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房琳 閭斌 文圖
1月18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獲悉,經過近7個月的提升改造,該館文物展廳《周風虢韻——虢國歷史文化陳列》將於1月20日對社會公眾開放。據悉,該展廳佔地面積2100餘平米,經改造重新布局後共展出文物580多件套,其中多件堪稱「鎮館之寶」的一級文物將首次亮相。
據了解,為優化參觀環境,豐富展覽內容,虢國博物館文物展廳於今年7月份實行封閉改造。此次提升改造將原展廳內的《虢國春秋—虢國文化史展》、《虢寶擷英-虢國墓地出土文物精華展》、《梁姬風韻—虢季夫人墓出土文物展》合併為《周風虢韻——虢國歷史文化陳列》一個展廳。
「一是因為開放17年來,原有的陳列一直沒有進行過全面提升,內容和形式都落後過時了;二是考慮到虢國墓地出土的文物正式移交給我館,館藏文物數量增加不少。」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副館長李清麗告訴記者,為使展廳布局更加合理,此次改造將原來的樓梯進行了拆除移位,使展廳的有效展出空間有所增加。
在陳展內容與形式上,此次改造也摒棄了以前的「亮寶展」理念,通過大量增加圖版,採用現代聲光電技術,增加影音視頻等,讓觀眾更容易理解展覽內容,也讓文物背後的故事「活起來」。
據李清麗介紹,此次新展廳內共展出文物580件套,比原有陳列增加了200多件套,其中多件堪稱「鎮館之寶」的一級珍貴文物將首次亮相,諸如人龍紋玉璋、六璜聯珠組玉佩、麻質短褲等。
當天,大河報記者還了解到,市民關心的兩個遺址類展廳——《車轔馬蕭—虢國車馬坑遺址陳列》和《國君覓蹤—虢季組墓葬遺址陳列》的仍在提升改造中,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讓文物活起來,深入挖掘文物內涵及背後的故事,讓公眾感受古代優秀文化,從而增強文化自信,這也是我們這次改造提升的目的。」李清麗說,除了陳展提升進行文物展示外,今後該博物館也將在社教活動、文創產品開發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相關連結:
虢國博物館是建立在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周虢國墓地遺址上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
虢國墓地是一處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兩周時期大型邦國公墓。其中虢季和虢仲兩座國君大墓分別被評為1990、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1年4月,虢國墓地入選「中國二十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墓地出土珍貴文物多達1萬多件。其中兩座國君墓出土了許多國寶級文物,如有「中華第一劍」之稱的玉柄銅芯鐵劍,精美華麗的「綴玉面罩」等。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