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首詩是李白任翰林供奉時所作,我是聽蒙曼老師講解之後,感到很喜歡,所以寫出以下感悟。
據說有一天,唐玄宗和楊貴妃去興慶宮沉香亭賞牡丹,面對眼前美景,唐玄宗忽然覺得,名花美人當前,舊詞舊曲有些不適宜,就命人去寫新詞奉上。
宮廷樂師李龜年趕緊跑去找李白,說皇上搖頭寫詩。
結果李白頭天酒喝多了,宿醉未醒。這可怎麼辦呢?
皇命下來了,你不醒也得醒啊!李龜年就把李白搖醒,說了這事。
李白迷迷糊糊,既沒見到牡丹花,也沒看到當時的場景,更沒見到當日在場的人。
按說這可怎麼寫啊,可別忘了,這是詩仙哪,那是鬥酒詩百篇的神人啊,肯定難不倒他!
於是,稍微調整了一下,就有了這三首相當於高考命題作文的詩作《清平調》。
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依欄杆。
反覆讀這三首詩,給人的感覺就是大氣高貴,很配君王貴妃的氣場和風韻。
第一首,是以白牡丹比喻楊貴妃的。
人們看見潔白的雲朵就想起了你的衣裳,看見了嬌豔的花兒就想起了你的容顏。(多美的人啊!)
朵朵帶露珠的牡丹花在春風吹拂下,多麼華貴,香氣又是多麼濃鬱啊!(一語雙關:喻楊貴妃在皇上的寵愛下如春風中的花兒一樣綻放青春的美好!)
你啊,就像超凡脫俗的神女一樣,不是在群玉山頭一展風姿,就是在瑤臺的月光下翩翩起舞。(美若天仙啊!)
第二首,是以紅牡丹比喻楊貴妃的。
據說楊貴妃愛出汗(胖嘛),而且她的汗比較有特點,錦帕一擦,汗跡是桃花一樣的紅色。李白可能想起了這個趣聞吧,所以大筆一揮「一枝紅豔露凝香」,紅牡丹,帶著露珠,透著幽香,形象不?
「雲雨巫山」是典故,是說楚襄王在夢中與巫山神女相會的故事,李白用在這裡的意思是,巫山雲雨只是夢一場,醒來後只有悲涼悵惘,哪裡比得上唐玄宗和楊貴妃一樣真實地相依相伴?(皇上貴妃能不高興嗎?)
接下來,李白又拿漢宮飛燕和楊貴妃相比,唐代人看起來對漢代情有獨鍾啊!
飛燕美不美?太美了!據說以腰細出名,竟然能在人的掌心跳舞(這麼誇張),但是飛燕再美,也只能在換上新衣裳化好妝之後,才敢和楊貴妃比美。你說這楊貴妃美到何種程度了?
有人說,這裡是李白在諷刺楊貴妃的胖呢!其實,據蒙曼老師說,唐朝人根本就不以胖瘦為審美標準,沒這個概念呢,怎麼就有了譏諷意?
第三首,寫到了唐玄宗,然後又概括了全景,寫出了一眾人的沉醉。
有名花伴著,有美人陪著,名花美人互相映襯,這樣的美好常常令君王笑顏相對。
春風無限啊,釋放了多少憂愁和煩惱,沉醉其中的人啊,倚靠著沉香亭北的欄杆,好一幅貴妃醉酒圖啊!
反覆誦讀這三首詩,眼前似乎浮現出了大唐盛世的氣象萬千,李楊二人沉醉在春色旖旎中的場景也似乎呼之欲出了 ,李白真不簡單啊!
在他筆下,楊貴妃真是高貴典雅,氣度非凡,又美若天仙哪,難怪唐玄宗為之痴迷,忘乎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