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出門的餃子,回家的面」,但對於廣西人來說,不管出門還是回家,一碗家鄉的粉就足夠慰藉離鄉的心。全中國大概沒有那個地方像廣西人這樣愛吃粉了,當地的姑娘、小夥甚至以「粉妹」、「粉仔」自居,據說僅南寧這一個城市,每年就要消費6億多碗米粉,足足可繞地球三圈多。而廣西的其他城市如桂林、柳州等城市對米粉的消費能力也不遑多讓。那麼廣西到底有多少種粉,你都知道嗎?
廣西有上百種米粉,福建人吃的莆田細米粉,廣東人吃的瀨粉,粵東北和閩西人吃的粿條,湖南的圓粉,雲南的米線,在廣西全部都能找到更為豐富的替代品。
我用幹,溼來劃分。最常見的,圓粉,切粉,這種是桂林米粉,南寧本地叉燒乾撈粉,牛腩粉常用的米粉。廣東的瀨粉大概可以用玉林人做的牛巴粉來代替,特點是一整片扁圓的米粉皮,吃的時候剪成段,和其他佐料拌勻。這類型的是熟粉,一般是溼粉,既可以做成湯粉,也可以做成幹撈。
乾粉也分細粉,粗粉,圓粉,切粉。一般來說,桂北靠近湖南,粉的做法更接近湖南。逢年過節,乾粉上場,用葛根粉,用紅薯粉,用綠豆粉來打火鍋,百煮不爛,越煮越吸湯汁的味道。廣西南部靠近越南,吃類似越南的那種牛肉粉pho,幹的切粉做的,湯頭鮮美味道細膩。但是越南雞肉粉,用的又是圓粉。
從口味上說,廣西北部口味偏重,喜吃辣椒,和抵禦溼冷天氣有關。桂北自秦以來就是交通要塞,一條「湘桂走廊」不僅在上面修了靈渠把長江和珠江水系相連,北方的冷空氣長驅直下,讓北緯30多度到了冬天也凍得人刺骨。桂林興全灌地區最冷,所以吃得也接近湖南和貴州地區,又鹹又辣。辣在米粉中的味道,在柳州螺螄粉,桂林米粉,全州紅油米粉和河池的吊燒粉都能找到。區首府南寧,氣候炎熱,也喜歡吃酸辣口,老友粉,南寧本地螺螄粉(區別於柳州螺螄粉),還有生榨粉,都會有酸筍酸豆角當佐料,依個人口味添加。
廣西沿海一帶,受到了越南米粉餅(越南一種幹米粉餅,卷豬肉或者海鮮成沒有炸過的春卷)和廣東腸粉的啟發,吃捲筒粉。捲筒粉和廣東腸粉做法上有區別也有相似。相似之處都是粉漿上放菜,捲起來蒸熟。但廣東的腸粉吃起來更嫩滑更精細一些,一般佐醬油食用。廣西的捲筒粉又粗又長,裡面可以放木耳肉,豆角肉,頭菜肉等,醬佐更加豐富,有番茄醬(是真的番茄,不是亨氏那種),有蒜蓉辣醬,有醬油,還有廣西本地最愛的黃皮醬、山檸檬醬(外地人一定要試試,廣西特產)。女性點個兩三條,坐在街邊,一餐就解決了。
網絡上最有名的螺螄粉和舌尖上的中國對酸筍的製作,都知道廣西人愛吃酸。酸筍出現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也在粉裡面。但是酸筍不是唯一一種調和粉的口味的佐料。吃桂林米粉要加酸筍、酸豆角;吃幹撈粉要加酸嘢。酸嘢是一個大概念,廣西人蔬菜可以酸,水果也可以酸。但是放在粉裡面的酸料,一般是蔬菜酸嘢,黃瓜片啦、蘿蔔丁啦、還有椰菜酸啦,南寧人連白蘿蔔頭都不放過。
南寧區別於桂柳地區,喜歡往粉裡加甜。南寧地處盆地,夏季炎熱,需要去暑降溫。本地的叉燒乾撈粉用本地酸甜醬,一般是番茄醬或者是本地的酸嘢水,夏天吃來相當開胃。再加上剁碎的紫蘇葉,唇齒之間有淡淡的清香。南寧周邊的賓陽縣以賓陽酸粉出名,不過不是因為酸,而且因為酸甜,裡面的酥肉真是嘖嘖嘖,美味到詞窮。
其他的「煮粉」,還有玉林的生料粉(豬霸王粉、酸菜牛肉粉),南寧本地的八珍粉,欽州的豬腳粉,螃蟹粉等等。將當地食材和粉巧妙結合,都可以變成新的粉。
最有嚼勁的溼米粉,是南寧當地的「粉利」。像極了加大加長加粗版的韓國年糕,但是口感差了千裡。一個圓柱形的米糰糕足足有少女的手臂粗,吃的時候側切成方形或者橢圓形的粉片,可以用生料粉的煮法,配豬肉,牛肉或者豬雜,或者加大蒜加豆芽爆炒,很有嚼勁。如果一定要吃「老友」味,炒粉的老闆會把佐料變成豆豉蒜頭本地剁椒和酸筍條,炒肉類。3分鐘就能炒好,空氣中瀰漫一股又臭又酸又衝的味道,吃下去回味無窮。炒的粉利彈韌卻不講究乾濕。廣東的幹炒牛河爽滑,牛肉和河粉都要夠溼夠嫩,地域之間追求的口感和層次,是不一樣的。
米粉不僅能煮湯,爆炒,還可以做甜品。桂南流行一種「槐花粉」,是五顏六色的「粉蟲配黃糖水」。夏天喝一碗清涼通透,口感不比其他龜苓膏紅豆湯差。
菜市,超市,有新鮮的溼粉賣,也有用塑料繩或草繩捆起來一紮扎賣的乾粉。當地人買回家,想吃什麼粉就加什麼料,廣西人對米粉的熱愛是一日三餐,也是媽媽的味道。
南寧人吃粉,騎著電車,車還沒停穩對著老街坊的粉店喊:「老闆,打包二兩牛腩::餵(第二聲)」。在麻村,建政街道,解放路,人民西路,友愛南棉附近嗍粉一定要用本地白話,遇上老闆心情好肉都會給多一點。南寧人問今天吃什麼粉?對話有可能就是「嘿喲,聽講那個店新開滴,去試試喂。」 這種對米粉執著的精神,根植在廣西的地域精神裡:粉不僅是一日三餐果腹的食物,更是會友小聚極其尋常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傳播和共生性,很容易同化外來的人。
這種文化同化,還體現在包容裡。新式的各式魚粉,貴州遵義羊肉粉,在南寧開遍大街小巷的「三品王」貴州牛肉粉,雲南的過橋米線,江浙一帶的鴨血粉絲湯,這些所謂的舶來品,都能在廣西有發揮的一席之地。廣西人對粉的愛,不管是本土還是舶來,都在這片土地上得到包容。
叉燒乾撈粉
老友粉
燒鴨粉
玉林生料粉
桂林滷菜粉
捲筒粉
蒲廟生榨粉
粉利
全州紅油米粉
玉林牛巴剪粉
三品王牛肉粉
槐花粉(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