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臺灣頂新集團扔出了一顆重磅「炸彈」,決議其旗下的臺灣康師傅自2017年1月1日正式清算解散,引來了各方媒體和網友們的關注。
很多網友紛紛表示,「康師傅」難道真要再見了?
「
其實,此「康師傅」非彼「康師傅」。對於,沸沸揚揚的解散爭議,臺灣康師傅公司董事長賈先德表示,臺灣康師傅主要進口機器設備,並不涉及任何食品生產經營業務。2015年後已沒有任何實質營運,因此進行清算解散,對大陸市場並無影響。
」
說起來,康師傅在臺灣地區也曾經是風光無限。20世紀90年代,正是臺灣頂新的魏氏兄弟看中了方便食品的巨大市場,從而開發了第一代「康師傅」方便麵。然而臺灣康師傅卻最後落得一個解散的結果,實在讓人唏噓。
那些年,吃著喝著就消失的「食品迷案」
雖然康師傅公司表示,其主業生產經營一切正常,無任何不利影響。然而,新聞爆出後,還是讓網友們心頭一緊,對方便麵有種且吃且珍惜的感覺。事實上,這些年,已經有好多帶著我們兒時吃貨記憶的食品默默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成為了一樁樁「食品迷案」。
小虎隊乾脆麵:你集齊過旋風卡片嗎?
1995年,康師傅推出了一款專門以小朋友為消費目標的特殊產品——小虎隊乾脆麵。不但價格只有1元錢,還有黑胡椒牛排、雞汁味、咖喱味等六種口味。最吸引人的是,乾脆麵裡還會定期附贈很多卡片。很多80後當年為了集齊旋風卡、水滸傳卡,都曾經瘋買乾脆麵。
然而,從2002年起,小虎隊乾脆麵停產,慢慢從市場上消失。但是,直到今天,網友們對集齊小虎隊乾脆麵卡片的熱情仍未減退。在淘寶上,甚至有賣家出高於當年幾倍的價格兜售卡片。
旭日升:還記得那句「越升越高旭日升」的廣告語嗎?
很多80後應該還記得這樣一則廣告,兩個帥氣的男孩子拿著一罐飲料,邊跳邊喊著「越升越高旭日升」。這個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廣告主人公正是中國的第一代冰茶飲料——旭日升。
說到旭日升,現在最火熱的王老吉加多寶也必須叫人家一聲「老前輩」。從一個縣級供銷社為家底慢慢成長為中國飲料業的「旭日」,旭日升獨闢蹊徑創造了「冰茶」的概念,冰爽的口感讓很多人現在還回味無窮。2001年,憑藉其冰茶領域的霸主地位,還入選過中國馳名商標。
然而,2002年,旭日升卻終止鋪貨,市場上也再難見它的蹤影。曾經輝煌過神州大地的旭日飲料,最後卻落得頻頻被拍賣的境地。如今的冰茶飲料都再難復當年旭日升的盛況。
非常可樂:曾經的「中國人自己的可樂」
1998年,杭州娃哈哈公司經過兩年的研製,推出了一款「中國人自己的可樂——娃哈哈非常可樂」,扛起了向國際品牌挑戰的民族工業大旗。當時的非常可樂因為口感好,價格低廉,年產量超過60萬噸,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組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勢。
而後,娃哈哈集團還適時推出了系列飲品「非常甜橙」,劍指當時的橙味飲料「芬達」,這些都成為當時國人們心中的經典口味。然而,現在,不管是非常甜橙還是可樂,都早已停產,難以再見。
除了這些,當年的卡迪那豌豆脆、美登高冰淇淋,還有樂百氏的礦泉水如今也很難再在市場上看到他們的蹤跡。這些年,吃著喝著就慢慢消失的食品,讓我們永遠只能來一記回憶殺了。
80後記憶中的卡迪那豌豆脆
消失的食品究竟是怎麼了?
在豆瓣或者知乎等網站上,關於兒時記憶的食品的帖子閱讀量都非常高,甚至在很多購物網站上都能看到有商家專門賣相關產品的周邊,銷量還不錯。很多人都在問,這些消失的食品究竟是為什麼退出了市場呢?
內部問題迭出,遭遇品牌滑鐵盧
近日曝出的臺灣康師傅清算解散新聞,其實和2014年臺灣地區「地溝油」事件不能分開。
2014年,一則「臺灣導遊號召大陸遊客抵制康師傅」視頻在社交媒體中熱傳,導遊「信誓旦旦」一再表示,由於康師傅使用餿水油,臺灣地區都已經開始抵制,這個視頻還得到了多個大V轉載。而後,康師傅發表了相關聲明否認,可卻又在9月份的公告中承認自己部分產品使用了地溝油作為原料的劣質豬油。臺灣康師傅因此遭受了品牌滑鐵盧。
2015年後,臺灣康師傅正式停止委託其他公司生產,這也成為了臺灣康師傅解散的序曲。
經營管理不善,品牌營銷失敗
當年火爆全國的旭日升開創了冰茶飲料的歷史,然而,「旭日」最後卻「遲暮」,只能變成人民心中「藍色回憶」,這和當年旭日集團經營管理不善不無關係。
「
據中國飲料行業統計,2000年旭日升總產量是103.6萬噸,佔據了中國茶飲料市場70%的份額。然而,隨著市場的擴大,旭日升卻沒有對日益增多的人員進行更加合理的量化管理,並且盲目追求經銷商數量,導致大量庫存積壓。
2002年,集團陷入了貸款無門,資金鍊斷裂的境地,很多超市能看到旭日升的廣告牌卻買不到旭日升。旭日升還試圖以變革來挽救局勢,但是仍沒有起色。現在,"旭日升"全部164枚商標所有權已被匯源果汁集團競拍獲得。
品牌定位錯誤,品牌策略失誤
當年的「非常可樂」系列提出的口號是「非常可樂 ――中國人自己的可樂」,這個口號在最初時,緊緊抓住了國民們的心理,也促進了當時的銷售。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這樣的定位卻也讓「非常可樂」陷入了定位的困局。
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都是以年輕、活力的美國精神為內核,打造屬於自己的朝氣蓬勃的形象定位,這大大吸引了城市中的年輕人購買。然而,非常可樂將銷售目標瞄準農村,最後給城市中的年輕人留下了保守、落後的影響,導致品牌策略失誤。
這些年,中國食品行業變化的步伐越來越快。當企業不斷創新求發展,滿足人們需求時,卻丟掉了一些熟悉的老味道。那些年,慢慢消失的「好吃好喝」帶給人們的是曾經的美好回憶,帶給企業卻應是不斷的反思。如何做能夠持久的好味道,這堂課,需要企業慢慢來學。
編輯:張天健
圖片及資料來源:搜狐財經、中國經濟網、知乎、天涯社區、網易新聞,搜狐新聞。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