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印度旅行的話題異常火熱。中國人對這個體量龐大的鄰居充滿了好奇,人們紛紛背起行囊去探訪這個神奇的國度。然而縱觀近些年國人前往印度的旅行軌跡,無論是旅行團還是個人遊,基本都集中在印度北部,更具體來說,即以新德裡、阿格拉、齋普爾為頂點的「金三角」地帶。那些耳熟能詳的「印度式」場景也幾乎全部來自於這一地區,例如晶瑩剔透的泰姬陵、永遠人頭攢動的恆河、聖城瓦拉納西、卡朱拉霍那些驚世駭俗的性愛雕塑等等。以各種宗教勝跡為主要看點的「金三角」地區的確能滿足人們對於印度的諸多想像,然而要更全面地了解印度,只勘讀於北印度遠遠不夠,廣袤的印度南部是一個更加豐滿、挑戰想像的地域。
地理學家通常把德幹高原作為南北印度的分水嶺,而一般旅行意義上所說的南印度,主要包括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卡納塔克邦、安得拉邦以及果阿邦等地。
有人說,印度不像是一個國家,更像是很多個小國家的組合。從北印跨越徳幹高原來到南印,對於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在南印度,不僅在文化或語言上都與北部有著明顯的區別,即便南印度的各個邦屬也都截然不同,各具特色。
最南部的喀拉拉邦
喀拉拉邦以優美的自然風情聞名印度。喀拉拉的詞源出自印地語「椰子樹(Keram)」,椰林水影的熱帶風光是這裡最著名的景觀。其中以「回水之鄉(Backwater)」著稱的阿勒皮(Allepey)以及科欽等地最具代表性,乘坐當地特有的船屋,在密布的河網中泛舟,曾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一生必須要做的事情之一。
而除了這些著名的旅遊勝地,整個喀拉啦邦都令人耳目一新。以往,骯髒、嘈雜、混亂,是很多人對印度最顯著的印象,然而在喀拉拉邦,這種印象會很快被消解。不少人第一次來到喀拉拉邦旅行,都會感慨,這還是那個慣常印象裡的印度嗎?無論在鄉村還是城市,街道都非常乾淨整潔,空氣中總瀰漫著溼潤的水汽、果香、花香、清潔的海風,眼前也皆是密布的河道以及大片的椰林稻田。作為印度文明程度最高的邦屬,喀拉拉邦優美整潔的環境使其屢屢被評為印度最適合度假的旅遊目的地。
東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
泰米爾納德邦以泰米爾語作為主要語言,曾有人考證這一代的印度人是最早創建印度文明的達羅毗荼人的後裔。歷史上的泰米爾納德邦曾不斷經歷王朝的興替,留存下大量古老的宗教建築,因此又被稱作「寺廟之邦」。其中馬杜賴為印度7大聖城之一,當地廟裡的壁畫至今色澤如故,清晰鮮豔,堪稱藝術的光輝範例;默哈伯利布勒姆有著名石窟,石窟的雕刻繪畫具有獨特風格,有極高的藝術水平。底魯德裡是有名的溼婆神聖地,香客們每年定期從各邦成群結隊來到這裡,齊唱頌神曲並舉行音樂會;甘吉布勒姆也是古聖地之一,廟塔上雕刻著婆羅多舞的108種舞姿,形象生動。
西南部的卡納塔克邦
卡納塔克邦是從原來邁索爾邦的基礎上擴大而成的。而邁索爾王國在印度歷史上作為印度三大邦國之一顯赫一時,位高權重。因此曾作為邁索爾邦都城的古鎮邁索爾,便成為卡納塔克邦內最具代表性的旅遊目的地。古城內不僅留下大量昔日王朝的遺蹟建築,向世人盡情展示著什麼才是真正的極致奢華,同時這裡還有全印度保存最完好的一片原始森林,成為印度首屈一指的避暑勝地。
面積最小的邦屬果阿邦
果阿除了最純粹的「印度」風情,異國情調同樣是南印度旅遊裡一張漂亮的底牌。印度面積最小的邦屬果阿邦便是最佳代表。果阿曾作為葡萄牙的屬地,直到印度獨立後才最終回歸祖國。如今的果阿首府帕納吉猶如一座葡萄牙小鎮,城內所有建築都凸顯著濃鬱的葡萄牙情調。更特別的是,果阿在上世紀70年代曾一度成為歐美嬉皮士的大本營,這段歷史使得今天的果阿依然延續著嬉皮風格,在這裡,世界各地穿著奇特的年輕人如走馬燈一般輪轉更換,每天演繹的卻是與幾十年前同樣的青春之歌。
泰米爾納德邦裡的小城本地治裡
在南印度,具備異國情調的地方絕不只果阿。泰米爾納德邦裡的小城本地治裡,曾被法國佔領100多年。法國人後來根據自己國家城鎮的建築理念對本地治裡進行了重建,使這座城市今天看起來儼然是一座法國城市。城市裡,橢圓形市中心乾淨整潔,林蔭道筆直伸展,哥德式建築如士兵列隊一樣整齊地排列在街道兩旁,教堂頂端的十字架高聳入雲。街道大多不寬,直角交叉路口是典型的法國街道布局。這裡也是李安拍攝《少年派奇幻漂流》的地方。
街道指示牌上都有明顯的法文標識,路上汽車不多,交通秩序井然。與印度多數城鎮一塌糊塗的交通狀況有著天壤之別。從印度其他地方來到這裡,無論從視覺還是聽覺,都會神清氣爽。
南印度的旅遊項目不僅讓人神清氣爽,對於中國遊客來講,更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那就是異鄉難得的親切感。
喀拉拉邦最著名的旅遊地科欽的海邊,有一種由4根木棍綁成的漁網,平常漁網一端沉入水中,另一端與起槓桿作用的長棍綁在一起,然後固定在一個木架子上。起網時,幾個壯勞力同時向下壓那根長木棍。當地人將這種漁網稱作「中國漁網」,據說當年鄭和下西洋時,曾有大批中國寶船在奎隆和科欽的港口停靠,於是中國漁網便在這裡傳播開來。而在南印度綿長的海岸線上,與中國有關的痕跡不止於此,在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金奈的博物館裡,也能找到來自中國的瓷器。金奈作為當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重要據點,也曾與中國的近代歷史有著百轉千回的聯繫。
除了歷史上的交往讓我們與南印度心生親近,現實中的南印度也讓我們有一種相當熟悉的感覺。喀拉拉邦是印度惟一一個由共產黨執政的邦屬,邦內到處飄揚的紅色旗幟和標語也都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最近,有新聞爆出,在印度的一座寺廟裡,意外發現了一個塵封了139年的地下密室,密室中存放的黃金寶藏總價值超過5000億盧比(約合700億人民幣),震驚世界。而這座神奇的寺廟就位於南印度的喀拉拉邦。對大多數旅行者而言,整個南印度也猶如一個尚待打開大門的寶藏。這座寶藏中,有著太多金子般的閃光點,等待著人們去探索、發掘。
本文摘自:《旅行家》2011年8月號;編輯/配圖:夢蝶
公眾平臺聲明:若原帖轉載,請務必註明:本文摘自:《旅行家》2011年8月號;重編/配圖:「印度阿育吠陀」(India_Ayurveda),以尊重原帖及重編者的勞動,否則視作侵權!謝謝合作!
查看《2015印度旅遊展》
請跳轉到底部,點擊藍字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