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錢平雷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作者按語:這是我作為一名科普作家來撰寫有關藝術的一篇散文,除了因為本人對文藝的興趣愛好外,也是對科普文章創作形式的一種探索。我在此文中運用邏輯思維中的比較和歸納方法去觀察和分析戲曲界中的流派現象,寫出了這篇文章,如果讀者閱後感覺興趣或者有所回味,就達到了我寫作的目的。因為這篇文章看似一篇有關藝術的論文,實際上是一篇介紹文理可以相通的科普散文。
誰是劇種的主流?
錢平雷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幾百種戲曲劇種的,應該是京劇。而京劇的發展歷程中最傑出人物當數梅蘭芳。
梅蘭芳
在世界戲劇的浩瀚寶庫中,梅蘭芳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萊希特齊名,被奉為世界戲劇的三大體系的代表人物。梅蘭芳不論在國內或者在國外都享有旁人難以取代的威望。儘管京劇這個被稱為中國國劇的劇種,並非在北京產生。而是在兩百多年前由安徽等江淮地方產生的徽劇進京後,經過程長庚、張二奎、余三勝等老前輩嘔心瀝血地加以栽培,以後又有譚鑫培、王瑤卿、餘叔巖等等名家不斷創新發展,才形成一套由生、旦、淨、末、醜各行當組成的劇種。梅蘭芳先生在京劇發展的歷程中,因其能廣泛吸收其他劇種的養分,並善於聽取齊如山等戲劇理論家對傳統京劇程式敢於突破的意見,以致形成了雍容華貴能駕馭全局的梅派旦角藝術。在我童年時代裡,因父母喜愛京劇所受到的感染,梅派高亢動聽的唱腔,幾乎成了我對京劇認識的主流。我想,一般老百姓心中京劇的概念也與我差不多。社會中有「聽戲要聽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的諺語,大約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又知道在旦角這個行當中與梅蘭芳齊名的還有荀慧生、尚小雲和程硯秋,被人們譽為「四大名旦」。居然還有可以與梅蘭芳先生相頡頏的藝術家?因為年齡和閱歷的原因,這個謎在我心中一直沒有解開。
趙榮琛和名票鄭大同、師弟王吟秋、好友李玉茹
20世紀80年代初期,上海舉行過一次程派藝術的會演,電視轉播的。當時程硯秋先生的嫡傳弟子趙榮琛、王吟秋、李世濟好像都來參演。主要劇目有《鎖麟囊》、《荒山淚》等。這是我第一次聆聽大段的程派唱腔。這是與梅派藝術截然不同的花旦唱腔。聲音不是高亢而是低沉,表情不是激昂而是悲傷。尤其是時時發出一種近於男子聲音的短促發聲,總覺得有點不習慣,甚至感覺不到這種唱腔的「美」。後聽我父親講,程硯秋早年也學我們心目中的花旦唱腔,倒了嗓,但他能根據自己嗓子條件,重新設計了自己的唱腔。結果蹚出了一條適於自己條件的新路子。與梅派唱腔相比毫不遜色。深受一大批京劇愛好者的喜愛。那種帶有男子聲的是發自丹田的氣息,恰恰是程派藝術的魅力所在。經父親一指點,再來聽聽程派唱腔倒還真有韻味,有一種清麗、委婉的「美」感產生。
由京劇中梅派藝術和程派藝術的關係,我去觀察分析其他戲曲藝術,發現也確實存在著類似的現象。滬劇中的花旦,在我們一般人的心目中,丁是娥、筱愛琴的唱腔特徵是亮麗而高亢,是主流。後我發現有著一大批滬劇迷擁戴的楊派即楊飛飛的唱腔藝術,號稱「楊八調」卻是一種逶迤、低沉的曲調。人們在聽著聽著就漸漸地進入了劇情的境界。有著妙不可言的藝術享受。
同樣在越劇中的花旦,一般人心目中的代表唱腔是袁雪芬、傅全香的唱腔,儘管袁、傅流派不一,但都是屬於高亢、激昂的類型。可是與她們唱腔差異較大的應數戚雅仙的「戚派」唱腔,以「哭腔」著稱。在越劇迷中也有著大批聽眾。
另外,在評彈界中,如果把具有裡程碑之稱的蔣月泉的「蔣調」看做主流的話,那麼徐麗仙的「麗調」也獨樹一幟。
總之,京劇的程派、越劇的戚派、滬劇的楊派以及評彈的麗調等都是與一般人心目中的劇種代表唱腔有著很大不同的流派,但都擁有一大批聽眾和觀眾。都是這些唱腔的創始人根據自身條件進行刻苦創新所形成的藝術結晶,都為藝術寶庫創造了可觀的財富。
鍾榮、鄭大同、趙榮琛
難怪同濟大學鄭大同教授熱愛程派藝術可以超過土力學。據我所知,土力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土木工程學科中屬於比較前沿的科學。鄭教授能成為這門學科的權威實屬不易。而鄭教授如此鑽研程派藝術,成為社會上公認的「程派權威」,可見鄭教授在研究程派藝術上所下的功夫不會少於土力學。儘管程派藝術與土力學兩者毫無可比之處,但在鄭大同教授身上卻可體現出藝術與工程的相通。並且都有自己的巔峰。由此引申出:梅派與程派、袁派與戚派、丁派與楊派,乃至蔣調與麗調都是戲曲百花園中的奇葩。只有百花齊放的氛圍才能產生百花齊放的景觀,只有戲曲流派紛呈,才有戲曲舞臺的繁華。同時可以回答本文的標題,誰是劇種的主流:戲劇中的任何流派,只要她的魅力能夠吸引大批觀眾時,都可以成為這個劇種的主流。
配圖來源:網絡
鳴謝:錢平雷先生賜稿分享!
原標題:《【魔都絮語】誰是劇種的主流?(作者:錢平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