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少數民族建築文化

2020-11-15 土家么妹索瑪薇薇

獨特、神秘、多元的民族文化,壯麗的自然景觀,宜人生存的氣候條件,大自然賦予了雲南永恆的魅力。雲南自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各少數民族都有不少的歷史傳說和居住習俗,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相當濃烈的「居」色彩,也就是一定意義上的該民族的建築文化,生息在這裡的各民族所世代沿襲的居住方式就是少數民族文化的源和流。少數民族建築文化植根雲南這塊豐富的沃土,具有雲南地域和民族特色。獨具地域特色的民族建築構成了讓世界為之一亮的最美雲南符號元素。

白族民居

社會上一直有這麼一個聲音,呼籲全社會搶救正在流失的民族文化。無論紙媒與網媒再到自媒體都應該擔負起這一社會責任。從中國出版大國與人均閱讀量的矛盾,到雲南邊境地區精神文化的現狀;從民族方言和傳統文化的流失到人口較少民族文化面臨消失的危險;從現代居住條件的進步不斷衝擊著雲南少數民族傳統居所建築方式,全社會應該共同發出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呼聲。雲南有著25個少數民族,說到每個少數民族的文化時,在吃喝之外最具吸引力的莫過於那些少數民族的獨特建築。在雲南的少數民族建築都是有生命的,當你走近它時就會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這種氣息扣人心弦、回味悠長。

西雙版納竹樓倩影

西雙版納我去過多次,每次去都會舍星級賓館住傣家竹樓。住在竹樓裡心情是那麼愉悅,聞著竹子散發出的淡淡清香、聽著在竹樓行走時嘎吱嘎吱的清脆聲,如果遇到下雨天,在竹樓裡看著雨水從兩旁水簾式的流下,此時的心境和感受就會瞬間進入唐代詩人李嘉佑的詩境「傲吏身閒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閒眠對水鷗。」

黃昏時分

傣家竹樓的造型屬幹闌式建築,它的房頂呈「人」字型,西雙版納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頂易於排水,不會造成積水的情況出現。到過西雙版納,最令人心動的就是那茂密的熱帶雨林以及那一座座美麗別致的竹樓。從外形上看,它像開屏的金孔雀,又似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美麗的景致讓人恍然如在夢中。

傣族建築

情歸三坊一照壁

世人感受雲南大理最貼切的一句話「上關風、下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如果去大理只是為了感受大理的人文、大理的風情、大理的美景、大理的美食,那還差著大理的白族民居吸引力。「三坊一照壁」是白族民居建築中最基本、最常見的型式。這類民居在白族地區最普遍,給人以舒適華麗、綽約多姿的印象。院內各處裝修大都選用木料,極其華貴,千姿百態,特別是木料的雕工技巧十分精湛。我去大理時住在一個三坊一照壁的客棧裡,女主人是一位白族段姓老阿婆,她為人非常真誠,有著典型的大理人純樸的性格特徵。做得一手好菜,閒暇時還會主動帶客人遊走大理,因為她年輕時做過歷史老師,途中還給客人講解著大理的文化和一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洱海邊的老媽媽

此行給我的感觸頗多,在大理不僅僅感受著美景、美食,還有一種很深層次的感覺就是讓你每當一看到大理白族民居的厚重感,就立刻情不自禁的想要融入大理這個地方的文化氣息中。

哈尼族的文化底蘊- 土掌房

如果你到過元江,沒住過哈尼族的土掌房,那會是一大遺憾。元江哈尼族民居——土掌房是土木結構的平頂房,在土基牆或土夯牆上搭木楞,木楞上蓋柴草,柴草上鋪一層泥土,捶實抹平,構成平坦光滑的屋頂。土掌房是哈尼族傳統民居的原生形態,承載著哈尼族的文化內涵,它獨特的建築風格,向世人展示了不一樣的人文風情。

哈尼族土掌房

哈尼族扇子舞

雲南少數民族建築

雲南少數民族建築具有多元性、豐富性、原生性及景觀獨特性等文化特徵,體現了各民族歷史上不同的社會形態和家庭結構。但是隨著現代生活的發展,一些新型的建築不斷衝擊著這些少數民族的原生建築,我們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同時,應該更多的考慮到保護原生建築的重要性。提到如何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化,如果少了保護少數民族的原生建築,那文化必有殘缺之處。

相關焦點

  • 雲南:非遺傳承讓少數民族文化更加光彩奪目
    從西南到東北,飛越大半個中國的雲南少數民族非遺文化又一次「走」了出去。「我們利用公共媒體、民族節日、文化遺產日、對外文化交流等各種機會,搭建平臺,積極推薦優秀民族傳統文化項目和傳承人參加宣傳展示,擴大了非遺文化的影響力,提高了知名度。」
  • 「中國文化遺產日」活動走進雲南大學 少數民族歌舞受歡迎
    央廣網昆明6月14日消息(記者李騰飛 通訊員張耀輝)6月13日下午,雲南省20餘位「非遺」文化遺產傳承人和60多位民族藝術家來到雲南大學,開展了一系列豐富的「非遺」演示活動。     在雲南大學的貢院內,指書藝術家、雲南民族畫院副院長張靜現場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
  • 2020雲南少數民族文學工作會在昆召開
    會議現場 黃磨西 攝  雲南網訊(記者 黃磨西)11月16日,2020雲南少數民族文學工作會在昆明召開,來自全省16州市文聯、民宗委(局)負責人及全省少數民族作家代表近50人出席會議,共話雲南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發展。
  • 雲南少數民族集體舞蹈都有著什麼樣的特點
    國家級「非遺」哈尼族、彝族樂作舞現在已經成為紅河州的節日、旅遊民族符號之一。長期的各民族聚居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促進了少數民族集體舞蹈的發展。本文擬通過對綠春哈尼長街古宴文化節篝火晚會的研究,淺談雲南少數民族集體舞蹈特點。
  • 雲南:15個世居少數民族文史叢書首發
    11月25日,《雲南特有民族百年實錄》舉行了首發式,這部雲南特有民族文史叢書有15個分冊、共1500萬字。雲南省政協常務副主席管國忠介紹,雲南省政協對雲南15個特有世居民族近百年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各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匯集實錄,客觀地反映了雲南每一個特有民族百年來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反映了各特有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生的滄桑巨變。從這套書中,可以追溯雲南省各特有民族悠久的歷史淵源,領略魅力無窮的民族文化,看到建國以來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蓬勃發展。
  • 師宗:飛塘村榮獲「雲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
    掌上曲靖訊 6月12日,曲靖市民宗委、師宗縣民宗局聯合到龍慶鄉為飛塘村進行「雲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授牌。飛塘村是一個典型的純壯族村落,境內南盤江穿境而過,民風淳樸,環境優美,尤以飛塘瀑布最為勝名。此次榮獲「雲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將進一步提升當地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品質和知名度,更好地為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工作發揮示範輻射作用。該村將以民族特色村建設為契機,進一步鞏固提升創建成果,深入挖掘當地少數民族文化,抓住亮點特色,突出示範引領,努力把民族村寨打造成民居特色鮮明、人居環境優美、產業支撐有力、民族文化濃鬱、民族關係和諧的美麗特色村。
  • 雲南加強民族人才培養 成立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
    雲南加強民族人才培養 成立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   中新網昆明12月30日電 (餘雪彬)30日,「雲南省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雲南省專升本教育培養基地」在雲南民族大學掛牌成立。
  • 雲南少數民族高考考生志願填報重要提示
    、西南民族大學、雲南民族大學、西藏民族大學這5所。(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門史、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中國少數民族藝術、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宗教學、生態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2個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歷史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1個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科研基地(中國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 昆明華邑酒店—雲南民族特色文化與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完美結合
    洲際酒店集團是全世界知名的酒店集團昆明華邑酒店及度假村是洲際酒店集團洞悉中國高端消費者的細膩需求及中國顧客全新的消費觀念,極力打造全新的高端酒店品牌,酒店的設計、裝修、服務 、格局等都是注重融入雲南當地的特色民族文化與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加國際管理文化各方面元素的完美結合
  • 中國少數民族-侗族的建築文化特色
    鼓樓是一種木結構重簷建築,建築手法綜合了中國木結構的「井幹式」、「穿鬥式」和「抬梁式」工藝。鼓樓底部一般呈方形,少數呈六面形,中央設有火塘,四周配有長凳,是鼓樓的實際使用部分。 多數樓內不分層,貫通到頂。外廓密疊的層簷為裝飾性樓層,飛閣重簷,層層而上,氣勢雄偉。
  • 雲南省推進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資料庫建設
    雲南省推進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資料庫建設 2015-04-29 15:18: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雲端裡的歌聲"—兩岸少數民族聯誼演出在雲南普洱舉行
    臺灣「美地陽光合唱團」傈僳族《咖農組合》民間文藝隊兩岸演員合影留念    華夏經緯網5月26日訊:5月25日上午,「雲端裡的歌聲」—兩岸少數民族聯誼演出在雲南普洱隆重舉行,臺灣「美地陽光合唱團」與普洱「太陽河藝術團」、傈僳族《咖農組合》民間文藝隊、苗族《綠海》民間文藝隊同臺共演,以音樂歌聲為載體,開啟兩岸少數民族基層交流之旅,讓民族藝術交流成為增進各方互信的橋梁。
  • 發揚光榮傳統 接續團結奮鬥 雲南少數民族文學事業蓬勃發展
    未來,全省廣大少數民族作家和文學工作者還將繼續發揚光榮傳統、接續團結奮鬥,不斷開創新時代雲南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新局面。■回望過去成績斐然「雲南少數民族文學是雲南文學的強項,雲南民族多也最有特點,是雲南文學創作的源泉,為雲南作家進行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深厚的素材。
  • 解密雲南少數民族風情大全
    雲南是山的世界,河流的故鄉。古人曾用「彩雲南現」來遙指這片神秘的雲嶺高原。在「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俗」的紅土高原上,生活著26個民族,其中25個少數民族中的15個民族為雲南所特有,不同的民族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構成了雲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 民族團結 和諧雲南
    民博 接待觀眾300餘萬人次  雲南民族博物館以保護、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館內珍藏具有一定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民族文物4萬餘套(件),分《雲南少數民族社會形態——改革與發展》、《雲南少數民族生態產業》、《雲南少數民族紡織工藝和服飾藝術》、《雲南少數民族民間美術》、《雲南少數民族節慶樂舞》、《雲南少數民族手工藝品》、《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文獻》和《奇石珍寶》等8個專題,在16個展廳裡展出,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其中,民族服飾類文物為中國門類最齊全。
  •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具有哪些特點?
    截止2020年3月,在國家民委的領導下,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提供技術諮詢,已進行了三批,共1652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工作。從本期開始,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就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特點、現狀,保護與發展的實踐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等將連續進行闡述。
  • 雲南少數民族節慶「雲上」呈現別樣精彩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世居有傣族、哈尼族、白族、壯族、苗族等25個少數民族。今年受新冠肺炎影響,雲南多地已暫緩或取消少數民族節慶活動。疫情之下,少數民族節慶悄然「上線」,在「雲端」呈現別樣精彩。圖為西雙版納告莊西雙景內直播的水上趕擺、花船巡遊。 告莊西雙景 攝  「潑水節是傣族新年,一般在公曆4月中旬,持續3至7天。」
  • 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巡展首站紅河開展
    ,旨在全面展示30餘年來全省開展少數民族古籍保護、普查、搶救、搜集、整理、翻譯、出版、研究等工作取得的成就,展示具有代表性和重要版本價值的各民族古籍珍品和保護成果,充分挖掘博大精深的民族古籍文化資源,提高全社會對民族古籍文化遺產寶貴价值的認識,增強民族文化認同,堅定民族文化自信,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繼續蓬勃發展。
  • 雲南少數民族-景頗族
    景頗族是一個勤勞勇敢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民族文化傳統的跨境民族>景頗既是支系又是民族的總名稱主要分布在雲南德宏、保山、怒江、臨滄等地它包括景頗、載瓦、茶山、浪速、波拉等支系德宏州景頗族主要分布在芒市、瑞麗、隴川、盈江、梁河
  • 雲南25個世居少數民族的心靈訴說
    人民網昆明12月20日電 (李發興)新中國成立70年來,作為全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雲南省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奮鬥、開拓進取,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