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潛語文課堂】詩情畫意送別詩——李白《送友人》

2022-02-02 天津市和平區哈密道小學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詩意】

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裡之外遠行去了。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注釋】 

郭:古代在城外修築的一種外牆。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詞,加強語氣。名做狀。

別:告別。

蓬: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乾枯後根株斷開,遇風飛旋,也稱「飛蓬」。詩人用「孤蓬」喻指遠行的朋友。

徵:遠行。

茲:這裡,此處。

蕭蕭:馬的呻吟嘶叫聲。

班馬:離群的馬,這裡指載人遠離的馬。班,分別;離別,一作「斑。

【賞析】 

這首李白的《送友人》,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佳作。詩一開頭便展現了一幅寥廓秀麗的山水畫卷:「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青翠的山巒橫臥於北城之外,繞城的河水像一條白練汩汩東流。「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偶工麗,色彩鮮明;山「橫」、水「繞」,一靜一動,相映成趣。就在這秀麗的青山秀水之間,友人將要上路遠行了。詩人與友人策馬並轡而行,送了一程又一程,已經到了城外,依然難捨難分。

中間兩聯,直抒離別的深情。「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是說從這裡分別之後,友人就將像孤獨的蓬草那樣隨風而轉,飄搖萬裡之外。怎不叫人牽掛! 這一聯是流水對,有如行雲流水般流暢自然。「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上句想像友人旅途中飄零之感,下句抒寫別後故人相思之情。這一聯對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渲染出濃鬱的離別氛圍,卻點到即止,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

尾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裡,終須一別,就在這時,兩匹馬仿佛也善解人意不願分離,昂首向天,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班馬,是離別的馬。馬猶如此,人何以堪!直到友人走遠了,馬的悲鳴聲,似乎仍在空中迴蕩,長留在詩人心中,也伴送著友人的萬裡行程。李白這首送別詩寫得情深意切,卻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而自然流暢。青山、白水、浮雲、落日,構成高朗闊遠的意境。

 

撰稿:鄧冰傑

初審:王遠

審核:侯珺

終審:羅勤

相關焦點

  • 同樣是送別友人,李白的這首詩,卻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如王維《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昌齡《送柴侍御》中的「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它們無不具有動人心弦的藝術力量,在千百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感人肺腑。但真的要將離別時迸發的情感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所說:「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
  • 李白的經典送別詩,用浮雲比喻友人,讓夕陽和馬鳴為他送別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草夕寸品文史,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首李白的送別詩。李白是一個浪漫的詩人,他的想像力極為豐富,在詩中他喜歡和明月同飲酒,和孤山交朋友,喜歡喝酒,喜歡任俠。一生遊歷祖國名山大川,所到之處留下了許多傳世經典,李白性格豪放不羈,廣交好友,杜甫、王昌齡、孟浩然、賀知章等人都曾與他相交。李白也是一個非常注重友誼的人,每當朋友離別都會寫詩相贈,其中最著名的送別詩當屬《贈汪倫》。今天,我們要品讀李白的另一首送別詩《送友人》。
  • 唐詩95 《送友人》 (李白)
    :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評析】  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首聯工對,寫得別開生面。先寫作別處的山水:青山橫亙外城之北,白水環繞東城潺流。此兩句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刻出山之靜態,「繞」字畫出水之動態。如此描摹,揮灑自如,秀麗清新。中間二聯切題,寫分手時的離情別緒。
  • 送別也可以詩情畫意,李白此詩,唯美如畫,最後5字堪稱神來之筆
    李白,對很多中國人而言,意味著什麼呢?有人說,他不就是一個已經作古很久的詩人嗎?能有什麼意義呢?不知道李白,我照樣活得很好,活得有滋有味。不知道李白的詩,我照樣掙大錢住好房子開好車。我的生活裡不需要知道李白是誰,更不需要知道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 《送友人》李白
    送友人  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今天我們來一起分享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名篇——《送友人》。我們先來一起感受一下這首詩。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 【六年級古詩古詩誦讀之】《送友人》李白
    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古詩《送友人》。先和大家分享幾句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大家有沒有發現以上這些我們熟悉的詩句,都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對了,表達了一種離別之情。
  • 許渾在謝亭送別友人的詩,以青山紅葉,風雨悽悽抒發離別時的惆悵
    《謝亭送別》這首詩是許渾描寫的是送別的情景。天下何處無送別?但有一些送別之地特別著名,是這些地方演繹的送別的動人故事,或是感染力極強的送別之作的傳播,使之聞名天下。如灞橋、渭城、勞勞亭、萬裡橋、折柳橋、藍橋、桃葉渡以及本詩所涉及的謝亭等。
  • 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恆的主題。 今天讓我們跟隨葛老師的課堂一起深入了解一些送別詩,去體會古人的離愁別緒。 何為「送別詩」
  • 十首贈別詩,見證李白驚世才華
    詩詞君給你一個題目:送別贈友。讓你寫出十首不同的詩。你肯定會說:太難了吧!可是,有一個人做到了,那就是李白。這是李白離開蜀地家鄉漫遊途中寫下的一首詩。看著故鄉流過來的水,李白都頗為想念家鄉,李白,真是處處成詩啊。
  • 李白寫的最漂亮的7首送別詩,最後一首中的名句直接被搬運成為歌詞
    1、《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這是李白詩歌當中詞意最簡單的送別詩。雖然是七言絕句,然而字字珠璣卻又詞意暢達,小學生都能知道其中是什麼含義。詩仙寫出如此通俗易懂的七言絕句,不可謂不漂亮。
  • 唐詩三百首 |《送友人》李白
    送友人  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今天我們來一起分享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名篇——《送友人》。我們先來一起感受一下這首詩。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這首詩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五言律詩,對仗是非常的工穩。咱們都知道,李白這個人他最擅長寫的實際上是歌行體的,特別是七言歌行體,他還寫過很多的古樂府體的這樣的詩體。
  • 李白送友人歸隱山林,寫下一首詩,看完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華
    小編今天便通過李白的一首詩作《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李白在詩歌上的才華。《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是李白在長安送友人劉十六歸隱山林時所作的一首雜言古詩。全詩採用了歌行體形式,在句式上則多用反覆、頂真的修辭手法,具有民歌復沓歌詠的風味。
  • 詩壇上一首少見的送別詩,雖是送別,卻顯得十分愉快,成千古名作
    送別然而在詩壇上卻存在一首少見的詩,它雖然也是送別詩,但卻打破了送別詩中常見的「傷感」模式,處處透著一種歡欣和愉快,這首詩便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而詩的作者便是唐代大詩人李白說到這裡,大家似乎有些理解,畢竟李白的詩從來都是「不走尋常路」,所以送別詩寫出歡欣愉快而不提及離愁傷感,也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
  • 讀《送友人》,浮雲遊子意,看李白把人間的離別寫得如此愜意
    還有離別是最動感情的,所以離別前有飲酒餞行,有灞橋折柳,有長亭相送,文人們還有臨別贈詩的慣例。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
  • 王昌齡最深情的一首送別詩,盛名不在《芙蓉樓送辛漸》之下
    其中,佔比最大的就是送別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七絕聖手」王昌齡最深情的一首送別詩,其盛名不在《芙蓉樓送辛漸》之下。全詩如下:《送柴侍御》沅水通流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王昌齡,相信詩詞愛好者不會陌生,在唐代,雖然名氣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但他也絕對算得上一流的詩人,他有著「四大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之一、「詩家天子」、「七絕聖手」等美譽,在七絕領域,能與之媲美的人不多,估計只有李白,
  • 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有聲有色有畫面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首,這是當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著名的離別詩。之所以小編想給大家介紹一首詩,是因為最近小編經歷了一些事情,讓小編想起了自己一年多之前大學畢業,當時送別舍友時候的心情,想起了李白的這首詩,所以想把它分享給大家。送別詩在古詩中應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題材了,而且古代的交通、通訊都沒有我們現在這麼便捷,親人好友離別也更加的令人傷懷。
  • 《送 友 人》- 唐 · 李白
    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創作背景此詩創作時間、地點不明。安旗《李白全詩編年注釋》認為此詩:「詩題疑為後人妄加······其城別之池當在南陽。」
  • 唐代12首送別詩: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 劉長卿的這首送別詩,綺麗唯美,不輸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他的一生坎坷不順,詩詞也以山水詩為主,主要描寫的是當時在安史之亂前後唐朝興衰的對比,將自己內心的憤懣與無奈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而這首詩時劉長卿詩文中比較罕見的一首送別詩,從題目中的「重送」就能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之所以叫「重送」是因為在這之前劉長卿曾經作過一首題目一樣的送別詩,只不過當時的那首詩時五言律詩而已。
  •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五律《送友人》賞析
    年代地點不可考這首詩的成詩年代和地點不可考,安旗主編的《李白全詩編年注釋》認為此詩:「詩題疑為後人妄加······其城別之池當在南陽。」並將此詩創作時間定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而鬱賢皓則認為是玄宗天寶六載(747年)於金陵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