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最長也是最後一個假期已經過半,你的假期行程按之前計劃好的來了嗎?
不過,無論你是出門旅遊,和6億人共赴祖國大好河山,還是根本沒有離開城區,選擇繼續在鋼鐵森林裡找樂子,大概都逃不脫「網紅」的魔爪。
雖然這些年讓無良商家們搞得「網紅」已經明顯帶貶義了,也架不住不斷有人前赴後繼,想借著「網紅」的名頭撈筆快錢。
糟糕的是,大部分人還成功了。
所謂的「網紅打卡地」「網紅景點」,也早就完成了從「這個地方好看/好玩/好吃→大家主動來玩並自發照相→主動把照片po在網上→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和興趣、成為網紅→更多人吃了安利來打卡拍照」到「這個地方做了營銷請人來拍照並把照片po在網上→自稱網紅→吸引很多人來打卡拍照」的轉變。
之前的網紅,前置條件就是要在網際網路上先紅一波;現在的網紅,則是不問出身先來個自稱,紅沒紅過根本不重要。
如果要找你所在城市的網紅打卡地,鮮姐告訴你個快捷的辦法:直接去看你所在城市的吃喝玩樂類帳號,如果幾個帳號「不約而同」地推薦同一個地方,宣傳內容也差不多,那多半就是深諳網際網路營銷之道,要走「網紅」路數的了。
隨便在搜狗微信搜一下「網紅打卡地」
之前鮮姐以為像喜茶、茶顏悅色那樣要排長隊才能喝到的新茶飲才能夠資格算網紅,現在發現,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新店,裝修得好看一點,就能直接自稱網紅了。
而讓人們打卡的地方,也早就突破了餐飲的界限,發展到了各種玩樂項目上,這些地方有個神奇的特徵,它們仿佛是被一夜春風吹過梨花,能做到在很短的時間裡「聚眾」開業。
最近鮮姐常在短視頻同城帳號上刷到的,是安哥拉巨兔體驗館——有趣的是,我在家裡能刷到,去旅遊的時候在目的地城市也能刷到,店面裝修大同小異,長相差不多的大兔子躺在差不多的購物車裡,讓人懷疑它們之間有什麼親戚關係。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網,分別是上海和鄭州的兩家安哥拉巨兔體驗館
比安哥拉兔子早一些到來的,是開在商場裡的異寵動物園。
相比於傳統的「正常」動物園,這些動物園開在室內,面積小,動物也大多是網紅,常見羊駝、水豚、土撥鼠、鸚鵡、爬寵,而沒有獅子老虎這類的猛獸。
傳統動物園基本都禁止投餵動物,也鮮少讓遊客和動物直接互動,這種小小的異寵動物園不一樣,摸羊駝、餵水豚都可以,旱獺也可以在籠外和人互動。
截圖自大眾點評網某室內動物園介紹
切中了異寵熱,開在熱門商圈裡,有互動項目,門票100多,這些網紅動物園流量還不少,除了年輕人,很多家長也願意帶孩子來玩。
然而,網紅玩樂項目的安全隱患,很容易被人忽視。
異寵動物園算是安全係數比較高的,但參觀的消費者大多不會溯源動物的來歷,是不是合法合規另說,野生土撥鼠天然攜帶鼠疫,小朋友幹擾動物自然行為可能會被攻擊,動物的衛生和健康等都可能出現問題。
室內動物園已經是很溫和的網紅遊樂去處了,尤其是如果你去過蹦床公園的話。
圖片來源:@南昌螢火蟲蹦床主題公園
現在蹦床公園可比我們小時候那种放在公園裡的小籠子一樣的蹦蹦床厲害多了,面積大,裝修好,項目多,除了常規的蹦蹦床和海洋球池,還有各種刺激的項目,粘粘樂、空中飛人、人體炸彈、滑索、攀巖等,簡直是一個小型的入門級的極限項目體驗館。
在視頻、圖文等多種形式鋪天蓋地的種草之下,蹦床公園成了一種老少鹹宜的、有趣刺激的好去處,玩家在蹦床上各種蹦跳,從高處跳下又回彈,從層層網格線中摔下,把自己用各種自己粘在牆上... ...
圖片來源:@宣城市木馬蹦床主題公園
看上去確實還不錯,一張通票價格100至300元不等,可以不限時玩到很多項目,甚至有的蹦床公園還開發出了夜間蹦迪活動。
種草的人告訴你,這裡解壓好玩,是約會帶娃好去處;商家告訴你,用戶體驗很好,來玩的人都盡興而歸;但他們都不會告訴你,這樣的刺激背後有多危險,美國有蹦床教練說過:「大多數民眾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玩命!」
去年,有個10歲小姑娘玩蹦床時因落地位置不當小腿骨折,被植入了3顆鋼釘;今年上半年,一個男生從高臺跳入海綿池時,造成脊部嚴重損傷,躺在床上「實在是動不了了」;同樣也是從高空跳下,有在讀碩士的女生脊髓遭遇橫貫性損傷,造成完全性截癱;有剛成年的孩子落地姿勢不當造成腰椎、胸椎等多處骨折,大小便無法自理;福州一個姑娘,玩粘粘樂時造成外陰被撕裂出了2釐米的傷口... ...
在這些可能會影響一生的傷痛面前,腰酸背痛、崴腳、扭到脖子、身上被撞得淤青、在蜘蛛網格中被纏住腿腳倒吊半空、膝蓋直接懟到眼睛,頭上被磕了個口子這些「小傷」,甚至都不值一提了。
蹦床公園項目大同小異,想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在原有項目基礎上不斷開發新的刺激,比如把高臺被越壘越高,蜘蛛網格越造越密。
圖片來源:@宣城市木馬蹦床主題公園
現實是,普通人根本沒有掌握起跳力度、落地角度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在高速、失控的狀態下,跳下去什麼後果全是「聽天由命」,即使下面有海洋球或海綿也沒法給予完全的保護作用。傷到了四肢還能算是運氣好,如果傷到了神經、脊髓或頭部,就是不可逆的,要用一家人的一輩子為這一時的刺激買單。
至於商家?他們拿著讓你事先籤好的、不公平的「免責協議」做擋箭牌,能賴就賴,不能賴就丟給保險,自己繼續開心賺錢,大不了關店一陣,換個名字招牌重來。
重新開業,還是要打著網紅的噱頭全平臺種草,一回生二回熟,KOL說不定還能給個打折友情價呢。
城市被網紅佔領還算正常,畢竟有些城市自搞宣傳時都會自稱一句「網紅城市」,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追逐潮流也能理解。
厲害的是人類已經在「逆天而行」,把「網紅」項目嵌入大自然的山川河流了。
嘖,我願稱之為鬼斧神工。
最著名的,就是風靡一時,每座山上都要有一段的玻璃棧道了。
玻璃棧道做網紅的故事其實沒有多久,2016年4月,河北白鹿集團投資十幾億元的紅崖谷景區正式啟動,但在啟動後一年多的時間裡,景區每日只有寥寥千名遊客,慘澹得很。
直到2017年底,一座玻璃橋出現在了紅崖谷的海拔最高處,號稱「世界最長、跨徑最大的懸空式玻璃吊橋」,成為紅崖谷的「新起點」。
紅崖谷的玻璃橋並不是中國第一座,在此之前,張家界大峽谷的玻璃橋也很有名。但張家界的玻璃橋並沒有紅崖谷玻璃橋「能幹」,有了玻璃橋後,紅崖谷的日遊客數量達到並穩定在了5000+。
之後,全國各地的玻璃棧道、玻璃橋像雨後春筍一樣,出現在了大大小小的山頭,幾乎成為每個景區的標配。
就,這些玻璃棧道到底在追求什麼啊... ...
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願意站在玻璃上打卡,自己去還不夠,還要拖家帶口,強行拉著自家寵物一起去,絲毫不顧寵物已經嚇到四肢發軟、一動不敢動。
不能說髒話,那我沒話講了。
去年,多地的網紅玻璃橋迎來了一波強勢封殺,很多人才知道:啊,原來這麼多玻璃棧道根本沒有拿到行政許可,根本就是不合格產品,遊客真的是在拿命找刺激啊。
曾經,雲臺山的玻璃棧道被遊客的不鏽鋼水杯砸了一下,一整塊玻璃就呈爆炸性裂紋;青島一景區的玻璃棧道甚至不需要杯子,自己突然就裂開了個大口子,兩名小朋友差點掉進海裡。
但即使這樣,也擋不住更多遊客們追尋刺激的腳步,目前,國內已經有超過2000座玻璃橋,這些跟風建造的玻璃橋是否符合安全資質,遊客並不知道。
抖音玻璃橋、玻璃棧道的話題瀏覽量很高
而在玻璃棧道、玻璃橋外,圍繞高空、玻璃等要素,各個景區還因地制宜,開發出了不少新項目。
比如總和玻璃棧道建在一起的高空滑索和高空踏板,看上去安全措施還挺到位,也有很多人玩。但抖音上幾乎每一個遊客玩高空踏板的視頻下面都會有這樣的評論:「我還是忘不了那個跑到地方才發現自己沒系安全繩的哥們兒。」
這位哥們兒是在2018年成為「傳說」的,他在奧陶紀景區玩「極限飛躍」項目,正好被拍到保險扣脫落,所幸人已經安全抵達「岸上」。後經調查核實為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導致遊客背後保險繩保險扣脫落。
說到這個奧陶紀景區,那可真的是... ...2019年,這個景區的18米懸崖鞦韆發生故障,電磁閥提升過程中電纜鋼絲發生脫落。遊客是真的感受了一把「人在前面飛,魂在後面追」,同樣幸運的是,這位遊客最終也安全落地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出過幾次事故都是有驚無險,導致這個景區對自己的有了莫名其妙的自信,就在9月18日,這個景區的高空項目又出事了。
一位女士在玩高空速滑項目(就是滑索道)時,和同伴懸停在空中,工作人員採取手動拉索道的方式進行救援,同伴離得近,先被拉上去了,她卻在等待救援過程中突然墜落,不幸身亡。
諷刺的是,這位女士並不是遊客,而是正在拍攝宣傳視頻的工作人員。
還有建造在山間的玻璃滑道,動輒讓你從山頂滑到山腳,途中不僅有美麗風景,還有玻璃碎裂、速度不可控、人被撞傷或者人被甩出滑道等風險。
目前,國內大多懸崖鞦韆、玻璃棧道等遊樂設施,都尚未納入特種設備目錄,安全監管職權不清;為了壓縮成本,早點賺錢,更有一些景區聯合生產商從源頭就故意降低指標設置,以便設備游離在監管之外,且不及時檢修、更換設備安全裝置及零件;現場的工作人員也常有違章和無證操作。
「景區的安全繩多久換一次啊?」「什麼時候斷了什麼時候換啊。」
別的不說,10個人蹦極,怕是有四五個都是被工作人員推下去的。看客可能會覺得很好玩,被推的人就不會這麼想了。
這些驚險、刺激的網紅項目,被商家當成了新的財富密碼,宣傳時只提刺激,不提安全,遊客抱著玩樂或跟風的心態前去打卡,商家賺得盆滿缽滿。
不出事時皆大歡喜,一旦出事,就是無法挽回的悲劇。
我們總在一些外國人玩極限運動的視頻下開玩笑說,「難怪外國人少」,可世界玻璃橋頭號玩家就在美國,美國大峽谷的空中走廊有94根鋼柱插入14米深的石灰巖壁作為支撐,使用的也是比普通玻璃結實十幾倍的特種玻璃。
這個空中走廊,經得住強風和地震測試,理論上可承載2萬人,但他們一直都只限流120人同時進入。
美國大峽谷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嗎?那倒不是,他們的經驗可能也是由血淚教訓中得來的。但他們整個行業的嚴謹和規範,對生命安全的重視,目前還是領先我們一大截的。優秀案例就在眼前,可恨國內大部分景區都不願意花點時間學一學。
國內這些跟風而起的網紅遊樂項目漏洞百出,商家並不在乎是不是要用遊客的生命來填補;遊客被商家的宣傳迷惑了心智,總覺得「網紅」門檻低,誰都能玩,越是看起來危險肯定越足夠安全;事故發生後才到達監管措施,根本無力回天。
還是那句話,跟風逐利的商家為了錢可以踐踏一切,沒有良心也沒有臉面,但我們作為遊客,最應該對自己的安全負責,應該保持更多的警惕。
這些網紅遊樂項目,還是儘量離得遠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