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4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2019年,我思考的問題主要有三個。
第一,「第三次民主浪潮」和全球性的新自由主義經濟體系給世界帶來各種負面後果。在此情形下,保守主義、狹隘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有明顯抬頭,這使得今天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景象。如果我這一判斷大致正確的話,這一趨勢會給世界帶來什麼樣的近期和中期後果?而我們知識分子又應該從這一在30年前完全沒有想到的發展趨勢中汲取什麼樣的教訓?
第二,20世紀八九十年代形成的「第三次民主浪潮」給中國帶來的壓力使當時的中國政府高層加強了內部的統一。此外,面對國際和國內的各種壓力,中國政府在謹慎從事的同時發揮了強國家的優勢,從而使得中國不僅從新自由主義經濟體系獲得了好處,並且在較大程度上緩解了新自由主義經濟的負面後果。總之,中國受「第三次民主浪潮」和新自由主義經濟體系的損害較小,而從中獲益甚大,直至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我們需要看到,中國目前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從歷史經驗看,自在當今世界上佔據主導地位的國際關係理論和國際關係體系在西方形成以來,所有處於「老二」或「挑戰者」位置的國家(比如法國和普魯士之於英國,德國和沙俄之於大英帝國,以及蘇聯之於美國),處境都比較危險,並且弄不好或者會捲入大規模的戰爭,或者會在與「老大」的競爭中被拖垮。今天的中國已被處於世界「老大」地位的美國視為「挑戰者」。處於這一關口的中國如何能避免隨著大流走上世界保守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的道路,同時又能避免各種盲目自信,運用中國智慧來把握和應對當前世界大勢,減小「挑戰者」位置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並為建立一個更可持續的世界秩序做出貢獻?
第三波:20世紀後期的民主化浪潮[美] 塞繆爾·亨廷頓 / 著第三,17世紀以後在西方逐步形成的各種世俗思想體系,以及基於這些思想體系發展起來的現代科學,使得人類在徵服自然能力、組織能力、人均壽命和個人生活尊嚴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提高。但難以否認的是,現代社會也造就了大量的新問題,誘發了許多重大災難,並且給人類的長遠生存造成了空前的挑戰。正因為這些西方現代性所帶來的問題、災難和挑戰,包括自由主義在內的各種世俗思想體系的影響力在世界範圍內大大下降,各種保守的哲學體系以及宗教的影響力則有了明顯提高。在這一新的形勢下,作為一個中國知識分子,我們應當如何審視西方近代思想體系,特別是它的生命力及局限性,在避免走向保守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道路的同時走出自己的道路?
我近年的努力可以說都是圍繞著以上三個問題在展開,具體包括:一、在國內介紹和推廣歷史社會學研究,在西方與各國頂尖學者展開對話,同時朝著重新樹立中國的歷史觀和時間本體論的方向努力。二、通過支持和推動宗教社會學、族群社會學以及帝國研究等領域,幫助國內社會學在研究視野和研究問題意識上從內地拓展到邊疆,從邊疆拓展到海外,做大國的學問,為中國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做理論準備。三、開展對於社會科學方法的系統研究,總結西方特別是美國主流社會學和社會科學理論與研究方法的得失,在認識論層面試圖尋找和建立一個能與西方主流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對話,但同時體現中國智慧的社會科學方法論。
The Confucian-Legalist State: A New Theory of Chinese History當然,要做好這三件事情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完成不了的。我因此決定全職回國,幫助浙大發展社會科學。我的努力主要包括以下四點:
一、幫助浙大引進一批在西方經過嚴格訓練的社會科學人才,並且幫助他們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意識。
二、建立一套嚴格的長聘評審方案,同時對從西方引進的青年教師進行進一步的訓練,把這些青年教師的一些最為關鍵的學術成果推向西方頂尖學術雜誌和頂尖大學出版社。這麼做既是為了直接與西方主流社會科學展開實質性的對話,從而加大這些青年教師在世界範圍的學術影響力,加強西方學者對中國視角的理解和認可,也是想利用西方頂尖雜誌和大學出版社嚴格的評審制度來提升我們年輕教師的學術能力,並幫我們把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中國社會學尚未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學術守門人制度這一現實所帶來的各種問題。
三、圍繞著歷史社會學、宗教社會學、族群社會學等幾個國內相對薄弱的領域,以及經濟社會學、人口學等幾個在國內有一定傳統的社會學領域組建團隊,對中國當前重大社會問題以及一些前瞻性的問題展開系統研究。
四、建立一套嚴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訓練方案,培養一流的後備人才。
中國社會學在近幾十年來有很大的發展。但與美國社會學相比,它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弱點:缺乏具有高度專業精神的學術守門人以及一個具有公信力的學術評價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各種學術考核和評價體系往往只給機會主義行為提供狂歡的舞臺,而各種學術榮譽反映的往往並非學者的學術水平,而是人際關係、鑽營能力,甚至各種突破學術底線的作為。要在這樣的環境裡建成心目中的社會學系,經濟實力對於我來說十分重要。更具體說就是,我必須有錢來支持一些非常重要的但在目前中國學術體制下無法得到資助的工作,必須有一定的抵制國內各種「考核」體系的經濟能力,並且必須要有能養得起、留得住和請得到一流人才的經濟底氣。因此,我今年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在社會上展開募資,我以前的幾位學生目前也在幫助我做這件事情。在這篇短文的結尾我想打一個小廣告:
我希望喜歡我的學術、認同我努力方向的有心人看到此文後能伸出各種援手,並廣而告之,幫助我建立起一個浙大社會學系的發展基金。(原載於《信睿周報》第16期)
關鍵詞 >> 社會學,趙鼎新,學術發展,第三次民主浪潮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