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絮語】誰是劇種的主流?

2020-12-25 澎湃新聞

【魔都絮語】誰是劇種的主流?

2020-09-23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錢平雷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作者按語:這是我作為一名科普作家來撰寫有關藝術的一篇散文,除了因為本人對文藝的興趣愛好外,也是對科普文章創作形式的一種探索。我在此文中運用邏輯思維中的比較和歸納方法去觀察和分析戲曲界中的流派現象,寫出了這篇文章,如果讀者閱後感覺興趣或者有所回味,就達到了我寫作的目的。因為這篇文章看似一篇有關藝術的論文,實際上是一篇介紹文理可以相通的科普散文。

誰是劇種的主流?

錢平雷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幾百種戲曲劇種的,應該是京劇。而京劇的發展歷程中最傑出人物當數梅蘭芳。

梅蘭芳

在世界戲劇的浩瀚寶庫中,梅蘭芳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萊希特齊名,被奉為世界戲劇的三大體系的代表人物。梅蘭芳不論在國內或者在國外都享有旁人難以取代的威望。儘管京劇這個被稱為中國國劇的劇種,並非在北京產生。而是在兩百多年前由安徽等江淮地方產生的徽劇進京後,經過程長庚、張二奎、余三勝等老前輩嘔心瀝血地加以栽培,以後又有譚鑫培、王瑤卿、餘叔巖等等名家不斷創新發展,才形成一套由生、旦、淨、末、醜各行當組成的劇種。梅蘭芳先生在京劇發展的歷程中,因其能廣泛吸收其他劇種的養分,並善於聽取齊如山等戲劇理論家對傳統京劇程式敢於突破的意見,以致形成了雍容華貴能駕馭全局的梅派旦角藝術。在我童年時代裡,因父母喜愛京劇所受到的感染,梅派高亢動聽的唱腔,幾乎成了我對京劇認識的主流。我想,一般老百姓心中京劇的概念也與我差不多。社會中有「聽戲要聽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的諺語,大約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又知道在旦角這個行當中與梅蘭芳齊名的還有荀慧生、尚小雲和程硯秋,被人們譽為「四大名旦」。居然還有可以與梅蘭芳先生相頡頏的藝術家?因為年齡和閱歷的原因,這個謎在我心中一直沒有解開。

趙榮琛和名票鄭大同、師弟王吟秋、好友李玉茹

20世紀80年代初期,上海舉行過一次程派藝術的會演,電視轉播的。當時程硯秋先生的嫡傳弟子趙榮琛、王吟秋、李世濟好像都來參演。主要劇目有《鎖麟囊》、《荒山淚》等。這是我第一次聆聽大段的程派唱腔。這是與梅派藝術截然不同的花旦唱腔。聲音不是高亢而是低沉,表情不是激昂而是悲傷。尤其是時時發出一種近於男子聲音的短促發聲,總覺得有點不習慣,甚至感覺不到這種唱腔的「美」。後聽我父親講,程硯秋早年也學我們心目中的花旦唱腔,倒了嗓,但他能根據自己嗓子條件,重新設計了自己的唱腔。結果蹚出了一條適於自己條件的新路子。與梅派唱腔相比毫不遜色。深受一大批京劇愛好者的喜愛。那種帶有男子聲的是發自丹田的氣息,恰恰是程派藝術的魅力所在。經父親一指點,再來聽聽程派唱腔倒還真有韻味,有一種清麗、委婉的「美」感產生。

由京劇中梅派藝術和程派藝術的關係,我去觀察分析其他戲曲藝術,發現也確實存在著類似的現象。滬劇中的花旦,在我們一般人的心目中,丁是娥、筱愛琴的唱腔特徵是亮麗而高亢,是主流。後我發現有著一大批滬劇迷擁戴的楊派即楊飛飛的唱腔藝術,號稱「楊八調」卻是一種逶迤、低沉的曲調。人們在聽著聽著就漸漸地進入了劇情的境界。有著妙不可言的藝術享受。

同樣在越劇中的花旦,一般人心目中的代表唱腔是袁雪芬、傅全香的唱腔,儘管袁、傅流派不一,但都是屬於高亢、激昂的類型。可是與她們唱腔差異較大的應數戚雅仙的「戚派」唱腔,以「哭腔」著稱。在越劇迷中也有著大批聽眾。

另外,在評彈界中,如果把具有裡程碑之稱的蔣月泉的「蔣調」看做主流的話,那麼徐麗仙的「麗調」也獨樹一幟。

總之,京劇的程派、越劇的戚派、滬劇的楊派以及評彈的麗調等都是與一般人心目中的劇種代表唱腔有著很大不同的流派,但都擁有一大批聽眾和觀眾。都是這些唱腔的創始人根據自身條件進行刻苦創新所形成的藝術結晶,都為藝術寶庫創造了可觀的財富。

鍾榮、鄭大同、趙榮琛

難怪同濟大學鄭大同教授熱愛程派藝術可以超過土力學。據我所知,土力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土木工程學科中屬於比較前沿的科學。鄭教授能成為這門學科的權威實屬不易。而鄭教授如此鑽研程派藝術,成為社會上公認的「程派權威」,可見鄭教授在研究程派藝術上所下的功夫不會少於土力學。儘管程派藝術與土力學兩者毫無可比之處,但在鄭大同教授身上卻可體現出藝術與工程的相通。並且都有自己的巔峰。由此引申出:梅派與程派、袁派與戚派、丁派與楊派,乃至蔣調與麗調都是戲曲百花園中的奇葩。只有百花齊放的氛圍才能產生百花齊放的景觀,只有戲曲流派紛呈,才有戲曲舞臺的繁華。同時可以回答本文的標題,誰是劇種的主流:戲劇中的任何流派,只要她的魅力能夠吸引大批觀眾時,都可以成為這個劇種的主流。

配圖來源:網絡

鳴謝:錢平雷先生賜稿分享!

原標題:《【魔都絮語】誰是劇種的主流?(作者:錢平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魔都絮語】臨港到底哪裡牛?上海未來十年看這裡!
    在臨港看上海的第一縷日出原標題:《【魔都絮語】臨港到底哪裡牛?上海未來十年看這裡!》閱讀原文
  • 魔都絮語:能不能為老年旅遊提供更多的便利
    原標題:《【魔都絮語】能不能為老年旅遊提供更多的便利(作者:繆迅)》閱讀原文
  • 多劇種《牡丹亭》奼紫嫣紅開遍
    在2016年亞洲和歐美部分國家舉辦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逝世400周年的演出、演講和學術會議的熱潮中,由中國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戲曲學院和湯翁家鄉撫州市政府組織的各劇種「杜麗娘返鄉省親晚會」,在湯顯祖大劇院上演後,贏得了演劇界、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兩個地方小戲劇種的死與生
    在中斷演出多年之後,許多冠縣、聊城地區的百姓再次見到了這一劇種,不少人更是第一次知道了蛤蟆嗡的名字。40歲的冠縣居民王全恩第一次聽到蛤蟆嗡時,他覺得這一劇種很好聽,並為這麼多年都沒聽過家門口的這一劇種而感到遺憾,他給董鳳崗發簡訊,在讚揚文化部門恢復這一劇種的同時,也希望蛤蟆嗡能繼續傳唱下去。「以前和家裡老人聊天時,聽他們提到過蛤蟆嗡,但是我從來沒有聽過。
  • 河南連續開班收徒「復活」稀有劇種
    中新社鄭州11月15日電 題:河南連續開班收徒「復活」稀有劇種中新社記者 李貴剛「很抱歉,我遲到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旨在促進稀有劇種活態傳承,留住民族文化根脈的這個研習班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辦,30餘名學員均來自河南稀有劇種的後備人才。「我願意不惜一切,傳授畢生所學。」朱錫梅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太康道情歷史悠久,是源於春秋時期的民間戲曲藝術。
  • 廣西的主要劇種之一桂劇
    桂劇是廣西的主要劇種之一,廣西地方戲曲之一 。俗稱桂戲或桂班戲,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劇種,做工細膩貼切、生動活潑,藉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態傳情,注重以細膩而富於生活氣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即使是武戲,也多是文做。
  • 戲曲 四大優秀劇種之一黃梅戲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與徽劇、廬劇、泗州戲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黃梅戲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一帶的採茶調。清末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漸發展為一個新生的戲曲劇種。一度被稱為"懷腔"、"皖劇"。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
  • 同樣是魔都出色的牛油果,到底誰鄙視誰?
    在魔都,就算是吃牛油果也形成了鄙視鏈,最底層的就是單吃牛油果!為你精選了魔都出色的牛油果料理,到底誰鄙視誰?牛油果搭配主食>單吃牛油果像吃芒果一樣切開它吃掉——這種吃法是最簡單的。作為一個精緻的魔都白領,怎麼能吃這樣的食物?健康、養生的牛油果色拉才是一頓精緻Brunch的好選擇。
  • 《中國戲曲劇種全集·蒙古劇》審稿論證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
    《中國戲曲劇種全集·蒙古劇》審稿論證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12月12日,《中國戲曲劇種全集·蒙古劇》審稿論證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會議由內蒙古文化和旅遊廳主辦,自治區藝術研究院、鄂爾多斯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鄂爾多斯市文化藝術創作研究所協辦。
  • 為什麼豫劇是最大的地方劇種呢?
    豫劇是河南的地方劇種,也是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相對於其他四大劇種京劇、黃梅戲、越劇、評劇顯然影響力及聽眾人數要多的多。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這與豫劇本身,豫劇文化的宣傳以及專業人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本文較長請耐心瀏覽,你會有所收穫的,請留下你寶貴的意見。
  • 專家:傳承閩南語系劇種 對傳統要有敬畏之心
    瓊閩粵臺及東南亞地區閩南語系劇種研討會正在此間舉行。新加坡亞太演藝學院主席蔡曙鵬在會上表示,閩南語系戲劇應體現地方特色,要活用文化資源。「戲劇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精神價值系統的媒體。」「對傳統要有敬畏之心」。來自瓊閩粵臺四地的11種閩南語系戲劇,28日晚在海南省歌舞劇院展演,一個甲子以來最具代表性的閩南語系戲劇首次同臺亮相。
  • 重慶PK 上海:誰才是真正的「魔都」?
    重慶與上海,誰更魔幻? 文/丁正如意近年來,重慶一躍成為了人見人愛的地方,許多人都認為重慶是真正的「魔都」。至於傳說中的「魔都」上海,它的「魔」體現在哪裡,在浦東的高樓和外灘的洋樓之間,找了半天都沒找著。
  • 豫劇: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基本信息 豫劇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2006年,國家文化部門統計的國有專業豫劇團體數量為167個,是21世紀後全國擁有專業戲曲團體和從業人員數量最多的劇種。從全國300多個戲曲劇種中脫穎而出,與京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豫劇為榜眼)。 鼎盛時期,全國包括西藏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幾乎都有專業豫劇團,超過三百個,業餘豫劇團更是不計其數。
  • 連金華人都不知道的「浦江亂彈」,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劇種?
    在浙江金華的浦江縣,有一種在當地農村非常流行的古老戲曲劇種,當地人都叫它「浦江亂彈」,不僅如此它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說起「浦江亂彈」,很多外地遊客都比較陌生,就算是土生土長的金華人,聽說過「浦江亂彈」的人也寥寥無幾,大家都說從來沒聽說過什麼「浦江亂彈」,更不知道它是一種劇種,還以為是一種樂器的彈奏形式,但是這種古老的戲劇劇種,據說在南宋年間就有了。
  • 稀有劇種登上都市舞臺,「竹溪山二黃」現代戲《山茶花》來漢演出
    風吹雨來打,山尖尖上安個家……」21日晚,由竹谿縣山二黃劇種保護傳承展演中心新創的大型山二黃現代戲《山茶花》,作為第二屆「荊楚名團聚江城」中精準扶貧題材的現代劇目,在武漢珞珈山劇院上演。近千名戲迷欣賞了展現竹溪乃至十堰獨特文化底蘊和魅力的古老稀有劇種——國家非遺「竹溪山二黃」現代戲。演出過程中,觀眾席掌聲不斷。
  • 國內六「都」:帝都北京魔都上海妖都廣州,神都仙都鬼都又是誰?
    自從帝都和魔都的稱謂享譽全國之後,人們又熱衷於給其它城市起一個帶「都」的別稱,似乎這樣子就能夠使城市的「逼格」顯得更高一些。但是每一個稱謂也都是有根有據的,甚至某一些是古時候就有的稱呼。所以今日就列出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六「都」,帝都北京魔都上海妖都廣州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的,那麼神都仙都鬼都又是誰呢?
  • 拯救山JapanCodeN61;民間劇種(組圖)
    為了拯救並復興當地幾種瀕危的劇種,ユ?007年開始,首次設立了耍孩兒、羅羅腔、道情和中路梆子專業科目,在山タ全省範圍招生。學校通過課堂授課、下鄉演出和民間老師指導等形式培養學員,讓古老的民間藝術得以薪火相傳?/p>  陳帆 李毅 ?
  • 李百合詩詞如夢令五首丨年會絮語
    如夢令五首●年會絮語文/李百合(一)啟幕歡聲雷動,匯演瑟調琴弄。呈藝解難題,穎慧才華出眾。
  • 五大戲劇劇種,代表劇目有哪些?京劇的是《霸王別姬》
    中國的五大戲劇劇種和代表劇目,你都知道嗎?代表劇目有《霸王別姬》《空城計》等越劇又被稱為第二國劇,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
  • 探廣西彩調發源地:讓「快樂劇種」快樂傳承
    廣西彩調發源地:讓「快樂劇種」快樂傳承  【解說】近日,海外華文媒體聚焦「輝煌70年·壯美廣西新徵程」活動走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永福縣。來自美國、法國、德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30家海外華文媒體,深入彩調發源地永福縣羅錦鎮,領略中國地方戲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