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沁滬語:《喬家路的故事之》——俞家弄裡的上海國光火柴廠/作者:倪祖敏 /滬語誦讀:和沁

2021-01-18 海上風文化藝術聯盟總會

  喬家路的故事

 ——俞家弄裡的上海國光火柴廠

 

  作者:倪祖敏

     滬語誦讀:和沁


       大家好,我是和沁!今朝我搭大家講作家倪祖敏老師編寫的《喬家路的故事》之——俞家弄裡的上海國光火柴廠.

      火柴,是舶來品,舊辰光拔稱作「洋火」或「自來火」,是一種引火的材料。這種裝了一根根火柴梗的小紙盒,現在市面上越來越少看見見了,而且用的人也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打火機。


      但是,勒上世紀80年代前的幾十年裡廂,市面上賣價為2分錢一盒的火柴是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包括吃香菸的人儕會的隨身帶勒袋袋裡。作者勒查閱喬家路的歷史資料辰光,發現了現在俞家弄137號到141號這個地方,是生產「國光牌」火柴的上海國光火柴廠個廠址,而且還是一家頗具規模的生產「國光牌」火花的廠家。

       2004年6月28日,《荊楚在線——楚天都市報》一則消息報導說:「一位68歲的火花收藏者胡裕泰,以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祝壽火花展,為自己的老伴吳鳳儀慶祝60歲的生日。」報導講:老人早年喜歡集郵,1978年迷上了火花。勒「痴迷」的日腳裡,伊的業餘生活就是向有關的火柴廠家投遞信函,徵集各地火花新產品;與火花愛好者往來,交流收穫;或者潛心裝裱火花冊。


      28年來,他收集到的火花達3萬多枚。這些火花中,年代最早的是1943年「上海國光火柴廠」的「國光牌」火花。這枚珍品是胡老熬了一個通宵,花了20張連票(連在一起的火花)向1位朋友硬磨得來的。老人說,現在很多火柴廠儕關門了,「這些火花就是歷史的見證!」這真是石破天驚!

      俞家弄裡生產「國光牌」火柴的「上海國光火柴廠」由此浮出水面。為此,作者查閱了1947年前的上海市行業行號地圖,勒俞家弄147號的位置上清楚地標註著「上海國光火柴廠」的廠名,而且地盤很大,前門在俞家弄,後門可以通喬家路。有關「上海國光火柴廠」的歷史,現在已經很難查考,但向居住在俞家弄裡的老人詢問,還是得到了一些線索。老人們說,1949年上海解放後,國光火柴廠轉產為國泰鈕扣廠,公私合營後併入上海廣播器材廠。


     上世紀60年代初,廠房作了倉庫,1966年後,原先的廠房陸陸續續分配給了工人居住。歷史記載,火柴勒我國最早官方記錄裡是1865年的天津海關報告。當時的中國連一根火柴都不會生產,全部靠進口。於是,一些有志之士決心改變這種落後局面。

       中國第一家生產火柴的工廠是勒日本經商的廣東肇慶人衛省軒,從日本攜帶資本和製造火柴技術回到廣東,1879年在佛山文昌沙創辦了「巧明火柴廠」,從此結束了中國人使用火柴要靠進口的歷史。


        1920年,中國民族資本勒全國開設了23家火柴廠。上世紀20年代起,民族火柴工業迅速崛起。1930年7月,國人劉鴻生說服了上海熒昌火柴廠搭周浦中華火柴廠兩家民族企業,勒上海聯合創辦了「上海大中華火柴公司」,成為當時資金雄厚、規模最大的民族火柴企業。

       狄個晨光,上海國光火柴廠也是許多民族火柴企業中的一家。民族火柴工業的興旺,帶動了一種新的收藏,即:火花收藏。火花就像是承載歷史的「百科全書」,有些歷史雖然早已經消失,但其畫面被永遠定格在火花上。


       火柴盒上的火花貼畫印製精美,構圖精巧,是許多火花收藏愛好者的摯愛,交關火花也成了一票難求的收藏品,直到今朝,火花仍舊與錢幣、郵票、煙標一起成為4大平面收藏,活躍勒收藏領域裡。隨著打火機的出現,火柴已經勿再是阿拉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只是了婚慶典禮或偶然的場合裡才會出現。火柴工業勒走過鼎盛的歷史階段之後,伊也到了夕陽辰光,很多火柴廠紛紛宣布關門,曉得火柴的人也越來越少,火柴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倪祖敏,資深報人、作家、新聞學教授。上海喬家路人,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從事新聞工作近40年,曾在新聞出版單位任主編、總經理;在高校的新聞學院任副院長;是上海市作家會會員、上海文學創作中心註冊作家,曾出任上海新聞記者大辭典副主編。著有小說、散文、雜文、新聞學專著,主編過辭書。2019年8月上海書展期間,推出新書《喬家路》,引起強烈社會反響。


1誦讀簡介:

       和沁,上海人 ,崇尚積極陽光的生活,喜歡寧靜安逸的環境,與人和善,樂於公益事業活動,喜歡閱讀,愛好文學 ,酷愛朗誦,做一個氣質淡雅的書香女子,現為霓裳文化社副社長、海上風文化藝術聯盟總會海上風微刊平臺播音老師。


相關焦點

  • 和沁滬語:《喬家路的故事之》——俞家弄裡的上海國光火柴廠/作者:倪祖敏 /滬語誦讀:和沁
    喬家路的故事之 ——俞家弄裡的上海國光火柴廠   作者:倪祖敏     滬語誦讀:和沁今朝我搭大家講作家倪祖敏老師編寫的《喬家路的故事》之——俞家弄裡的上海國光火柴廠.      但是,勒上世紀80年代前的幾十年裡廂,市面上賣價為2分錢一盒的火柴是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包括吃香菸的人儕會的隨身帶勒袋袋裡。作者勒查閱喬家路的歷史資料辰光,發現了現在俞家弄137號到141號這個地方,是生產「國光牌」火柴的上海國光火柴廠個廠址,而且還是一家頗具規模的生產「國光牌」火花的廠家。
  • 滬語悅讀,從老西門到老西門
    從老西門到老西門作者:何振華文字改寫:邊秦翌滬語誦讀:何振華推薦:丁迪蒙點擊下方收聽音頻,時長13分倪祖敏先生《喬家路》一書個問世,勒勒上海歷史風貌保護搭仔人文傳承迭個領域裡,再一次激起勿小個漣漪。意猶未盡個話題,伴隨著勾沉、考證、勘誤、糾偏,乃至歷史人物個後裔、史實當事人以及家族人員勿斷提供搭仔補充個「是是非非」、「曲曲折折」,也就有了祖敏先生現在個迭個一本更加豐富厚實個《喬家路個故事》迭本書。
  • 【學上海話】鑊灶伴話 清醃毛豆 面兌毛豆 作者:白米 滬語誦讀:朱友好 編輯:張林龍
    【學上海話】鑊灶伴話  清醃毛豆  面兌毛豆  作者:白米滬語誦讀:朱友好編輯:張林龍長遠勿講吃食了
  • 《鋸琴》作者:鍾安/誦讀:和沁
    :鍾安 誦讀:和沁啊,鋸琴,你伴我多年,我深知你內心的悲憤,錚錚鐵骨蘊含柔情,奈何,相貌可畏不可親,幾千年總是扮演暴君,戕害無數綠色生命,跳進烈焰翻個身,脫去舊骨調上新韻,九宵界來天籟之音,飛入人間聖殿之門,聲聲傾訴傾訴聲聲,慰籍綠蔭渴望慰藉的靈魂,
  • 滬語悅讀:上海菜,上海閒話,上海人
    人家陳先生年過七旬,風格還是紈絝有餘個,西裝筆挺倒也算了,刮挺個襯衫領頭裡向,圍仔一縷絳色絲巾,迓迓叫個大老闆派頭,久違了。陳先生慈悲,講,上海閒話,對外地人來講,學起來是蠻難個,五原路搭仔五角場,一個讀「烏」原路,一個讀「魚」角場,儂叫外地人哪能搞得清爽?讀成「魚」原路、「烏」角場,啥人聽得懂?是要急煞人個。落大雨了,一個大肚皮,著件大衣,到復旦大學去上課。
  • 到「上海故事匯」聽滬語
    《上海故事》雜誌主編馬亞平向記者介紹,上海自1950年代便是國內新故事的發源地,寫故事、講故事、聽故事在上海一向有群眾基礎,也湧現過不少故事員和一大批口耳相傳的故事作品,只是1980年代末,上海新故事的講演活動便相對沉寂了,「由群眾藝術館與上海市民間文藝家協會聯手創建的 上海故事匯 便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也彌補了市中心城區缺少固定且長期的故事場所的不足。」
  • 【學上海話】鑊灶伴話 清醃毛豆 面兌毛豆 作者:白米 滬語誦讀:朱友好 編輯:張林龍
    【學上海話】鑊灶伴話  清醃毛豆  面兌毛豆  作者:白米滬語誦讀:朱友好編輯:張林龍長遠勿講吃食了
  • 滬語誦讀《生活的味道》
    滬語詩歌《生活的味道》我歡喜剛剛燒好的糖醋排骨的味道昏黃的燈光下頭,酸酸甜甜的光澤我歡喜碧綠生青的綠葉菜浸在水裡的腔調用精心挑揀過的新鮮的食材,為自己和家人炒制、燉煮喜歡的菜餚湯水時,會有一種讓人愜意的煙火氣蒸騰繚繞。聽著杯盤碗盞叮噹作響的聲音,你會覺得工作的壓力瞬間消散,心安靜下來。1. 碧綠生青:滬語口語,意為新鮮的翠綠色。2. 鑊子:滬語中保留的古漢語,意為鍋子。拼音為[ huò ]3.
  • 蘇州河邊,一個家, 一爿廠,一段時光 Vol.2
    來買貨的,一般都是飯店或做生意人家,這些洗洗弄弄的竹器總要趁此換新。竹店還有一份營生 :拆搭腳手架。阿公在西邊新民路還有一爿宅地,用來居住、堆貨,後花園裡還有一片葡萄園。他的 10 多個學生仔(學徒工)都在這裡起居,公阿爹會教他們把竹片削薄,學紮腳手架,抽緊、坳翻,各行都有技術和門檻。他們還給外灘的國際飯店搭過腳手架。上海好像總有房子要修補粉刷。
  • 【滬語悅讀】「無線電」我的好夥伴(作者:朱海平 改編:楊張悅、張林龍 滬語誦讀:鬱琴妹 攝影:朱海平)
    我的好夥伴作者:朱海平改編:楊張悅、張林龍滬語誦讀:鬱琴妹攝影:朱海平點擊下方收聽音頻,時長4分22秒。陳列室的前言,把無線電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技發明,在展品中可以看出無線電技術的發展軌跡,以及它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無線電是老上海人對電子管收音機的簡稱,在北方則被稱為「戲匣子」,現在的流行說法是叫「膽機」,看到這些無線電,心中有一種依依不捨的感覺,也勾起了我學生時代美好的回憶。上海漕河涇開發區也有一家無線電博物館,它的藏品更豐富,約有2300件。
  • 糯嘟嘟的滬語誦讀《伏天》,教儂心靜自然涼!
    糯嘟嘟的滬語誦讀《伏天》,教儂心靜自然涼!北方人講起來,叫做「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賽過在蒸籠裡一樣。我伲嘉定人還要樸實點了,講啥「小暑交大暑,熱得嘸鑽處」,還有句閒話了,叫做「小暑大暑,熱煞老鼠」。
  • 滬語誦讀《夜幕之中的紫雲廊》!內附獨家珍藏版紫藤花夜景照!
    夜幕之中的紫雲廊,絢爛卻又寧和,兩種氣質渾然一體。白天時隱時現才能聞到的花香,此刻是這般馥鬱芬芳、清新撩人。幸福的感覺,原來可以如斯靜好。從我身旁捲起的陣陣清風紫藤香氣的清風是暮春夜裡最愜意的踏進深夜的紫雲廊好像是在紫藤的夢境當中穿行一些青春往事 隱隱約約就藏在紫藤花的一串串小鈴鐺裡
  • 牛皮紙信封焗白果 作者:沈一珠 朗讀誦讀:徐建青​【學上海話】
    【學上海話】牛皮紙信封焗白果作者:沈一珠滬語誦讀:徐建青【學上海話】牛皮紙信封焗白果  作者:沈一珠  朗讀誦讀:徐建青總算出太陽了,滴滴答答落仔一禮拜雨,房間裡隨便啥物事摸上去?作者簡介:媒體人,曾在解放報業集團旗下的《新聞晚報》擔任副刊編輯。自2016年11月創作公眾號《畫白相》以來,先後創作了約400餘幅雅俗共賞、情趣盎然的小畫,並配以帶有濃鬱上海方言特色的文字,以此表現上海的變化、發展以及上海人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其作品多次在《新民周刊》、《新民晚報》等報刊發表。
  • 他的滬語誦讀,讓全體上海人笑出眼淚!快來...
    昨晚, wuli潘濤仿佛自帶網紅流量體質,又在朋友圈裡火了一次!這次居然是因為他的散裝滬語?!潘濤滬語誦讀《繁華》節選來自儂好上海00:0002:56 上海作家金宇澄的小說《繁花》被譽為「最好的上海小說之一和最好的城市小說之一」
  • 【滬語悅讀】大熱天裡憶「兒歌」
    (原文刊於2019年6月16日《新民晚報》上海閒話版)作者侯寶良老師簡介侯寶良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經濟師職稱。散文、隨筆、故事作品散見於上海及各地的報刊、雜誌和電臺。在《新民晚報》各版面已刊載了一百多篇的文章,匯集出版了《我和飛燕有個約》,先後出版了散文集《彈街路》《彈街路續集》《申情難忘》,評論集《孰是孰非》。
  • 小說《繁花》節選之七「艱難時期和小毛的弄堂生活」(滬語播講)
    走出陝西路弄口,右手邊,就是24路車站, 這是滬生指點的路線。小毛滿足,也因為第一次吃到麵包,等電車到達長壽路,小毛下來,眼看電車繼續朝北,像麵包一樣離開,帶走奶油香草氣味。附近就是草鞋浜,此地一直往北,西面藥水弄,終點站靠蘇州河,這是小毛熟悉的地盤。
  • 芝麻胡同沁芳居原型北京六必居嗎?跟嚴振聲體驗醬缸裡的人生哲學
    電視劇《芝麻胡同》是以1947年北京沁芳居醬菜鋪為背景,講述了嚴振聲與林翠卿、牧春花的故事。何冰飾演的嚴振聲是沁芳居醬菜鋪的老闆,他對制醬菜的技藝很了解,為了更快的融入角色,以何冰為代表的一眾醬菜鋪演員深入老字號醬菜廠,了解醬菜文化和製作工藝,從細節來塑造角色。
  • 上海都市頻道《滬語人氣王》助力滬語傳承點燃城市之光
    上海都市頻道全新方言選秀節目《滬語人氣王》將於今晚7點開播。這檔方言選秀節目由周瑾主持,並邀請到滬劇表演藝術家馬莉莉、越劇王子趙志剛、上海人熟悉的「阿慶爺叔」、知名演員餘婭、知名藝人孫鳴潔與新上海人劉倩組成強大的評委陣容。節目主創團隊希望通過優秀原創滬語作品的廣泛傳播,點燃更多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一起來說滬語的熱情,以及保護和傳承滬語文化的意識。
  • 滬語小達人們來了!「品味南昌路——領略環復滬語互動」
    主持人黃浩哥哥與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們的滬語互動,樂趣頻發,平時說的普通話,在轉化為滬語的過程中,就連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也猶豫了好半天,比如「不許說話」,轉化成滬語竟然是「關特」;描述一個人很厲害,是「辣手」;暗示,是「豁領子」;做事亂七八槽