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集成的功能越來越多,不同的廠商發力重點不一樣。
步入5G時代,手機攝像成為廠商關注的焦點。
多攝像頭、全焦段和多功能成為廠家的共識。
在手機攝像頭數量方面,由最開始的單攝、雙攝,演變為三攝、四攝和五攝。
在鏡頭分類方面,廣角、超廣角、長焦、潛望式、光學變焦、TOF鏡頭、微距鏡頭和黑白單色鏡頭。
隨著手機攝像頭數量增加,種類豐富,日本的鏡頭廠商有點忙不過來了,過上了躺著賺錢的日子。
參考日本調研公司數據,2020年上市的新手機當中,86%的機型配備了兩顆以上的攝像頭,三攝、四攝機型數不勝數。
數據顯示,2020年Q1,上市新機平均裝載3.5個以上的攝像頭。
相機傳感器數量的增多,直接導致市場供需失衡。
即使是在銷量淡季,相機傳感器的訂單也很難有價格優惠,常年維持在高位。
因為疫情原因,今年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不太樂觀,上半年國內市場出貨量只有1.4億部,同比下降20%。
可手機COMS的採購訂單沒有受到影響,增長勢頭依然強勢。
其它的電子器件,量產以後,價格會逐年降低。
因為供不應求,手機傳感器COMS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與此同時,廠商開啟攝像功能大比拼,華為、OPPO引入定製傳感器。
而小米、三星則引入1億像素鏡頭。
相機傳感器的功能也在增加,生物特徵識別(測溫)、3D互動(AR)等等。
相機COMS每年都要升級更新,價格呈現攀升之勢。
除了智慧型手機,汽車自動駕駛、安防監控也需要大量的COMS圖像傳感器,這加劇了廠商的產能負擔,成為甜蜜的煩惱。
目前,市場上的主流CIS(COMS圖像傳感器)廠商包括日本的索尼,韓國的三星。
參考HIS數據,索尼市場佔有率高達50.1%,擁有強大的話語權,用「躺著賺錢」來形容索尼一點都不誇張。
參考索尼財報數據,僅影響及傳感器解決方案業務,每年的利潤就超過了2000億(折合人民幣約130億)。
很多小夥伴「嘲諷」索尼:蘋果、華為搶著買索尼傳感器,可索尼手機拍照表現稀鬆平常。
筆者突然發現真相,索尼傳感器業務太賺錢,根本忙不過來,哪有時間去賺辛苦錢(手機業務)。
三星市場佔有率為20.5%,排名第二。
這兩家廠商拿走70%的份額,CIS市場呈現「巨頭格局」。
CIS門檻高,玩家也不少,豪威(韋爾股份)、安森美和SK海力士正在努力追趕。
在筆者看來,國內廠商還是有不少機會的。
索尼、三星在智慧型手機領域非常強勢,而豪威在工業領域更具優勢。
隨著5G的普及,智能汽車、物聯網和安防領域的CIS需求會進一步爆發。
思特威在安防領域聲名鵲起,夜間成像能力極其出色。
格科微成立於2003年,深耕低端CIS市場,出貨量做到了全球第一,薄利多銷,正準備衝刺科創板。
CIS是個大金礦,國產廠商還要努力去發掘。
各位小夥伴,你認為手機、汽車和安防哪個領域對攝像頭的需求最旺盛呢?歡迎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