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構建「透風見綠」城市空間形態 2020年成都武侯增綠19.33萬...

2020-12-25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實習生 楊霽月

打開院落圍牆,拆除違建,增加景觀和休憩設施,讓街道和城市更休閒、舒適和宜人。

武侯大道三河段整治後

12月21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成都市武侯區獲悉,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2020年武侯區共完成「兩拆一增」整治點位108處,拆除和整治圍牆14396米,增綠植綠19.33萬平方米,增加開敞空間29.06萬平方米,全力實現綠道、城市公園、小遊園、微綠地「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連片成網」,全力構建「透風見綠、簇群錯落」的城市空間形態。

據介紹,以「愛成都 迎大運」為契機,武侯將城市增綠、增開敞空間的系統優化作為重點,全面梳理大運會場館和賽事沿線「四場館五線路一樞紐」區域,完成了包括原心族賓館地塊在內的49處點位的整治,打造公園城市「新空間」,服務大運會城市環境品質提升,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武侯將「兩拆一增」與一環路實體圍牆整治工作、拆違拆圍相結合,順應城市肌理,堅持一個點位一個方案,聚力攻堅,拆除一環路南二段5號河道上蓋違建,增加開放綠地,以點帶面各個擊破,完成一環路6處實體圍牆整治工作,打通城市的毛細血管,用小規模的有機更新,助力一環路品質提升。

一環路南二段5號整治後

據悉,2021年,武侯區以公園城市特點為導向,著眼城市發展布局,朝著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城區不斷努力,繪製「環線、射線、連線」新藍圖,不斷豐富「兩拆一增」的美學價值、空間價值與生活價值。

聚焦城市「環線」:實施二環、中環、三環等城市環線實體圍牆整治,讓綠意與美好環環相扣。

突出城市「射線」:結合出入城通道風貌整治行動,提升人民南路、科華路、草金路、武侯大道、川藏路5條出城通道品質。

注重社區「連片」:按照「規模推進、連片打造」的整體思路,試點打造「兩拆一增」示範社區。

相關焦點

  • 成都:推窗見田 開門見綠 公園城市畫卷徐徐展開
    總規提出全域增綠建設公園城市,按照「生態投資是政府最優質資產」的理念,強化生態區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龍門山植被提升增綠、龍泉山植被恢復增綠、生態廊道增綠、天府綠道增綠、公園增綠、濱水增綠、道路增綠、小區綠化和立體綠化增綠。
  • 天府旅遊名縣 | 武侯:推窗見綠、出門見景!
    歷經4500年文明史洗禮2300年建城史磨礪成都城名未改、城址未遷但城市空間結構幾經調整先秦築龜城、隋唐擴秦城、明清起新城時間長河浩渺而今,成都城市發展該走向何方?是美好生活之本圍繞這一「根本」, 主動擔當公園城市首提地和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首倡地的責任使命,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上,成都在已有的公園城市建設實踐基礎之上,給出了未來城市理想形態的探索之路。
  • 【超時空川行】改革開放40年:成都成華人均增綠7倍 公共空間品質大...
    進入新世紀以來,面對日趨突出的環境汙染問題,作為成都市區上風口的成華區,抓住「東郊工業區結構調整」戰略的機遇,把修復生態、完善配套納入重構城市空間布局統籌規劃,在消除汙染源的同時,先後實施了沙河綜合整治、新建北湖、東風渠道生態帶打造等系列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工程,不斷改善「宜居環境」。
  • 漸成城市綠心,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已完成「增綠增景」2.2萬畝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增綠增景效果顯著漸成城市綠心沿著茶興路,來到照壁山北側、龍泉湖邊,只見這一區域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方圓十裡的整石組未見斷裂層,這裡便是寶倉灣的所在地。龍泉驛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6月,當地啟動寶倉灣項目建設,到今年10月,入口廣場、紀念廣場、雙池區、觀景平臺、植樹區域五個區域就將完成建設。
  • 成都:「兩拆一增」護航大運會 「繡」出公園城市美麗色彩
    在成都,像御風二路這樣因「兩拆一增」煥然一新的點位隨處可見。  「兩拆一增」,指成都拆除公共區域的違法建築,拆除有礙空間開放的圍牆,增加公共開敞空間的專項工作。自「兩拆一增」開展以來,「開門見綠」的人居理想在成都一步步成為現實,城市宜居品質不斷提升。  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簡稱「大運會」)將在成都舉行。
  • 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龍泉驛段今年將增綠15000畝
    「這是我們今年開展的增綠項目之一,將在這一帶種滿約1000畝的香樟、黃連木。」龍泉驛區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和水蜜桃產業園推進辦生態事業處負責人藍正勇說,根據規劃,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龍泉驛段還將採取多種措施,預計在2019年增綠15000畝。同時,也將進一步增加、完善該段的景點景區。
  •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時隔兩年後,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明確要求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秉持「可進入、可參與、景觀化、景區化」規劃理念,成都緊接著加快推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增綠增景」「減人減房」,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引領帶動東進區域整體成型成勢。去年,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實現「增綠增景」4萬畝,管護生態公益林23萬畝,新建和提檔升級森林綠道50公裡,被授予首批國家「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基地。
  • 從人人「香山看紅葉」,到市民「出門見彩葉」,他們為首都增彩延綠!
    從人人「香山看紅葉」,到市民「出門見彩葉」,他們為首都增彩延綠!,再到活起來從人人「香山看紅葉」,到家家「山山看紅葉」再到市民「出門見彩葉」從2016年起王小平創新工作室圍繞首都增彩延綠拿起「畫筆」和「調色板」勾勒著北京的綠水青山01
  • 北京:留白增綠,為城市開萬畝「林窗」,為市民增加遊憩空間
    常樂坊城市森林,是今年本市利用騰退土地「留白增綠」的一個縮影。上半年,全市有12363畝騰退土地實現綠化,面積相當於2.8個頤和園。曾經被違建、汙染企業、低端市場佔據的土地空間,變成了城市中的一個個「林窗」,為市民帶去夏日清涼。不止是廣外的舊貨市場,圓明園北的二河開21號院違建群,今年也變了模樣。
  • 疏解騰退創造增綠空間,朝陽農村:96個精品公園連綠成廊
    2015年起,朝陽區大刀闊斧啟動疏解騰退,為留白增綠騰空間。記者近日多次踏訪朝陽農村,發現近百座公園陸續落成,已形成帶狀公園環和連通城郊的綠廊。與人們印象中粗獷的農村公園不同,這些公園的建設管護都如繡花般精細,為市民提供了休閒好去處。
  • 成都:「公園+」,打開未來城市想像空間
    本報記者衡昌輝攝開欄的話公園城市是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肩負「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這一時代重任,成都如何建好示範區、當好「示範生」?兩年來,天府新區聚焦彰顯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丘更美。聚焦彰顯詩意棲居的美學價值,形成了大開大闔、疏密有致的城市格局。聚焦彰顯綠色低碳的經濟價值,以產業功能區建設為重點,夯實了現代產業體系基礎支撐。聚焦彰顯以文化人的人文價值,初步形成了創新開放與包容靜謐相融合的文化特質。聚焦彰顯健康宜人的生活價值,著力構建普惠公平的公共服務體系。
  • 成都成華區年內新增17個遊園、綠地 增綠城市「金角銀邊」
    成都成華區年內新增17個遊園、綠地 增綠城市「金角銀邊」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2 19:07:15
  • 北京城市副中心:增綠添景繪生態優美畫卷
    不止是背街小巷整治,在城市雙修工作中,副中心以新促老、新老融合,老舊小區整治提升、便民服務設施建設、街巷生態修復、增建公園綠地等工作有序進行。通過城市雙修,促進新老城區空間和功能深度融合,地區活力、服務能力和承載能力穩步提升。
  • 森林公園「增綠」北京 三區衝刺森林城市
    記者從首都綠化委員會獲悉,按照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關於全面加快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以下簡稱「創森」)的具體要求,對照落實《全國森林城市發展規劃(2018-2025年)》和《北京森林城市發展規劃(2018年-2035年)》的具體任務,今年北京市通州區、懷柔區、密雲區有望實現創森目標;預計截止2023年,北京全市將有14個區實現創森目標
  • 成都雙流美麗宜居空港公園城市畫卷徐徐展開
    充滿文化底蘊的棠湖公園、大氣磅礴的空港中央公園、綠樹成蔭的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點綴空港之城,「園在城中 城在園中」的生態格局描繪出公園城市最美底色——雙流突出空港門戶樞紐特質,以增綠惠民、營城聚人、築景成勢、引商興業營城路徑,持續推動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加快打造「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空港公園城市。
  • 成都開展東部新城設計 簡州新城實施龍馬湖CBD建設
    其中,將踐行公園城市理念,創新片區綜合開發運營模式,加快龍馬湖CBD建設,努力打造引領「東進」區域的未來城市示範區;綜合利用龍馬湖周邊地下空間,布局主要道路和綜合管廊,沿湖打造城市生態綠道,有機串聯生活場景和消費場景,實現城市和湖區的無障礙通達,構建城在園中、城景交融、步行友好的無邊界公園城市;加快推進示範項目,與中國交建、成都交投集團等企業合作,加快建設龍馬湖公園
  • 大地披綠 心中播綠 身邊增綠
    一直以來,梅江區高度重視和積極踐行生態文明建設,全區上下圍繞「大地增綠、心中播綠」的目標,積極助推梅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久久為功紮實推進各項創森工作,引導廣大市民群眾爭做創森使者,攜手為「梅花之城」增綠添景。
  • 騰退土地留白增綠 北京這些口袋公園讓百姓推窗見綠出門進園
    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市生態空間本就有限,近兩年,市民家門口卻如雨後春筍般「長」出一處處口袋公園。這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留白增綠的妙筆。騰退土地留白增綠為滿足百姓對家門口生態空間的需求,各區紛紛結合區域特點,探索出一系列巧做法,在緊俏的土地資源中「擠」出綠化用地。
  • 成都:青山綠道藍網 解碼公園城市空間形態​
    在建設公園城市示範區這場「營城試驗」中,成都以青山為底、綠道為軸、江河為脈,以千年立城的靜氣塑造城市格局,推動城鄉形態從「兩山夾一城」的逼仄走向「一山連兩翼」的開闊。「綠色」「公園」從城市的點綴變為城市底色,「公園城市」這一全新的品牌標識,正不斷提升著成都的世界影響力。
  • 濃縮的「公園城市」:成都5000畝綠境中的「生活樣板」
    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成都要構建綠道藍網、天清氣朗的城市新形態,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擦亮「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名片。成都作為公園城市的首提地,在如何建設公園城市這條路上從未停止探索,「綠道+」「公園+」「生態+」策略逐步實施,成都正在為全國、乃至世界的公園城市建設描繪的「樣本」,可謂是「形神兼備」。公園城市是「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形態,這是成都對於公園城市建設的深刻理解。目前,成都正加速落地實踐,公園城市正「成勢」,也逐漸成為成都對外交往又一閃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