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聖誕,這一天,王母娘娘要在瑤池舉行盛大的蟠桃會,宴請諸路神仙,眾仙也將受邀赴宴作為了一種榮耀和身份的象徵,因此農曆三月初三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道教節日。
王母娘娘住在瑤池,所以又叫瑤池娘娘。她在瑤池中開蟠桃勝會,宴請各路神仙。她種的蟠桃最為神奇,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壽。
農曆三月初三上巳節,
上巳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漢人文化中漸漸衰微。
有一些地區會在這一天去江邊洗滌汙濁,以消災除邪。
去江邊洗滌汙濁,以消災除邪
歷史由來:
上巳節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上巳節高禖,又稱郊禖,因供於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來自腜。最初的高禖,屬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狀。事實上,遠古時期一些裸體的婦女像有著非常發達的大腿和胸部,還有一個向前突出的肚子,這是生殖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