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三月初三,這幾個民族的人們這樣過節

2020-12-15 中華人

農曆三月初三,草長鶯飛,柳綠花繁。這一天,是我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人們如何過這個節日?有何民俗特色?本文就舉三例來說明。

漢族:"三月三"這天要在水邊洗濯去垢

上古時代,中原漢民族以"幹支"紀日,農曆三月初三是該月第一個巳日,謂之"上巳",又稱"上巳節"。這一天或在這一天前後,人們在水邊舉行祭禮,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源於古代"除惡之祭"。

從三國時期的魏國起,"祓禊"活動就固定在三月三日。所以,民間把這一節日俗稱"三月三"。

漢族"三月三"的洗濯去垢活動

此外,人們在這個節日還舉辦踏青、野餐、娛樂、男女相會等活動,成了遊春娛樂的盛會。例如,唐代杜甫的詩《麗人行》,其中就寫道踏青的場面:"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仡佬族:"三月三"這天要祭樹

以樹為巢居,是仡佬先民最原始的生存方式,靠大樹遮風擋雨,躲避猛獸毒蛇,取樹上果子為食,用木棒作武器打獵謀生。所以仡佬族人有"三月三祭樹"的習俗,一直伴隨樹的生生滅滅,從未間斷。

傳說早年間,人少勢單的仡佬族祖先被漢人視為"野僚"和"僚蠻"而常常被無辜追趕殺戮。另外還遭受同一地居住的大族(土族、苗族)的肆意驅趕,被迫四處東躲西藏。在躲藏的時候,只得躲進人煙稀少的深山老林,爬到一些濃蔭遮蔽的大樹上,一來不易被人發現,二來可採摘樹上的果子充飢,深受大樹救命的恩惠。後來,仡佬族的子子孫孫都不忘山中大樹的恩情,把它們視為保護祖先存活下來的"神樹"。於是在每年春暖花開,樹木吐露新芽的三月初三那天,將此作為祭拜"神樹"的日子,並將這一習俗世世代代傳襲下來。

仡佬族的"三月三"祭樹活動

這一天上午9時開始,仡佬族同胞準備好貢品,男女老少身著仡佬族民族盛裝,吹吹打打沿鄉村公路來到古銀杏樹。接著,恢宏的祭祀音樂響徹雲宵,仡佬族人們行呼天禮。然後,由"大頭人"(仡佬族人中的首領)上香、敬獻貢品。

接著,獻彩、獻花、鳴炮,道士先生用法式祭樹,"大頭人"站在道士身後還禮後,宣讀祭文,全體行合十禮,然後焚燒祭文,敬獻圍子(還願的物品,用木頭做成)。合十禮為雙手合十於胸前,以示虔誠祈禱,真誠祝願,所有參與祭祀的仡佬族人齊誦《九天和訓》,再行和禮。接下來,遊客才與仡佬族人共同參與上香、繞樹、許願,然後一起進行樂祭、舞祭,拋灑祭品,行呼天禮,一時間,馬廠神樹下歌聲飄揚、鑼鼓喧天,上千人跳仡佬族踩堂舞、錢杆舞,熱鬧非凡。

黎族:"三月三"是"祭祖節""愛情節"

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

相傳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災,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對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長大成人以後,決定分頭尋找伴侶,相約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窩嶺下相會。以後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孫們便回到這裡迎接春天。為紀念他們,黎家稱石洞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節日。

節日這天,黎族村寨的男女老少帶著粽子和糕點,從四面八方來到五指山一帶。白天,小夥子們打魚,姑娘們煮飯烤魚,然後將祭品放到有天妃和南音化石的巖洞口,祭拜祖先。

黎族人過"三月三"

同時,青年男子背槍荷箭到深山密林去找獵物,把獵物獻給心愛的姑娘。在節奏明快的樂曲聲中,跳起了古老獨特的竹竿舞、銀鈴雙刀舞、檳榔舞、打柴舞、打獵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舞蹈。男女青年各坐一邊,互相傾訴愛慕之情,如果雙方感情融洽,就相互贈送信物。姑娘們將親手編織的七彩腰帶系在小夥子腰間,小夥子則把耳鈴穿在姑娘的耳朵上,或把鹿骨做的髮釵插在阿妹的髮髻上,相約來年的三月三再相會。

相關焦點

  • 農曆三月初三各地習俗,你所在的民族習俗是什麼呢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俗話說:「三月三,薺菜當靈丹。」春食薺菜是江南民間的傳統習俗。
  • 「中華聖誕節」,農曆三月初三或八月二十七或許是首選
    今年有很多人表示不會過西方的所謂聖誕節了,六甲番人認為這是對的,中國人應該擁有自己的「中華聖誕節」,「中華聖誕節」應定在農曆三月初三或八月二十七,不應是在公曆12月25日。農曆三月初三是軒轅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黃帝被尊奉為「華夏始祖」,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以黃帝誕辰作為「中華聖誕節」是理所當然的。同時,也有學者主張中華紀年應恢復「黃帝紀年」,以黃帝即位以及創製曆法的時間作為開始紀年,比如今年就是開元4716年,六甲番人認為這也是應該支持的。
  • 三月三的風俗習俗 廣西三月初三有哪些禁忌忌諱講究
    農曆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在中原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軒轅說法 ,傳說這天是盤古、黃帝、王母、真武大帝的誕辰。  也是廣西漢族、壯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
  • 三月三的忌諱禁忌 陰曆農曆三月初三的習俗講究說法
    中國 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中國是一個尤為講究的國家,因此中國人很害怕在生活中觸犯一些忌諱,而在重大的節日當中就更是如此。古詩云「煙花三月下揚州」,農曆三月份的到來,萬紫千紅競相爭豔。
  • 景忠山真武殿農曆三月初三真武大帝聖誕
    景忠山(2016年4月9日)二道茶棚真武殿於農曆三月初三舉辦真武大帝聖誕吉祥法會,山頂玉皇殿三月三舉辦吉祥道場。  真武具有以下幾個神性特徵  其一,為北方之神。《楚辭·遠遊》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記·天官書》曰:「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
  •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你了解多少?
    農曆三月三期間,民間有踏春、交友、宴賓、祭祀、歡慶、農耕的傳統習俗。 一、三月三為何叫上巳節 人們對農曆三月三的第一感覺,應該知道它   原標題: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你了解多少?
  • 農曆三月三是隱藏的情人節?
    農曆三月三,可不是黃曆中一個普通的日子,在我國民間,它是具有濃鬱民族色彩的傳統節日,我國多個民族的群眾在這一天都要慶祝。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農曆三月三究竟是什麼節日。被遺忘的情人節人們對農曆三月三的第一概念,應該知道它是上巳節。古先秦時期的農曆三月三,最初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還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動,用沐浴治療女性的不育症和去災。
  • 農曆三月初三,濬縣大伾山景區嗨翻了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看,春風駕著五彩祥雲姍姍而來,渾身散發著縷縷沁人的清香,籠罩著美麗的濬縣大伾山!!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民間傳統踏青、春遊、登山的好日子。在道教中,也將三月初三定為王母娘娘壽誕日,每年今日,眾多遊人都會登上濬縣大伾山山巔的明代玉皇廟等景點參觀遊覽。
  • 農村的「三月初三」是什麼日子?為什麼這一天這麼神秘呢?該看看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的「三月初三」是什麼日子?為什麼這一天這麼神秘呢?該看看農村的「三月初三」是什麼日子?為什麼這一天這麼神秘呢?該看看「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
  • 鮮為人知的情人節——農曆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其實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上巳節,關於該節的文字記述可追溯到春秋時期。另外這是中國的情人節,記載於《 詩經 》中,比西方情人節早了1000年。先秦以後,三月三情人節在各代延傳開來。
  • 農曆三月初三北帝誕,教你向北帝祈福
    北帝又被稱為玄武大帝、玄天上帝或真武帝君,在農曆三月初三是傳統習俗北帝誕,北帝誕是一項傳統的宗教民俗活動,又被人稱為「真武會」。今天就來為大家講一下關於北帝的歷史故事,還有如何向北帝祈福增運。農曆三月初三各地會舉行北帝誕廟會、巡遊等活動。大家可以在當天前往當地的北帝廟或供奉有北帝的古廟參拜北帝,上香祈福。如果當地廟裡不允許焚化元寶蠟燭,那就點三支清香向北帝默念祈禱文便可,祈禱文祝福可以是關於自己的,也可以是別人或團體,任何民俗活動在神靈前都不可以破壞社會秩序,祈福增運最重要的是心誠則靈。
  • 在荊楚地區農村,農曆三月初三;有用「地米菜」煮雞蛋的風俗
    每年的農曆三月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用地米菜煮雞蛋,而且雞蛋數量還必須是單數的。因為用荊楚方言話,講藥方又名「單方」;所以雞蛋數量要放單數的。中國自古就採集野生地米菜食用的傳統,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食地米菜的記載。
  • 三月初三 蟠桃會
    農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聖誕,這一天,王母娘娘要在瑤池舉行盛大的蟠桃會,宴請諸路神仙,眾仙也將受邀赴宴作為了一種榮耀和身份的象徵,因此農曆三月初三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道教節日。王母娘娘住在瑤池,所以又叫瑤池娘娘。
  • 這種野菜老了也有人摘,農曆三月三用它煮雞蛋,一年一次別錯過
    導讀:這種野菜老了也有人摘,農曆三月三用它煮雞蛋,一年一次別錯過在我們國家,有很多農曆節日,比如說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它們都是非常重要的農曆節日,還會有專門的假期讓人們去慶祝節日。除了這些重大的節日之外,還有一些小的農曆節日,或者說是農曆習俗,比如剛過去的農曆二月初二,就被認為是一年之中最適合理髮的日子,很多人都會特意在二月初二當天去理髮店剪頭髮。接下來的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同樣也是一個頗有意義的日子,在長江流域,農曆三月三有一個習俗,要用薺菜花煮雞蛋吃。
  • 農曆3月3日是什麼節日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時間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其中以壯族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中國廣西壯族」,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 三月三將廣西壯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國際舞臺,每年三月三廣西全區人民享有兩天假期。那麼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以及介紹2017年廣西三月三放假安排。
  • 農曆三月三,為何要吃地菜煮雞蛋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每當進入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的三月,總會情不自禁地哼起這首童年的歌謠。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又是一年三月三,一大早就唱著歡快的歌,開啟了新的一天!三月三,一個平平常常、簡簡單單的日子,為什麼會那麼興高採烈呢?其實,平常不平凡,簡單不簡約,這一天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最為典型。
  • 三月節,閩南人家過節方式各有不同!
    多數人清明祭掃先人墓地的同時,仍有部分地區的人們在掃墓時間的選擇上,會根據錯綜複雜的地域文化來確定。如南安石井、廈門同安翔安、金門等地把古時觀念裡的清明\寒食掃墓移到了三月初三;泉州德化全縣、永春、安溪、泉港的局部等山區則於八月或冬至掃墓等。三月節掃墓祭祖的習俗有幾種掌故。•說法一,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 掃墓時間大不同 除了清明外 有的在三月初三有的在冬至
  • 三月三上巳節:這些民族風俗,你了解多少?
    三月三上巳節:這些民族風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3-26 09: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月三上巳節:這些民族風俗,你了解多少?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 相傳這一天是軒轅黃帝的誕辰 同時,這一天也是漢族 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而不同地區 對於三月三的定義是不同的 節日的叫法和風俗自然也大相逕庭 三月三,生軒轅 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   原標題:三月三上巳節:這些民族風俗,你了解多少?
  • 農曆三月初三,真武大帝誕辰:被宋元明三代皇室「捧紅」的尊神!
    #中華神秘文化#農曆三月初三在宋代以前,人們以龜蛇表玄武,或尊之為水神或北方的護法神,神格地位並不高。直到今天,人們又稱真武大帝為「玄天上帝」,這個稱號雖然最早見於道書,但由皇帝正式冊封卻是始於元成宗。其後,元仁宗又因自己生於三月初三,恰與道書所載真武生於開皇元年三月三日相同,故而對真武的崇奉就更加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