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 | 為什麼老廣說冬大過年?還有這些講究

2020-12-24 澎湃新聞

冬至到 | 為什麼老廣說冬大過年?還有這些講究

2020-12-20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攝影/林穎軒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12月21日18時02分,冬至

二十四節氣之二十二

攝影/梁志遠

「冬至中者,亦有三義:

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

故謂之冬至也。」

冬至,是最早制定出的節氣

它包含三層意思

陰寒達到極致,天最冷

陽氣始至,陽氣開始慢慢上升

太陽行至最南處,所以晝最短,夜最長

攝影/曉東南

古人很重視「四始」

即歲始、時始、日始、月始

春節是歲始,立春是時始,冬至是日始

「一年之中,冬至日起

白晝由短而長,亦可謂日始」

冬至「數九」

冬至日也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嚴寒天氣。古代先民認為,從冬至起,每數九天算一個「九」,數到九個「九」,共計八十一天後,春天便翩然而至。

關於「數九」,廣泛流傳的《九九歌》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視頻:手繪二十四節氣之「冬至」

「冬至大過年」源於舊制

「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是老廣從小就知道的諺語。

這是因為周代建子,以十一月為正月,是新的一年的開始,秦漢又續沿其制,這個觀念一直流傳到今。漢代改稱冬至為「冬節」、「日至」。從南北朝至唐宋稱冬至為「亞歲」或「歲首」。

廣州的冬至,沒有冰雪,但老廣對過冬的熱忱,卻無法置疑,而根據歷史記載,老廣「過冬」頗講究,有不少有趣而寓意深遠的習俗:

祭祖分豬肉 耆老分雙份

在《廣州市志(1840-1990)》中,有關於「過冬」「冬節」習俗的專門記載,其中提到:「近代過冬早,沒有古時那麼隆重了,但各家還做湯圓、蒸糕、劏雞殺鴨煲豬肉等。按舊俗,是日大族中各家一起殺豬祭祖,祭畢按人丁(男子)分豬肉,有名望的老人還可得雙份。」

據考,冬至除了分豬肉,還要分柑。「『柑』在白話裡與『金』同音,分柑也就是分金,寓意太祖派利是給子孫後代。」

耕牛也要吃大餐

在郊區農村,冬至時除了祭神拜祖和備辦豐盛筵席外,還要給耕牛吃上一頓糯米糕(用菜葉包裹塞進牛嘴裡),還有米汁、酒糟、蘿蔔、菜水等,以感謝耕牛一年的辛勞與貢獻。

冬至開學禮 名為開冬

古人對冬至十分敬重。冬至那天皇帝必率群臣前往南郊祭天,祈求安度陽期。而黎民百姓注重文教,則將孩童的開學禮安排在冬至前後,叫做開冬。

打邊爐「嘣沙過河」

清代《廣東通志》已出現:「冬至圍爐而吃曰打邊爐。」據《廣州語本字》解釋,吃火鍋,涮的動作就像「打」,又因人守在爐邊,將食物邊涮邊吃,所以叫「打邊爐」。

老廣「打邊爐」,魚肉多切成兩片相連不斷,如蝴蝶形狀,投入湯中,一過即食,此法叫做「嘣沙過河」。

現在廣州人過冬至,許多家庭還做湯圓、準備大餐、打邊爐,但祭拜祖先不是家家戶戶都做了,但少的只是一些傳統儀式,對於冬天的熱愛依舊保留在每個老廣的心目中。

白晝漸長 寒冷仍將持續

受較強冷空氣影響

廣州已持續陰冷近一周

陰冷的天氣

讓不管是處於室內還是室外的我們

都有一種生活在冰箱裡的錯覺

體驗著全方位、無死角

不插電、全天候供冷的「福利」

冬至後,白晝時間雖然日漸增長

但短期內氣溫仍然繼續下降

未來幾天:弱冷空氣持續補刀,寒冷是主調

下周初期:陽光增多,白天氣溫漸升,早晚寒冷

下周中期:雲量增多,體感寒涼

最關鍵的是

伴隨著小雨

「溼冷天」又將上線

海珠區天氣預報

↓↓↓↓↓↓

而針對網上流傳

廣州跨年夜,最低1℃的熱搜��

廣州市氣象局官方微博

先給大家派了一顆定心丸��

@廣州天氣

「跨年夜要1℃」是從「8-15天趨勢預報」裡來的消息,8-15天趨勢預報屬於中期預報,在網頁上顯示的是由數值預報產品直接解析得來的結果,尚未經過人工訂正,僅供參考。

數值預報本身就是基於實況推算出來的未來天氣趨勢,時效越長誤差也就越大,所以數值預報也會在不斷更新的實況天氣要素的基礎上進行訂正。

冬至養生禦寒食譜

冬至時節

脾喜溫惡冷

飲食應該注意「三多三少」

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

糖類、脂肪、鹽少

宜吃溫熱的食物以保護脾腎

禦寒食物有這些推薦

進入下一個節氣時

已經是新的一年

在這特殊的一年

我們擁有太多的感動

希望那些深藏你心底的溫暖瞬間

給予你無限向上的力量

原標題:《冬至到 | 為什麼老廣說冬大過年?還有這些講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冬至到 | 為什麼老廣說冬大過年?還有這些講究
    冬至到 | 為什麼老廣說冬大過年?還有這些講究 2020-12-20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 冬大過年
    至 大過年 2020年12月21日18:02太陽到達黃經270°,我們在傍晚時分迎來冬至節氣。 節氣習俗 冬 至 廣東人俗話稱「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意思都是說冬至甚至比春節還重要。
  • 為什麼說冬大過年!原來高明有這些講究
    今天冬至 在高明,有句話叫「冬大過年」! 那你知不知道為什麼說「冬大過年」呢?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 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所以在我國就產生了這句句俗語「做冬大過年」。
  • 冬至 冬大過年
    冬 至 大過年 節氣習俗 冬 至 廣東人俗話稱「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意思都是說冬至甚至比春節還重要。
  • 冬至大如年,除了那碗冬釀酒,蘇州人的冬至夜還有這些美食要吃到
    除了那碗冬釀酒,蘇州人的冬至夜還有這些美食要吃到! 在「老蘇州」的印象中, 冬至比過年還要隆重, 除了喝冬釀酒 吃一頓團圓「冬至夜飯」外, 還有這些美食必不可少 吃冬至糰子
  • 冬大過年!今日冬至,原來老廣過冬有咁多講究……
    二十四節氣 冬 至 正所謂 冬大過年 在廣州人眼中
  • 冬大過年!今日冬至,原來老廣過冬有咁多講究……
    二十四節氣 冬 至 正所謂 冬大過年 在廣州人眼中
  • 話冬至│廣東的「冬大過年」
    ,冬至一到表示寒冬到來,從這一天開始數九。 二、「冬大過年」 傳統有「冬大過年
  • 話冬至│廣東的「冬大過年」
    ,冬至一到表示寒冬到來,從這一天開始數九。 二、「冬大過年」 傳統有「冬大過年
  • 「冬大過年,肥冬瘦年」,老廣們的冬至習俗有那些?
    冬至,在老廣的意思裡就是過冬,「冬大過年」,是老廣們從小就知道的一句諺語!在廣州每逢過冬家裡都會做腊味飯,吃完腊味飯就會去吃湯圓,冬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受老廣們重視的一個節氣,冬至受重視的程度更是非比尋常。
  • 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到底有啥講究?冬至已到,不妨一看
    不知不覺間,冬至節氣已經過了,就在昨天,很多地方都在慶祝冬至節氣的到來。關於冬至這天,有很多的講究,其中比較出名的為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也有四川網友留言說冬至這天喝羊肉湯,喝的暖和和,一冬不怕冷。不管怎麼說,冬至節氣,在很多地方,古時候的重要性不亞於春節。
  • 冬大過年!這就是肇慶人的冬至~
    冬至似乎比春節還重要,陣仗比春節還要大。所以冬至素有「冬大過年」的說法。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春節可能是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但在肇慶人的眼裡,冬至卻也是一樣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肇慶人有句話叫「冬大過年」,從此可見冬至在肇慶人心目中的地位。
  • 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到底有啥講究?冬至已到,不妨一看
    不知不覺間,冬至節氣已經過了,就在昨天,很多地方都在慶祝冬至節氣的到來。關於冬至這天,有很多的講究,其中比較出名的為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也有四川網友留言說冬至這天喝羊肉湯,喝的暖和和,一冬不怕冷。不管怎麼說,冬至節氣,在很多地方,古時候的重要性不亞於春節。
  • 「冬大過年,肥冬瘦年」,老廣們的冬至習俗有那些?
    冬至,在老廣的意思裡就是過冬,「冬大過年」,是老廣們從小就知道的一句諺語!在廣州每逢過冬家裡都會做腊味飯,吃完腊味飯就會去吃湯圓,冬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受老廣們重視的一個節氣,冬至受重視的程度更是非比尋常。
  • 18:02冬至到!今晚記得回家吃湯圓呀~不過,為什麼都說冬大過年?
    12月21日18時02分「冬至」節氣到了!祝各位羊粉冬至快樂,幸福如意!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嚴寒天氣古代先民認為從冬至起,每數九天算一個「九」數到九個「九」,共計八十一天後春天便翩然而至~via 羊城派「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是老廣們從小就知道的諺語!
  • 明天就是冬至了!江門人你知道為什麼說「冬大過年」嗎?
    在江門有句話叫「冬大過年」,冬至對江門人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全家人齊聚在一起,吃豐盛的團圓飯!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冬至了,你知道為什麼人們常說「冬大過年」嗎?還有從老太爺輩傳下來的俗語——「冬至大過年」。但細想,舊時所謂「大」者,究竟大在哪裡?早在周朝,冬至日祭天,先民把冬至視為「歲首」,即新年、一年之始;漢代,被列為令節(即佳節);唐宋時與「歲首」並重,五代、宋元稱為「亞歲」,即僅次於「年」;南宋時曾「重冬至而略歲節」,冬至日家家互送節物,有「肥冬瘦年」之諺;明代時除稱亞歲,又稱冬節、大冬,成為大節日,主要活動有皇帝祭天、賀冬,送寒衣。
  • 為什麼說:「冬大過年」?聽聽廣東人怎麼說
    那為什麼說「冬大過年」呢?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氣。《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潮汕地區民諺云:「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粵東客家地區梅州,這一天,釀造娘酒是最重要的習俗之一。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回甜生津。
  • 為什麼說:「冬大過年」?聽聽廣東人怎麼說
    那為什麼說「冬大過年」呢?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氣。《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潮汕地區民諺云:「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粵東客家地區梅州,這一天,釀造娘酒是最重要的習俗之一。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回甜生津。
  • 冬至大過年,南寧人過節最愛吃這些菜,還有冬至的由來你知道嗎?
    從古代開始,冬至就被視為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節氣,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民間的說法有「冬至大如年」、「冬至大過年」,有慶賀的習俗。上午10點,記者來到華園菜市,市場裡人頭攢動,很多商販都忙不過來。
  • 冬大過年,家家嫋嫋炊煙--老廣過冬多講究
    冬大過年,家家嫋嫋炊煙,懶理會塵俗裡天氣變又變。大大細細一家幾口輕鬆坐著聊,希望如日照,明日會遇見。東山少爺《冬大過年》今天是12月22日,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這首東山少爺的歌最是應景,「冬大過年」、「肥冬瘦年」,這是廣東人由小聽到大的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