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酒務頭遺址出土文物首次大規模公展 數百件文物亮相

2020-12-19 央視新聞

昨天(25日),「河東之光——山西酒務頭考古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本次展覽是酒務頭遺址出土文物首次大規模公展,展期兩個月。

酒務頭遺址,位於商王朝統治區域的西部邊陲,擁有豐富的鹽、銅資源,墓地主人所代表的族群在拱衛都城、調運資源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晚商時期河東地區諸多地方勢力中的翹楚。這裡出土的青銅器、陶器、玉器、骨器等珍貴文物多達數百件。

本次展覽精心遴選的170餘件組出土文物,與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部分西吳壁遺址出土文物一起,共同構成邊陲禮樂、尚酒時風、兵戎重地、裝飾駕乘四個主體單元。

此次展覽呈現出以鼎為代表的禮器組合,獨具特色的酒器組合,以及徵戰、出行、工藝、音樂等不同文化形態,較為完整地展示了酒務頭遺址的重要考古成果。展覽還通過墓室場景三維展示、考古現場照片和考古發掘專題片等多種形式,向觀眾展示酒務頭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的複雜過程。

酒務頭商代晚期高等級貴族墓地於2017年8月開始考古發掘,2018年即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不僅為了解商代政治格局、商王朝與周邊地區其他勢力的關係提供了珍貴的新資料,而且對於探究早期文明社會形成關鍵時期的歷史進程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堪稱商代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

(編輯 黎佳易)

相關焦點

  • 山西酒務頭晚商遺址的文物首次大規模公開
    作為晚商時期的重要遺存,山西酒務頭遺址2017年8月開始考古發掘、2018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不僅為了解商代政治格局、商王朝與周邊地區其他勢力的關係提供了珍貴的新資料,而且對於探究早期文明社會形成關鍵時期的歷史進程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堪稱商代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
  • 山西酒務頭遺址考古成果首次大規模亮相 百餘件文物點亮「河東之光」
    10月24日,中國國家博物館,「河東之光——山西酒務頭考古成果展」展覽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孔斯琪/攝10月24日,中國國家博物館,「河東之光——山西酒務頭考古成果展」展覽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孔斯琪/攝10月24日,中國國家博物館,「河東之光——山西酒務頭考古成果展」展覽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孔斯琪/攝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是晚商時期重要遺存,於2018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山西酒務頭考古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辦酒務頭遺址出土文物
    、山西省聞喜縣人民政府協辦的「河東之光——山西酒務頭考古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展期兩個月。本次展覽是酒務頭遺址出土文物首次大規模公開展出。黃河中遊在山西西南境自北而東奔流轉折,畫出了古稱「河東」的文明搖籃,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晚期高等級貴族墓地就位於這個舉世聞名的文明搖籃之中。
  • 山西青銅博物館即將開館 兩千餘件晉系青銅文物亮相
    李庭耀 攝中新網太原7月8日電 (李庭耀)薈萃2000餘件晉系青銅文物精華的山西青銅博物館即將驚豔亮相,其中不乏晉公盤、龍形觥、獸形觥、雁魚銅燈、義尊等珍貴文物。7月8日,中新網記者前往山西青銅博物館探秘,一睹這座中國首家省級青銅專題博物館的風採。龍形觥。
  •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聞喜酒務頭商代墓葬成功入選
    其中,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葬(註:以下簡稱「酒務頭墓葬」)成功入選,獲得「考古界的奧斯卡」獎。山西襄汾陶寺北兩周墓地、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分獲入圍獎。山西晚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為你呈現酒務頭墓葬發掘時的情況。
  • 江蘇太倉樊村涇元代遺址最新考古成果首次公開亮相
    圖為大元·倉——太倉樊村涇遺址出土文物展現場 胡哲斐 攝中新網杭州12月29日電(見習記者 胡哲斐)29日,浙江省博物館跨年展「大元·倉——太倉樊村涇遺址出土文物展」舉行。據悉,此次展覽是江蘇太倉樊村涇元代遺址最新考古成果的首次公開亮相,展出了該遺址出土的294件(組)文物。
  • 高僧大德雲集五臺山 數百件佛教文物展出
    高僧大德雲集五臺山 數百件佛教文物展出 2014-06-27 20:29:23責任編輯:   中新社五臺山6月27日電 (王燕君)中國·五臺山第五屆國際文化旅遊月27日舉辦,來自海內外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五臺山名僧名尼、著名佛教學者雲集五臺山,並有300餘件珍貴佛教文物首次集中亮相佛教聖地五臺山
  • 文物大省山西首次舉辦大規模文保成果展
    胡健 攝中新網太原9月13日電 (記者 胡健)「古韻新生——山西省可移動文物保護成果展」13日在山西博物院開展,這是中國文物大省山西首次舉辦如此大規模的文物保護專題展覽。本次展覽共展出約150件組文物,2座大型墓葬復原場景,10餘套文物保護設施設備。
  • 山西掃黑掃出個博物館:追回五千多文物,33件「國寶重器」
    最近,山西博物院舉行的一場特殊文物展震撼了許多人。參展的4000多件文物中,等級文物300多件,不少是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青銅「國寶重器」。它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被盜文物。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經濟利益刺激下,地下文物盜掘犯罪逐漸猖獗,一批能佐證歷史、填補歷史空白的文物被破壞或流失海外。除陶寺北墓地外,解決夏商周斷代的晉侯墓地、首次在晉南發現的晚商貴族墓地的酒務頭墓群等均被盜掘破壞。
  • 秦檜之子秦熺墓文物首次亮相 畫像磚帶驚喜
    2006年南京市考古熱點頻現,該市博物館考古部共發掘古墓葬450座,發掘古代遺址45處,出土各類文物2000餘件。其中,寧杭高速公路建設二期、雨花臺區華為軟體園、六朝建康城遺蹟、上坊孫吳大墓、明故宮遺址、江寧清修宋代秦檜家族墓、三山街明代承恩寺遺址等的考古發掘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
  • 山西陶寺遺址和陝西石峁遺址:跨越四千年的文明對話
    山西陶寺遺址和陝西石峁遺址,因其地域的相鄰性、時代的接近性,常被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近幾年兩個遺址以及與兩個遺址相關聯的遺址都不斷有考古新發現,持續引起學界和社會公眾關注。
  • 鄴城遺址出土文物首次集中展出
    12月17日,河北邯鄲臨漳縣的鄴城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鄴城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集中展出,其中150多件(組)為首次正式展出。鄴城,位於河北邯鄲臨漳縣,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稱。2012年,考古工作者搶救發掘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鄴城遺址東郊北吳莊佛教造像埋藏坑。鄴城考古博物館展出的文物多數為2012年鄴城遺址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出土佛造像等鄴城遺址考古文物。北魏譚副造釋迦像、北齊覆缽塔、彩繪立佛及隋唐時期佛造像等精美絕倫,藝術價值極高,非常珍貴。
  • 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換新顏 多件「鎮館之寶」將首次亮相
    據悉,該展廳佔地面積2100餘平米,經改造重新布局後共展出文物580多件套,其中多件堪稱「鎮館之寶」的一級文物將首次亮相。 據了解,為優化參觀環境,豐富展覽內容,虢國博物館文物展廳於今年7月份實行封閉改造。
  • 山西臨汾博物館即將開館 三千餘件珍貴文物亮相
    中新網臨汾9月3日電 (楊傑英)「三千年文明看山西,五千年文明看臨汾」。足以可見,有著「華夏第一都」之譽的臨汾,在中華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而承載著整個城市歷史和文化的臨汾博物館即將於近期開館,從全市42萬件珍貴文物中精選出的3000餘件精品文物即將驚豔亮相,其中不乏首次面世的珍貴文物。
  • 義大利120件(套)龐貝古城出土文物特展亮相天津
    原標題:義大利120件(套)龐貝古城出土文物特展亮相天津   新華社天津9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海神尼普頓雕像、飛舞的女祭司壁畫、鹿頭造型青銅「來通杯」……《龐貝:瞬間與永恆——龐貝出土文物特展》21日在天津博物館開展。
  • 郭氏之源|虢國博物館改造完畢 多件「鎮館之寶」首次亮相
    中華郭氏網三門峽訊 近日,河南省三門峽市改造升級後的虢國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改造後的新展廳佔地面積2100平方米,展出文物583件套。 比原有陳列增加了200多件套,其中多件堪稱「鎮館之寶」的一級珍貴文物將首次亮相,諸如人龍紋玉璋、六璜聯珠組玉佩、麻質短褲等。
  • 古代遺址的發現和一件特殊文物的出土,改變了歷史認知
    2011年以來,海昏侯墓持續發掘,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已達萬餘件,更重要的是,海昏侯墓入列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不可否認的是,海昏侯墓出土的許多文物改變了歷史認知。這是毫無疑問的。很多時候,考古發現可以改變歷史認知。在古代,絲綢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在西域各國,絲綢都是貴族的象徵。
  • 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開工,系該地首次大規模發掘
    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開工,系該地首次大規模發掘 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舉行開工儀式  本文圖片均來自中新網新華社武漢9月8日消息,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當日開工,這是對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進行的首次大規模發掘。
  • 327件新羅文物首次亮相西安 "國寶"金冠受關注
    327件新羅文物首次亮相西安 "國寶"金冠受關注   新羅文物首次亮相西安  據介紹,本次展覽展出韓國慶州新羅時期的墓葬天馬冢及其他墓葬出土的文物珍品。展覽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王冠,裝飾品,兵器,馬具和生活用品。較為全面的介紹天馬冢等發掘出土的文物及其反映的新羅文化和相關的歷史、考古知識。
  • 中國二十世紀出土文物最多的十大遺址及其排行,殷墟排在最後
    二十世紀中國出土文物最多的十大遺址 中國考古學,一個嶄新的行業,出現在在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裡,正因為這個行業的出現,考古領域的重大發現一次次轟動了全國乃至於全世界。這些被發掘的奇蹟不斷改寫著中華民族和人類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