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天寶時期春天的一天裡,唐玄宗李隆基帶著楊貴妃在宮裡的沉香亭觀賞著著名貴而妖豔的牡丹花。一行人漫步長堤,在美麗的景色裡,伶人們正準備以歌舞助興之時,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此情此景怎麼能夠再唱舊詞呢?」,於是便派人將金花箋賜給剛剛被叫來的李白,讓他在其上面作上新詞。
於是非常著名的《清平調》便由此誕生了,還不止一首,一下子都是三首,令我們不得不佩服李白的才情,果然詩仙的名號不是白叫的。這三首裡其中的這首雲雨詞,還運用了楚襄王與女神「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的典故:
《清平調·其二》唐·李白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許多人說這首詞是在誇楊貴妃的美貌,但這首詞真的是在誇獎楊玉環嗎?按這首詞的表面的意思來看,是在誇楊貴妃所具有的羞花之貌和與唐玄宗的郎情妾意之間的纏綿悱惻的愛意。
但李白僅僅就為了誇讚楊貴妃而寫下這首雲雨詞?我覺得不是。我覺得這首詞寫的更多的是李白自己內心的心境,李白覺得自己在唐玄宗眼裡和李龜年是一樣,只不過一個是寫詞的,一個是唱曲的罷了。更引起我懷疑的是,李白在作完這組詞後不久,便被「賜金放還」了,從此離開了長安。
在李白被唐玄宗派人叫來作詞之前,自己和朋友在痛快喝酒,早已酩酊大醉,趁著醉意竟命令唐玄宗身邊的大紅人高力士為自己脫靴。
雖然高力士是宦官,但平素怎麼著也算是朝中的顯貴、皇帝身旁的大紅人,讓他為一個翰林小官脫鞋,則深深地感到不恥。於是他不斷地挑剔自己這組詞中的毛病,並加以惡意揣測,再激怒楊貴妃,使楊貴妃記恨李白。之後唐玄宗每當想加封李白官職時,楊貴妃總是從中作梗並加以阻止。
這枕邊風一吹,李白的政治之路基本上算是走到盡頭了,就這樣白白地斷送了一代才子的光明前程,也在不經意扼殺了李白自己心中一生的抱負。
《清平調》也越發使李白看清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過換句話來說,若是李白真的在政治場上得意了,那我們恐怕就很難能讀到他之後的佳作,苦難才難真正早就一位偉大詩人嘛。
李白,他一生的真正抱負並不是寫詩,而是在於從政,寫詩只是李白隨便玩玩罷了。作為詩人,他可以說李白是個天才、奇才,甚至百年一遇的仙才;但作為政治人物,他實在是沒有政治天分,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雖然在李白詩中有許多是他對自己政治才能的自誇,但縱觀其一生,仕途上的不斷失意,抑鬱的政治生涯,實在看不出他這方面的才華,甚至他在政治上顯得非常幼稚。
李白進宮後,目空一切,讓高力士脫鞋、楊貴妃磨硯,有時甚至都不把唐玄宗放在眼裡,李白的狂傲也讓唐玄宗反感。更要命的是,李白嗜酒如命,工作期間也是狂醉不醒。他的狂傲,令他的仕途更是直下。
之後的李白,更是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安史之亂後,因永王李璘急缺人才,親自派人三請李白,李白又成為永王的幕僚。可惜不到兩個月,永王也對他的政治才能失去信心,並最後以失敗而告終。悲哀的李白,雖滿腹經綸,也只有仰天長嘆了。
李白志向高遠,俱有豪放飄逸的詩人氣質。他的詩在手,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屑於雕章琢句,亦不勞勞於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
這三首清平調,在李白一生整個的詩詞創作中,或許不是名氣最大的,但卻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改變了詩仙李白的整個人生軌跡。
編輯:張聖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