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解讀分享了一些唐詩宋詞,有不少是言志抒情,還有草木寄託以及風花雪月,今天這一首應該最接「地氣」,寫的是「三農」,當然與現今的農村、農民、農業之「三農」不同含義,指的是春耕、春種、秋收之「三農」,但讀來還是十分親切。
上半闕寫農村的秀麗風光。前三句:「山冥雲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豔溼啼紅。」作者攝取了一個特寫鏡頭,形象地描繪田園風景。山色晦暗雲密布,細雨綿綿,花枝上水汽凝成了晶瑩的水珠。
蘇軾有《浣溪沙·石潭謝雨途中》描繪農村景色:「照日深紅暖見魚」、「簌簌衣巾落棗花」,這裡的「數枝幽豔溼啼紅」,其生花之妙,不亞於蘇東坡。
但是,詞人並沒有完全被這迷人的田園風光所陶醉。作者把筆鋒一轉,奉勸人們「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是說不要因為風風雨雨摧殘著美麗的花朵,而惆悵滿懷,作無病呻吟。繪景生動形象,抒情真切幽邃。短短26個字,三平韻,卻是跌宕起伏,清新自然,從而為下半闕做了很好的鋪墊。
下半闕描繪農民在田間勞作的情景。「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農民戴著蓑笠,每天清晨早出,走遍泥濘的溝渠和田埂。
「人間辛苦是三農。」點出農民一年中最辛苦勞累的三個時節,春耕、春種、秋收。結句「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農民終年勞作,犁田灌水,盼望有一個豐收的好年成!
王炎,南宋詞人,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全宋詞》第3冊錄其詞52首。作者王炎做過主簿、知縣等低級官員,有機會接觸到農民,了解農村生活,他的詞擺脫了文人詞慣於風花雪月、閨情離怨的俗套,表現出與勞動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難能可貴。這首詞語言通俗,明白如話,情感質樸,寫出了清淡馨新的意境,在宋詞裡並不多見。
最後,借詞中一句為上聯:人間辛苦是三農;自對下聯:世上享樂乃五穀。敢請網友指教並賜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