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為雄安新區建設提供水生態支撐,西大洋和王快水庫向白洋澱補水...

2021-01-13 保定發布

荷紅葦綠、鳥戲魚翔,通過連續生態補水,白洋澱又恢復往日美景。

圖片來自白洋澱風景區官網

今年3月25日,西大洋、王快水庫相繼提閘放水,分別通過唐河乾渠—大水系工程—府河、沙河乾渠—月明河—孝義河向白洋澱補水。截至目前共計補水12265萬立方米,其中西大洋水庫補水5780萬立方米,王快水庫補水6485萬立方米。

白洋澱是雄安新區最重要的生態支撐,8條入澱河流上遊均在我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堅決服從、堅決支持、堅決借勢、堅決保障雄安新區建設的要求,自2017年以來,我市積極謀劃利用上遊水庫和南水北調引江水連續向白洋澱實施生態補水。

2018年我市通過合理調配本地地表水、南水北調退水、合理利用雨洪資源等實施多源補給,實現河道過水6.5億立方米,使雄安新區的水生態質量得到明顯提升,白洋澱蓄水量維持高位。

今年,我市早謀劃、早部署,專門組織王快水庫、西大洋水庫、安格莊水庫管理處和有關縣(市、區)召開全市河流生態補水工作會議,安排部署王快、西大洋、安格莊水庫及旺隆水庫向白洋澱實施生態補水工作。

今年3月份以來,全市謀劃實施,利用王快水庫通過沙河總乾渠—月明河—孝義河向白洋澱補水;西大洋水庫向唐河實施生態補水;西大洋水庫通過唐河總乾渠向曲逆河—界河—龍泉河—清水河補水;西大洋水庫通過唐河總乾渠經大水系工程向市區、白洋澱補水;安格莊水庫向中易水—南拒馬河實施生態補水;旺隆水庫向北易水—中易水—南拒馬河實施生態補水等6條生態補水線路。同時我市利用南水北調長江水對河道和白洋澱進行補水,目前河道補水順利,合計補水約6500萬立方米。今年全市計劃調配水量5.5億立方米用於向河道和白洋澱生態補水。

同時,為確保不讓一滴汙水流入白洋澱,我市採取坡面治理、溝道或者小河道整治,在河道區域加強岸坡、堤防保護,採取護岸護坡、綠化美化、營造植物過濾帶等,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以河長制為抓手,對河湖亂佔、亂採、亂堆、亂建進行清理和整治,自2017年推行河長制以來,共清除河道垃圾760萬立方米,封堵非法排汙口2111處,取締非法釆砂廠79處。

據市水利局建設與管理處處長周振峰介紹,今年通過生態補水,全市從南到北多條河道(約400公裡河道)實現清水流動,沿線地下水水位明顯上升,恢復改善了全市水生態;隨著清水源源不斷流入白洋澱,有效提升了白洋澱水質,為雄安新區建設提供了水生態支撐。

來源:保定日報

「城市這臺運作中的機器怎麼能少了我們這群零部件」

微信ID:保定發布

「中共保定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政務微信」

相關焦點

  • 快看!白洋澱上遊唐河生態補水形成有水河道22公裡
    白洋澱上遊唐河生態補水形成有水河道22公裡 2019-11-12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力做好雄安新區防洪排澇和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
    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在會議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工作重點,持續升級加力,推進雄安新區防洪排澇和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以實際行動辦好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堅決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主持會議。雄安新區澱泊廣闊,水網密集,既是顯著生態優勢,也為防洪排澇和水系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 新白洋澱紀事
    二十世紀90年代以後,當白洋澱低於6.50米時,當地政府開始給白洋澱補水「解渴」。  雄安新區安新縣農業農村局介紹說,為確保白洋澱不幹澱,保護白洋澱生態安全,自1996年至2016年,累計實施35次生態補水。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別實施了西大洋—王快兩庫聯通工程和南水北調總乾渠補水,總入澱量超過1億立方米。
  • 讓澱水「活」起來!河北近2年向白洋澱補水9億立方米
    在河北省白洋澱景區,從事人工划船已有20多年的劉師傅對記者說,這些年,他也曾想過換條油船,省些力氣,但想想還是覺得不行,「雖然劃一趟船很累,但對環境有好處。」  隨著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白洋澱周邊群眾環保意識越來越強。  為維持白洋澱合理水位,改善澱區水質,今年3月份以來,白洋澱棗林莊樞紐四孔閘提閘向趙王新河洩水,預計到6月底結束。
  • 新白洋澱紀事——「華北明珠」70年變遷
    雄安新區安新縣農業農村局介紹說,為確保白洋澱不幹澱,保護白洋澱生態安全,自1996年至2016年,累計實施35次生態補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別實施了西大洋—王快兩庫聯通工程和南水北調總乾渠補水,總入澱量超過1億立方米。
  • 徐水進入雄安時間——萬眾矚目的幾大生態建設
    雄安新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率先啟動了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徐水與雄安新區接壤,雄安新區多個生態綠色建設項目外延至徐水區,儼然已經成為徐水近郊的天然氧吧、超級綠色後花園。今天就讓小編帶您了解徐水和雄安新區共同發展的幾個重點生態建設項目。
  • 雄安的水從哪裡來,原來背後有這些強有力的支持
    白洋澱有多少人知道,除了雄安三縣以外,保定周邊地區的不論大人還是孩子,基本上都去遊玩過,可以說提起白洋澱人們印象中便浮起那載舟賞荷花、摘蓮蓬的情境。而白洋澱為什麼有那麼多水,白洋澱的水是從哪裡來的,人們也有過不少疑問,文化君給大家舉出一二。
  • 聚焦雄安新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進展
    京雄城際鐵路是連接北京市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雄安新區的重要幹線,承載著千年大計的運輸任務,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支撐建設雄安新區具有重大深遠的影響。雄安站是雄安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承擔著雄安新區「開路先鋒」的重任。雄安站建築面積47.52萬平方米,規模相當於6個北京站,總投資近80億元。
  • 白洋澱:汩汩清流入澱來
    ⒉探索「綠色之路」為了拯救受到缺水損傷的「華北之腎」,河北省委、省政府採取了一系列人工「補水」措施。自2000年以來,「引嶽濟澱」「引黃入澱」等工程持續開展,從嶽城水庫、黃河調水補給白洋澱,使白洋澱入澱水量有了保障。2017年,雄安新區實施了2次白洋澱補水工程。2018年,又進行了4次補水,入澱水量1.72億立方米。
  • 從白洋澱看整個華北水處理市場的崛起
    雄安將催生5000億級別水處理市場,人口增長和產業轉移拉動雄安水治理需求,通過對白洋澱的水治理市場進行測算,從白洋澱看整個華北市場的水處理市場的崛起。
  • 河北立法保護白洋澱生態環境 服務保障雄安新區首部地方性法規將出臺
    這將是河北省服務和保障雄安新區規劃  切實加強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急需制定一部治理保護白洋澱的相關法規,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白洋澱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提升生態環境《草案》突出目標導向,聚焦解決白洋澱流域突出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細化落實上位法重大法律制度,突出了防洪、補水、治汙一體化建設,建立澱內外、左右岸、上下遊、全流域協同治理
  • 保定市長談如何服務保障雄安新區建設
    郭建英表示,雄安新區的設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保定與雄安同根同源、水乳交融,服務保障雄安新區建設,是保定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歷史使命。新區設立以來,保定全面貫徹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堅決服從、堅決支持、堅決借勢、堅決保障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全力推動保定與雄安新區統籌、協調、錯位、融合、一體化發展。
  • 雄安新區退耕還澱先行示範項目主體工程開工
    記者日前獲悉,總佔地約1.65萬畝的雄安新區退耕還澱還溼先行示範項目——府河、孝義河河口溼地水質淨化工程自今年7月啟動以來,目前已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將於明年主汛期前完工。2020年,雄安新區將在主要子澱區進一步實施9萬畝的大規模退耕還澱,著力實施生態補水,恢復生態水位,擴增澱泊水面,逐步恢復澱區溼地生態系統完整性,營造澱城和諧共融的特色景觀。退耕還澱是實施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的關鍵措施之一。
  • 解決白洋澱「乾渴」要破三關:補來水、用好水、治汙染
    羅曼•羅蘭曾說過「缺乏理想的現實主義是毫無意義的,脫離現實的理想主義是沒有生命的」,當理想照進現實,狂歡後更需靜心思索:雄安新區能承受多少人的生命之重,又能容納多少人的理想與現實?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華北之腎」白洋澱的生態現狀和環境容量,小心求證雄安新區的生態承載力和人口承載力,給理想賦予更為茁壯的生命力。
  • 提升水資源與生態環境承載力 助雄安新區建設目標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雄安新區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建設綠色、森林、智慧、水城一體的新區,打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示範區,為京津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提供支撐。
  • 城澱共生共榮的雄安實踐讓未來之城水長清
    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積極穩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根據規劃,雄安新區面積2000平方公裡,其中近300平方公裡是白洋澱,未來還將增至360平方公裡。因此把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好、保護好,對於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雄安新區成立三年多來,白洋澱的水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 閔慶文代表:建議「以漁養水」 保護白洋澱 水生資源和水域生態是核心
    白洋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淺湖型溼地生態系統,對於保障雄安新區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0世紀60年代以來,白洋澱生態系統功能嚴重退化,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白洋澱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問題依然嚴峻。
  • 「鳥類王國」白洋澱見證雄安新區綠色發展
    安新縣自然資源局溼地保護區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齊明介紹說,根據2002年白洋澱溼地保護區成立時的科考報告記錄顯示,白洋澱有野生鳥類192種;經過新的觀測與圖片整理,到2015年白洋澱野生鳥類為206種。位於雄安新區的白洋澱被稱為「華北之腎」,其80%以上水域分布在安新縣。
  • 雄安新區將再添一座綜合公園!雄安最新倡議書來啦
    白洋澱景區將暫停營業】根據雄安新區統一規劃,白洋澱景區周邊生態防洪堤和旅遊碼頭改造提升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緊張建設,工程施工期間,白洋澱景區將暫停營業,預計六月份開業,具體開業時間另行通知,屆時景區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遊客。→【事關千家萬戶!
  • 南水北調中線完成首次生態補水
    從今年4月13日至6月30日,累計向河北、河南、天津等省市生態補水8.7億立方米,其中向河南補水4.67億立方米、河北補水3.51億立方米、天津補水0.47億立方米。  經過補水,生態效益凸顯。沿線白河、清河、澧河、滹沱河等30條河流得到生態水,河湖、溼地及白洋澱水面面積明顯擴大,區域水環境大幅改善,地下水位不同程度回升,受水河流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