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天后李欣頻老師認為,「與眾不同」這個詞是偽命題,每個人本身就不一樣,哪來的眾呢?
誠然,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或許,正因為此,世上才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浪矢解憂雜貨店》這部電影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我們在大多數人眼中的荒謬行為,終究只是少數人願意理解的世界。
人是社會性動物,可就在這看似人人緊密相連的社會關係中,我們都懷抱著相對獨立的內心世界。
我們在看《浪矢解憂雜貨店》之前,都奢望有一個人能真正懂得自己,能在自己迷茫之際,給出正確的指引方向。但當我們看完《浪矢解憂雜貨店》這部電影後,我們會釋然,即便在別人眼中,我們的行為有多麼荒誕可笑,那也是他們不曾看懂的世界。
我們總是害怕別人對自己發出的不同聲音,但弔詭的是,它們才是這個世界的精彩之處,它們會為我們提供足夠豐富的可能性,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這就是《浪矢解憂雜貨店》帶給我的感受與體悟。
《浪矢解憂雜貨店》是根據日本著名小說家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鋪》所拍。東野圭吾以精妙的時空設計,嚴謹的邏輯,和真摯的情感,勾起無數人心中的溫暖與感動。
故事講述了誤闖入「解憂雜貨鋪」的三個年輕人,來到一個時空交匯點,以書信的方式,試著解決過去的人的煩惱,由此引發了多個人命運的改變與羈絆的波折故事。
三個年輕人,從一開始的「自我式」傾聽,到後來的願意逐步去理解他人世界,甚至去幫助他們。這是成長的蛻變,也是探尋人生意義的必經之路。
畢竟,三封煩惱諮詢信的背後,不僅僅是三種人生,也是很多人內心難以傾訴的煩惱。
一、遵循他人的軌跡,還是探尋自己的人生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是活成了自己,而非遵循著他人的軌跡,活出他人的模樣。
人人都以為我們在過自己的生活,實則不然,唯有少數人活成了自己。
因為不知道自己是誰,所以在一聲聲「為你好」的建議下,在他人對自己想法厲聲否定時,我們常會懷疑自我,問自己,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麼過?
就像影片中追逐音樂夢想的魚店人,不知道是聽從大多數人的「人生經驗」還是堅守著內心那份尋求自己人生可能性的執著?
3個解答憂愁的年輕人對他夢想的質疑,無疑也勾連著這個現實的世界對普通人夢想的漠視:
「 你輕輕鬆鬆就能繼承家業,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能靠音樂養活自己的,只有少數人。」「 「我不知道你的音樂是什麼樣的,但你沒有才華,三年還沒有出過就是證明。」
夢想,是人對未來的期望。它是奢侈的,因為很多人沒有夢想,或是將其與名利等欲望混為一談。它也是私人的,因為那份熱愛,是其他人無法感同身受的。
但魚店人是幸運的。在這條坎坷的追夢路上,魚店人還有最愛他的親人,願意去窺探他的內心世界,去尊重、去理解那份對夢想的熱愛。
當魚店青年的父親聽到他說要回家接手家業,放棄音樂時,斥責道:「魚店到我這就是最後一代了。如果你真的想賣魚,那另當別論,但是你現在志不在此。你選擇走音樂這條路,自己決定休學,才三年就想夾尾巴逃跑嗎?再拼命試一次,去東京再闖一次。只要你戰鬥了,打敗仗也沒關係,至少要留下努力過的痕跡。」
正是這股溫暖的力量,支撐著他在8年後,仍感嘆道,在這世上可不是這麼輕易就能成功的,我不會放棄音樂的,一定會朝著自己選擇的道路前進。
也是父親的這份支持,讓魚店音樂青年活成了獨一無二的自己,給後世留下了予以人希望的音樂《重生》。
同樣,村上春樹也是一直堅持著自己喜歡的一切,他在《舞!舞!舞!》中這樣寫道: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裡。」
沒錯!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一片海裡,也不是所有人都只有一種生活方式。
二、心中若有疑慮,也必有答案
綠河,一個懷上了有婦之夫的孩子的女人。她害怕自己一個人無法給孩子幸福,即使她很愛很愛這個未出生的孩子。
沒有父親的小孩會幸福嗎?
很多人會答:「很難吧!」
或許,大家會像浪矢老爺爺的兒子一樣,給出一個,從道德和現實上來說,很「正確」的答案:如果內容屬實,肯定要去人流吧。
但浪矢爺爺的一句話,令人醍醐灌頂:「這位綠河小姐,正是因為明白自己不該生,所以才來問意見。」
的確,心中若有疑慮,也必有答案。之所以詢問答案,是因為那是一條少數人選擇的路,而且,沒有人知道對不對。
所以老爺的回信是:
生下來的孩子能不能得到幸福,為了孩子的幸福,不管碰上什麼事你是不是都能忍受?如果沒有這樣的覺悟,就不該生下來。
相比於那句輕描淡寫的「肯定要去人流吧」,老爺爺的回答,是對一個新生命的尊重,也是對一份母愛的敬佩。
生活看似處處都是選擇題,實則是填空題,需要我們自己填上那份堅定自我的答案。
故事的最後,綠河抱著「一定要讓孩子幸福「的決心把孩子生下來。而她的女兒也很自豪地說:「媽媽生下了我,真是太好了。」
畢竟,愛的羈絆,有什麼錯呢?
三、人心本善,與其判斷是非,不如善意鼓勵
電影中的第三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白天是公司的小職員,晚上是陪酒女,在金錢上遇到的困境。
她想去當有錢人的情婦以獲得開店的資金,從而賺錢回報養育自己的父母。
3個接收到這份煩惱諮詢的年輕人,是鄙視的、是憤怒的、是不理解的。
他們以審視對方的態度一次又一次嚴厲地指責對方的天真、否定對方的想法;
「這世界沒有你想的那麼好混,安分守己,做好小職員的工作,才是對你養父母報恩。」「如果店的生意不好怎麼辦,你心中有經營策略嗎?客人靠譜嗎?』
如此理性冷酷的質疑語氣,卻在他們知道對方要錢的原因時瞬間溫和下來:對方是孤兒,養父母的經濟狀況出來問題,她這麼做是為了回報養父母的養育之恩。
因為同是孤兒的契機,年輕人被感動,便真心給出了很多日本未來變化的建議來幫助這位女生,最後女生聽從建議,並為之努力,成為了事業有成的女企業家。
人心本善,自己得不到支持,是因為大多數人不理解,不過他們也沒必要理解。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生活最重要的意義。
對於他人,我們少一些自以為是的評判,也許會更好。
以前,在網絡還未盛行時,無論是報紙雜誌,還是電視電臺上有人要評論一個現象或作品時,評論者都會全面且深入地研究與思考,短需一兩天,長則數月才可做出自己的定論。
一個評論,就代表著一個人的質量。
更重要的是,它會對其他人產生莫大的影響。
反觀當下,媒體評論充斥網絡,人云亦云,讓真相被蒙上一層「好看」的面紗,縹緲又虛無。
我們痛恨網絡暴力,卻束手無策,甚至會被煽動情緒,成為暴力者中的一員。
那麼,不妨試試這個拒絕批評論斷他人的方法吧!這是我在《量子創意課》所看到的。
我們在出口之前,吞下嘴邊的話,問問自己,「如果我是他,我真的會做的比他更好嗎?現在的我,比我想要批評的人更好嗎?」
結語
「人的命運,有那麼容易被改變嗎?」這是為別人解答憂愁的年輕人不解的問題。
答案是殘酷的,是否定的。但至少它是在我們自己手中的。
正如電影結尾處,年輕人懂得了「如果那個女企業家真的是因為他的建議才有現在的成功,那也是她自己的選擇和努力換來的成果。」
我們在別人眼中的「荒誕」行為,終究是少數人願意踏入的世界,無論外界噪聲如何,都不應主宰我們的生活。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太雞湯,可就像這部影片中老人給出的答案,不管正不正確一樣,若你心中有著具體的目標,細化行動並堅持,那麼別人的雞湯或許會成為你成功的動力。人們一味地唾棄雞湯,但卻忘了適度地喝喝雞湯,也是溫暖且有營養的。
就像這篇文章一樣,我們素昧平生,卻可以在這裡一起交換著觀賞同一部電影的感悟,期待你在評論區的觀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