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康師傅再見了,還有多少回憶殺的食品也早就消失了

2020-12-15 環球網

這兩天,臺灣頂新集團扔出了一顆重磅「炸彈」,決議其旗下的臺灣康師傅自2017年1月1日正式清算解散,引來了各方媒體和網友們的關注。

很多網友紛紛表示,「康師傅」難道真要再見了?

其實,此「康師傅」非彼「康師傅」。對於,沸沸揚揚的解散爭議,臺灣康師傅公司董事長賈先德表示,臺灣康師傅主要進口機器設備,並不涉及任何食品生產經營業務。2015年後已沒有任何實質營運,因此進行清算解散,對大陸市場並無影響。

說起來,康師傅在臺灣地區也曾經是風光無限。20世紀90年代,正是臺灣頂新的魏氏兄弟看中了方便食品的巨大市場,從而開發了第一代「康師傅」方便麵。然而臺灣康師傅卻最後落得一個解散的結果,實在讓人唏噓。

那些年,吃著喝著就消失的「食品迷案」

雖然康師傅公司表示,其主業生產經營一切正常,無任何不利影響。然而,新聞爆出後,還是讓網友們心頭一緊,對方便麵有種且吃且珍惜的感覺。事實上,這些年,已經有好多帶著我們兒時吃貨記憶的食品默默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成為了一樁樁「食品迷案」。

小虎隊乾脆麵:你集齊過旋風卡片嗎?

1995年,康師傅推出了一款專門以小朋友為消費目標的特殊產品——小虎隊乾脆麵。不但價格只有1元錢,還有黑胡椒牛排、雞汁味、咖喱味等六種口味。最吸引人的是,乾脆麵裡還會定期附贈很多卡片。很多80後當年為了集齊旋風卡、水滸傳卡,都曾經瘋買乾脆麵。

然而,從2002年起,小虎隊乾脆麵停產,慢慢從市場上消失。但是,直到今天,網友們對集齊小虎隊乾脆麵卡片的熱情仍未減退。在淘寶上,甚至有賣家出高於當年幾倍的價格兜售卡片。

旭日升:還記得那句「越升越高旭日升」的廣告語嗎?

很多80後應該還記得這樣一則廣告,兩個帥氣的男孩子拿著一罐飲料,邊跳邊喊著「越升越高旭日升」。這個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廣告主人公正是中國的第一代冰茶飲料——旭日升。

說到旭日升,現在最火熱的王老吉加多寶也必須叫人家一聲「老前輩」。從一個縣級供銷社為家底慢慢成長為中國飲料業的「旭日」,旭日升獨闢蹊徑創造了「冰茶」的概念,冰爽的口感讓很多人現在還回味無窮。2001年,憑藉其冰茶領域的霸主地位,還入選過中國馳名商標。

然而,2002年,旭日升卻終止鋪貨,市場上也再難見它的蹤影。曾經輝煌過神州大地的旭日飲料,最後卻落得頻頻被拍賣的境地。如今的冰茶飲料都再難復當年旭日升的盛況。

非常可樂:曾經的「中國人自己的可樂」

1998年,杭州娃哈哈公司經過兩年的研製,推出了一款「中國人自己的可樂——娃哈哈非常可樂」,扛起了向國際品牌挑戰的民族工業大旗。當時的非常可樂因為口感好,價格低廉,年產量超過60萬噸,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組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勢。

而後,娃哈哈集團還適時推出了系列飲品「非常甜橙」,劍指當時的橙味飲料「芬達」,這些都成為當時國人們心中的經典口味。然而,現在,不管是非常甜橙還是可樂,都早已停產,難以再見。

除了這些,當年的卡迪那豌豆脆、美登高冰淇淋,還有樂百氏的礦泉水如今也很難再在市場上看到他們的蹤跡。這些年,吃著喝著就慢慢消失的食品,讓我們永遠只能來一記回憶殺了。

80後記憶中的卡迪那豌豆脆

消失的食品究竟是怎麼了?

在豆瓣或者知乎等網站上,關於兒時記憶的食品的帖子閱讀量都非常高,甚至在很多購物網站上都能看到有商家專門賣相關產品的周邊,銷量還不錯。很多人都在問,這些消失的食品究竟是為什麼退出了市場呢?

內部問題迭出,遭遇品牌滑鐵盧

近日曝出的臺灣康師傅清算解散新聞,其實和2014年臺灣地區「地溝油」事件不能分開。

2014年,一則「臺灣導遊號召大陸遊客抵制康師傅」視頻在社交媒體中熱傳,導遊「信誓旦旦」一再表示,由於康師傅使用餿水油,臺灣地區都已經開始抵制,這個視頻還得到了多個大V轉載。而後,康師傅發表了相關聲明否認,可卻又在9月份的公告中承認自己部分產品使用了地溝油作為原料的劣質豬油。臺灣康師傅因此遭受了品牌滑鐵盧。

2015年後,臺灣康師傅正式停止委託其他公司生產,這也成為了臺灣康師傅解散的序曲。

經營管理不善,品牌營銷失敗

當年火爆全國的旭日升開創了冰茶飲料的歷史,然而,「旭日」最後卻「遲暮」,只能變成人民心中「藍色回憶」,這和當年旭日集團經營管理不善不無關係。

據中國飲料行業統計,2000年旭日升總產量是103.6萬噸,佔據了中國茶飲料市場70%的份額。然而,隨著市場的擴大,旭日升卻沒有對日益增多的人員進行更加合理的量化管理,並且盲目追求經銷商數量,導致大量庫存積壓。

2002年,集團陷入了貸款無門,資金鍊斷裂的境地,很多超市能看到旭日升的廣告牌卻買不到旭日升。旭日升還試圖以變革來挽救局勢,但是仍沒有起色。現在,"旭日升"全部164枚商標所有權已被匯源果汁集團競拍獲得。

品牌定位錯誤,品牌策略失誤

當年的「非常可樂」系列提出的口號是「非常可樂 ――中國人自己的可樂」,這個口號在最初時,緊緊抓住了國民們的心理,也促進了當時的銷售。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這樣的定位卻也讓「非常可樂」陷入了定位的困局。

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都是以年輕、活力的美國精神為內核,打造屬於自己的朝氣蓬勃的形象定位,這大大吸引了城市中的年輕人購買。然而,非常可樂將銷售目標瞄準農村,最後給城市中的年輕人留下了保守、落後的影響,導致品牌策略失誤。

這些年,中國食品行業變化的步伐越來越快。當企業不斷創新求發展,滿足人們需求時,卻丟掉了一些熟悉的老味道。那些年,慢慢消失的「好吃好喝」帶給人們的是曾經的美好回憶,帶給企業卻應是不斷的反思。如何做能夠持久的好味道,這堂課,需要企業慢慢來學。

編輯:張天健

圖片及資料來源:搜狐財經、中國經濟網、知乎、天涯社區、網易新聞,搜狐新聞。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臺灣康師傅的倒掉,是食品安全的一面鏡子
    為防誤解,康師傅控股連夜發聲明澄清,表示臺灣康師傅系康師傅控股的子公司,大陸的康師傅生產經營一切正常。其實,臺灣康師傅早就倒掉了,解散只是一個最終的手續。康師傅控股的聲明說「2015年後本公司在臺灣地區已不再委託其他公司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麵」,然而這裡的背景並沒有被交代。2014年,康師傅在臺灣地區爆發「黑心油」事件,遭到臺灣民眾的自發抵制。
  • 康師傅方便麵因何敗走臺灣
    2009年,被臺灣經濟界戲稱泡麵年,當年康師傅在大陸一年賣出100億包方便麵,足足可繞地球37圈;2013年,媒體報導康師傅方便麵大陸市佔率超過44%。 2002年,康師傅重回臺灣市場,推出康師傅方便麵,方便麵大部分產品委託味全代工,該品牌很快在臺灣也佔有一席之地。
  • 臺灣康師傅被黑心油撂倒 大陸方便麵業務也陷低谷
    臺灣康師傅的解散只是康師傅控股倒下了一個並非主業的子公司。康師傅控股稱公司的主業生產經營一切正常,無任何不利影響。臺灣老牌食品品牌康師傅選擇了在2017年的第一天宣布解散,意味著這一品牌徹底退出臺灣市場。儘管已經長期沒有業務,但是選擇這個日子告別還是十分出人意料。
  • 「臺灣康師傅」解散清算 康師傅方便麵照樣有的吃
    臺灣頂新集團主要品牌  臺灣頂新集團2日晚證實,經董事會決議,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2017年1月1日解散,之後將進行清算公告。昨日,長江日報記者聯繫了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華中地區公關負責人,對方表示,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主業生產經營一切正常,無不利影響。  據悉,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在臺灣的子公司,經營範圍僅限臺灣地區。  頂新集團公共事務室負責人表示,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過去業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並出租給味全委託生產。
  • 臺灣康師傅解散,大陸康師傅回應:對業務無影響
    臺灣康師傅解散,大陸康師傅回應:對業務無影響 iwangshang / 李夢琪 / 2017-01-03 摘要:2017年1月1日,臺灣頂新集團發表聲明稱,臺灣康師傅決議自2017
  • 臺灣導遊呼籲「滅頂行動」,刷爆朋友圈,康師傅已就此事報警!
    』(食品安全)的地方,我們居然發生餿水油事件,而且是發生在這麼大的廠商品牌,這都是頂新集團幹出來的好事。」女導遊在視頻最後表示這些內容自己是「逢大陸團必講」,「我每一團的宣導,我能影響多少人我不知道,可是各位你們信不信,我們今天能一個人影響十個人,十個人再影響十個人,兩岸同心齊力地把康師傅搞倒,絕對可以改善你們大陸的食安問題。因為這麼大的企業都被你們弄倒了,你覺得小企業會不會收斂一點,能不能改善你們自己的環境?你們去想一想這個問題就好了。」
  • 陪伴了廣州人32年的華豐三鮮伊面,要說再見了?
    是中國最早的方便麵生產商之一   搶在康師傅、統一等臺灣方便麵「殺入」內地前   就霸佔了中國方便麵市場   對廣州很多80、90後來說   華豐三鮮伊面,絕對是童年回憶
  • 「臺灣康師傅解散」被誤讀傷害了誰?
    中新網1月6日電 新年伊始,當人們還沉浸在元旦的歡樂氣氛中,2號晚上忽然傳出一條「驚人」的消息,臺灣康師傅解散了!有媒體報導,臺灣康師傅決議自2017年1月1日解散。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要過節前趕緊買幾箱收藏,很多人「從小吃到大」的康師傅方便麵,真就這麼沒了?  這其實只是個誤會。
  • 康師傅宣布解散 臺灣同胞的泡麵祖國母親承包了
    至於解散的原因,頂新集團公共事務室副總賈先德表示,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過去業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並出租給味全委託生產,2015年爆發油品事件後,臺灣已不再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麵,因此,基本上已無任何實質營運業務。  上圖中所謂的「滅頂行動」中的「頂」指的便是頂新集團。
  • 康師傅首創臺灣知名品牌
    每一個到中國大陸創業的臺商,心中都會有一個「康師傅之夢」,因為即使是在最遙遠的新疆沙漠村落人家中,都可以輕易發現的臺商產品是什麼?所有的大陸民眾都會告訴你,就是「康師傅」。康師傅可以說是第一個首創的臺灣知名品牌,突破大陸市場的通路限制,撲天蓋地的賣到全中國。
  • 比康師傅、統一更賺錢的食品公司,創始人還是臺灣首富
    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和觀念的轉變,零食不再只是孩子們的專利,大人也可以盡情地享受自己喜愛的零食食品。也因此在近幾年,中國的快消品市場也迎來了快速的發展,中國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的零食巨頭。其中康師傅和統一更是快消品中的巨頭,它們在市場上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的。2018年隨著業績的回暖,康師傅實現年營收606億元,統一的年營收也達到了217.72億元。這樣的成績放在臺灣省的食品企業中,可以算得上是很不錯的成績了。畢竟作為快消品行業三巨頭之一的旺旺集團,在2018年的營收就不如康師傅、統一。
  • 「康師傅」衣錦還鄉攻回臺灣投資內銷
    以「康師傅」方便麵聞名的臺灣頂新集團將殺回臺灣老家。日前,天津頂新集團總部公關部向記者證實,頂新將從12月開始,首次在臺灣生產和銷售「康師傅」方便麵。頂新集團將於12月2日在臺北舉行新聞發布會,詳細透露此次回到臺灣投資的規模和營銷戰略。     此前,「康師傅」這個在祖國大陸家喻戶曉的品牌,在臺灣其實根本不存在。
  • 朋友圈裡瘋傳的「抵制康師傅」究竟咋回事?康師傅已報警!
    「臺灣導遊向大陸遊客宣傳:臺灣全民抵制康師傅,大陸人民要為自己的食品安全提個醒!」
  • 臺灣康師傅解散不影響大陸業務
    本報訊(記者 孫杰)據報導,臺灣康師傅自2017年1月1日解散。康師傅控股昨日聲明稱,臺灣康師傅解散並不影響康師傅大陸公司業務。
  • 康師傅泡麵遠銷日本,看到調料包的大塊肉,網友坐不住了:再見!
    康師傅泡麵遠銷日本,看到調料包的大塊肉,網友坐不住了:再見!提起泡麵,這就是人們生活中很常見的速食食品,價格實惠、吃起來方便快捷額,所以就很受人們的歡迎了。,不僅是因為便宜,更多的是因為康師傅是一個大品牌泡麵,吃起來也會更放心一些。
  • 臺灣康師傅元旦已解散 不再生產銷售方便麵
    頂新集團證實,臺灣康師傅決議自2017年1月1日解散。頂新集團公共事務室副總表示,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過去業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並出租給味全委託生產,2015年爆發油品事件後,臺灣已不再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麵,因此,基本上已無任何實質營運業務。
  • 地溝油事件「代價」無窮 臺灣康師傅已垮臺
    臺灣康師傅解散 問題直指地溝油2017年伊始,頂新集團證實,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灣康師傅)決議自2017年1月1日正式解散。隨後,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均炸開了鍋,不少網友大呼:「我的紅燒牛肉麵啊」,大家都在疑惑,是不是以後都買不到康師傅方便麵了呢?對此,頂新集團相關負責人出面解釋到,此「康師傅」指的只是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公司部分,這對聚焦大陸市場的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的營運及財務沒有任何重大影響。
  • 康師傅放棄臺灣市場幕後 大陸市場求穩是關鍵
    經頂新集團100%投資的臺灣康師傅公司董事會決議,臺灣康師傅於2017年1月1日正式清算解散。臺灣康師傅董事長賈先德表示,2015年臺灣康師傅已無實質營運,因此董事會決定清算解散,後續將按公司法程序進行。  康師傅控股中國表態稱,臺灣康師傅是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主營業務是方便麵生產設備的租賃和進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生產經營。
  • 臺灣康師傅突然宣布解散,不再生產方便麵,背後真相太驚人!
    目前最大股東為頂新(開曼群島)控股有限公司,佔有股份達33.27%,其次是日本三洋食品株式會社,佔股33.18%,最大個人股東為康師傅品牌創始人魏應州,持股0.4%。而這樣一個看上去既有錢又有名的集團公司卻在2017年1月1日,剛剛過去的元旦,宣布解散臺灣康師傅,不再生產方便麵。
  • "康師傅"老闆不姓康 臺灣四兄弟聯手大陸創富
    早在1991年,當時適逢天津開發區招標,四兄弟便選擇在天津開創他們的事業,「康師傅」在開發區內註冊了頂益食品公司,經過在祖國大陸十餘年的發展,「康師傅」已從當初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方便麵生產廠家之一。「抓住胃就是抓住了錢」,這是「康師傅」四兄弟談到自己創業成功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