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一個可用於鑑定持續實驗和臨床疼痛的神經影像生物標誌物

2021-01-20 科學網

科學家發現一個可用於鑑定持續實驗和臨床疼痛的神經影像生物標誌物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5 14:56:15

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Choong-Wan Woo、美國達特茅斯學院Tor D. Wager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一個可用於鑑定持續實驗和臨床疼痛的神經影像生物標誌物。該項研究成果於2021年1月4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開發了基於全腦功能連通性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特徵,該特徵跟蹤了實驗誘發的持續性疼痛強度,並在六項研究中測試了其對臨床疼痛的敏感性、特異性和通用性(總計n=334)。在三項有關口面部持續性疼痛和厭惡的獨立研究中,該特徵顯示出對持續性疼痛的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它還在兩項針對臨床下背痛的獨立研究中預測了臨床疼痛的嚴重程度,並對患者和對照組進行了分類。持續性和臨床疼痛表現出相似的網絡水平表徵,尤其是在軀體運動、額葉額葉和背部注意網絡中。這些模式與實驗性痛的表現形式不同。

這項研究確定了持續性疼痛的腦生物標誌物,並具有高度的臨床轉換潛力。

據了解,持續的疼痛是臨床疼痛疾病的主要特徵,但是很難與患者同時出現的認知和情緒特徵分開評估。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neuroimaging biomarker for sustained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ain

Author: Jae-Joong Lee, Hong Ji Kim, Marta eko, Bo-yong Park, Soo Ahn Lee, Hyunjin Park, Mathieu Roy, Seong-Gi Kim, Tor D. Wager, Choong-Wan Woo

Issue&Volume: 2021-01-04

Abstract: Sustained pain is a major characteristic of clinical pain disorders, but it is difficult to assess in isolation from co-occurring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features in patients.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ignature based on whole-brai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that tracks experimentally induced tonic pain intensity and tested it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generalizability to clinical pain across six studies (total n = 334). The signature displayed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o tonic pain across three independent studies of orofacial tonic pain and aversive taste. It also predicted clinical pain severity and classified patients versus controls in two independent studies of clinical low back pain. Tonic and clinical pain showed similar network-level representations, particularly in somatomotor, frontoparietal and dorsal attention networks. These patterns were distinct from representations of experimental phasic pain. This study identified a brain biomarker for sustained pain with high potential for clinical translation. Th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nectivity pattern of tonic experimental orofacial pain can be used as a quantitative and unbiased biomarker of clinical pain.

DOI: 10.1038/s41591-020-1142-7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1142-7

相關焦點

  • |組合3D列印技術用於神經肌肉接口的生物電子...
    需要神經肌肉接口來翻譯生物電子技術以用於臨床醫學。在這裡,通過利用機器人控制的低粘度導電墨水的噴墨列印,絕緣矽樹脂糊料的擠出列印以及通過冷空氣等離子體原位活化電極表面的方法,研究者證明了可以快速將柔軟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印刷在要求定製化電極陣列的原型可以很好地適應特定的解剖環境,功能和實驗模型。研究者還顯示,通過監視和激活貓,大鼠和斑馬魚的大腦,脊髓和神經肌肉系統中的神經元通路,列印的生物電子界面可實現長期整合和功能穩定性。
  • 德國科學家: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27種蛋白質生物標誌物或幫助預測病情
    Berlin)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27種蛋白質生物標誌物,可以用來預測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是否有可能患上重病。 近日,發表於《細胞系統》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COVID-19患者中存在27個不同水平的潛在生物標誌物,這決定了他們症狀的嚴重程度。由此,這些標記物可以幫助醫生預測病人的病情,並為科學家提供藥物開發的新目標。 研究人員改進了一種稱為質譜的分析方法,以快速檢測血漿中各種蛋白質的存在和數量。
  • 炎性反應標誌物在預測心臟驟停患者器官衰竭和預後中的應用
    這種免疫抑制狀態的一個表現是循環中的白細胞對內毒素的低反應性,這現象可在心臟驟停患者中觀察到。有趣的是,有報導表明在沒有菌血症的復甦患者的血液中仍可發現內毒素[16]。這一發現表明,通過缺血胃腸道滲漏的內毒素和其他細菌成分可能是心臟驟停後炎症反應的額外驅動因素。
  • ICU患者譫妄持續時間和譫妄嚴重程度的生物標誌物
    選取的生物標記物包括炎症指標——白細胞介素(IL)-6、8、10,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C反應蛋白(CRP);神經保護因子——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星形細胞和神經膠質的激活因子——S-100β。最後分析了生物標記物(譫妄未發病時和發病時各採集一次)與譫妄嚴重程度及住院病死率的相關性。
  • Immunol:血小板參數與神經退行症之間的遺傳重疊
    目前,缺乏可預測AD和PD等神經退行性疾病風險的循環生物標誌物,只能在症狀明顯時才進行臨床診斷。在潛在的生物標誌物中,血小板參數被認為與這兩種疾病有關,但是在遺傳水平上卻很少研究這些關聯。因此,來自義大利的研究人員根據已有的血小板參數和AD/PD風險之間的常見遺傳變異,測試了全基因組的一致性。實驗結果表明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和PD之間存在著共享遺傳基礎,因此有必要進一步進行研究以探究這種關係中涉及的基因。
  • 指南·共識|哪些腫瘤標誌物和基因檢測適用於肝膽腫瘤?
    (2)建議結合組織形態學,病理組織檢測HepPar-1、精氨酸酶-1、GPC-3和AFP,作為HCC診斷的免疫標誌物;聯合應用GPC-3、熱休克蛋白-70和穀氨醯胺合成酶作為早期HCC臨床病理診斷(3項免疫標誌物中2項陽性)的免疫標誌物;CK7、CK19和黏蛋白-1作為CCA臨床病理診斷的免疫標誌物。
  • 你還在對生物臨床樣本資料庫不以為然嗎?丨臨床科研
    這種差異的原因與周圍神經病變的不同定義有關,而這種定義並不總是基於客觀的臨床和電生理學標準。一些研究更多地依賴於神經和電生理測試,另一些則完全依賴於患者自己報告的症狀學。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估pSS患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率和類型。
  • 美聯泰科聯合10餘家醫院啟動「腦損傷標誌物多中心臨床研究」
    GFAP、PGP9.5等腦損傷標誌物在TBI診斷中的潛力正在浮現,可用於TBI即時檢測輔助診斷,判斷病情嚴重程度,評估疾病進展、康復情況。「然而,近些年國內關於肺栓塞標誌物、心肌標誌物等標誌物的發展如火如荼,開展腦損傷標誌物的研究卻不多」廣東省人民醫院李欣教授談到。
  • 基因生物標記物可快速準確預測肝毒性和潛在的肝癌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Yun導言:最近,研究人員發現:無需花費數月或數年的時間,就可以對幾隻小鼠進行24小時的治療,通過肝臟鑑定生物標誌物,就可以預測該動物是否會發展為肝癌該研究確定了一種生物標誌物基因特徵,該特徵暴露後24小時具有潛在的肝毒性。
  • 同濟大學學者揭示心跳「中樞」的調控網絡和標誌物
    早在一個多世紀以前人類就發現了竇房結,但是迄今為止學術界對它的認識還相當貧乏。竇房結位於心房之中,竇房結不但體積小,其實質細胞也很少,而且細胞的分離和功能分析也比較有難度,這些阻礙了國際上對竇房結的研究的進程。
  • 腫瘤標誌物,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腫瘤|標誌物|-健康界
    遇到這種情況,不是大夫不願告訴您實情真相,因為單單一個腫瘤標誌物並不能說明問題01腫瘤標誌物是什麼腫瘤標誌物是由惡性腫瘤細胞產生的特徵性物質,或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這些物質存在於腫瘤患者的組織、體液和排洩物中,而在正常細胞中沒有或者含量極少。
  • 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6 22:05:18 美國康奈爾醫學院David Lyde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 科學家在酵母底盤細胞中實現了稀有人參皂苷的生物合成
    該研究發現與鑑定了一個來源於人參的UDP-糖基轉移酶(UGTPg1),它特異性催化達瑪型四環三萜化合物中的C-20S羥基糖基化,在酵母底盤細胞中將其與人工構建的原人參二醇合成途徑共表達,實現了從單糖到稀有人參皂苷CK的生物合成。  人參號稱「百草之王」,在中國、韓國和日本用於強身、保健、防病以及抗衰老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 「蛟龍探海」 科學家的實驗「盛宴」
    本次下潛不僅觀測到了由大量的毛瓷蟹、蜘蛛蟹、深海蝦、貽貝等構成的冷泉生物群落,而且還獲得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碳酸鹽氣囪樣品、15個雙殼類生物樣品和大量的生物視頻影像資料。  「這是我國利用自己的載人潛水器第一次在南海獲得活動冷泉區的生物標本和碳酸鹽巖,其科學意義重大。」本航段唯一的女性科學家楊群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興奮地說。
  • 某些「低等的」脊椎動物也知道疼痛嗎,疼痛的定義是什麼?
    神經生理學家認為,疼痛是由疼痛終末傳遞的神經衝動通過脊髓丘腦束投射到皮層感覺分析區而產生的感覺;神經生化學家認為,疼痛是神經細胞膜代謝變化和神經遞質變化的結果;實驗心理學家傾向於認為疼痛是由超過痛閾的刺激引起的;臨床心理學家傾向於認為疼痛是由超過痛閾的刺激引起的。人們認為疼痛不僅是與刺激有關的感覺,而且是一種主觀的個體特徵,更與心理活動有關。
  • 科學家發現可逆轉衰老導致認知衰退的小分子
    近期發表於eLife雜誌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為我們指出一條「明路」。他們發現以整合應激反應作為靶點的小分子藥物,可以在年老動物中改善記憶能力,並令大腦神經元的多種生理特徵重回年輕態! 想求科學家搞快點~
  • 2020生物治療產業大會暨展覽會延期至7月17日-18日在北京萬達嘉華...
    2020生物治療產業大會暨展覽會   一、大會介紹   生物醫學正以驚人的速度帶給人類一個又一個的科技突破,21世紀人類將進入生物治療的時代,生物治療將成為未來臨床治療的重要發展方向。   為了推動我國生物治療的基礎研究、臨床應用和產業化發展,為科研人員、臨床醫生和研發企業搭建一個國際交流的平臺,解析國內外研究熱點和政策標準,探討全球市場趨勢和商業發展方向,2020生物治療產業大會暨展覽會將於2020年7月17日-18日在北京萬達嘉華酒店舉辦,會議同期還將舉行國際腫瘤免疫治療大會、國際幹細胞及細胞治療大會
  • 【醉翁之藝】疼痛和應激狀態下的神經免疫相互作用:一類跨學科研究
    疼痛是一個複雜的體驗,涉及感覺辨別,情感和認知維度。疼痛分為四種主要的類型:傷害感受性疼痛、炎性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以及功能障礙性疼痛。應激反應會使大腦特定區域神經迴路激活,該神經迴路的激活可刺激交感神經系統(SNS)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活動,從而促進中樞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有效溝通。例如,反覆遭受社會挫敗應激暴露會促進SNS依賴的單核細胞從骨髓(BM)到大腦的運輸,從而導致BM衍生的單核細胞,內皮細胞和常駐小膠質細胞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引發一系列神經免疫反應,最終逐漸影響情緒和行為。
  • 肌肉、骨骼、神經,這4種常見的臀部疼痛應該如何區分?
    臀痛型腰椎間盤突出症一般在影像學上容易與其它三項疾病相鑑別,臀痛型腰椎間盤突出通常可以在CT上有所顯示,而臀上皮神經炎、臀中肌症候群和梨狀肌症候群在影像學檢查上多無明顯異常。臀上皮神經炎臀上皮神經炎也稱臀上皮神經卡壓症候群,雖然聽著陌生,卻是引起臀部疼痛的常見原因。它是指臀上皮神經在行走過程中遭到卡壓形成的一類疼痛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臀上皮神經支配區的臀上部疼痛、麻木和感覺減退,少數向大腿後外側放射,但其腿部疼痛多不超過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