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愛沙尼亞颳起中國民族文化之風

2020-12-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原標題:通訊:愛沙尼亞沃魯民俗藝術節颳起雲南風

  靈動的舞姿、歡快的節拍、亮麗的服飾和悅耳的民歌……7月8日,在第24屆沃魯民俗藝術節「中國民俗日」活動上,中國雲南金小鳳藝術團20多名成員在愛沙尼亞沃魯省省會沃魯鎮表演了多姿多彩的雲南少數民族歌舞節目,讓愛沙尼亞民眾近距離欣賞中國雲南少數民族的音樂、舞蹈、服裝和飲食文化。

近日,在愛沙尼亞東南部沃魯鎮,中國雲南金小鳳藝術團演員在沃魯民俗藝術節「中國民俗日」活動上為觀眾表演節目。

  (新華社發 郭春菊 攝)

  雲南金小鳳藝術團是愛沙尼亞沃魯民俗藝術節邀請的4個外國藝術團之一,其他3個藝術團分別來自韓國、烏茲別克斯坦和奧地利。從本月5日開始,這些藝術團和愛沙尼亞14個藝術團體在沃魯鎮上演了藝術節巡遊、街頭表演、故事會等,讓這個僅有1.2萬人口的愛沙尼亞小鎮成為跨民族文化交流的舞臺。據了解,自1995年開始,每年有數百名愛沙尼亞和其他國家的舞蹈演員、音樂家和歌唱演員參加沃魯民俗藝術節,每年都吸引觀眾上萬人次。

  沃魯鎮鎮長安提·阿拉斯和負責文化、教育和社會事務的副鎮長西克斯滕·西爾德以及中國駐愛沙尼亞大使館經濟與商務參贊吳巖出席了現場用愛沙尼亞語進行的中國知識搶答活動。

  現場觀眾饒有興趣地舉手搶答,答對者得到的獎勵是一顆糖。在隨後特別準備的中式午餐上,阿拉斯、西爾德和很多愛沙尼亞就餐者都學著使用筷子,詢問中國飲食習慣,品味中餐和愛沙尼亞餐飲的不同。

  「中國民俗日」活動舉辦地坎內爾文化中心主任海基·凱爾普向大家介紹了中國的飲食習慣和酒文化。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藝術家的表演很專業,水平高。我們希望今後能有機會介紹更多的中國民族文化。」

  阿拉斯說:「我很喜歡中國藝術團的表演。」他希望此次文化交流能增進雙方了解,為當地帶來中國投資者,開發當地潔淨水、高品質農產品和鋸木等資源。

  吳巖代表中國駐愛沙尼亞大使館感謝藝術團為愛沙尼亞民眾帶來的精彩演出。他說,愛沙尼亞是波羅的海地區一個重要國家,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也是歐元區成員國。中國和愛沙尼亞合作潛力巨大。

  藝術團團長、傣族女高音歌唱家金小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此次來到愛沙尼亞,感到中國的民族文化很受當地人歡迎,這種民族文化交流有助於民心相通,增進友誼,促進合作。她希望今後有更多的中國民間藝術團體走出來開展不同文化間的交流。

  藝術家們8日晚在坎內爾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了多姿多彩的藝術節閉幕歌舞音樂會,為藝術節畫上圓滿句號。

  (記者 郭春菊)

相關焦點

  • 「花城」颳起「民族風」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宣傳推廣活動走進廣州
    活動現場 記者 畢芃 攝  雲南網訊(記者 畢芃)吹響葫蘆絲,跳起左腳舞,「花城」颳起一陣「雲南民族風」。9月27日下午,由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宣傳推廣活動走進廣州白雲萬達廣場,邀約「花城」市民做客「乾淨、宜居、特色、美麗、智慧」的七彩雲南。
  • 花城」颳起「民族風」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宣傳推廣活動走進廣州
    吹響葫蘆絲,跳起左腳舞,「花城」颳起一陣「雲南民族風」。9月27日下午,由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宣傳推廣活動走進廣州白雲萬達廣場,邀約「花城」市民做客「乾淨、宜居、特色、美麗、智慧」的七彩雲南。
  • 自助大餐颳起西南民族野味風
    即日起,世貿君瀾2樓雲天閣推出新民餚美食節,幾十道來自大西南深山裡的民族美味等你來品嘗。不出杭州你就可以體驗到舌尖上的中國。文 賀叢笑 圖 朱紅欣  冰草、番杏、小娃草  這些野菜你可能聽都沒聽過  這是一個「野」味肥美的季節,野菜你吃過幾種?馬蘭頭、薺菜、水芹菜……這些都太普通了。本次美食節,世貿君瀾空運了最新鮮的廣西、雲南特色野菜。
  • 火熱大阪:天神祭颳起「最炫民族風」(組圖)【6】
    火熱大阪:天神祭颳起「最炫民族風」(組圖)【6】 2014年07月27日14:54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火熱大阪:天神祭颳起「最炫民族風」(組圖)
  • 雲南少數民族建築文化
    獨特、神秘、多元的民族文化,壯麗的自然景觀,宜人生存的氣候條件,大自然賦予了雲南永恆的魅力。雲南自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各少數民族都有不少的歷史傳說和居住習俗,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相當濃烈的「居」色彩,也就是一定意義上的該民族的建築文化,生息在這裡的各民族所世代沿襲的居住方式就是少數民族文化的源和流。少數民族建築文化植根雲南這塊豐富的沃土,具有雲南地域和民族特色。
  • 雲南民族大學第七屆「民族風情文化周」啟幕
    婀娜多姿的傣族姑娘跳起《南瀾掌》雲南網訊(記者高藝萌)熱情奔放的佤族甩髮舞、節奏歡快的彝族大三弦舞……11月14日晚,一場民族範兒十足的晚會為雲南民族大學第七屆「民族風情文化周」拉開大幕。本屆「民族風情文化周」由共青團雲南民族大學委員會主辦,雲南民族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承辦,各學生社團協辦,以「展民韻之彩顯團結之風」為主題,旨在促進民族團結,引領校園文化,共築民大之夢。
  • 愛沙尼亞青少年歌舞慶典展現傳統文化傳承
    愛沙尼亞青少年歌舞慶典大巡遊和歌唱活動2日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舉行,標誌著這一為期3天、以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慶典活動圓滿閉幕。 2日早晨,約4萬名青少年歌舞慶典活動參與者身著愛沙尼亞傳統服裝參加大巡遊活動。
  • 火熱大阪:天神祭颳起「最炫民族風」(組圖)
    原標題:火熱大阪:天神祭颳起「最炫民族風」(組圖) 天神祭是祭奉日本「學問和藝術之神」菅原道真(845-903)的天滿宮舉辦的活動。據傳在公元951年,天滿宮附近的河上忽然漂著一把神矛劍戟,當地的居民划著船去撈這把被視作神之兵器的「金牛」,將神矛劍戟停留的川畔視為神祇所指定的齋場,並為它舉行神道教的淨化儀式,這被稱為「鉾流神事」,亦是天神祭的起源。
  • 雲南:時尚T臺掀起「最炫民族風」
    新華社昆明12月19日電(記者陳倩慈)當傳統民族服飾遇見時尚潮流,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12月18日,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聲,身著各式雲南少數民族服飾的模特款款走來,在昆明T臺掀起「最炫民族風」。當晚,「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拉開帷幕,開幕秀為《雲裳魅影》服裝服飾主題秀,由「緣起·烙印」「七彩·夢幻」「多樣·生命」三大篇章構成。設計師們深挖昆明獨特的民族文化元素和符號,將民族文化、時尚文化融入服裝設計中,精心設計了一批民族文化服飾作品。經過一系列的編排,這些精美華服通過T臺走秀的方式,展示昆明多元深厚的民族文化資源。
  • 雲南:多民族,一家人,好日子!
    獨龍族是雲南少數民族繁榮發展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 愛沙尼亞民族衝突激化
    這樣的事出在愛沙尼亞,而事件的當事人——愛沙尼亞公民季米特裡·斯莫利尼科夫和另一位女公民阿納斯塔西婭至今都鬧不明白,大夫憑什麼拒絕給他們看病。  愛沙尼亞電視臺10月31日播出了這則應該值得社會反思的消息。在攝像機鏡頭前,斯莫利尼科夫和阿納斯塔西婭述說了他們的遭遇。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民族服飾,文化內涵特點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炫富」 、「顯美」的裝飾文化形式,「炫富」的裝飾文化服飾的作用,除了防護禦寒外雲南少數民族服飾也有推測,由於雲南地區的多民族性,人群從各地遷移聚居而來,因此不排除在遷移的民族中有伴海面居的民族,海貝也就由其引人。
  • 新農村颳起的仿古風,你看到了什麼?
    小小的一方院子飽含文化底蘊,代表著中國人對四合院的喜愛,就像大家對蘇州園林風格庭院的嚮往由來已久,這兩種風格的建築歷史悠久,各有特色。用傳統古瓦建造這種園子太費事,仿古瓦的出現恰好解決了人們的這種顧慮。
  • 愛沙尼亞禮儀與禁忌
    愛沙尼亞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1994年加入北約,2004年加入歐盟,2011年加入歐元區。由於其高速增長的經濟,資訊科技發達,而被稱作」波羅的海之虎「,世界銀行將愛沙尼亞列為高收入國家。愛沙尼亞也是全世界空氣品質最優最舒適的國家,首都塔林被譽為「洗肺聖地」。
  • 蠻虎受邀參加世界音樂雲南之旅演出展現民族音樂及文化
    近日,蠻虎樂隊蠻虎受邀參加了「無風秘境」世界音樂雲南之旅演出。美的空調「大愛無風」第三季,致力尋跡遺落的民族歌謠,溯源音樂初心,從中汲取的靈感,將繼續譜寫「無風」的故事,不斷豐富著「無風」的內涵,而這一次的足跡,踏在雲南。
  • 愛沙尼亞文化之城,外國遊客觀光遊覽的著名旅遊勝地!
    愛沙尼亞共和國,簡稱愛沙尼亞,與南方的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並稱為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位于波羅的海東岸,芬蘭灣南岸,西南瀕臨裡加灣,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國土總面積45339平方公裡,主體民族為愛沙尼亞族,總人口131.3萬(2015年),首都塔林。
  • 「中國文化遺產日」活動走進雲南大學 少數民族歌舞受歡迎
    央廣網昆明6月14日消息(記者李騰飛 通訊員張耀輝)6月13日下午,雲南省20餘位「非遺」文化遺產傳承人和60多位民族藝術家來到雲南大學,開展了一系列豐富的「非遺」演示活動。     在雲南大學的貢院內,指書藝術家、雲南民族畫院副院長張靜現場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
  • 「一帶一路」愛沙尼亞與中國語言學術論壇在塔林舉行
    新華社塔林8月26日電(記者郭春菊)「一帶一路」愛沙尼亞與中國語言學術論壇26日在位於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愛沙尼亞語言研究所舉行。論壇旨在探討語言在共建「一帶一路」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語言學術交流。  愛沙尼亞語言研究所所長託努·滕德爾致辭說,愛沙尼亞語是一個小語種,與漢語在應用規模與範圍方面有很大差距。
  • 中國政府文化和旅遊代表團訪問愛沙尼亞
    應愛沙尼亞文化部邀請,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率中國政府文化和旅遊代表團於10月18日至21日訪問愛沙尼亞。在愛期間,雒樹剛分別與愛沙尼亞文化部部長託尼·盧卡斯、愛沙尼亞旅遊局局長瑪格斯·薩梅爾、愛沙尼亞文物保護局局長希姆·拉伊、塔林市市長米哈伊爾·科瓦特、塔爾圖市市長烏爾馬斯·克拉斯進行工作會談,並調研了塔林和塔爾圖兩地的文化和旅遊工作。
  • 苗族農民合唱團 天籟之音域外演繹"最炫民族風"
    小水井苗族合唱團在演出中。 這次走出來之後,在美、英多個城市的演出中,通過與外國觀眾的交流,體驗他們的感受,才知道他們對中國、對雲南的文化、對我們的城市的了解還不夠,才知道文化在對外交流交往中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