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11:18圖文來源: 金陵名醫堂微信
2016年發布的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中明確顯示
在營養學和食品安全理論中
沒有「食物相剋」之說
至今也沒有因為「食物相剋」
導致的食物中毒案例
「食物相剋」
導致人死亡的說法
很可能是食物中毒
或是特殊體質
產生的過敏表現
「食物相剋」說法是謠言
早在1935年,我國科學家就在民間傳言較廣的所謂「相剋食物」中,選擇最流行的14組食物進行實驗,包括蜂蜜和蔥、牛肉和板慄、花生和黃瓜、螃蟹和柿子等,結果證實不論是人體實驗還是動物實驗,都顯示一切正常,食物相剋在85年前就已被證明不科學。
2018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一號消費預警發布:食物相剋說法都是謠言。過度關注食物相剋,會影響我們攝入食物的多樣性,食物相剋傳言是站不住腳的。
螃蟹和柿子同吃
會食物中毒?
解答:食物本身和個人體質影響,與兩者同吃無關。
北京營養源研究所研究顯示,柿子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豐富,而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一些腸道比較敏感的人吃了大量的柿子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與螃蟹無關。
螃蟹等海鮮容易腐敗變質,產生的細菌容易導致腹瀉。此外,很多人因為體質特殊對海鮮過敏,誘發病情,與柿子無關。
蝦蟹與維生素C同吃
會引發砒霜中毒?
解答:拋開劑量談毒性,只能是危言聳聽。
蝦蟹含有微量的砷元素,主要為無害的有機砷,基本上會被原封不動的排出體外。砷元素和維C結合後會產生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但是想要生成對身體有害的致死量,需要一次性吃下300斤蝦蟹和大量的維生素C。
正如315晚會中指出
我們應該去注重
食物營養是否平衡
是否符合自己的體質
而不是去盯著食物相剋
將自己的不適情況
刻意對號入座
飲食不當而非「食物相剋」
有時人們吃完東西不舒服,往往是因為食物不乾淨、食用方式不當、過敏體質等個人原因。
謠言都片面地誇大了食物間的相互作用,忽視了劑量的重要性,從而出現了「中毒」、「致死」等種種謠傳說法。
我們推薦大家
學習並參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在科學飲食的基礎下
食物多樣 食物均衡
放心吃 大膽吃 搭配吃
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