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日軍一個師團多少人,為什麼我們幾十師打不過他們一個師團

2020-12-16 騰訊網

歷史著作有開始也有結束,但它們描寫的事件卻並不如此。——科林伍德(英)

抗戰時期,我們和日軍的幾場大規模的會戰,基本上都是以我們的失敗而結束。並且,這些大會戰日軍都是在以少勝多的情況下戰勝的我們。

咱們,就拿著名的武漢會戰來說,當時我們動用了70的師的兵力投入到會戰中,而當時日軍只投入了7個師的兵力就把我們打敗了。

現在有個問題來了,抗戰時期日軍的一個師團有多少人?為什麼我們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還輸?

抗戰初期,日軍共有17個常備師團,這個時期日軍的師團一般下設2個旅團、每個旅團下設2個步兵聯隊,人數一般在1.8萬人左右。

到了抗戰中期,隨著日本開闢的戰場越來越多,為了適應各種不同戰鬥規模的需要,日軍把師團劃分為了四個等級:甲級、乙級、丙級、丁級。

甲級師團人數一般28000人左右,主要包括工兵、騎兵、炮兵、輜重等部隊,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人數配置,在日軍中都是最好的

乙級師團人數一般在24400人,主要包括工兵、炮兵、輜重等部隊,他們的戰鬥相對於甲級師團來說相對來說稍微差點

丙級師團人數一般在15500人,主要包括工兵、炮兵等部隊

丁級師團人數一般在11000人,一般只配步兵聯隊,無論是戰鬥力、還是武器裝備,在當時的日軍中都是最差的,他們主要活動的戰場就在華北地區

當時,之所以會出現我們幾十個師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主要原因是武器裝備的差距。據一些參加過抗戰的老兵回憶,當時日軍一個師團的戰鬥力,甚至比我們3個集團的戰鬥力還要強,我們之所以會輸主要是輸在了武器裝備上。

相關焦點

  • 抗戰中國軍隊好幾個師才能打過日軍一個師團,這是真的嗎?
    常常聽人議論:抗日戰爭時,中國軍隊好幾個師才能打過日軍的一個師團,真是這樣嗎?團以下各級編制與清末新軍基本相同,全師官兵編制員額12356人,與清末的鎮大體相當。但實際人數要少得多,當時南京臨時政府中央陸軍所屬的11個師,平均每師只有7000人左右,最多的也不過9000餘人。1912年12月,北洋政府也參照《陸軍暫行編制》,頒行了大體相同的陸軍師編制,改北洋各鎮為北洋各師。
  • 揭秘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師團編制,中國步兵師與日本師團差距幾何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徐平常常聽人議論:抗日戰爭時,中國軍隊好幾個師才能打過日軍的一個師團,真是這樣嗎?一組驚人的數字我們先看看中日軍隊在正面戰場幾場重要會戰中雙方投入兵力對比:淞滬會戰,日軍11個師團,中國軍隊79.5個師;太原會戰,日軍6個師團,中國軍隊6個集團軍、40個師;徐州會戰,日軍8.5個師團
  • 日軍為什麼有「甲乙丙丁」,4種師團設置,實際上他們也不願
    我們在看各種資料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日軍在軍隊建制上,是與歐美乃至當時中國有很大的不同的,日軍最大的部隊單位是師團,其次一次是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軍、師、旅、團、營、連,但如果對應的來看的話,日軍一個師團的兵力,實際上是相當於當時我軍一個軍的兵力。
  • 抗戰時30多個師打不過日本3個師團,原因在哪裡?
    與日軍會戰,我方需要投放多少兵力才有把握致勝?熟悉戰史的網友都知道,一般是日軍人數的三到五倍。但也有二般的情況。(南昌會戰日軍圖)1939年3月的江西南昌會戰,我軍投入了30個師,卻仍然沒有抵擋住日軍3個師團的進攻。
  • 抗戰時期號稱日軍「窩囊廢」的大阪師團真的很垃圾嗎?
    眾所周知,日軍在抗戰時期為了更加方便的入侵中國,一直在向中國不斷地派遣部隊,自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日軍當時總共24個師團就派了21個師團駐守在中國,佔到其陸軍編制總數的87.5%。到1945年日軍投降的時候,日本陸軍師團總數已達99個,而部署於中國的也多達38個師團,佔其陸軍編制總數的38%,而部署於太平洋戰場的也才37個師團,其他像朝鮮,衝繩,本土等地區部署的師團多不過十多個,少到一兩個,可以說日本是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對付中國上面,而大阪師團就是其中之一。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被錯認為《八佰》勇士對手:抗戰打滿全場,日軍頭號王牌第三師團
    但這個細節在的歷史中是錯誤的,真正進攻倉庫的是日軍土師第十陸戰隊,而非之前很多人傳聞的日軍名古屋第三師團。不過第三師團之所以躺槍進攻四行倉庫部隊,可見這支部隊在抗戰之中的名聲有多大。畢竟在影視劇中通過強大的敵人,才能襯託我們抵抗有多悲壯。
  • 1937年,中國一個師和日本一個師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今天,我們不聊影視劇的劇情,而是聊聊抗戰時期中日雙方的編制問題。在抗戰時期,我國部隊中,經常出現集團軍、軍、師、旅、團等編制。在日本軍隊中,則出現了師團、旅團、聯隊等編制。那麼,在1937年,我國的一個師和日本的一個師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編制和兵力情況。
  • 萬家嶺大捷,日軍106師團差點被砸碎,師團長回國就被轉入預備役
    其實說起來臺兒莊戰役屬於徐州會戰的一部分,而萬家嶺大捷屬於武漢會戰的一部分,這兩場戰役都屬於失敗,但臺兒莊、萬家嶺卻成為了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萬家嶺大捷甚至差點全殲了日軍一個完整的師團,在抗戰歷史上當屬於難能可貴的一次。
  • 硬生生打出來的部隊,這個軍硬扛日軍師團,一個師僅剩500人
    萬家嶺戰役是武漢會戰的一個部分,雖然武漢會戰在整體中屬於失敗,但萬家嶺戰役是為數不多的亮點,這一戰國民黨軍幾個軍的兵力,將日軍第106師團團團包圍在萬家嶺地區。並予以重創的一次戰役。這一戰中,日軍106師團長松浦淳六郎在意識到自己正面聚集了大量的國民黨軍以後,立刻改變了原有的突圍計劃,將所有的主力擺在了74軍58師的方向,意圖打開缺口,但這一戰他們卻碰到了「鐵老虎」,58師雖然在當時不是滿員狀態,但是仍然打出了彩,以一個師的兵力,硬生生擋住了日軍113聯隊的死命衝鋒。
  • 日軍甲種師團有多強大?一個師團近三萬人,相當於三個德械師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步兵48個師、15個獨立旅、9個暫編旅、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憲兵1個團,以及上海市保安總團、上海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安團4個團,炮兵7個團,共計60餘萬人,對陣日軍8個師團又2個支隊,一個混編陸戰隊共20萬人,奮戰三個月,最後的結果,中國傷亡近20萬餘的代價,打死打傷日軍4萬餘人後,上海淪陷……
  • 日軍師團番號變化史:不是所有叫師團的都是王牌精銳
    據不完全記載,從侵華戰爭到二戰結束,日軍共有123個師團投入對外侵略的戰爭當中。當然這123個師團當中戰術素質也是參差不齊,這一點我們從他們師團的番號上看就能顯現的非常明顯。這一類常設師團,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是日軍第一等主力中的主力,不過有意思的是經常出工不出力的大阪師團也在常設師團裡面。
  • 為什麼抗戰後期三個國軍打不過一個日軍?
    原標題:為什麼抗戰後期三個國軍打不過一個日軍? 抗戰初期,日軍裝備完整,訓練精良,常常以1個大隊(營)戰國軍1個師(3團)或1個旅(2團)。日軍第一軍在山西有過戰國軍30個軍的記錄。抗戰後期,國軍的戰鬥力更趨下降。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首先在中國戰場上,長沙會戰中,中國長沙方面軍最為精銳的中央軍預10師,被第四師團一波打殘。而後第四師團轉戰東南亞,其以絕對主力的身份參加了菲律賓戰役。其在巴丹-科雷吉多爾之戰中出了大力,面對16師團久攻不下的巴丹要塞,第四師團以僅600餘人的傷亡成功拿下。
  • 德械師與蘇械軍有何不同,為何一個蘇械軍能單挑日軍兩個師團?
    眾所周知,整個民國時期由於軍閥混戰,中國的基礎軍事工業一直沒有大的發展,別看國內戰場上打的熱火朝天,可是當時武器裝備全靠進口,所以當地武器號稱「萬國造」,由於武器裝備來源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同風格部隊。德械師:1930年至1937年之間在德國軍事顧問指揮下組建的部隊。根據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國民黨計劃組建60個德械師作為國防師,直至抗戰全面爆發實際只組建了20幾個德械師。德械師採用步兵兩旅四團的方塊師編制,師一級下轄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輜重兵營等特殊兵種,全師標準建制為12000人。
  • 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類師團是最強的
    二戰時,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編制通常為班、排、連、營、團、旅、師、軍。而日軍別出心裁搞了一個不一樣的編制,它的體系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可別輕易地把日軍的編制和我國的編制混為一談。
  • 看懂日本「甲種師團」有多難打,才能明白中國軍隊有多偉大
    雖然在某些影視劇裡,日軍的戰鬥素質,常見各種不堪。經常一兩位抗日英雄,就能團滅一群日本兵。但在真實的抗日戰場上,這些「甲種師團」卻處處透著兇悍。 也只有看過這些「甲種」,究竟有多難打,我們才能知道那場戰爭,中國軍民打得有多艱難。
  • 一個日軍師團有多強?抗衡國軍四個軍八個師沒問題,蘭封會戰就是例子
    二戰日軍的第六師團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師團,兵源都是來自於日本的九州,大都是由一群面目猙獰、兇神惡煞的熊本縣人編制而成,早年曾參加了長城抗戰。七七事變爆發後,第六師團兩萬五千餘人從日本本土一路狂奔華北並加入了華北方面軍第一軍戰鬥序列,在華北一個多月的戰鬥中傷亡不到兩千人,之後調往淞滬戰場加入到了柳川平助的第十軍,並參加了南京暴行。
  • 日軍奇葩的一個師團,不願打仗,願意做生意——大阪師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每個人都必須忠於他們的天皇。日軍以服從天皇的命令為榮耀, 但是在日軍中就有這麼一個奇葩師團。 他們不願意戰鬥, 每次打仗之前,他們都有各種理由推脫不去戰場,但是打完仗以後卻異常積極主動。
  • 上高會戰日軍有多慘?打了7天不知被圍,1個師團差點全軍覆沒
    本文為《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22次大型會戰》11:上高會戰第34師團從27日開始的潰逃如一場噩夢,第33師團說他們遭受的苦難無法用語言形容1941年3月-4月,中日雙方在南昌附近的上高地區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