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送別友人,李白的這首詩,卻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2021-01-20 慶餘說詩詞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信極不發達,親朋好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離別便成了古代詩人吟詠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如王維《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昌齡《送柴侍御》中的「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它們無不具有動人心弦的藝術力量,在千百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感人肺腑。

但真的要將離別時迸發的情感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所說:「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豔」。因此詩人想要寫出感人肺腑的送別詩,就必須採用一些手法來表達離別之情。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送友人》,便是古代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一。

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李白之手,是李白創作的一首感人肺腑的送別詩。李白的這首詩,就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尤其最後5字「蕭蕭班馬鳴」,李白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託出他與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歷來令人讚不絕口。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送別詩《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李白交代了離別的地點。即李白為了送別友人來到了城外,只見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從律詩角度來看,這裡的「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無疑是工麗的對偶句。而從表達上來看,一個「橫」字寫出了青山的靜姿,一個「繞」字寫出了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

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即到這裡是為了與你分別,此行你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一樣,一去就是萬裡之遠。古人常以飛蓬、轉蓬、飄蓬比喻漂泊。李白這裡的「孤蓬」也是如此,是用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中,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對友人飽含著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也有對友人萬裡長途艱辛的深切關心。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既是寫景,也是言情。它的意思是說,天邊漂浮的雲朵是遊子的戀舊情意,西沉的紅日是對故人的眷戀之情。這裡的「浮雲」,其實就是用來比喻友人,表達了他對舊地、舊友的不舍。「落日」,指的便是李白,表達了他對友人的眷戀。同時「夕陽無限好」、「長河落日圓」,這裡也有李白對友人的祝福之意。

尾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意思是說,此刻就讓我們揮手離去吧,載人遠離的馬發出了哀鳴聲。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的情景並不特殊,但是他們的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不願分開,而發出哀鳴聲就很有新意了。李白對友人的無限深情,對友人的別離之聲,便都在這馬鳴之聲中了。一個「班」字,便烘託出深情厚誼,足見其鬼斧神工的手筆。

綜觀李白的這首詩,有青山、綠水,也有紅日、白雲,在這樣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中,班馬長鳴,李白與友人話別的情景,便顯得有聲有色了。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情意,可謂感人肺腑。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唐詩95 《送友人》 (李白)
    【評析】  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首聯工對,寫得別開生面。先寫作別處的山水:青山橫亙外城之北,白水環繞東城潺流。此兩句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刻出山之靜態,「繞」字畫出水之動態。如此描摹,揮灑自如,秀麗清新。中間二聯切題,寫分手時的離情別緒。
  • 李白的經典送別詩,用浮雲比喻友人,讓夕陽和馬鳴為他送別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草夕寸品文史,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首李白的送別詩。李白是一個浪漫的詩人,他的想像力極為豐富,在詩中他喜歡和明月同飲酒,和孤山交朋友,喜歡喝酒,喜歡任俠。一生遊歷祖國名山大川,所到之處留下了許多傳世經典,李白性格豪放不羈,廣交好友,杜甫、王昌齡、孟浩然、賀知章等人都曾與他相交。李白也是一個非常注重友誼的人,每當朋友離別都會寫詩相贈,其中最著名的送別詩當屬《贈汪倫》。今天,我們要品讀李白的另一首送別詩《送友人》。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韻味悠長,深遠動人,可謂鬼斧神工
    王勃曾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李白卻說天底下有一種最珍貴的友誼,稱為「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這首《送友人》,突出地抒寫了詩人和朋友的惜別之情,韻味悠長,深遠動人,可謂鬼斧神工。一般說來,送別詩大半要點出朋友將要前往的地方,而分別的地點則可寫可不寫。這首詩卻一開篇便點出送別的地方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朋友要去的地方卻沒有寫,便藏有別樣的一番深意。
  • 李白寫的最漂亮的7首送別詩,最後一首中的名句直接被搬運成為歌詞
    李白一生,大多數時間都在遊歷祖國的名山大川,這形成了他豪放浪漫的詩歌風格,也使得他收穫了很多的朋友。與這些朋友的唱和交流,成為詩人的一大樂事。而與這些詩人的分別,更使得詩人為後世留下了諸多流芳百世的詩篇。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他的送別詩多達160首,佔到了他詩歌總數的六分之一。而在這些送別詩當中,尤其以以下7首最為知名,流傳的也最廣。
  • 劉長卿的這首送別詩,綺麗唯美,不輸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在之前的很多詩詞中,小赫赫最喜歡用「寥寥數語」、「短短七個字」等來展示詩詞的這一魅力。比如王維的那首經典的田園詩《田園樂七首·其六》中就只用了幾個字即勾勒出了一派盎然恬靜的田園生活: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 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寫得如此壯美雄健,它是送別的誰
    我們欣賞唐詩宋詞,其中就有很多送別的詩。送別的詩一般都有主人和客人,或者還有餞行、祝酒之類的。但是我們讀李白的這首詩題目裡有送別二字,但是詩裡卻沒看到一個人,這算不算是送別詩,如果是,那到底是誰送誰呢?這首詩就是《渡荊門送別》。詩人從四川出發,到外地漫遊。
  • 唐代12首送別詩: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這首詩通過想像來創造各種形象,以化「遠」為「近」,使「兩鄉」為「一鄉」。語意新穎,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為它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而這種情誼也是別後相思的種子。又何況那青山雲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後的思念,滲透在字裡行間了。
  • 劉長卿的一首送別詩,明明是寫送別友人,卻同樣表明了自己的心境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他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送靈澈上人》,這首小詩是寫詩人送別靈澈上人返回竹林寺的情景。通過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將要送別的人物都交代的非常的清楚。「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這首詩歌不僅僅是一首送別詩,更是一首表達詩人心境的詩歌。「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 比「桃花潭水深千尺」更明麗壯闊,李白這首送別詩真是青春豪邁
    然而,李白作的這首送別詩,連一點愁的影子都不見,只有別意。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這首詩是李白青壯年時期漫遊長江中下遊時的作品,是作者即將離開金陵東遊揚州時留贈友人的一首話別詩,篇幅雖短,卻情意深長。詩人正值青春華茂,他留別的不是一兩個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這種惜別之情在他寫來,飽滿酣暢,悠揚跌宕,唱嘆而不哀傷,富於青春豪邁、風流瀟灑的情懷。
  • 同樣是寫廬山瀑布之景,李白的這首詩,千年來無人能夠超越
    無不流露了李白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望廬山瀑布》,便是李白筆下一首關於讚美祖國壯麗山河的經典詩篇。顧名思義,李白這首詩寫的就是廬山瀑布之景。對於《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主要便是以高度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像,將廬山瀑布的雄偉奇麗形象和氣勢,勾畫得出神入化。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歷來膾炙人口。
  • 許渾在謝亭送別友人的詩,以青山紅葉,風雨悽悽抒發離別時的惆悵
    《謝亭送別》這首詩是許渾描寫的是送別的情景。天下何處無送別?但有一些送別之地特別著名,是這些地方演繹的送別的動人故事,或是感染力極強的送別之作的傳播,使之聞名天下。如灞橋、渭城、勞勞亭、萬裡橋、折柳橋、藍橋、桃葉渡以及本詩所涉及的謝亭等。
  • 王昌齡「青山一道同雲雨」火了,他的這幾首送別詩也值得一讀
    值得國人反思這兩句詩確實寫得很美,情感動人。詩出自盛唐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前兩句是:「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是說友人要去的地方與詩人所在的地方相隔很近,且有沅水相接,所以送你遠行並未感到離別之傷。
  • 詩壇上一首少見的送別詩,雖是送別,卻顯得十分愉快,成千古名作
    送別然而在詩壇上卻存在一首少見的詩,它雖然也是送別詩,但卻打破了送別詩中常見的「傷感」模式,處處透著一種歡欣和愉快,這首詩便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而詩的作者便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因此可以推斷,孟浩然要乘舟從武漢順流而下去往揚州,因此這首詩應當是李白在黃鶴樓上送別好友孟浩然去廣陵時而寫的一首送別之作。
  • 唐詩三百首 |《送友人》李白
    我們先來一起感受一下這首詩。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這首詩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五言律詩,對仗是非常的工穩。咱們都知道,李白這個人他最擅長寫的實際上是歌行體的,特別是七言歌行體,他還寫過很多的古樂府體的這樣的詩體。
  • 《送友人》李白
    送友人  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今天我們來一起分享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名篇——《送友人》。我們先來一起感受一下這首詩。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 【六年級古詩古詩誦讀之】《送友人》李白
    所以說古代親友之間一但分別可能就很難再相會了,有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見面了,於是他們寫下這些送別的詩句,都表達了很多的愁怨。我們後人讀到這些詩句,無限的離愁都會深深的感染著我們,那麼是不是每一首離別詩都是充滿傷感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進入今天的古詩《送友人》,學習之前,我們還是先認識一下老熟人——李白。
  • 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王維的七絕《送元二使安西》原來是一首普通的送別詩,被譜成「陽關三疊」(或謂《渭城曲》、《陽關曲》),遂廣泛傳唱,這首歌后來幾乎成為唐人的送別時的必唱之曲。詩憑樂傳誦人口。 送別詩詩題特點
  • 唐詩:賞李白《渡荊門送別》
    這首詩雖然名字叫渡荊門送別,但是卻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送別詩,它並不是為了送別某個友人而寫的,而是李白在出去旅遊之前寫的告別自己家鄉的詩!詩仙就是詩仙,沒有送別,也要創造送別!那為什麼偏偏在渡荊門的時候寫這首詩呢?荊門,就是荊門山,位於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隔江對峙,形勢險要,自古就有楚蜀咽喉之稱。
  • 唐詩中最絕妙的六首送別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
    送別是古代詩歌中最多的內容題材之一,送別詩也是古詩詞一大類。僅僅唐代將近三百年,四萬餘首唐詩中的送別詩就多逾數千。在最為經典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入選的送別詩不下於三十首。其中有很多流傳千古的佳作,也不乏膾炙人口的名句。
  • 李白的這首最特別的送行詩,豪情萬丈,讀完才知道送的是自己!
    >而在送別詩中有一首詩是最特別的送別詩,作者沒有送別友人,而是為自己送行,究竟怎麼回事呢?這首詩就是著名的《渡荊門送別》,作者就是「詩仙」李白。李白在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驚人的詩作才華,但是為了自己的遠大志向而選擇離開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