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收割中國下沉市場份額

2020-12-15 未來消費

來源:「零售老闆參考」(ID:lslb168),作者:趙小米,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7-ELEVEn新門店又破紀錄了.5月30日,湖南長沙首家7-ELEVEn開店首日,100多平米的店鋪日銷超50萬元,相當於一個8000平米大賣場的日銷額。

這不是它第一次破紀錄,2018年起,7-ELEVEn先後在南京、西安、福州等地首店落地。開業當日,必有銷售額破紀錄的大字報出現。

為什麼7-ELEVEn連續在二線城市創造開業日銷新紀錄?為什麼這家公司能在兩年內迅速「下沉」?這些「區域頭部城市」中,為什麼7-ELEVEn還能保持這麼高的歡迎度?

7-ELEVEn迅速「下沉」

2018年開始,兩年間,7-ELEVEn的擴張步伐變大了。

這裡的擴張步伐並不是指開店速度。當然和自身2016年前的12年間,每年十幾家新店的開店速度相比,7-ELEVEn在2019全國增加了200多家門店,的確也是大跨步。但這個數字比起新生代如便利蜂不到兩年門店超1000家店來說,並沒有過人之處。對比美宜佳開店速度,那就沒法看了。

更多的,是指7-ELEVEn在地域方面的搶灘。兩年間,7-ELEVEn在內地拓展了江蘇、陝西、湖北、河南湖南、福建這六省的市場。對比起來,在2017年前的12年間,7-ELEVEn除北京、上海及周邊城市外,僅將門店開至川渝地區(香港牛奶集團管轄的華南市場除外)。

當然,此前7-ELEVEn擴展速度較慢是有原因的。日本7-ELEVEn集團執行董事,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內田慎治強調,7-ELEVEn所追求的核心為開出高銷售額店鋪,故尋找並驗證在中國可行的單店盈利模型是7-ELEVEn此前的重點,而2017年北京地區超2萬元的日銷額讓他有了自信。

事實上,日系連鎖店中第一個踏進「區域頭部城市」的是羅森。

2017年6月28日,羅森開出了南京第一家門店,當日銷售額突破20萬,打破了羅森在中國的單店銷售記錄。7-ELEVEn應該是大受刺激,趕緊找到江蘇市場合作方——金鷹百貨,緊隨其後,在2018年5月30日,同樣也在南京開出了新街口首店,當日銷售額超35萬元,客流超1.3萬人次,首日銷售額刷新7-ELEVEn全球新店記錄。

吃到了甜頭,7-ELEVEn繼續瞄準下沉市場擴張,攤開中國地圖,首先瞄準的是未覆蓋的經濟中遊省份的省會城市。

2019年8月,7-ELEVEn在陝西西安的首店開業,首日營業額39萬,這也是除成渝與京津以外,7-ELEVEn首次向非沿海省市下沉。

同年11月,福建的福州首店開業,首日營業額42萬。兩店均刷新了便利店行業全球單店單日銷售紀錄。

2019年10月份,7-ELEVEn將湖南特許經營權交給了友阿股份。受到疫情影響,長沙首店開業時間兩次延期。5月30日開業當天,7-ElEVEn湖南首店營業額超50萬元,再次刷新全球首日首店紀錄。

這些城市均為各省的頭部城市,這裡的頭部主要指當地相對經濟發達程度。便利店的生存環境與人均GDP直接關聯,按照行業內經驗,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便利店開始發展;達到6000美元可進入成長期;供應鮮食的便利店如7-ELEVEn,需要人均GDP高於一萬美元的城市環境。

我們可以看到,7-ELEVEn新進駐的城市:如武漢、南京、福州、西安等城市,人均GDP均超過一萬美元。事實上,除了西北及邊疆地區的省份,如新疆、青海、甘肅、西藏等地,我國絕大部分省的頭部城市,均已滿足7-ELEVEn的生存條件。

既然7-ELEVEn選擇擴張,那這些「下沉」城市又是否喜歡7-ELEVEn呢?如果說一次受歡迎可能是偶然,但每開一家店就刷新一次紀錄,那我們應該可以得出結論,目前來看,7-ELEVEn下沉戰略走的非常順暢。

便利店誘惑出都市生活感

7-ELEVEn湖南首店開業現場,人們排起了長隊。這不是指我們平時便利店結帳時前面三五個人的隊伍,而是店外拉起圍欄,門口擠滿了人等著排隊進店購物,遠處是百米長的等待隊伍。

很難想像這種大賣場打折促銷都難得一見的排隊盛況,會在一個便利店門口出現。據7-ELEVEn湖南公眾號介紹,湖南首店首日銷售額總計50.7萬元,累計客數超過5000人,賣出5000多串好燉、飯糰壽司3000多個、甜品1500多個,600個可可火山包下午全部售罄。平均每小時近300名顧客進店、每小時銷售額達到2.98萬元。

鮮食,還是7-ELEVEn品類王牌。

這是為什麼呢?在我們的認知中,便利、快捷才是便利店的關鍵詞,為什麼會有數千人花費幾十分鐘排隊進便利店購物呢?

通常情況下,人們願意花時間排隊搶購的場景有以下幾種。

一種情況為,所搶購的商品可保值,有二次販售的用途。比如2019年優衣庫與kaws的合作款,門店被擠得水洩不通,鑽門、扒衣服等行為多次發生,線上開售幾秒便售罄,原價為99的衣服被炒到400+。

而另一種為講時效的稀缺物品,如幾年前的iPhone新手機發售日,全球不少人在前一天晚上便在蘋果旗艦店前排起長隊,為了能第一時間拿到新品。

2019年8月29日那天的上海,Costco開業當天上海市民的排隊盛況,也是活久見的難得場面,全國人民都關注到見過大世面的上海市民,依然會趕一個超市開業的熱鬧。

而7-ELEVEn的情況與上述三種都不同,它的商品並沒有kaws二次炒作轉賣的價值,也沒有iPhone此前的稀缺性和時效性。與其他城市開業的幾家店一樣,7-ELEVEn湖南店唯一所做的活動為發售3500份50元的限量福袋,內容包括面膜、牙膏、咖啡、軟糖、薯片等總價值268的快消品。但這些物品本身在7-ELEVEn中的溢價就高,並且並非網紅商品或必需品,噱頭屬性遠遠超過其實際價值。

「在開業的第一天早早來到7-ELEVEn門口排隊買福袋,花50塊買了一大袋零食,真的開心到不要不要的。」這是7-ELEVEn湖南微信推文下的評論中的一句話,這位排長隊進店購物的人接著說,

「得知7-ELEVEn要在湖南開店時激動極了,每次路過(裝修中的)7-ELEVEn時,都忍不住想翻開紅布看看裡面什麼時候裝修好。」

評論中不少人與他相同,他們更期待的是7-ELEVEn這個品牌,而不是具體的某件商品。

作為連鎖便利店的頭部玩家,7-ELEVEn在大眾心中的知名度很大。大部分城市可能並沒有7-ELEVEn入駐,但你會在電影裡,尤其是港片中看到這家便利店的身影。7-ELEVEn在年輕人眼裡所代表的是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方式,一種更貼近國際大都市的生活方式。

「回想起上一次吃7-ELEVEn的三明治還是在臺北,現在7-ELEVEn近在咫尺,非常開心。」

「本想到要去日本才能在7-ELEVEn購物,沒想到長沙已經開店了。」

這些在7-ELEVEn湖南公眾號推文下面留言也印證了這一點,頭部便利店進軍下沉市場,其品牌效應會在短期內迅速創收。

但品牌效應是否能形成長期優勢,還有待商榷和長期經營能力的紮實。開店初期製造大熱的現象之後,逐漸業績下滑的情況,並讓加盟商考慮退出,這類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7-ELEVEn下沉是必然結果

事實上,向下沉市場擴張,是7-ELEVEn不得不做的事,因為總的來看,這家老牌便利店的情況並不那麼樂觀。2019年,在財報中,7-Eleven將2020的收入展望下調了2.87%至2.74萬億日元。

首先是其日本總部,去年年初開始便麻煩不斷。從「廢除24小時營業」到欠薪醜聞,7-ELEVEn日本先在輿論上遭到攻擊;隨後,又傳來了關店、裁員等消息,去年10月,7-ELEVEn母公司日本柒和伊控股集團宣布將大規模調整員工結構,至2022財年末預計裁員4000人,其中,將閉店或遷移經營不善的門店約1000家。

其次便是內地市場。便利店業態較成熟的一線城市中,7-ELEVEn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

北京和天津,7-ELEVEn門店數量已經被便利蜂超車;上海,已經一年多沒有開新店,而全家、羅森在華東區域的門店數量均為7-ELEVEn的數倍。

如果說此前7-ELEVEn擴展緩慢是因為其還處在單店模式驗證的階段,那近幾年一線城市的低迷則顯出了其擴張制度的其他問題。

7-ELEVEn很固執,這一點首當其衝表現在選址上。7-ELEVEn的標準店型面積是120平米的方形,不做異形店,按照這個標準在北京找店鋪,可供選擇的店鋪只有1000個左右。這導致7-11在過去15年內,為了嚴格符合標準,在北京僅開設了200餘家店鋪。

此外,在一眾新興日系便利店出現後,7-ELEVEn的品牌競爭力在減少。它們此前獨有的自有及招牌商品,在大城市的競爭力在下降。與之相對的是便利蜂在盒飯上冒尖,羅森則在甜品、動漫年輕化上下功夫。相比起來,7-ELEVEn反應遲鈍,而且顯得老化和平庸。

除了競爭激烈,便利店的必爭之地一線城市還面臨高房租、高人工、高費用的「三高」問題。而7-ELEVEn對店主的依賴程度,與便利蜂等算法驅動的第三代便利店來說,不可控因素更多。

加盟方式上面,7-ELEVEn也稍微顯得不那麼靈活。便利店作為區域性極強的商業生態,7-ELEVEn選擇的擴張方式主要為特許加盟,即由當地企業與日方籤約,取得地方性經營權。

具體來看,早在1992年7-ELEVEn便進入了廣東市場,其經營方為香港怡和集團旗下的牛奶國際有限公司;而北京地區(京津冀)的7-ELEVEn則是在2005年,由7-ELEVEn日本、北京王府井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國糖業酒類集團三方成立的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管理,相當於外資在京開展特許經營業務,直接由日方管理;上海地區則是在2009年,由臺灣統一集團拿到特許經營授權。川渝地區公司,選擇和新希望集團合作。

與之對比的是,羅森中國通過區域大加盟的形式,極大的升級了市場拓展和加盟的靈活性,這幾年的開店速度,也走在了三大日系便利店的前面。

7-ELEVEn中國市場的開店進展,給人就一個感覺:慢!

可以看出,此前7-ELEVEn所選取的特許加盟商標準很高,均為當地的龍頭企業,在餐飲供應鏈上均有一定的經驗和能力,與之對應的是找到合適企業的難度也隨之增大。

但是,這也導致了各個地區運營調性的割裂,如在廣州7-ELEVEn的會員卡,在北京是不能用的。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感覺一點不好。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加速發展,一個原因,也是5年前從統一集團收回的運營權之後,打通了全國星巴克的跨區域會員權益。

要想繼續生存,7-ELEVEn必須找到新出路。藉助自己還是便利店老大的過往名氣,提前進入下沉的二、三線城市,進行「降維打擊」佔領市場,也許是當前7-ELEVEn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求增長選擇。

相關焦點

  • 58同城收割下沉市場?
    下沉市場會是58同城下一個增長點嗎?有業內人士指出,大城市人多容易形成大的流量,而下沉市場二手物品交易、房產租賃流轉等需求遠遠不足,再加上不少人依賴固有渠道,沒有培養出網際網路使用習慣,會導致平臺上發布的信息不一定能得到收穫,進而影響業務發展。如何用新的方式匯聚需求是58同城在下沉市場要面臨的挑戰。
  • 7-ELEVEN、羅森等便利店蜂擁下沉市場 能否長期經營成考驗
    來源:北京商報  便利店巨頭屢次在下沉市場甚至在一線城市刷新銷售紀錄,原本被認為消費力不足的低線城市,下沉時機真的到了嗎?  北京商報記者10月25日獲得了一份7-ELEVEN河南首店開業當日的銷售數字,超65萬元的業績刷新了此前曾由該品牌湖南首店創下的首日50萬元紀錄。
  • 養樂多加快拓展下沉市場,冷鏈配送和產能供給面臨挑戰
    7月13日,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蕪湖、衡陽的兩家分公司正式開啟銷售業務。至此,養樂多在中國內地的公司增加到了48家。按它在今年5月發布的信息,接下來,還會在廣東肇慶市增設一個銷售辦事處。這一連串動作,意味著養樂多正在加快對內地三四線城市的滲透。
  • 7-ELEVEn便利店們的絕地求生,從下沉到縣城開始
    下沉市場的購買力,實在不可小覷。過去一年間,全國便利店增長率超過8%的17個城市中,除北京之外,全部為二三線城市。 與此同時,另一家日系便利店羅森也沒閒著。如果7-11是下沉,那它則比下沉更下沉。
  • 鄭州7- ELEVEn開業銷售額超65萬,便利店也要下沉了?
    便利店也忍不住下沉了?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深藏在二三線城市中的消費潛力,大量「有閒有錢、又對消費升級有強烈渴求」的年輕一代被冠以廣義上的「小鎮青年」之名,他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理念,被認為將影響中國下一個消費趨勢。也正是嗅到了這樣的契機,更多知名便利店品牌加速布局下沉市場。
  • 鄭州7-ELEVEn開業銷售額超65萬,便利店也要下沉了?
    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深藏在二三線城市中的消費潛力,大量「有閒有錢、又對消費升級有強烈渴求」的年輕一代被冠以廣義上的「小鎮青年」之名,他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理念,被認為將影響中國下一個消費趨勢。也正是嗅到了這樣的契機,更多知名便利店品牌加速布局下沉市場。
  • 全國超過兩萬家的連鎖炸雞店,真正的下沉市場開拓者
    在增長逐漸走向天花板的時候,下沉市場逐漸成為新的市場開拓方向,而在社會輿論上的風口企業將目光轉移至三四線城鎮之後,早已經有企業在那裡生長為龐然大物。連鎖炸雞品牌—正新雞排就是於隱秘之中發展成為連鎖店超萬家的巨量品牌,那么正新雞排是何以成為中國最大連鎖炸雞品牌之一呢?
  • 2020上半年家電市場新動向:高端產品供到線上,市場下沉借力線下
    7月27日,工信部下屬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2020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數據顯示新冠疫情這一近年來最大的黑天鵝事件,改變了全球經濟的走勢,也改變了中國家電市場的運行節奏。不過根據上半年報告的數據,可以明顯感知到,家電行業已經恢復,並相比去年同期略有提升。
  • 2015Q1中國B2C購物網站市場份額 天貓、京東、唯品會居前三
    市場規模:2015Q1網絡購物交易規模達到7574.1億元,同比增長45.2%  根據 艾瑞諮詢即將發布的2015Q1中國網絡購物市場數據,2015Q1,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7574.1億元,同比增長45.2%,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的增長。
  • 7-ELEVEN關店數據逐漸增多 在中國市場顯現水土不服
    這是7-ELEVEN在中國非省會城市設立的首家分公司,意味著7-ELEVEN正式進入三線城市。據悉,首批將建立8家連鎖便利店,預計年底正式營業。值得注意的是,7-ELEVEN自進軍中國以來均以授權或與當地企業成立合資公司方式開拓市場,而此次卻有所不同,該品牌首次以放開區域加盟的形式拓展新城市。
  • 京東家電專賣店與沁園戰略合作 開拓淨水器下沉市場
    京東家電作為連續多年佔據家電網購六成份額,並以22.7%的市場份額在家電全渠道佔據第一位置的領先家電零售平臺(數據來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2019上半年家電市場報告》),近年來通過遍布全國縣鎮市場的京東家電專賣店迅速打開了線下市場,目前已經在全國開設了超過12000家門店,覆蓋了全國絕大多數縣城及鄉鎮,成為下沉市場的家電銷售主力軍。
  • 聚焦|2020會是中國旅遊市場下沉元年嗎?有何證明?
    中國旅遊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報告2020》中也指出:市場下沉和消費升級讓國內旅遊消費基本面更加穩固。 隨著一二線城市旅遊市場相對穩定,2019年就呈現出旅遊市場下沉的勢頭,而今年疫情的暴發,不僅冰凍了出境遊,而且讓一二線城市的旅遊市場顯得冷清,而與此同時,三線以下城市的市場表現就較為亮眼,中國旅遊市場下沉成為不爭事實。
  • 下沉市場消費崛起,優質賽道價值凸顯
    細分至消費人群看,以小鎮中老年、小鎮青年及部分Genz人群為主要代表的下沉市場消費群體,其整體消費規模巨大。數據顯示下沉市場人口分散在我國廣闊的市、縣、鄉及村當中,其佔比高達72%。在電商市場快速發展背景下,通過電商渠道網絡逐漸下沉,物流倉儲進一步整合變革,讓更多的下沉市場的消費人均接觸更加多元化及品牌化的產品。
  • 掛著大數據,學了7-eleven,便利蜂憑什麼
    即使在寒冷的冬夜,我也能在7-eleven買到一罐冰啤酒,即使是在酷熱的仲夏夜,我也能在羅森買到一杯熱咖啡。 在日本,你幾乎無法想像沒有7-eleven的時光多麼難捱。早上,你可以在這裡買一份三明治或者飯糰當做早餐;平日,你可以在這裡複印、列印、發快遞;中午,味道淡雅的便當供你挑選;晚上……7-eleven沒有晚上,他一直無眠等你。
  • 國際品牌中國市場下沉樣本:斯凱奇中國十年的加減法
    斯凱奇中國、韓國及東南亞執行長陳偉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2019年斯凱奇中國的核心業務是市場下沉,而超級大店正是重要落地載體之一。顯然,相對於商業成熟、競爭激烈的一二線城市,三四五線下沉市場存在的商業空白正是眾品牌爭搶的下一波紅利,即便是國際品牌也敏銳感知到了這一點。
  • 精準洞察二手車市場趨勢,車易拍賦能經銷商掘金下沉市場
    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年會暨博覽會」中,車易拍交易事業部副總經理陳茉怡受邀進行了題為《中國二手車流通市場洞察》的演講。她通過二手車交易數據,分析了二手車流通價格和車齡的趨勢,指出下沉市場將成為二手車流通的商業藍海。
  • 和而不同:7-Eleven的「中國策」
    對於全球範圍內最重要的中國市場,7-Eleven一改過往審慎經營的策略,在過去幾個月內在中國到處「跑馬圈地」,加快布局速度。趨勢2019年聖誕節前夕,7-Eleven牽手上市公司三全食品,雙方共同出資設立新公司運營河南市場。從人口數量上來講,河南市場與日本市場相當。日本7-Eleven數量超過2萬家,河南為零。
  • 7-eleven成都公司 飯糰送進蘆山村落
    這是昨日7-eleven成都公司留下來交給應急部隊,請他們代為發放的食品。    4月20日地震發生後,7-eleven成都公司第一時間安排組織員工連夜生產製作救災物資。 4月21日上午12時,5000個飯糰,3000個包子及3000瓶飲用水從成都出發,為了讓災區群眾能及時的的吃到新鮮的飯糰和包子,採用冷鏈車全程運送。
  • 中國下沉市場「三分天下」格局初定!此時入局的澳洲最大連鎖藥店...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共3440字|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前言從代購掃貨到天貓摘冠:「條條大路通向中國市場」醞釀兩年後出鞘的下沉市場新布局,能否帶它衝破利潤關的考驗?結語前言下沉、下沉、再下沉…隨著「雙11」逐漸臨近,最近的中國下沉市場可謂是群雄逐鹿,並隱隱呈現出「三分天下」之勢。前有9月中旬,阿里以20億美元全資收購中國海淘市場的「千年老二」網易考拉;近有10月15日,京東宣布旗下社交電商平臺「京喜」將於11月11日正式上線。
  • 2019年中國高精度地圖市場報告:百度市場份額達到29.3%
    原標題:2019年中國高精度地圖市場報告:百度市場份額達到29.3%   11月25日,近日,IDC諮詢發布2019年中國高精度地圖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