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官方消息了解到:煙臺濱海路蓬萊段公路(簡稱濱海路蓬萊段公路)已於11月25日正式通車!
(圖片源於:煙臺日報)
從G228國道文成城堡經東趙家村、劉家旺村、營子裡村,在銅井村東轉向西,經銅井村、趙格莊村、灣子口村到蓬萊港全線可實現雙向四車道通行。
煙臺旅遊海岸線加長
煙臺南臨黃海,北瀕渤海,海岸線總長可達1038公裡,漫長的海岸線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優勢。
而煙臺七區中只有一區不靠海,可見狹長的地形讓海岸資源分配非常均勻,因此,「仙境海岸」的建設更加重要。
而此次通車的濱海路蓬萊段公路,是煙臺市政府2017年批覆的交通行業重點建設項目。
東接煙臺市區濱海路,西連蓬萊仙境路(原海濱路),是煙臺市旅遊大通道的組成部分之一。
(圖片源於:煙臺日報)
濱海路是煙臺一條非常有標誌性的海岸觀景道路,西起金山灣,東至開發區西部招商馬爾貝拉項目,將近布局了整個海景沿線。
有網友說:無論是濱海東路、濱海中路還是海濱路都可以被叫做濱海路,不過目前開發區和蓬萊還沒有連接起來。
濱海中路上的漁人碼頭、清泉海洋公園、海濱公園都逐漸成為各大網紅打卡聖地,整一片海岸線,成為遊客駐足停留的關鍵。
大家也都知道,煙臺雖有海景資源,但第三產業也是在近幾年才開始逐漸被重視。
今年9月份,煙臺市出臺《關於理順濱海一帶管理運營體制打造仙境海岸的實施意見》。
實施範圍:東起養馬島、西至芝罘島長約62.5公裡市區濱海一帶。
明年啟動實施芝罘島到蓬萊閣段,後年啟動實施蓬萊閣至萊州三山島段。
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建成自養馬島至萊州三山島的國際仙境海岸,要打造成為具有煙臺特色以及知名度的濱海休閒度假帶。
現在,濱海路蓬萊段的開通,意味著濱海一帶項目正在加緊推進,未來將依託自然景觀,營造屬於自己的旅遊特色。
同時,這也成為蓬萊與市區融合的關鍵紐帶。
發展「交通+旅遊」新格局
蓬萊作為煙臺第七個區,依靠獨特的位置以及盛名在外的蓬萊閣,成為進入煙臺的「西大門」。
同時,煙臺西部已成為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所以要將「大門」的優勢利用好。
蓬萊最傲人的就是旅遊產業,畢竟蓬萊閣的名氣已經打出去了,所以未來對市區旅遊的帶動將非常有幫助。
但有業內人士認為:煙臺東、西地形狹長,要想很快融入市區,就需要有一定的交通基礎,而濱海旅遊帶就成為各區聯繫的關鍵。
在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的同時,也為遊客提供「美在公路、美在服務」的全新體驗,豈不兩全其美?
同時,濱海休閒度假帶的建設,也可以將市區景觀進行串聯。
開發區有後沙廣場、揚帆廣場、全球首個海上文旅項目「海市蜃樓」等一系列打卡聖地,還有在29日開工建設的古現文旅小鎮項目。
海上、海岸線、內陸開發區將文旅項目規劃的非常全面,必然成為濱海路上的熱門景觀。
芝罘區朝陽街、所城裡,兩大歷史街區的修繕工程也在不斷推進。
目前,所城裡西城門城牆建設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基礎混凝土澆築完成,正在開展結構施工,計劃2021年春節前完工。
朝陽街大型藝術裝置啟動建設,計劃在2021年1月底前完工。
現代化城市核心中的歷史城樓,必然成為煙臺地標建築,而這會成為拉動市區經濟,打響城市知名度的重要一環。
所以說,要想將各區景觀資源匯聚,就必須有一定的交通基礎。交通是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蓬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蓬萊機場建成後,對區域旅遊發展有很大促進。
蓬萊機場2015年5月28日正式通航,而當年前三季度,接待遊客72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80億元,超過2014年全年總量。
根據蓬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明確,2018年全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225.0億元,增長6.4%;
2019年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188.22億元,增長7.3%。
交通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所以說,無論是濱海路建設還是濰煙高鐵,都是在加強市區產業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