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 四大優秀劇種之一黃梅戲

2020-12-20 叛逆的青春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與徽劇、廬劇、泗州戲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

黃梅戲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一帶的採茶調。清末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漸發展為一個新生的戲曲劇種。一度被稱為"懷腔"、"皖劇"。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成為演繹、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

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分布地以安慶為中心,遍及中國。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黃梅戲的發源地是在安徽省安慶地區與湖北省黃梅縣。在安徽、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臺灣等省以及香港地區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安慶市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黃梅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在民國10年(1921年)出版的《宿松縣誌》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黃梅戲」這個名稱。

黃梅戲曲源於宋,元,盛於明,清,尤以民國為最。在流傳地習慣稱「小調子」「採子」「梅子腔」等等。梅戲黃曲不僅腔調好聽,耐人尋味,而且文化底蘊濃厚。其中的故事大多都以教化世人為線索展開的。例如:典型人物『陳世美』,『潘金蓮』,『武松』,『諸葛亮』,梁山伯與祝英臺等等。深刻的揭露了人性醜惡的一面和封建制度下官逼民反的壓迫以及三國時期烽火連天的歲月下的英雄氣場,兒女情長。同時也讚美了古時美好的愛情,充分表現了那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黃梅戲在劇目方面,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大戲主要表現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如《蕎麥記》、《告糧官》、《天仙配》等。小戲大都表現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如《點大麥》、《紡棉紗》、《賣鬥籮》。

解放以後,先後整理改編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三搜國丈府》等一批大小傳統劇目,創作了神話劇《牛郎織女》、歷史劇《失刑斬》、現代戲《春暖花開》、《小店春早》、《蓓蕾初開》。其中《天仙配》、《女駙馬》和《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嚴鳳英、王少舫、吳瓊、馬蘭是黃梅戲的著名演員。

黃梅戲已成為深受全國觀眾喜愛的著名劇種。黃梅戲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早期叫黃梅調,是「自唱自樂」的民間藝術。

相關焦點

  • 那些年追過的黃梅戲,是中國五大戲劇之一,鄧麗君唱著黃梅戲出道
    在長江中下遊的華東、華中地區,流傳著一種地方戲曲,就是中國五大戲曲之一的黃梅戲。黃梅戲的發源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現主要流行於長江中下遊的安徽、湖北、江西、江蘇等沿江省份。
  • 豫劇: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從清朝末期至今已經形成四大聲腔,即祥符調(以開封為中心)、豫東調(以商丘為中心)、豫西調(以洛陽為中心)、沙河調(以沙河流域為中心,即河南東南部、安徽北部等地)。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藉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
  • 黃梅戲故鄉重金打造戲曲文化小鎮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 。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全國戲曲經典名段演唱會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 上海現場報導
    12個省市13個劇種匯聚一堂本次展演一如既往地得到了全國戲曲廣播聯盟臺的大力支持,除上海外,來自北京、江蘇、天津、湖北、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安徽、廣東、福建等省市的文藝(戲曲)廣播及戲曲節目所選送的節目,既包括了京劇、評劇、越劇、豫劇、黃梅戲這五大戲曲劇種,更有揚劇、漢劇、秦腔、晉劇、粵劇、湖南花鼓戲、河北梆子等其他地方劇種。。
  • 「戲曲大觀」明代以來的中國戲曲「四大聲腔」
    崑腔「崑腔」,中國戲曲聲腔、劇種,明代南戲「四大聲腔」之一,也是清代及現行的戲曲「四大聲腔」之一。●起源「崑腔」,元末起源於江蘇崑山,在明朝嘉靖年間經魏良輔吸收海鹽腔、弋陽腔的音樂,予以加工提高後,影響逐漸擴大。
  • 安慶的這個縣,黃梅戲搖籃之一,石英石儲量全省第一,開通高鐵
    太湖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安慶市的一個縣,太湖縣是著名黃梅戲搖籃之一,這裡石英石儲量全省第一,達2000萬噸,將實現129.6億元GDP總量,高鐵開通,進入高鐵時代。黃梅戲作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十分有名,一首《天仙配》更是傳唱甚廣,太湖縣黃梅嬉戲的每轉的發祥地之一,縣政府重視黃梅遊戲的發展,去年編制的《胡普伢》中登場的第八屆中國(安慶)黃梅嬉戲慶典,受到好評,通過轉移黃梅戲劇團的企業家,文化旅遊一體化的實現,不僅知名度,另外經濟推進。
  • 嚴鳳英馬蘭吳瓊,曾經群星燦爛如今星光黯淡,黃梅戲到底怎麼了?
    曾幾何時,黃梅戲作為地方戲劇種,在全國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不僅有《天仙配》、《女駙馬》這樣的知名作品,還有嚴鳳英、馬蘭、吳瓊、韓再芬這樣的著名演員。然而多年過去,如今再說一個當今的黃梅戲知名劇名,說一位知名的黃梅戲演員,已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 九成戲曲人開通了網絡直播 「雲端」成為湖北戲曲演出固定平臺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別鳴 通訊員 丁豔紅6月12日至14日,短短三天,武漢就有4臺戲曲網絡直播演出。京黃漢楚各大湖北劇種,紛紛雲上登臺;楊俊、劉子微、夏青玲、王荔等名家輪番亮相網絡。
  • 黃梅戲、花鼓戲……六個劇種同臺飈戲,票友大「曬」在溧水開賽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鳴)9 月 12 日,"梅贊金陵" 2020 戲曲票友大"曬"第四場、第五場海選在溧水舉行。這兩場海選的評委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李鴻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著名揚劇表演藝術家徐秀芳,以及南京音樂廣播《城市樂動聽》主持人盧涵。
  • 六尺巷、黃梅戲……@江蘇人,來一場文化、戲曲尋根之旅吧
    交匯點訊 中國五大地方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源地在哪裡?傳承禮讓文明的民間傳說六尺巷的由來是什麼?世界最大心形玻璃觀景臺給遊客帶來了哪些不凡體驗?11月11日,第十二屆安徽國際文化旅遊節在黃山開幕。當日,長三角百家媒體宣傳推介活動走進歷史文化名城安慶。
  • 為什麼豫劇是最大的地方劇種呢?
    豫劇是河南的地方劇種,也是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相對於其他四大劇種京劇、黃梅戲、越劇、評劇顯然影響力及聽眾人數要多的多。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這與豫劇本身,豫劇文化的宣傳以及專業人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本文較長請耐心瀏覽,你會有所收穫的,請留下你寶貴的意見。
  • 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呼之欲出
    石牌與戲曲的淵源  石牌鎮,文獻記載最早見於北宋初期,至今這一古老商埠已歷經千年。  瀕臨長江,皖河穿越全境,造就石牌自古就成為皖西南通往安慶的水陸交通要道。這個水鄉古鎮,更是「戲曲之鄉」。中國幾大劇種徽劇、崑曲、黃梅戲、青陽腔等,都曾在這裡駐足。
  • 身為中國人,中國戲曲你都知道哪些?這是國人的驕傲
    戲曲是指我國傳統戲劇形式。它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種因素的綜合藝術。它淵源於秦漢的樂舞、俳優和百戲。經過唐、宋、元、明、清歷代發展、加工,各地方劇種廣泛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黨的百花齊放政策鼓舞下,創造了豐富的戲曲文學和完整的舞臺藝術體系。
  • 深交舉辦「戲曲交響音樂會」慶祝建國65周年
    為慶祝建國65周年,深圳交響樂團特別策劃了這場以"戲曲"為主的交響樂音樂會,主要演出京劇、粵劇、越劇、黃梅戲四大劇種中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唱段,一定給觀眾獻上一場別開生面驚才絕豔的戲曲交響盛宴。參加演出的戲曲演員也都是各自藝術領域中的佼佼者。
  • 廣西的主要劇種之一桂劇
    桂劇是廣西的主要劇種之一,廣西地方戲曲之一 。俗稱桂戲或桂班戲,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劇種,做工細膩貼切、生動活潑,藉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態傳情,注重以細膩而富於生活氣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即使是武戲,也多是文做。
  • 活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四類地方小戲曲簡介
    在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戲曲是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戲曲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目前我們傳承下來的主要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
  • 首屆中國(上海)小劇場戲曲展演揭幕,給傳統戲曲一個「實驗盒子」
    新華社上海11月29日電(記者孫麗萍)西施、昭君、貂蟬、玉環,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悲歡離合,以京劇、崑曲、滇劇、花燈四個傳統劇種演繹,這是雲南省參演首屆中國(上海)小劇場戲曲展演暨2019第五屆「戲曲·呼吸」上海小劇場戲曲節的創新劇目。
  • 18朵「梅花」集結亮相第二屆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演
    新華社武漢11月11日電(記者喻珮)10日晚,鄂派黃梅戲《黨的女兒》在武漢上演,拉開第二屆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演的大幕。在接下來近一個月的時間裡,18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來自全國南方片區的19臺優秀劇目將陸續亮相,全面展示全國南方片區戲曲藝術的最高水平。
  • 福州屏東中學:戲曲進校園,文化共傳承
    海峽教育報訊   為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地方戲曲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1月18日的周一晨會上,福州屏東中學邀請福建省芳華越劇院趙燁、趙思兩位青年演員,為全校師生們帶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
  • 湖北5大劇種同臺演出廉政戲
    漢劇《正名》劇照 這是湖北省紀委監委組織力量、精心打造的一臺廉政戲曲精品。它以京劇、漢劇、楚劇、花鼓戲、黃梅戲等5個戲曲劇種,創作了《特別考試》《天網》《正名》《審牛》《昨日重來》五個廉政小戲,通過身邊小故事,宣傳廉政鐵紀律,闡明初心大道理,樸實的表演,精美的唱腔,贏得觀眾陣陣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