董事會。其激進董事丹·勒布(Dan Loeb)在上周四(5 月 3 日)向董事會寫信披露 CEO 湯普森存在學歷造假問題,要求立即解僱湯普森,並對 CEO 聘用過程展開調查。
經過核實,雅虎當天即確認了該消息屬實,並對外回應稱在這個事情上犯了 「疏忽大錯」(inadvertent error),但雅虎公司顯然擁護湯普森:「無論怎樣,這不會影響到湯普森是一個曾經成功領導大型消費科技公司(即 Paypal)的高素質管理人員的事實」。
而來自湯普森母校石山大學(Stonehill College)的答覆,湯普森只在該校獲得了工商管理(會計)學士學位,並沒有獲得其簡歷上所稱的 「計算機科學」 學士學位。事實上,石山大學到 1983 年——湯普森畢業四年後才開始授予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證書。(AllThingsD 諷刺湯普森通過修一門 「計算機科學介紹」 課程來掙得學位)
湯普森本人對 「學歷醜聞」 進行兩次回復,一次是在醜聞出來後第二天,寫信通告全體員工 「要專注於工作而非他的學歷」。一次是在本周一 「致全體員工信」 中進行道歉,「為這件事情影響到公司和各位感到深深的懊悔」。周一的致歉信沒有提及事情的真想,只是說要等待董事會的決定。
媒體對於湯普森 「按正常流程走」 等待董事會裁決而拒不認錯頗有微辭,事實上誠如阿靈頓悲憤的評論文章中所提及的,媒體的聲討不僅僅是來自於湯普森為了謀求雅虎公司 CEO 的職位而進行說謊,更來自於雅虎公司在事情屬實後無條件地與 CEO 站在一邊。
湯普森 「學歷醜聞」 對雅虎員工影響是巨大。在 BI 刊出的幾封雅虎員工來信中,他們用 「氣急敗壞(LIVID)」 來形容自己的情緒。一位異常激動的員工粗話連篇:
"他從 PayPal 帶來親信,然後去詢問波士頓諮詢集團,然後準備裁員 2000 人。最糟糕的是,這些被裁掉的 2000 多個 QA 和產品管理人員,他們不能馬上離開——要等待 3-12 個月,否則遣散費都沒有了,這真是一個卑鄙小人……這個騙子,我真想把他送上斷頭臺。看他拒不道歉,多傲慢啊!真的,他越快離開,雅虎的未來越好。——並不是說他一離開雅虎就能馬上復活,而是至少會有一線生機……每個人都討厭這個傢伙,他一直說即使所有人離開他也不關心,但他沒法救活這個公司,他只是一個騙子,一個惡棍。他通過招搖撞騙獲得了在 PayPal 的職位,沒有被抓住,現在又成了一個公司的 CEO。我詛咒他重重地摔下來,摔得頭破血流……這些情緒,在中層管理人員、主管人員甚至 VP 那裡都在蔓延,只是這個傢伙像行屍一般不知道罷了。"
另一位員工則對湯普森學歷造假問題態度溫和,「不要太在意」。他想得更深一層:為什麼學歷造假的高管還能進入雅虎董事會?
「我討厭 Loeb 攻擊我們自己,但他有什麼錯呢?不對 Scott 的學歷進行審查絕對是荒謬和不稱職的。在我看來,推薦湯普森的 Patti 需要引咎辭職,而我們似乎也應該去擁抱這位 『敵人』——Dan Loeb,需要由他或他那樣的人來進行更多的審查。」
另一些言論則來自員工對湯普森裁員的不滿和對事情造成惡劣影響的失望。
「裁員還在進行當中,比這更糟糕的是我們不知道該留下還是該離開,留下的話我們要經受這個讓我們失去了僅有的信譽的騙子的煎熬。雅虎人愛雅虎,但這個愛多麼痛楚!」
「作為一個雅虎人,我們對學歷造假問題感到非常難受。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因為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它就像美味的蛋糕外裹著一層冰一樣(硌嘴),讓我們感到難以忍受,而恰恰這來自於我們的新 CEO。」
阿靈頓的評論同樣站在雅虎員工一邊:「……雅虎需要一名新 CEO,這個 CEO 首先不是想著裁員,而是怎麼讓現有的幾萬人來創造和奉獻;這個 CEO 不是看重那筆高昂的 「分手費」,而是重視產品甚於重視商業模式;這個 CEO 老練到可以像賈伯斯 1997 年救活蘋果那樣救活雅虎,年輕到可以像 「超人」 那樣衝勁十足;這個 CEO 不會造假學歷也不會在被抓住之後還拒不道歉;這個 CEO 能夠讓雅虎員工們在大街上抬起頭來昂首挺胸……」
雖然雅虎股價走出了去年 8 月的 11 美元的低谷,今年一季度也實現了四年來首次淨利增長,但雅虎的 「自我折騰」 幾乎是有目共睹。
雅虎的下坡路始於在微軟和 Google 夾縫中收購失敗。那場經典的收購案中,微軟獲利、Google 獲利,唯獨雅虎開啟下坡路。2008 年 2 月 1 日微軟向雅虎發出 446 億美元的收購報價,雅虎董事會經過激烈爭論,在接受 Google 廣告系統後向微軟提出巨額加價,遭到微軟拒絕。其後雅虎準備回到 Google 統一廣告平臺,但由於美國反壟斷法限制,兩家合作很難獲批,Google 知難而退,雅虎兩頭落空。
2009 年 1 月卡洛·巴茨(Carol Bartz)出任雅虎 CEO,當年 7 月 29 日巴茨即代表雅虎與微軟籤署了讓外界惋惜的搜尋引擎和搜索廣告系統合作條款,而且一籤就是 10 年。條款規定雅虎放棄以當年收購的 Inktomi 為核心的自主搜尋引擎,在所有雅虎網頁中採用 Bing 搜索技術。雅虎也答應將自己經營多年的搜索廣告系統與微軟的 AdCenter 平臺合併,放棄了搜索廣告。這兩項舉措被外界認為是雅虎自斷其左右手。
2011 年 9 月巴茨被董事會辭退,但這一年更重要的消息是雅虎與阿里巴巴關於股權的糾紛,直接投射出來是巴茨與馬雲的緊張關係。2011 年 5 月雅虎對外宣稱阿里巴巴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轉走了支付寶業務。等到 9 月巴茨被辭退後,阿里巴巴與雅虎持續談判,雙方均有意回收/出售阿里巴巴股份。去年 12 月傳出雅虎準備以 「免稅現金充裕剝離」(tax-free manner)的方法來交易阿里巴巴股份。今年 3 月傳出阿里 CFO 蔡崇信飛赴美國與雅虎 CEO 談判的消息;5 月傳出阿里即將敲定 30 億美元銀行貸款,雙方協議可能儘快籤署——但談判困難仍然是股權收效避稅問題。至此,雅虎持有的這一 「極具價值」 的亞洲資產可能在 「回歸核心搜索業務」 緣由下最終剝離。
2012 年 1 月 4 日湯普森出任雅虎 CEO(據說薪水是 2600 萬美元/年)。湯普森就職後兩周,1 月 17 日,雅虎創始人楊致遠宣布離開 17 年前親手創辦的雅虎,不再擔任公司董事,也不擔任雅虎日本、阿里巴巴董事。一代網際網路英雄就此黯然退場。楊致遠卸任後,雅虎人事地震,包括董事會主席 Roy Bostock 在內的四位董事離職。今年 3 月底雅虎宣布準備全面重組,包括削減產品、部門和人員;4 月 3 日雅虎宣布將裁員 2000 人,裁員比例佔到 14100 名員工中的 14%,也是繼 2008 年經濟危機裁員 1500 後第二次動用 「裁員」 這個招數;4 月 10 日傳出消息雅虎將把公司的部門裁併為三個大部:消費者部門,區域業務部門,技術部門。
2012 年 5 月 3 日,雅虎 CEO 湯普森曝出簡歷醜聞。
經過多番折騰,雅虎元氣大傷,但作為開創 「開放」「免費」 模式的鼻祖級網際網路公司,雅虎猶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今年 3 月 12 日更是向 Facebook 發起專利訴訟,謀求捍衛自己在在線廣告展示領域的主導地位——雖然總收入在 2011 年已經低於 Facebook。對於 Facebook 的反訴,雅虎更是傲慢地表示「Facebook 對自己反訴的專利侵權指控大多缺乏很好的了解,主要是因為它們是買來的」。
但 Facebook 依託於 9 億用戶,已經準備在估值 1000 億美元基礎上上市,而其精準廣告對商家的吸引力度由 「商家抱怨 Facebook 不重視廣告銷售」 可見一斑。這個攤子並不是雅虎專利訴訟所能阻擋的。
當然,如果雅虎上下員工能夠一致對外,倒正如 BI 採訪的那位員工所說一樣——還有一些 「希望」。但關鍵是雅虎正處於內耗階段,這不僅讓公司信譽蒙羞,更讓企業無法專注精力於業務。我們知道,當初 2005 年馬克·赫德赴任惠普 CEO 的時候,也是來收拾菲奧莉娜留下的爛攤子。當初赫德的強勢,幫助惠普調整了戰略方向,卻也因此得罪多數人而遭到 「桃色醜聞」(雖後被法院證實為 「莫須有」)陷害離開 CEO 職位。湯普森想效仿赫德、郭士納這樣過渡期的 CEO 強勢行徑,卻自身不乾淨,並連累自己的 「貴人」 辭職。除了感嘆此一時彼一時,對於雅虎總是將希望寄托在新 CEO 上也該進行反思。
或許,任命 CEO 和排擠掉創始人的董事會本身都不 「乾淨」?事實與這個猜想離去也並不遙遠。2007 年有一個叫卡爾·伊欽(Carl Ichan)的投機家大幅購進雅虎股票,賭微軟將收購雅虎。結果賭博失敗,「炒股炒成股東」,進入董事會後這些人儘可能地想辦法把損失的錢被回來,巴茨即在這樣的情況下簽署了自廢武功的協議來換取現金和節省開支。而此次舉報湯普森學歷醜聞的 Dan Loeb 同樣是對衝基金出身,為 Third Point 公司的創始人,管理 88 億美元資產。
人們總是羨嘆蘋果董事會擁有一流的董事,比如基因科技 CEO、迪士尼 CEO、J. Crew CEO、前國家副總統……但這些董事尚且被賈伯斯斥為不懂行,常常不 「聽勸」,雅虎董事會與之相比簡直是 「魚龍混雜」。雅虎經不起折騰,董事會是不是該擔負主要的責任,而不只怪罪到 CEO 頭上——畢竟他們只是首席 「執行」 官?
最後,誠如騰訊副總裁吳軍先生在《浪潮之巔》對描寫雅虎公司的 「英名不朽」 章節中開篇所言,讓我們來緬懷這位開創 「開放」「免費」「盈利」 模式的網際網路英雄:
一百年後,如果人們只記得兩個對網際網路貢獻最大的人,那麼這兩個人很可能是楊致遠和費羅(David Filo)。他們對世界的貢獻遠不止是創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網際網路門戶網站雅虎公司,更重要的是制定下了網際網路這個行業全世界至今遵守的遊戲規則—開放、免費和盈利。正是因為他們的貢獻,我們得以從網際網路上免費得到各種信息,並且用它來傳遞信息,分享信息,我們的生活因此的以改變。也許一百年後雅虎公司會不再存在,但是人們會把他們和愛迪生、貝爾和福特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