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在茶陵哪座山上第一次發現了茶?

2021-02-17 神農大帝

茶陵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西麓。茶陵置縣於公元前202年的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200多年。而在此之前,茶陵被稱之為「茶鄉」, 因地處「茶山之陰」,炎帝「崩葬於茶鄉之尾」而得名茶陵。那麼,古籍中的「茶山」是泛指的群山還是具體的一座山呢,如果是指具體的一座山,又是指茶陵今天的哪座山呢?

從《史記》到有關清史記載的史料來看,對於茶陵的「茶山」有泛指也有實指,有時,「茶山」是「茶鄉」、「茶陵」的代名詞;有時「茶山」又具體到了一座山,但史料中具體到哪座山時,又有不一致的地方。其中認為有可能而又有爭議最大的是雲陽山與景陽山。而近年來在茶陵南部青臺仙發現千年古茶後,又有人說有可能是指青臺仙。但應當注意的是,古茶陵包括了今天的炎陵縣(宋嘉定四年(1211)析茶陵之康樂、霞陽、常平三鄉置酃縣,此後茶陵與酃縣分分合合,但大部歷史時間均屬茶陵,1994年酃縣更名為炎陵縣)。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將「茶鄉」 置縣更名為茶陵。「陵」是指帝王的墳墓,即指炎帝的陵寢所在地。同時,「陵」也可指山嶺和深谷。漢朝之後,品茗飲茶開始大範圍普及,官方也修建了眾多茶馬商道,茶市興旺。西漢司馬遷在所著《史記》中說帝陵寢所在地就是茶山,這裡所指的「茶山」是否是具體所指呢,不得而知。但在「茶鄉之尾」的今天炎陵縣,山陵谷澗中仍生長著旺盛的野生茶,每到春天,山民就上山採摘野茶,享受大自然美麗的饋贈。

炎陵東坑的村民採摘野生茶(蟲哥 / 攝)

野生鮮茶葉(蟲哥 / 攝)

唐代的「茶聖」陸羽在《茶經》裡也講到茶陵(包括炎陵),說此地因「陵谷生茶茗焉」。但無論司馬遷還是陸羽,並沒有具體到「茶山」是指具體的哪一座山。但從諸多史料記載來看,炎帝在茶陵首先發現了茶這一說法,應當可信。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卷六茶飲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意思是說將茶做為飲料,是從神農發現茶開始的,而大力弘揚「茶文化」的第一人則是周朝的魯周公。魯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因國封於魯,被人稱之為周魯公。周朝,距今已有3000多年。戰國時期,我國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將民間口口相傳茶的起源記載了下來:「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在唐以前是指茶。那麼,神農用茶解毒的故事發生在哪呢?有沒有具體的地方呢?

有人認為「茶山」是指雲陽山,但茶陵所處位置並不在雲陽山「之陰」

根據歷代古籍的記載,茶鄉(茶陵)地處「茶山之陰」, 這裡提供了兩個重要信息:第一個,確實應當有一座山叫做「茶山。」這座山應當是兩個不同地區的一個分水嶺,是一座界山;第二個,茶陵處在這座山「之陰。」「陰」是一個地理方位詞,向日為陽,背日為陰,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是陽,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是陰。雲陽山,算是茶陵的「西大門。」按照古籍中提供的地理位置去分析,雲陽山處於茶陵腹中地帶偏西,如果以雲陽山為分水嶺,西臨攸縣,但向北,還有將近一半的面積不能直線輻射;向南,接近郴州的安仁境內。所以雲陽山所處位置並不是嚴格地理意義上的「茶山之陰」, 說雲陽山就是「茶山」,顯得有些牽強。但清代陸延燦所著的《茶經》中說:「長沙茶陵州地居茶山之陰,因名。昔炎帝葬於茶山之野。茶山即雲陽山,其陵谷間多生茶茗故也。」在這裡,陸延燦認為「茶山」就是指雲陽山。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清代以前的古籍中,對「茶山」的具體位置都語焉不詳,沒有說明。但清代之後,就有所指了。但都是各說各,其中說得最多的是雲陽山與景陽山。為什麼說是雲陽山,應當與雲陽是炎帝故封有關,是「名山」,徐霞客、李東陽、黃庭堅等探險家與「文化名流」都曾慕名來此。所以至清代時,雲陽山更成了茶陵的代稱了。或許,受此影響而私自下了「定論」吧。

雲陽山下 羅銘 / 攝(茶陵縣委宣傳部供圖)

但「茶山」是不是指雲陽山,也不能過早定論,說「茶山」是雲陽也有一定的道理與依據。據《漢學堂絲書》和《皇甫記》等古籍所載,雲陽山是因黃帝之子少昊雲陽氏始封於此而得名,也是第八代神農炎帝的封地。炎帝神農氏在雲陽山興農事,種五穀,嘗百草,採茶茗,至今在雲陽山留下了祈豐臺、洗藥池、曬藥坪、碾藥槽、煉丹灶等遺蹟。1986年,在雲陽山南麓發現「獨嶺坳大溪文化遺址」,從中出土了六千多年前的碳化稻粒,佐證了炎帝神農在雲陽山教民「刀耕火種」的歷史。

清代《茶陵州志》記載「茶山」在北部與江西交界的「景陽山」

清嘉慶《茶陵州志》注釋記載,上面說「茶山」是指茶陵毗鄰江西的景陽山,因「林谷間多生茶茗故名。」這一說法是否靠譜呢?景陽山屬高隴鎮,高隴地處高阜(高的土山),依田壠走向,故名高壠,後演化為高隴。景陽山在茶陵縣北端的羅霄山脈,與江西蓮花、永新兩縣毗鄰,在歷史上,景陽山雲霧茶極富盛名。從古籍中記載「茶山之陰」的地理位置上分析,茶陵幾乎全境都在景陽山之南,山北就是江西境內,那麼從這一點來說,景陽山的確很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茶山」,也就是說,炎帝很有可能就是在這座山上第一次發現了茶。研究了30多年茶陵歷史的尹烈承先生對此也抱肯定態度,他認為,古書中的「茶山」就是指景陽山。

炎帝嘗百草圖(資料圖片)

相傳炎帝就是距此不遠的潞嶺嘗百草時,誤食斷腸草中毒身亡,開始在潞嶺選了一塊墓地,因挖掘墓時發現溶洞,巫師認為「弗吉」(不吉利),便將炎帝改葬茶鄉之尾的鹿原坡。

相關焦點

  • 茶陵的茶
    茶陵不遠。從耒陽往北,經京珠高速,再往東,轉衡炎高速,兩小時就到。茶陵之茶,並非以油茶出名,而以茶葉得名。因為炎帝神農氏「崩葬於茶鄉之尾」,炎帝不僅是中華始祖,也是中華茶祖,所謂「陵谷多生茶茗」,唐代陸羽一部《茶經》,便是明證。
  • 杜鋼建:法國高盧人源於古代茶陵,路易斯國王是炎帝後代
    杜鋼建教授分別就茶陵的炎帝農耕文化、憲法法律文化(世界第一部成文憲法《神農政典》誕生在茶陵)、黃帝養龍文化(古文獻明確記載黃帝在茶陵甘泉養龍)、少昊鳥文化(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來源於崇奉鳥文化的少昊部落)、茶祖文化(茶陵是中國唯一以「茶」命名的縣)、宗族尋根文化(韓國600萬、朝鮮200萬金姓都源自茶陵少昊金天氏)等主題展開論述,讓茶陵人民耳目一新,振奮人心。
  • 「國際茶界奧運會」落戶「茶祖之鄉」湖南茶陵
    徐志雄 攝中新網長沙10月11日電 (記者 徐志雄)記者11日從第十五屆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茶祖文化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有「國際茶界奧運會」之稱的茶文化研討會將於11月18日至20日在「茶祖之鄉」湖南株洲茶陵縣舉行。
  • 炎帝故裡投資20億建設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
    新華網湖南頻道長沙1月19日專電(記者謝櫻)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具有千年歷史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記者近日從湖南省旅遊局獲悉,炎帝神農故裡茶陵投資20億元,正在打造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  茶陵是炎帝神農氏種五穀、嘗百草之封地。據傳,神農氏在茶陵雲陽山發現茶葉,並推崇茶葉可清毒可養身。
  • 首屆茶祖文化節在株洲茶陵盛大開幕
    「世界茶祖文化發源地」揭牌儀式 攝影 葛磊11月18日晚,第十五屆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茶祖文化節在茶陵中華茶祖文化園開幕。第十五屆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茶祖文化節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株洲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茶陵縣人民政府、株洲市農業委員會、茶祖印象茶業有限公司聯合承辦,以「茶祖流芳,茶惠天下——茶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整個活動歷時三天,包括開幕式、茶人尋根活動、「茶祖流芳,茶惠天下——茶讓生活更美好」高峰論壇、「湖南紅茶」品牌推介會及茶產業項目籤約儀式、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會議、茶陵文旅融合考察、
  • 青臺高山飄茶香,炎帝足跡遍山崗
    此外這裡還有成片山血丹、靈芝等珍貴藥草,被譽為&34;靈芝與古茶同生共存。傳說炎帝在茶陵首次發現&34;這種植物與古茶群的發現提供了有力證據。當年炎帝穿山涉水為子民尋找珍貴藥材及食物在青臺山上留下大量的腳跡。我們繼續往青臺山峰攀登。
  • 【茶祖在茶陵】茶亭立茶山 茶泉潤茶人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本視頻)巍巍雲陽山是茶陵文明、歷史最忠實的記錄者,風景迤邐、靈山秀水的自然景觀,釋、道、儒三家的傳承匯集讓雲陽山的美名延冠古今。走在其中,不僅能欣賞美景,遍及景區的亭臺也在不經意間向遊客展示出茶陵的歷史。
  • 千年國飲 始於茶陵——寫在第十五屆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茶祖文化節...
    此刻,在雲陽山東麓的中華茶祖文化園裡,一尊高達24米的巨大石像,也在美麗的朝霞裡挺立起雲陽山一樣偉岸的身姿。他是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雕像。7000年前,就是背後雲陽山的峽谷裡,他發現了茶葉,開啟了「茶時代」。 千年國飲,始於茶陵,由是成為共識。 往事越千年,雲陽溢茶香。今天的茶陵縣,是我國唯一以茶命名的縣。茶陵因茶而名,更待因茶而盛。
  • 第十五屆茶文化研討會在「茶祖之鄉」湖南茶陵開幕
    11月18日晚,第十五屆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茶祖文化節開幕式現場。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株洲11月19日電(劉著之)11月18日晚,素有「國際茶界奧運會」之稱的第十五屆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茶祖文化節在湖南茶陵的中華茶祖文化園開幕。
  • 古城茶陵,6000年滄桑舊時光
    有人甚至斷言,茶陵是人類稻作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這個說法並非空穴來風。自古以來,茶陵就廣泛流傳著炎帝神農的故事。傳說,炎帝在景陽山(今嚴塘石峰仙一帶)發現了茶葉。因此,山叫茶山,水叫茶水,茶水流過的土地就叫茶鄉。
  • 茶陵高隴 祥光普照 蟠藤再世
    ——茶陵,古稱茶鄉。茶鄉的名字起源於炎帝神農氏在景陽山發現茶的經歷,這是一個優美的傳說,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炎帝神農氏在景陽山發現茶,景陽山被稱作茶山,發源茶山之水謂之茶水,茶水流經的區域謂之茶鄉!茶鄉實際就是現在的秩堂、高隴、火田、七地等地。這一帶「山同脈、水同源、話同音、習同俗。」
  • 11月,茶祖之鄉茶陵的這場盛會不要錯過!七大主題活動歡迎你~
    對於愛茶的人來說,近日的一場盛會不容錯過。今天上午,記者從長沙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以「茶祖留芳,茶惠天下——茶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第十五屆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茶祖文化節將於11月18—20日在茶祖之鄉——株洲茶陵舉行。本屆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茶祖文化節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株洲市政府主辦,茶陵縣政府、株洲市農業委員會、茶祖印象茶業有限公司承辦。
  • 關於對茶陵縣城區炎帝路(茶陵大橋南端至紫荊花酒店路口)供水管網...
    關於對茶陵縣城區炎帝路(茶陵大橋南端至紫荊花酒店路口)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實施半封閉施工的通告經有關部門批准,茶陵縣自來水公司分別於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20日對茶陵縣城區炎帝路(茶陵大橋南端至紫荊花酒店路口)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實施半封閉施工
  • 遂川發現千年「炎帝聖母廟
    ◇張豐隊、陳雲生、王以之近日,《遂川茶志》工作人員在遂川縣營盤圩鄉羅霄大峽谷,世界三大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千年鳥道」,發現千百年來百姓自發紀念祭祀朝聖的「炎帝聖母廟」。他們來到羅霄山脈江西海拔最高鄉鎮———營盤圩,在桐鼓村當地村民的引導下,歷經3小時登上海拔1800多米的山峰,來到「炎帝聖母廟」。
  • 首屆茶祖文化節本周日在茶陵開幕
    紅網時刻株洲11月14日訊(記者 聶千川)欣逢盛世舉盛事,茶祖之鄉飄茶香。11月14日上午,第十五屆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茶祖文化節第二次新聞發布會在茶陵舉行。茶陵縣委副書記、縣長江小忠,茶陵縣委副書記謝志軍,茶陵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楊定桃、楊鵬飛,茶祖印象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成植出席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茶陵縣委副書記謝志軍主持。
  • 【茶陵百事通】茶陵吃貨們請注意啦!吃貨們請注意啦!茶陵特色菜製作流程大揭秘!!!
    譚延闓是茶陵人,字祖庵,曾經擔任過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也是一個美食家。  據《湘菜之源·祖庵家菜》一書記載,這道菜源自一個美麗的錯誤。  有一次,譚延闓回茶陵,家鄉人大擺筵席款待。席間,譚延闓去廚房看看,發現幾個廚師正在吃一鍋漿糊樣的東西,他試了下,覺得味道特別可口,便問,這是什麼菜,為什麼不端上桌去?廚師搖搖頭說,「糊啦」。譚延闓說,「好,每桌上一道糊啦!」
  • 湖南這座山唐代稱南嶽,因黃帝之子而得名,炎帝曾在這裡刀耕火種
    神農故封 我們華夏兒女都稱炎黃子孫,炎帝和黃帝是所有中國人以及華人的始祖,和他們有關的地方都被人們紀念。在湖南和江西交界處,就有一座山,與黃帝、炎帝都有關係,這在全國都很難找到第二處。這座山叫雲陽山,雲陽就是源於黃帝的兒子,這裡曾是黃帝之子少昊雲陽氏始封之地,因此得名雲陽山。雲陽山也曾是神農炎帝的封地,炎帝在這裡興農事、種五穀、嘗百草、採茶茗,稱為神農故封,這些在古籍《漢學堂絲書》和《皇甫記》中都有記載。
  •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你不知道的「茶陵仙境」
    史載,雲陽山是炎帝神農氏的封地,他的雨師赤松子曾在雲陽山設壇祈豐求雨。後來,炎帝將赤松山賜封給了赤松子,這山谷就叫赤松谷了。相傳,赤松子為神農氏雨師。他的本領很大,服水玉之後(《山海經》水玉指水晶),能避水火。他跟隨神農氏在此為百姓做了許多的好事。茶陵民間流傳的穿蓑衣奔舞求雨祈豐的習俗,就是赤松子當年祈豐求雨的舊俗,老百姓以此表達對他的崇拜。
  • 法國高盧人源於古代株洲茶陵地區
    法國高盧人(法語:Gaulois)是源於古代茶陵地區炎帝參盧的後裔。
  • 「煙茶」、薑茶、茶酒 茶陵:新茶人,新「茶作」
    三人都來自茶陵,全國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縣。他們通過改良工藝研製新「茶作」——煙茶、薑茶、茶酒。但在逐夢的路上,有人歡喜有人愁。2019年12月20日,他們不約而同參加了溫暖企業本地產品市場開拓對接會,又來為自己的產品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