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奧傳感市值不足50億定增超8億, 一場為掩護實控人出逃而設計的...

2020-12-17 騰訊網

【版權聲明】本文由透鏡公司研究授權騰訊新聞獨家發布,未經騰訊公司許可,不得轉載。

核心提示:

  • 1蘇奧傳感憑藉著不錯的業績推動股價持續上漲,但股價上漲也讓實控人、高管產生了組團出逃的欲望:他們發布的減持公告顯示,其實控人和高管打算最多將手裡所持有的全部流通籌碼賣掉一半以上,其減持動作之大震驚四座,這難免讓人懷疑其實控人和高管是不是要清倉式出逃?
  • 2在發布減持公告的同時,蘇奧傳感還在持續推進定向增發再融資計劃,該公司計劃通過定增融資高達8.5億元,主要用於投資三個項目:一是生產線的智能化項目,二是車聯網項目,三是補充流動資金——該公司一邊減持一邊拋巨額定增計劃,確定不是為了掩護實控人和高管集體出逃?
  • 3蘇奧傳感定增理由似乎不怎麼靠譜:首先,該公司帳上窮得只剩下錢,它們可能什麼都缺,唯獨不缺錢;其次,該公司當前產能性資產(固定資產)只有1.8億,如今僅在一個項目中就要增投4.5億另建智能化新產線,如果建成,該公司的營收規模豈不需要擴張數倍才能消化新增產能?

主營業務分析:

細分賽道冠軍,小而美但天花板太低

蘇奧傳感的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和銷售汽車燃油系統傳感器及附件產品,同時公司還有部分汽車內飾件業務,在汽車燃油系統傳感領域,蘇奧傳感是該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尤其在汽車油箱用的油位傳感器方面優勢明顯,不過由於這一市場較小,因此蘇奧傳感的營收和利潤規模一直有限。

2020年上半年,蘇奧傳感實現營業收入3.04億元,同比增長16.96%;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4786萬元,同比大幅增長154.81%;在蘇奧傳感的上述營業收入中,燃油系統附件收入佔比61.76%,傳感器及配件收入佔比24.61%,汽車內飾件收入佔比為13.63%。

從最近連續五年(2016-2020上半年)財務數據來看,蘇奧傳感其主營業務結構高度穩定且毛利潤率十分突出:最近五年,蘇奧傳感的上述三大業務(燃油系統附件、傳感器及配件和汽車內飾件)間收入比重結構基本保持穩定不變——這在近年產業快速升級大背景下的創業板公司中絕不多見;五年間,蘇奧傳感的營業規模保持低速穩定增長,最高增速為22.50%,最低增速為4.13%——雖然持續增長,但基數和增速「雙低」;五年間,蘇奧傳感的主營業務毛利潤率也較為穩健,其最新的三大業務毛利潤率分別為38.24%(燃油系統附件)、15.37%(傳感器及配件)和33.39%(汽車內飾件)——如此高且穩定的毛利潤率在汽車產業供應鏈中同樣亦十分難得。

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蘇奧傳感屬於典型的「小而美」型的上市公司,其在自己所處的細分賽道上具有明顯優勢,財務表現穩健且突出,但這種公司也很難讓投資者覺得有太大的想像空間,透鏡公司研究認為,蘇奧傳感的「天花板」主要受制於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蘇奧傳感主營業務本身缺乏足夠令人信服的「護城河」,尤其是其技術「護城河」缺乏足夠說服力,其最近三年其研發費用率大致維持在3%-4%左右;其二,蘇奧傳感主業所處產品賽道過細,同時其主營產品亦過於單一,難有太大成長空間,整體市場規模十分有限;其三,在新能源車加速替代的行業背景下,燃油車已漸進夕陽時分,而蘇奧傳感超80%的收入都來源於燃油車的油箱附、配件(燃油系統附件和傳感器及配件)。

透鏡公司研究認為,蘇奧傳感洞穿上述「天花板」的一個潛在突破口在於:深耕汽車配件產業鏈,圍繞現有主營業務開發周邊產品進行橫向滲透,拓展存量客戶的增量需求,以尋找新的業務增長空間,但從該公司目前收入結構來看,其管理層在這方面高度保守,因此這種希望似乎短期內還看不到。

定向增發分析:

核心邏輯難成立,講故事掩護股東撤退?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用這句話來形容蘇奧傳感的增發或許再合適不過:剛剛過去的九月底,N多年來一直在資本運作和主業拓展上高度保守的蘇奧傳感突然拋出了一紙8.5億元的大額定向增發計劃;不過,與這紙再融資計劃相配套的是,該公司實控人同時還拋出了一紙震驚四座的巨額減持計劃——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其增發再融資的真實動機了。

先看看定增情況:蘇奧傳感此次8.5億元定增計劃涉及三大核心募投項目,投資建設周期為兩年,其中:汽車傳感器產品智能化生產線建設項目計劃投資4.5億元,商用車車聯網系統建設項目投資3.5億元,剩餘的5000萬元募集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再看看減持情況:根據蘇奧傳感發布的減持計劃,公司實控人李宏慶將在未來6個月內計劃最多減持公司股票1849萬股——李宏慶目前持有的蘇奧傳感流通股總數也只有3402萬股,本次減持上限佔其個人全部流通股的54.35%,佔該公司同期總股本的6%;與李宏慶一同組團減持的,還有該公司的CFO孔有田及另一名股東張旻,張、孔二人預計未來6個月內最高合計減持628萬股。

問題來了:蘇奧傳感這次定增是真的想通過再融資謀轉型,還是為了掩護大股東和高管組團出逃而精心設計好的一場資本市場新故事?

結合蘇奧傳感目前的業務和財務數據來看,答案似乎更接近於後者,因為該公司此次定增的核心募投項目缺乏足夠的核心商業邏輯:

一問:補充流動資金,公司真缺錢嗎?

表面上來看,蘇奧傳感此次募集資金只有50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但實際數字遠不止如此,因為該公司在前兩個募投項目(智能化生產線和車聯網項目)預算中還額外分別預留了6141萬元和7256萬元的鋪底流動資金,如果將這兩筆也算進去,蘇奧傳感此次8.5億定增計劃中將有1.84億元實際被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可問題是,蘇奧傳感真的缺錢急需補充流動資金嗎?顯然不是,從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來看,該公司似乎什麼都缺,卻唯獨不缺錢,甚至可以說其帳上「窮得只剩下錢」。

截至2020年中,蘇奧傳感帳上的流動資產達到了10.24億元,但其流動負債卻只有1.83億元,其全部的總負債也只有2.04億元——蘇奧傳感流動比率達到了驚人的559.56%,該公司貨幣資金儲備為1.06億元,另外還持有4.45億元隨時可變現的大額交易性金融資產(股票、債券及其他有價證券)——其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高達5.51億元,佔其流動資產的一半以上,用「帳上窮得只剩下錢」來形容蘇奧傳感毫不為過。

透鏡公司研究甚至認為,即便蘇奧傳感真的想啟動上述兩大募投項目投資,在兩年的建設周期內,僅憑其自身現有資金能力就可以自籌搞定所需資金,根本沒有必要進行大額定增攤薄公司每股收益——而現在的情況是,蘇奧傳感一邊把巨額閒置資金用於炒股、買債等金融投資,一邊向股東伸手要錢擴張主營業務,道理何在?

二問:產能投資擴張數倍,能消化嗎?

蘇奧傳感的兩大募投項目到底靠譜不靠譜,大家可以從其產能性資產的單位產出比即可看出一二:

由於蘇奧傳感是典型的生產製造型企業,因此其固定資產大約可以看作是公司的產能性資產,其固定資產規模的大小直接決定其產品產能規模的大小——2019年,蘇奧傳感的固定資產總額只有1.78億元,這些固定資產當年產出了7.06億元的營收,即每一元的固定資產貢獻3.97元的營收。

那麼蘇奧傳感的8.5億募投項目如果全部實際投資到位,會是怎樣一番局面呢?

以計劃投資4.5億元的汽車傳感器產品智能化生產線建設項目為例,根據募投計劃,蘇奧傳感項目預算中大約80%會投入到固定資產中(房屋及建築物、機器設備等),假設該項目建設完成,其新增的固定資產規模將是目前兩倍——這意味著什麼呢?

顧名思議,既然是智能化生產線,那麼理論上它的生產效率(固定資產單位產出比)應該遠遠高於該公司當前既有水平(3.97元)才對(否則完全沒有必要斥巨資去重新投這樣的項目),如果說蘇奧傳感當前1.78億元的固定資產(產能性資產)能貢獻7.06億元營收的話,那麼其僅傳感器智能化生產線一個項目新增的產能性資產(固定資產)是不是至少應該貢獻20億元以上的增量營收才算對得起「智能」這兩個字?——如果是這樣的話,問題是,2019年總營收只有7.06億元蘇奧傳感現有的市場能力能消化得了這些新增的產能嗎?而且,別忘了,這還只是兩大核心募投項目中的一個。

看到這裡,諸君覺得不缺錢去狂圈錢的蘇奧傳感這紙8.5億定增計劃靠譜嗎?

相關焦點

  • 蘇奧傳感陷減持後遺症:大股東信披不及時收監管函
    除此之外,《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以研發、生產和銷售汽車燃油系統傳感器及附件產品為主的蘇奧傳感,其此前謀劃定增融資8.5億元,募投項目包括汽車傳感器產品智能化生產線建設項目等,但其汽車傳感器及配件毛利率近年來卻持續下滑,引發市場關注。
  • 蘇奧傳感陷高位減持「後遺症」:大股東信披不及時收監管函
    除此之外,《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以研發、生產和銷售汽車燃油系統傳感器及附件產品為主的蘇奧傳感,其此前謀劃定增融資8.5億元,募投項目包括汽車傳感器產品智能化生產線建設項目等,但其汽車傳感器及配件毛利率近年來卻持續下滑,引發市場關注。  蘇奧傳感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對此表示,「主要是我們主導產品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的,比如傳感器的核心材料金,這兩年漲價比較厲害。」
  • 股價大漲後,蘇奧傳感多股東宣布減持
    蘇奧傳感(300507)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宏慶,公司高管孔有田以及公司特定股東張旻擬減持公司股份,上述股東計劃減持數量合計不超過248.03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8.0499%。
  • 韋爾股份超千億市值限售股上市 實控人虞仁榮獲益超24倍
    原標題:韋爾股份超千億市值限售股上市,實控人虞仁榮獲益超24倍   數據統計顯示,9月期間
  • 蘇奧傳感增發之前進行大額減持 專家稱股東減持行為應區別對待
    本報記者 李亞男 10月19日,蘇奧傳感公告稱,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宏慶和公司高管孔有田以及公司特定股東張旻分別出具的《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三人擬在6個月內合計減持股份不超過2480.33萬股,即不超過總股本的8.05%,減持原因一致為個人資金需求。
  • 韋爾股份超千億市值限售股上市,實控人虞仁榮獲益超24倍
    其中,大博醫療、傳音控股、雙匯發展三家公司解禁市值超過300億元。大博醫療解禁流通盤大增近9倍,中科軟流通盤也增加超過6倍,流通盤增加超4倍的傳音控股、臺華新材(603055.SH)也值得特別關注。制表:張藝從本周來看,共有29家公司合計32.14億股限售股上市流通,解禁市值1690.47億元。
  • 蘇奧傳感董事長李宏慶等擬合計減持不超8.05%公司股份
    原標題:蘇奧傳感董事長李宏慶等擬合計減持不超8.05%公司股份   蘇奧傳感
  • 實控人等股東擬減持 蘇奧傳感大跌近12%
    蘇奧傳感(300507)19日低開低走,盤中震蕩下探一度跌逾13%。截至收盤,該股跌11.86%,成交7.31億元,換手率達22.46%。值得注意的是,該股16日早盤大跌超8%後上演大逆轉,最終收漲16.34%,創出逾三年來新高。今日以來,該股已累計大漲約85%。
  • 快訊:蘇奧傳感急速拉升5.64% 主力資金淨流入1062.71萬元
    來源:金融界APP2020年10月12日金融界APP訊,蘇奧傳感(300507)急速拉升0.96元,漲幅7.12%,成交量667.50萬股,成交額9276.62萬元,換手率3.52%,振幅6.23%,量比5.90。
  • 立訊精密150億市值歸屬陷爭議,實控人王來春違規代持?
    據中國經濟網報導,中嶽聯拓總經理、原立訊精密集團管理中心高管吳政衛投訴稱,其與立訊精密實控人王來春存在股權代持糾紛。此次糾紛涉及的立訊精密股份約佔總股份5.336%。由於立訊精密在2014、2016年經過兩次增發,香港立訊有限持有立訊精密股份由最初的66.7%下滑至51%。
  • 業績不俗股價暴漲,董事長卻帶頭減持,蘇奧傳感還好嗎?
    上周五,蘇奧傳感開盤後股價一路飆升,當日大漲16.34%,以18.80元/股報收,並創出3年以來的新高。同時,截止上周五,今年以來蘇奧傳感股價已累計上漲超過87%。  對於高漲的股價,蘇奧傳感的實控人及高管們坐不住了。
  • 新海宜:加碼IDC及專網業務 實控人包攬10億定增
    摘要 【新海宜:加碼IDC及專網業務 實控人包攬10億定增】繼9月24日公告終止前期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新海宜(002089)上周再次啟動定增。
  • 快訊:蘇奧傳感急速拉升5.74% 主力資金淨流入934.02萬元
    來源:金融界APP2020年11月17日金融界APP訊,蘇奧傳感(300507)急速拉升0.86元,漲幅6.09%,成交量561.13萬股,成交額8105.62萬元,換手率2.96%,振幅7.44%,量比3.24。
  • 眾信旅遊股市狂崩:一部為掩護實控人撤資而設計的劇本?
    聽起來特別佛系,但問題來了:眾信旅遊實控人馮濱這次引入阿里的戰略投資是真的想通過再融資謀轉型,還是為了掩護自己減持出逃而精心設計好的一場資本市場新故事? 結合眾信旅遊目前的業務和財務數據來看,答案似乎更接近於後者,因為該公司此次引入阿里的戰略投資缺乏足夠的核心商業邏輯。
  • 蘇奧傳感:2020年半年度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50%~180%
    每經AI快訊,蘇奧傳感(SZ 300507,收盤價:10.65元)7月8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50%~180%、盈利4695.98萬~5259.48萬,上年同期盈利1878.36萬。
  • 阿里出資66億加倉圓通速遞升級數位化 物流江湖「暗戰」順豐市值...
    公司擬定增募資不超過45億元用於多功能網絡樞紐中心建設等項目,同時,控股股東及實控人擬轉讓12%股權。股權受讓方為阿里巴巴,將出資66億元。本次交易完成,阿里系將持有圓通速遞22.50%股權,第二大股東地位更為穩固,且阿里將助力圓通速遞布局物流升級。
  • 兩大巨頭一天市值暴漲1100億,其在新能源還有哪些...
    隆基股份的競爭對手是中環股份,目前隆基股份市值3200多億,中環股份市值接近800億。目前市場的主流是P型矽片,有分析人士稱N型矽片比P型矽片的轉換效率更高,而中環股份是N型矽片的龍頭。N型矽片和P型矽片未來如何競爭,這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地方。
  • 蘇奧傳感12月14日快速上漲
    以下是蘇奧傳感在北京時間12月14日09:55分盤口異動快照:12月14日,蘇奧傳感盤中快速上漲,5分鐘內漲幅超過2%,截至9點55分,報12.16元,成交
  • 認購5億元浮盈270%,超級大牛股擬推定增!最高瘋漲10倍,下周迎解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英科醫療定增價格調整至43.57元,按照最新收盤價161.92元估算,實控人一口氣帳面浮盈超13.5億,帳面浮盈比例竟然已經超270%。而就在下周英科醫療迎來解禁,其規模也高達130億。 一邊是實控人積極定增,一邊是股東解禁減持敏感期出現,到底是黑天鵝還是催化劑?下周來臨之前,大牛股英科醫療的股價走向依舊成迷。
  • 三六零百億定增價待定 1879億市值縮水引「中概股」估值爭議
    本報記者 饒守春 北京報導  距離正式登陸A股兩個半月後,三六零(601360.SH)對外拋出了一份高達百億元的定增方案。  5月15日晚間,三六零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3.53億股,募資金額不超過107.9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