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這首雲雨詞僅僅就是給楊貴妃寫的嗎?還竟改變了自己人生軌跡

2020-12-24 雲上小詩文

在唐朝天寶時期春天的一天裡,唐玄宗李隆基帶著楊貴妃在宮裡的沉香亭觀賞著著名貴而妖豔的牡丹花。一行人漫步長堤,在美麗的景色裡,伶人們正準備以歌舞助興之時,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此情此景怎麼能夠再唱舊詞呢?」,於是便派人將金花箋賜給剛剛被叫來的李白,讓他在其上面作上新詞。

於是非常著名的《清平調》便由此誕生了還不止一首,一下子都是三首,令我們不得不佩服李白的才情,果然詩仙的名號不是白叫的。這三首裡其中的這首雲雨詞,還運用了楚襄王與女神「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的典故:

《清平調·其二》唐·李白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許多人說這首詞是在誇楊貴妃的美貌,但這首詞真的是在誇獎楊玉環嗎?按這首詞的表面的意思來看,是在誇楊貴妃所具有的羞花之貌和與唐玄宗的郎情妾意之間的纏綿悱惻的愛意。

但李白僅僅就為了誇讚楊貴妃而寫下這首雲雨詞?我覺得不是。我覺得這首寫的更多的是李白自己內心的心境李白覺得自己在唐玄宗眼裡和李龜年是一樣,只不過一個是寫的,一個是唱曲的罷了。更引起我懷疑的是,李白在作完這組詞後不久便賜金放還了,從此離開了長安。

在李白被唐玄宗派人叫來作詞之前,自己和朋友在痛快喝酒,早已酩酊大醉,趁著醉意竟命令唐玄宗身邊的大紅人高力士為自己脫靴。

雖然高力士是宦官,但平素怎麼著也算是朝中的顯貴皇帝身旁的大紅人,讓他為一個翰林小官脫鞋,深深感到不恥。於是不斷地挑剔自己這組詞中的毛病,並加以惡意揣測,激怒貴妃,使貴妃記恨李白。之後唐玄宗每當想加封李白官職時,楊貴妃總是從中作梗並加以阻止。

這枕邊風一吹,李白的政治之路基本上算是走到盡頭了,就這樣白白地斷送了一代才子的光明前程,也在不經意扼殺了李白自己心中一生的抱負。

《清平調》也越發使李白看清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過換句話來說,若是李白真的在政治場上得意了,那我們恐怕就很難能讀到他之後的佳作,苦難才難真正早就一位偉大詩人嘛。

李白,他一生的真正抱負並不是寫詩,而是在於從政,寫詩只是李白隨便玩玩罷了。作為詩人,他可以說李白是個天才奇才甚至百年一遇的仙才;但作為政治人物,他實在是沒有政治天分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雖然在李白詩中有許多是他對自己政治才能的自誇,但縱觀其一生,仕途上的不斷失意,抑鬱的政治生涯,實在看不出他這方面的才華,甚至他在政治上顯得非常幼稚。

李白進宮後,目空一切,讓高力士脫鞋楊貴妃磨硯,有時甚至都不把唐玄宗放在李白的狂傲讓唐玄宗反感。更要命的是,李白嗜酒如命,工作期間也是狂醉不醒。他的狂傲,令他的仕途更是直下。

之後的李白,更是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安史之亂後,因永王李璘急缺人才,親自派人三請李白,李白又成為永王的幕僚。可惜不到兩個月,永王也對他的政治才能失去信心,並最後以失敗而告終。悲哀的李白,雖滿腹經綸,也只有仰天長嘆了。

李白志向高遠,俱有豪放飄逸的詩人氣質。他的詩在手,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屑於雕章琢句,亦不勞勞於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

這三首清平調,在李白一生整個的詩詞創作中,或許不是名氣最大,但卻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改變了詩仙李白的整個人生軌跡。

編輯:張聖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

相關焦點

  • 李白給楊貴妃寫詩,成為千古絕唱,網友:這也太肉麻了
    唐代的詩人也有很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應該要數李白了吧,他的一生寫了很多很多的詩,被人們尊稱為「詩仙」。李白的詩不僅在古代就被人追捧,到了現在我們依然能夠在教科書裡看到他的詩。李白的才情是讓人非常敬佩的,他在我們很多人的心裡就是一個敢愛敢恨、敢說敢做的瀟灑哥。開心時,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悅之情。不得意時,他又敢說敢做,不受世俗的約束。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為追求楊貴妃所寫,如今已廣為流傳
    眾所周知,唐玄宗有一寵妃名叫楊玉環。而李白當時在皇宮中的任務十分簡單,就是每天寫寫詩歌哄唐玄宗開心,不過李白也曾為楊貴妃寫過不少讚美她的詩句。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當屬《清平調》了,這也是李白為楊貴妃寫過的所有詩歌當中,流傳度最廣並且影響力最深的一首詩。那麼《清平調》到底都寫了什麼?為什麼說這是李白寫給楊貴妃的一首肉麻「情詩」呢?
  • 為什麼說,李白用「雲想衣裳花想容」寫楊貴妃,有絕高智慧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為楊貴妃寫的三首《清平樂》中,第一首的第一句。李白用這句話來形容楊貴妃,可以說體現了李白極高的智慧。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沒有寫女人的任何身體器官,也沒說三圍怎麼樣啥的,所要表達的,就是一句「恰到好處」的意思。不過,這幾句話也不能用來寫皇帝的女人。因為就算這樣寫,其實也是一種評價。總之,評價皇帝的女人,就是不對的。其實,在古代社會,皇帝的女人,應該稱之為「國母」,對她的評價,是應該從「德行」上來考慮的,說她「母儀天下」。如果這樣說,估計也沒有大問題。
  • 李白如何寫楊貴妃的美貌?一首非常肉麻的詩《清平調其一》
    李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風格浪漫,非常受人們的喜歡。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文武全才的李白所寫的詩涉及多個方面,有豪邁的,有婉約的,有山水的,更有鄉愁的。除了這些以外,風雅韻致之詩也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首李白寫的一首非常肉麻的詩--《清平調其一》,這是李白誇讚楊貴妃的。這開篇的前兩句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事情發生在公元743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寶二年春天的一日。
  • 詩仙李白淪為記者?詩興大發卻成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燈泡!
    這是何等的「道行」?不但行路難多歧路,其還「長風破浪會有時」,而人生的豪邁氣概,皆莫過於「直掛雲帆濟滄海」。而在《將進酒》中,更是將人生寫絕:「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些詩句,至今依然無人超越。
  • 李白寫了3首詩讚美楊貴妃,其中2個字讓楊貴妃惱羞成怒
    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他的詩才飄逸奔放,超凡脫俗,故有「謫仙」之稱,人們形容他是天上被貶到塵世間的仙人。這與他的灑脫豪爽的個性不無關係,他的很多詩句中,都鮮明體現出這一點,「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 李白很肉麻的3首詩,全都赤裸裸地吹捧楊貴妃,其中一首更是經典
    李白一生寫了1000多首詩,其中的很多經典我們都能脫口而出,比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的詩,看似狂放灑脫,不慕名貴權利。但其實在李白的詩中,有3首很特別,一是這3首詩都叫《清平調》,二是這3首詩全都是赤裸裸地誇讚楊貴妃,而且其中一首還流傳千古。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李白的誇人功力如何。
  • 李白這兩首詩為「不同的女人」而寫,為什麼總是想到趙飛燕?
    唐代大詩人李白寫了不少女性題材的詩歌,在太白的心中,有一個女人總是出現在他的筆下,那就是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在李白的詩中,不管寫得寵的妃嬪,還是寫失寵的妃嬪,總是喜歡拿趙飛燕來作對比。李白奉唐玄宗之命為為楊貴妃寫歌辭,頃刻間,就寫下了千古名篇《清平調》,《清平調》是組詩,共有3首,這是其中的第2首。這首詩將楊貴妃比作是嬌豔欲滴的紅牡丹,就算是天上的巫山神女看見了,也要枉自斷腸。如果要問在漢宮之中,有誰能跟貴妃比較一下,就算是美麗異常的趙飛燕也要靠化妝才行。將楊貴妃的美貌說得天上沒有,地上絕無僅有。
  • 《清平調》三首:李白是怎樣誇讚楊貴妃的?
    這三首詩是李白任翰林供奉時所作,我是聽蒙曼老師講解之後,感到很喜歡,所以寫出以下感悟。據說有一天,唐玄宗和楊貴妃去興慶宮沉香亭賞牡丹,面對眼前美景,唐玄宗忽然覺得,名花美人當前,舊詞舊曲有些不適宜,就命人去寫新詞奉上。宮廷樂師李龜年趕緊跑去找李白,說皇上搖頭寫詩。
  • 李白為吹捧楊貴妃,寫下28字肉麻情詩,現在卻成千古名句
    ,他讓高力士脫靴,讓楊貴妃磨墨,可以說做到了讀書人一輩子想做的事情,而且李白的情詩還是學給楊貴妃的,這一點就令人佩服,這是詩仙李白要公然「調戲」楊貴妃?這首詩是李白初見楊玉環時所寫,他被楊貴妃的美驚豔到,有感而發用短短的28個字描述出對楊貴妃的讚美。不管是天上的雲彩,還是陸地的花朵都爭相為她裝扮,只有無與倫比的美才能配得上這樣的待遇。
  • 李白作詩讚美楊貴妃,短短28字,把女人的美描述到了極致!
    《清平調》總共有三首,每一首都有四句七言,每首都從不同角度來描述楊貴妃,直到現在依然讓世人讚嘆,還被改成了流行樂曲,鄧麗君、王菲等著名歌星都翻唱過。李白寫《清平調》的時候還有一個故事,李白雖然才名在外,但是仕途的發展卻沒那麼順利,因為唐朝還是很看重出身門第的,得不到一個有身份的人引薦,是很難入朝為官的。
  • 不知名詩人寫了首廬山瀑布,媲美李白,蘇軾卻不贊同,並大加譴責
    今天,我們就說說李白的「死忠粉」蘇軾,因為一位詩人也寫了首《廬山瀑布》,為了維護偶像,竟然大加譴責。李白曾經寫了首著名的七絕《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李白寫《清平調》到底是讚美楊貴妃,還是諷刺唐玄宗和楊貴妃?
    有人問,李白是豪放不畏權貴的浪漫主義詩人,又為何會寫下吹捧楊玉環美貌的《清平調》呢?等等,問題來了,李白寫《清平調》到底是不是吹捧楊貴妃?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其實《清平調》並不一定只是表面上的吹捧,也可能是在譏諷唐玄宗,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解讀一下《清平調》的三首詩便知道了。
  • 雲想衣裳花想容,楊貴妃的命運,李白早已經透露
    在為唐明皇作詩時,他以不畏權貴,不阿諛奉承的詩骨為大家所傳頌,在《貓妖傳》中,李白所作的《清平調》大家都以為是在讚揚楊貴妃,詩詞的表面大意思也是如此。在劇中李白寫詩時有三個前提和特點,才促就了這首詩,一是這首詩不是李白主動寫的,而是宦官為了討好楊貴妃向李白求的詩句,二是李白寫完這首詩後,連貴妃的面都沒見過,三是李白寫完這首詩後哭了。
  • 李白肉麻的一首詩,光明正大地吹捧楊貴妃,其中兩句成為千古名句
    中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曾誕生了許許多多的文化瑰寶。比如說然而在這許多的文化瑰寶中,唐詩又是其中最為奪目最為光彩照人的一顆明珠,而談及唐詩有一位詩人的名字便不得不提,他就是被譽為「詩仙」的李白。李白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雖然時過境遷,但李白的詩依舊受人追捧,獲得了無數人的讚美。
  • 如何從各個方面,形容出女子的美貌,來看看李白這三首詩
    我們的大詩人李白自然是少不了的,這不,他就寫了三首詩,分別從時間、空間等方面寫出了楊貴妃的花容月貌、閉月羞花。相傳這三首詩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在欣賞牡丹時覺得氣氛太過單調,於是便召李白進宮寫詩來助助興。在自己的領導面前自然是要好好表現一番,李白果然不負眾望,寫下了這三首名作。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 詩仙李白出手就是絕唱!寫了兩首詞,就成為百代詞曲之祖
    那麼,是什麼人能夠在前邊基本沒有古人,後邊更加沒人的情況下,寫下這兩首詞呢?是詩仙李白!因為這兩首詞寫得太過高妙,不僅在盛唐時代孤峰突起,就是在宋代也是獨樹一幟,因此,從明朝開始,就有人懷疑它們並不是李白的作品,因為突然在盛唐就出現了這兩首極為成熟、藝術水平達到巔峰的作品,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但事情總有例外,在天才的李白的身上,還有什麼不會出現呢?
  • 李白盪氣迴腸的一首詩,寫盡相思之苦,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古代文人大都很多情,喜歡寫一些相思懷念的情詩,古文人多情這是明擺著的。白居易書寫唐明皇和合楊貴妃的相思愛情,寫道「天下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無絕期」;柳永與昔日戀人分別,吟唱道「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秦觀詠唱牛郎織女的一年一度之約,感嘆道「兩情若是久長時,又在朝朝暮暮」。
  • 關於李白的詩酒人生
    ——這酒中味,還得跟著他的人生經歷改變。余光中評價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如果唐朝的文化有一半是李白,那李白的文化裡便有一半是酒。愛酒如命的李白,詩作中多在醉時寫。 被人稱為詩仙的他,無酒不成詩。和所有不得志的詩人一樣,李白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理想奮鬥。 而作為古人,實現自己的理想的方法便是 ——致仕。 這其中的追逐、欣喜、彷徨、失落都化為杯中酒,喝進肚裡,寫進詩裡。
  • 李白苦尋3人不得,分別是道士、侍卿、山僧,原因竟藏在三首詩裡
    說來奇怪三首詩,都是以相思尋人為主題,更奇怪的是三首詩分別是尋找三個人,一個是道士,一個是侍卿,還有一個山僧。將他們串聯起來,我忽然發現,原來詩中思念的不是三個人,而是三類人。三類人又恰恰是李白人生軌跡上三次頓悟。 十八歲·追求道家的田園牧歌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