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經典送別詩,用浮雲比喻友人,讓夕陽和馬鳴為他送別

2020-12-16 草夕寸品文史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草夕寸品文史,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首李白的送別詩。李白是一個浪漫的詩人,他的想像力極為豐富,在詩中他喜歡和明月同飲酒,和孤山交朋友,喜歡喝酒,喜歡任俠。一生遊歷祖國名山大川,所到之處留下了許多傳世經典,李白性格豪放不羈,廣交好友,杜甫、王昌齡、孟浩然、賀知章等人都曾與他相交。李白也是一個非常注重友誼的人,每當朋友離別都會寫詩相贈,其中最著名的送別詩當屬《贈汪倫》。今天,我們要品讀李白的另一首送別詩《送友人》。

送友人 唐 · 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首詩的寫作年代不詳。馬茂元《唐詩選》認為與《送友人入蜀》同屬一個時期,應寫於唐玄宗天寶三年(744)春天的作品。並說:「這首詩所送的友人,是一位在政治上遭受打擊的失意遷謫之士。」此詩歷來為人所稱譽。全詩在寫景抒情中,流露了詩人和友人依依惜別的不舍之情。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寫送別的地點和環境。詩人送友人已到城外,一對摯友緩步而行。有說不完的話,有道不完的情因此不願分離。只見隱隱的青山橫亙在外城的北面,白水如帶,盤繞相隨,向東城流過。此情此景,更顯出朋友將別時的情深意切、難捨難分。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確是不多見。而且「青」、「白」相映,色彩明麗,「橫」和「繞」,勾勒出青山的靜態和白水的動態。動靜相生,更精緻傳神。

額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用流水對一氣呵成,流轉自如,如行雲流水,自然天成。與上聯之工整,恰成強烈的反襯,從對稱之美轉為參差之美。而對友人之漂泊生涯,表現了親切的關懷。此地一別,二人將形單影隻,天各一方。而友人要去萬裡之外,更如蓬草隨風漂泊不定,音信難尋。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直率而坦誠,情景交融,比喻生動。遊子在外有如天空中的白雲,隨風飄浮,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這就更增添了友人之間的惦念之情。西天的落日依戀山巒,徐徐落下,隱喻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詩人將眼前的景物「浮雲」與「落日」信手拈來,融入詩中,描摹二人分手時難遣的離情別緒,十分形象貼切,詩味深醇,歷來是為人們稱頌的名句。

尾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將離情別緒的描寫推向最高潮。送君千裡,終須一別。「揮手自茲去」是寫分別的動作,那麼兩人分別的感情呢?詩人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詩人和朋友揮手離別,頻頻致意,那馬似乎也懂主人心意,不忍離開,臨別時也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這種生動形象,又感人至深的描寫讓人看後感同身受。

全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寫詩人和友人的離愁別緒,雖無哀傷的情調,但把這種感情寫得纏綿悱惻,似乎心中有無限的失意而又不便明說。特別是利用超高的想像力將浮雲和夕陽相結合,用馬鳴為朋友送行,形象生動意味深長。好了今天的詩詞就解讀到這裡,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同樣是送別友人,李白的這首詩,卻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因此詩人想要寫出感人肺腑的送別詩,就必須採用一些手法來表達離別之情。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送友人》,便是古代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一。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李白之手,是李白創作的一首感人肺腑的送別詩。李白的這首詩,就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尤其最後5字「蕭蕭班馬鳴」,李白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託出他與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歷來令人讚不絕口。
  • 李白《送友人》,浮雲和孤蓬象徵遊子飄忽不定,落日和班馬亦有情
    這是李白的一首著名送別詩。古時交通不便,一旦分別,或許就天南地北,不知何日能相見。信息傳遞又不發達,沒有今天的電話、手機、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儘管可以書信往來,不過那個寄送速度和丟失率,在今天看來,是難以想像的。如此,古人十分看重離別,常以此作為詩文的題材。古代城有內外之別,內城為城,外城為郭。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韻味悠長,深遠動人,可謂鬼斧神工
    王勃曾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李白卻說天底下有一種最珍貴的友誼,稱為「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這首《送友人》,突出地抒寫了詩人和朋友的惜別之情,韻味悠長,深遠動人,可謂鬼斧神工。一般說來,送別詩大半要點出朋友將要前往的地方,而分別的地點則可寫可不寫。這首詩卻一開篇便點出送別的地方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朋友要去的地方卻沒有寫,便藏有別樣的一番深意。
  • 千裡送行終有一別,最美是李白的這句「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離別詩盛唐時期,經濟的繁榮與發展,使得這種離別更為頻繁,而這種離別詩也就更多,精彩的也有不少。但其中最美的,莫過於李白的這句「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這兩句寫的是兩人分別的背景: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對應與友人的惜惜相別,滿含的都是朋友之間的友誼。
  •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這裡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朋友  3、徵:徵途,遠行  【翻譯】  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裡之外遠行去了。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賞析】  《送友人》此詩創作時間、地點不明。
  • 《送 友 人》- 唐 · 李白
    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解釋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築的一種外牆。⑵白水:清澈的水。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裡之外去了。此聯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語義相承。但純從對的角度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說不「對」,它恰恰體現了李白「天然去雕飾」的詩風,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縛內容的看法。此聯出句「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將上聯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
  • 一首很美的送別詞,比喻出彩,有溫度有情感的文字讓送別充滿祝福
    像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一首送別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成為了傳誦了千年經久不衰的送別名句。送別的詩詞,表面上看猶如一幅幅秀美的風景畫,並沒有用過多的筆墨觸及情感,但仔細一品味,便可以從中體驗到一股濃濃的、深沉的情愫。
  • 送別也可以詩情畫意,李白此詩,唯美如畫,最後5字堪稱神來之筆
    李白,對很多中國人而言,意味著什麼呢?有人說,他不就是一個已經作古很久的詩人嗎?能有什麼意義呢?不知道李白,我照樣活得很好,活得有滋有味。不知道李白的詩,我照樣掙大錢住好房子開好車。我的生活裡不需要知道李白是誰,更不需要知道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 讀《送友人》,浮雲遊子意,看李白把人間的離別寫得如此愜意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李白的送別詩,李白是浪漫豪放的詩人,也沒有怎麼當官,很少受過拘束,一輩子遊山玩水,訪道求仙,所以送別的詩,寫得也不是那麼悽楚,不是那麼催人淚下。
  • 唐代12首送別詩: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 李白寫的最漂亮的7首送別詩,最後一首中的名句直接被搬運成為歌詞
    李白一生,大多數時間都在遊歷祖國的名山大川,這形成了他豪放浪漫的詩歌風格,也使得他收穫了很多的朋友。與這些朋友的唱和交流,成為詩人的一大樂事。而與這些詩人的分別,更使得詩人為後世留下了諸多流芳百世的詩篇。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他的送別詩多達160首,佔到了他詩歌總數的六分之一。而在這些送別詩當中,尤其以以下7首最為知名,流傳的也最廣。
  • 詩人韋應物為了感謝友人送別,特意寫下:去馬嘶春草,歸人立夕陽
    作為「山水田園詩派」中一員卓越大將的韋應物,雖然沒有能夠像王維如此這般寫出離別名句,但是這首《答王卿送別》也獨出機杼,自然有其高妙之處,值得欣賞和品味。《答王卿送別》【唐】韋應物去馬嘶春草,歸人立夕陽。元知數日別,要使兩情傷。韋應物的這首《答王卿送別》,答是答覆或應和之意。根據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詩人寫給王姓友人的,表達他對友人送別自己的深情厚誼。
  •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難得李白如此婉約
    但是李白是一個感情非常豐富細膩的人,不只是感情奔放,毫無拘束,也有細緻婉約的時候,他的《送友人》一詩就寫得非常的纏綿。《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從詩的題目可以看出來,這完全是一首送別詩。李白喜歡喝酒,很多詩都是設酒餞行,但這首詩沒有寫勸酒,因為一與酒字掛上鉤,李白就會變得豪放不羈。
  • 唐詩:賞李白《渡荊門送別》
    這首詩雖然名字叫渡荊門送別,但是卻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送別詩,它並不是為了送別某個友人而寫的,而是李白在出去旅遊之前寫的告別自己家鄉的詩!詩仙就是詩仙,沒有送別,也要創造送別!那為什麼偏偏在渡荊門的時候寫這首詩呢?荊門,就是荊門山,位於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隔江對峙,形勢險要,自古就有楚蜀咽喉之稱。
  • 唐詩95 《送友人》 (李白)
    遊子心思恰似天上浮雲,夕陽餘暉可比難捨友情。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講解】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李白的送友詩,除絕句《贈汪倫》之外,以這首五言律詩最為有名。
  • 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今天讓我們跟隨葛老師的課堂一起深入了解一些送別詩,去體會古人的離愁別緒。 何為「送別詩」 在唐代,詩歌不僅只限於傳情言志,在入仕之途上,擴大了送別詩創作的規模。而在送別場合賦詩,往往規定字數、用韻、形式、內容,有時還特地推舉「擅場」。 詩與音樂的結合也使唐代送別詩歌走向繁榮。
  • 劉長卿的一首送別詩,明明是寫送別友人,卻同樣表明了自己的心境
    劉長卿,字文房,宣城(今屬安徽)人,一作河間(今屬河北)人,是唐代詩人,擅長近體尤工五律,他的作品多寫個人政治失意的苦悶及羈旅情懷,也善寫山水隱逸的閒遠,風格含蓄溫和洗鍊清新。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他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送靈澈上人》,這首小詩是寫詩人送別靈澈上人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 許渾在謝亭送別友人的詩,以青山紅葉,風雨悽悽抒發離別時的惆悵
    友人範雲前往零陵郡任內史,謝朓送別於此,有《新亭渚別範零陵》詩。謝公亭因此成為送別之所。此詩大致是許渾於開成間宦遊宣州時,在謝亭這個有著送別傳統古韻的環境送走友人後所作。謝亭「勞歌一曲解行舟」,言在一曲送別的歌聲中,友人解纜上船了。「勞歌」,三國時吳地築有勞勞亭,為送別之所。「勞歌」泛指送別歌曲。
  •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五律《送友人》賞析
    年代地點不可考這首詩的成詩年代和地點不可考,安旗主編的《李白全詩編年注釋》認為此詩:「詩題疑為後人妄加······其城別之池當在南陽。」並將此詩創作時間定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而鬱賢皓則認為是玄宗天寶六載(747年)於金陵所作。
  • 【每周詩詞】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其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裡之外去了。此聯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語義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