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滅兩國不罷手,此國又入侵中國,打輸後國內暴亂,王朝因此覆滅

2020-12-12 有品味的歷史

自古以來,緬甸與中國關係一直十分密切,緬甸不是什麼大國,在國際上沒什麼存在感,所以國人對於緬甸的關注甚少,提起都覺得很陌生,只知其名,卻並不了解它。其實,有些時候的緬甸很像一個翻版的小中國,朝代更迭,新朝推翻舊朝。

在緬甸歷史上,曾經也出現過一個強盛王朝「東籲王朝」,這個號稱緬甸史上最強盛的王朝。

蒙古鐵騎的威力相信亞洲各國都有嘗試過,忽必烈建立元朝後,並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反而愈加激烈。除此之外,忽必烈還要求周邊小國向其上貢,不過卻遭到了當時緬甸王朝的拒絕。

據緬甸歷史記載,元使來到緬甸後,拒絕按照緬甸的禮節脫靴光腳面見緬甸王,被其下令處死。雖然是元朝使臣無禮在先,但是公然處死一國使臣,這無異於狠狠地打了忽必烈一巴掌。

忽必烈一怒之下決定訴諸武力,拿下緬甸。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當時緬甸執政的是蒲甘王朝,也曾烜赫一時,就這樣在鐵蹄的碾壓下黯然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後來,元朝在緬甸開設了徵緬行省,這個機構一直延續到了元末。隨著元朝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推翻,對緬甸的控制也一起跟著被瓦解,緬甸一下就變成了一個四分五裂的狀態。

雖然明朝在雲南以及周邊設置了三宣六慰,這其中也包括了現在緬甸的全部領土,但是在管理上主要還是依靠選拔當地人的方式進行的。這使得明朝實際上對於這片地方的管轄相當的鬆散。

當地的勢力進行整合後又分裂,分分合合導致緬甸一直紛擾不斷。北部有阿瓦王朝,南部有白古王朝,兩股勢力勢同水火,在長達四十年的時間內,大型小型的戰爭打了無數回,民眾不堪其擾,紛紛逃離。

民眾都逃往位於阿瓦王朝南部一個並不起眼的小國東籲,大量人口的湧入,可供生存的土地和資源並沒有那麼多,小國東籲最後也走上了向外擴張的道路。

而此時阿瓦和白古已經打得兩敗俱傷,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東籲崛起。緬甸的大一統由東籲的開國國君莽瑞體開始到繼任的莽應龍正式完成。同時這也使得東籲元氣大傷,開始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連滅兩大強國阿瓦和白古後,東籲經過對內發展,國力日漸強盛,莽應龍的野心再次燃起,他將目光放在了當時的明王朝。由於明朝的管理並不牢固,莽應龍一路勢如破竹,拿下了全部的三宣六慰之地。

莽應龍去世後,兒子莽應裡繼續父親的遺志,一心向北方進攻。所經過的地方全都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百姓苦不堪言。東籲王朝的強盛對於大明來說也不過是只強壯一點的螞蟻,一開始根本就沒把它當回事,所以吃個小虧後,明朝就開始著手對付這個「小武裝部落」,召集軍隊進行反擊,調兵遣將,很快將東籲王朝打得潰不成軍。

這次的失敗並沒有讓緬甸東籲王朝認識到雙方在實力上的差距,在明軍回返後,緬甸又開始搞事情。於是雲南巡撫陳用賓派人找上泰國聯合起來,要一鼓作氣除掉東籲。泰國國王納黎萱大帝響應明朝號召,率領大軍一度直逼緬甸首都,雖然最終還是沒能攻陷緬甸首都,但在雙方的夾擊下,東籲王朝也因此沒落。

失去霸主地位的東籲王朝,國內起義不斷,曾經被東籲王朝鎮壓的緬甸南部孟族人抓住了機會,結束了這個緬甸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此後緬甸進入貢榜王朝。

長期的徵戰對於一個國家是極大的損耗,更何況多次都是失敗的下場,令民眾對於這個王朝失去信心,這也是東籲王朝滅亡最大的原因。

在長達半世紀的糾葛中,明朝雖多次打敗東籲王朝,但最終並沒有將緬甸納入大明版圖。1661年,南明覆滅,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榔永曆帝逃至緬甸,緬甸王因懼怕吳三桂,不敢收留朱由榔,將其交給吳三桂後,朱由榔於次年被吳三桂絞死在雲南。

相關焦點

  • 朝鮮王朝為什麼會覆滅?是西方資本主義侵略,還是自身問題過多?
    就連主張北學清朝的朝鮮英祖也是因為在清朝漢化的背景下才對清王朝少了許多牴觸,為鞏固自身統治,仍然效仿前朝,為明朝皇帝立廟祭祀。綜上所述,足見朝鮮王朝從統治者到民眾的骨子裡,尊儒思想的烙印有多深。而此時的李氏朝鮮,由於不處在太平洋主航道上,西方列強對其接觸甚少,便被稱之為「隱士之國」。隨著日本和中國的國門相繼被扣開,朝鮮也進入到了西方列強的視線,英、法、俄、美等國相繼向其伸出了魔爪。
  • 世界上曾經的三大強國,卻都因一代帝王去世後繼無人而覆滅!
    一、波斯帝國波斯帝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它是由居魯士大帝建立起來的帝國。居魯士大帝在公元前559年的時候統一了波斯的其他部落,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在建立了波斯帝國以後,居魯士大帝又滅了米底王國和呂底亞王國,使波斯帝國一下子強大了起來。隨後居魯士大帝又向東徵服了其他地區,波斯帝國因此越來越強大。
  • 一個因侵略中國導致覆滅的強大王朝,入侵中國大敗後,被百姓推翻
    不過,這也不能成為我們拒絕了解它的理由,其實,在緬甸歷史上,曾出現一個帝國,它的影響力相當於中國的大一統王朝,可以說,它就是緬甸歷史上最強大的封建王朝。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王朝就是東籲王朝,它存在於13到18世紀,是緬甸曾經最強大的王朝。緬甸王國和古代東南亞其它王國一樣,都是一些小國寡民的邦國,東籲就是其中之一。
  • 始於嘉靖年間的泰緬大戰,不僅長達兩百多年,更讓一個王朝覆滅
    由於泰國的大城王朝一直在往東方、南方擴張,所以忙於擴張戰爭而無暇顧及其西部的緬甸國,加之緬甸自己國內的多年分裂,所以兩國之間一直相安無事。 泰緬大戰 兩國之間的這場超長期的大戰,其過程頗為曲折。雖跨度長達三個世紀,但並不是一直處於戰爭狀態,期間有不少年間處於和平時期。這場大戰的實質雖為兩國爭奪中南半島的霸權,但絕大多數時期是因緬甸侵犯泰國而引發的戰爭,所以泰國國內出現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人或事。
  • 不滅個國,就沒法在圈子裡面混,大唐有哪些滅過國的將領?
    其中很多優秀的將領都進行過滅國運動,可以說是一言不合就滅國,如果他們在一起談話那就是「想當年我滅了哪一國,怎樣怎樣」那些沒滅國的將領都不好意思上前參與話題的討論。那麼都有哪些將領滅過國呢?李靖滅突厥李靖是韓擒虎的外甥,自幼便有很高的軍事素養。隋末李淵起兵的時候,李淵曾想告密,最後沒有成功,被抓住。
  • 歷史上商湯滅桀政建商朝,這個神秘的王朝被滅,到底是什麼原因?
    前言宗主國是如何被一個方圓只有七十裡的封國打敗?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商湯滅夏在我國歷史上是一次比較大的奴隸制度改革的事件,在此基礎上也打破了君主永久長存的思想。這一次的事件也被稱為商湯革命,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革命。
  • 平均氣溫降低1個攝氏度,間接導致了明王朝的覆滅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關於它的覆滅總是眾說紛紜,比如:農民起義、財政危機、封建社會的土地兼併等等,但追究引發這一系類滅國原因的源頭,還要從明清的小冰期說起。我國一共經歷了6次小冰期,其中影響最大的一次要數發生在1560-1890年的明清小冰期。
  • 甲午戰爭中日兩國在大戰,朝鮮王朝當時在幹嘛?
    甲午戰爭是近代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戰爭之一,此戰清王朝敗給了新興強國日本,其虛弱的本質暴露無疑,國家一蹶不振……也正是因此,中國任何一個中學生都會學到這段歷史,大家都知道,甲午戰爭的導火索是朝鮮,最初的主戰場也都是在朝鮮,清軍海陸軍腐敗無能,兵敗如山倒,日軍在朝鮮半島一路北進,打入中國境內,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 唐王朝為數不多的軍事失敗,鼎盛時期的唐朝為何會輸給小國新羅?
    自從有歷史記錄以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建國的朝代如潮水般來來去去,有些朝代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很低,如晉,人們對它的印象似乎就只停留在智障皇帝和五胡亂華這一層面上。但是有些朝代卻覆滅後仍能根植在人們心中,並引以為傲。
  • 唯一被日本滅國的國家,曾是中國屬國,後被日本佔領至今
    然而島國的局限性,在此時卻暴露出來,仔細看地圖就知道,日本東邊靠近太平洋,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而西邊又是中國的清王朝和沙皇俄國,當時的朝鮮,也是中國的附屬國,以當時日本的國力,想向西推進,無疑也是不太現實。鑑於這種情況,日本就將矛頭對準了南部的島國:琉球國。
  • 兩國互撕400多年,最後一國被滅,中國牛人說:我幫你們復國!
    我們都知道,古代中國藩屬國很多,從北邊的朝鮮到東南亞幾個國家,很多都受中原王朝所管轄,有的甚至被中原王朝統治百年。只不過後來隨著中原王朝衰弱,這些國家逐漸脫離中國。特別是近代以來,由於西方列強殖民東南亞,致使一些國家與中原王朝徹底失去宗藩關係。不過即使失去關係,現在東南亞國家華人最多。
  • 朱元璋滅元朝時,蒙古四大汗國為何袖手旁觀?
    此時四大汗國名義以元朝為宗主,但各自為戰,沒人向元朝真正稱臣。 為何不出手幫元朝? 元朝是我國歷史上享國比較短的一個王朝,這個王朝後期起義不斷,最後被朱元璋所滅。很多人不明白,四大汗國都是成吉思汗的後人當汗,為什麼不出手相救呢?
  • 此國太好鬥,還不斷反對中國,結果在地圖上一口氣消失130年
    後來波蘭人藉助英國法國伸出的橄欖枝,表現得乖巧一些,終於復國了,沒想到復國後的波蘭也不安分,他們霸佔了德國的重要區域,導致德國本土和普魯士被切斷聯繫,讓德國人十分恨波蘭,為波蘭再度覆滅埋下隱患。但波蘭沒有就此罷手,它接著騷擾俄國,殺了十萬俄國人,這讓蘇聯人特別痛恨它。
  • 她十歲進宮15歲生子,得寵後坐皇帝腿上議政,滅國後因太美慘死
    他從繼位後到陳被隋滅僅有7年,成為亡國之君後仍然享受著隋文帝楊堅的禮待,每天醉生夢死,最後陳叔寶在52歲那年於洛陽病死。也不知這麼多年中,他是否會常常想起那個曾陪伴在自己左右的倩影?
  • 周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得國最正,享國最久的王朝
    周王室有瓦解之趨勢而無土崩之禍患,周王朝只是逐漸瓦解,但是它瓦解的過程不但沒有造成劇烈的社會動蕩和大批人口死亡,反而成了華夏文明擴張的過程,比後世王朝滅亡時造成的劇烈社會動蕩和大量人口死亡強得多了,可以說是功德無量。再者,西周滅亡後關中的地盤沒有了,但是還有洛邑啊,雖然實力嚴重受損但是還是王朝還是能夠繼續運行的,因為到處都是災備系統。
  • 細數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哪個朝代最有名?哪個朝代貢獻大?
    相反,那些統治幾十年甚至十幾年的「短命王朝」就不值得大家去多費口舌了,其實這些統治時間短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的數量,要大於那些統治幾百年的朝代,今天咱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都有哪些「短命的王朝」,接下來給大家簡單羅列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朝代,看看它們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多少年,都發生過哪些歷史事件,出了幾位皇帝,它們是怎麼滅亡的。
  • 二戰唯一對中國宣戰的國家,後險被200名士兵打得滅國,不是日本
    為何日本不向我國宣戰呢?原因有三,第一是因為當時有個叫《海牙公約》的國際法,其中規定兩國宣戰,就必然受到國際制裁。然而,日本這個彈丸之地,當時的鋼鐵、石油等各種大型機械設備都依靠外來進口。一旦被制裁,將陷入內困的局面。 第二,日本為了避免在國際輿論上遭到圍攻。眾所周知,侵華戰爭是一場毫無正義可言的侵略戰爭,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日本也不可能明目張胆的宣戰。
  • 中亞浩罕汗國阿古柏入侵中國新疆的事件
    19 世紀 70 年代中亞浩罕汗國阿古柏入侵中國新疆的事件。佔據南疆喀什噶爾城(今喀什)的柯爾克孜族思的克伯克向中亞伊斯蘭教汗國浩罕乞師求援,迎請大小和卓之後、張格爾之子布素魯克汗返回新疆。1865年春,浩罕軍事頭目阿古柏隨布素魯克汗進入南疆。阿古柏本為浩罕的軍官,初為浩罕國王呼達雅爾汗的「穆合熱本」(近衛),後升至阿克美奇特(白清真寺)要塞指揮官,進入南疆不久,便驅逐布素魯克汗,並對其他各支反清勢力展開攻勢.
  • 百年內4個世界老二被終結,其中一個已滅國
    ,但是國內整個就是一百廢待興的狀態,除此以外,就連自己的殖民地也在美國的援助下全部乘機擺脫了英國的控制實現了獨立,而英國成了實打實的光杆司令,再也沒有升到天空最高處。第二個是蘇聯,二戰結束以後,沒有了英國這一經濟大國作為對手,取而代之的便是以軍事實力在世界大國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蘇聯,當時的蘇聯和美國是唯一兩個擁有殺傷力巨大的核武器的國家,兩國都十分忌憚對方的核武器力量,為了避免因使用核武器而造成人道主義災難,也是為了限制對方的軍事發展,蘇美兩國達成一致,籤訂了限制兩國核武器數量的相關協議,而美蘇關係也因此從互相爭霸進入冷戰模式
  • 古代中國幫這個小國滅了強鄰,該小國卻恩將仇報入侵中國
    從古到今,中國周邊很多國家都受到過中國的援助,有些國家得到中國的援助後對中國感恩戴德,不過有些國家卻過橋抽板,恩將仇報,這些國家就是「白眼狼」。不僅在現代社會有很多白眼狼國家,甚至在古代也有白眼狼國家,今天小編給讀者們講述的這個故事,就是古代最典型的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