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3家藥店售假被定罪 消委會公開名單

2020-12-17 聯商網linkshop

  深圳消費者熱衷到香港購買藥品,覺得更加安全有保障。不過,香港消委會日前發布的新一期月刊曝光了香港3家藥店銷售假藥而被定罪,涉及的假藥有不少深圳人喜愛的「和興白花油」「雙飛人藥水」等品牌產品。

  香港消委會刊物《選擇》10月號揭露,今年7月,香港海關查獲的3宗售賣偽冒藥物案件已被定罪,港九新界各有一家涉案。主要涉及「應用偽造商標」、「應用虛假商品說明」等,大意是商品為假冒、檢出的藥物成分與標籤不符。其中包括風溼活絡、治療陽痿、傷風感冒等藥物。

  香港消委會點出了售假藥店的具體信息,位於柴灣柴灣道的「榮興參茸中西藥房」,涉及藥物有「威而剛」(俗稱「偉哥」)、「犀利士」。位於尖沙咀海防道的「海港大藥房有限公司」與屯門啟民徑的「偉興集團參茸藥業公司」則分別涉及「張權破痛油」與「保心安油」、「雙飛人藥水」。

  據了解,2010年香港海關查獲售賣假藥並定罪案件共19宗。為了讓消費者提高警覺,從今年初開始,香港消委會與香港海關每隔3個月公開售假藥房名單。如果深圳消費者對所購買藥品有懷疑可向上述兩家機構舉報。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潘奮圖)

相關焦點

  • 香港曝光18家售假藥店
    早報訊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日前聯合香港海關首次公布18間在去年出售假藥的香港店鋪名單。香港海關表示,去年香港售賣假藥被定罪的個案共19宗,涉及18間店鋪,共涉及30多種藥物。
  • 澳繳獲假冒「黃道益」活絡油 港公布售假藥房
    在香港,香港消委會與海關合作,公布了去年因售賣假冒藥物而被定罪的18間藥房名單。  假冒藥油訛稱新版  據悉,澳門的假冒藥油從香港入關,進貨價格約10澳門元,出售價格在40澳門元至48澳門元不等。這批假藥包裝盒面上用藝術字體印出「黃道益」活絡油的字樣,並將原商標真人頭像改為繪畫頭像。字體與正貨「黃道益」活絡油極為相似,消費者容易混淆。
  • 香港多家藥妝店售假被查,韓妝竟成重災區
    香港多家藥妝店售假被查,韓妝竟成重災區 CBO首頁 | 作者:張慧媛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17-12-25  訪問量:3708
  • 香港6間藥房因售賣假冒產品被定罪
    新華網香港7月16日電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最新公布,6間藥房因售賣假冒產品而被定罪,其售賣的假冒產品全部是深受內地遊客歡迎的保健品及藥油。
  • 香港消委會公開點名譴責尖沙咀兩家不良影音店
    香港消委會公開點名譴責尖沙咀兩家不良影音店 香港消委會多次警告無果,故公開點名譴責。8月18日,四川省消委會特別發布到港遊消費提醒:注意這兩家店,在港選購數碼產品時要貨比三家。  被香港消委會譴責的兩間店,分別位於彌敦道80號金鑾大廈地下的「時尚數碼」,以及重慶大廈地下的「日東公司」。
  • 大陸遊客赴香港買藥小心黑藥房 38家名單已公布
    消委會今年已接獲21宗投訴,其中85%來自內地遊客。今年再有7間藥房被定罪,消委會列出38間藥房黑名單提醒市民和遊客。港府提醒旅客,就算已離港仍可在原居住地通過email或信件向香港海關作出投訴。內地旅客投訴佔總數76%近年香港的遊客區湧現大量「黑藥房」,專門向內地遊客售賣熱門的跌打酒、腸胃藥等假藥。
  • 香港藥房亂像 11家藥房10家售山寨藥
    核心提示:據香港消委會官方網站公布的信息顯示,2012年共收到內地旅客對醫療用品及健康食品的投訴160宗,升幅達29%。2011年至2012年間,香港消委會公布了近50家「黑藥店」,都是因售賣偽劣假藥而被定罪的店。其中光2011年,香港消委會就一口氣曝光了32間黑藥店。這些店遍布港島、九龍、新界、旺角等地區。
  • 香港消委會:這些曲奇含致癌物!(附名單)
    然而,近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抽查市面58款曲奇及甜酥餅,發現近九成樣本含基因致癌物,其中27個同時含有三種汙染物。涉及牌子包括「無印良品」曲奇、「德成號」蛋卷、「泰昌餅家」蝴蝶酥等。 另有35個樣本驗出3-MCPD,據國際動物實驗顯示,動物長期攝入過量的3-MCPD會損害腎臟功能及影響雄性生殖系統。當中「泰昌餅家」蝴蝶酥含量最高,每公斤780微克。按歐洲食安局建議,60公斤的成人每日攝取量不應多過120微克,換言之,一日食20塊已超標。
  • 網售香港代購藥 被判售假
    鄭某在法庭上說,自己並非有意「售假」,而是對法律無知。法院綜合考慮案情,判處其有期徒刑9個月,並處罰金2萬元,同時沒收被扣的假藥,依法處理。 生意往來結識港商開網店代購香港藥 鄭某今年36歲,是泉州南安人,家人都從事醫藥行業,其本人主要做藥品經銷,在廈門市對臺貿易市場和海西商品城都開有門店,生意還不錯。
  • 簡單幾招 識別香港黑心藥店
    暑期一到,越來越多的人赴香港旅遊瘋狂掃貨。掃完回來才發現買了很多假貨,特別是藥品,到底香港去哪買藥好,怎麼鑑定藥品的真假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經驗,以下是香港黑心藥店常用的幾種騙術。假藥山寨藥真藥一起賣店員通常都是老手,內地旅客近來一般都會問幾個常見藥物。
  • 香港消委會公布投訴總案例,九成投訴案例來自內地遊客
    2018年已經過去,近日香港消委會公布了去年的投訴總數,共接獲26165件投訴,較2017年的24881件上升5%,投訴案例是自 2014 年之後首次回升。投訴內容當中,服務類別上升11%,投訴達15,453件,佔整體投訴的59%;貨品投訴則有10,712 件,下跌 3%,佔整體41%。
  • 內地遊客在香港被打死!香港這些黑心店千萬不要去,已有福建人上當了!
    ▲急救車在現場香港多家媒體稱,參與打鬥的「不明人士」,可能為近年赴港旅行團的「影子團友」,「影子團友」常混入旅行團。其間他們會脅迫團友購物,遇有旅客爭執便採取暴力手段。後經香港警方和香港消委會介入,該藥房退回款項,並成為港九藥房總商會成立40年來首家被除名的藥房。其實,許多廈門人包括福建人去香港玩,很喜歡去一些藥店買藥或是化妝品,但是注意了!這些大家常去的藥店已經出問題了!
  • 香港藥店90%抗癌藥賣給內地遊客
    許多內地遊客更願意在香港買藥,因為他們認為香港的質量可能更有保證。  一位陳姓的52歲婦女在尖沙咀說:「每次的赴港購物行我都會來這裡,總有人讓我替他們買藥。我們都知道香港的東西質量更好。」她買了大量化妝品和洗髮香波。  在她的購物清單上最緊要的是治療肝癌的藥品多吉美(Nexa?var),但是她沒有處方。她準備在尖沙咀的數十家藥房轉轉,求購這個由拜耳公司生產的藥。
  • 泉州旅客在香港被黑 買兩瓶藥油被刷3.9萬港元
    涉事藥房門口招牌稱「信心保證」 一瓶普通藥油「黑鬼油」售價19800港元,聽起來不可思議,但這事就發生在購物天堂香港近日一名泉州旅客在香港一藥房買藥油,刷卡出單後才發現2瓶「黑鬼油」價格高達39600港元,記者從另一家藥店購買則只需198港元。涉事藥房已下架天價藥,港九藥房總商會正跟進事件,將協調退款給旅客。
  • 江陰這30家藥店名單曝光
    誰都會有頭疼腦熱的時候家門口附近有惠民藥店就太方便啦~這不發布君從市發改委了解到2019年江陰全市惠民藥店共惠民217萬元▲平價藥品專櫃2019年,全市惠民藥店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江蘇大眾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的12家惠民藥店年銷售平價藥品43.89萬盒,銷售價格平均降幅為10.60%,惠民金額161.79萬元。江蘇海鵬醫藥連鎖有限公司9家惠民藥店年銷售平價藥品8.37萬盒,銷售價格平均降幅為13.55%,惠民金額36.44萬元。
  • 香港如何管宰客(民生調查)
    原標題:香港如何管宰客(民生調查) 明令禁止超低價團和強迫購物,向旅客公示不法商家名單 每年赴港的內地旅客中,約14%即600多萬旅客是跟團旅行。在香港旅遊業目前的監管框架下,團體遊的監管機構是旅議會。
  • 香港消委會:大部分航空公司超賣機票無賠償細則
    中新網1月16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航空公司不時被投訴超賣機票。近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檢視15家航空公司的超賣政策,發現信息透明度嚴重不足,大部分航空公司沒有在網頁具體說明政策及賠償機制,服務熱線及機場服務櫃檯的前線職員,亦未能清楚交代賠償金額及準則。
  • 業內人士稱香港藥店90%抗癌藥賣給內地遊客
    許多內地遊客更願意在香港買藥,因為他們認為香港的質量可能更有保證。  一位陳姓的52歲婦女在尖沙咀說:「每次的赴港購物行我都會來這裡,總有人讓我替他們買藥。我們都知道香港的東西質量更好。」她買了大量化妝品和洗髮香波。  在她的購物清單上最緊要的是治療肝癌的藥品多吉美(Nexavar),但是她沒有處方。她準備在尖沙咀的數十家藥房轉轉,求購這個由拜耳公司生產的藥。
  • 香港消委會:15款香水含高致敏物!名單曝光 不乏大牌
    據香港文匯網報導,近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提醒,不少香水的成份列表,都有標示所含的香料致敏物質,消費者應謹慎閱讀產品標籤,有助降低皮膚過敏的風險。   香港消委會測試市面上55款香水的安全程度,發現全部樣本檢出最少4種香料致敏物質,其中23款更檢出多達10種或以上香料致敏物質;另外,有37款樣本檢出不同種類和濃度的人造麝香物質,11款樣本檢出塑化劑DEP。
  • 老人香港買斤瑪卡被刷10萬港幣 兒子赴港要回9萬
    10月23日早上6點,費先生帶著自己的父親從深圳過海關至香港,大約8點左右抵達父親購買瑪卡的藥行,等待了兩個多鐘頭後,藥行才開門營業。  「我是做好準備到香港的,」費先生表示,他不但委託朋友在香港找好律師,而且還報警叫來警察,並投訴至海關,自己帶好所有的購物憑證,誓要維權到底。在藥店,講明緣由的費先生自然被店員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